民初旅行见闻:20位名人的旅行记

民初旅行见闻:20位名人的旅行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对谈一窥民初有成之士踏遍各国名山的壮游见闻,了解旅游给人最大的得益之处。

  我一生最大的得益之处,就是旅行。──《旅行杂志》、中国旅行社创办人 陈光甫

  惟有旅行所得,才是活的学问。──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王云五


  本书乃根据赵君豪在《旅行杂志》访问的二十位名人採访稿,并配上採访照片及各名人之题字整理而成。访问稿前之照片及简介则为本书编者所加,俾读者在阅读时,能对受访者先有所认识。

  这二十位名人分别是──

  马相伯/蔡元培/叶恭绰/许世英/潘公展/沈怡/顾维钧/蒋维乔/黄伯樵/王正廷/褚民谊/黄炎培/高凤谦/李景枞/丁福保/凌鸿勋/王晓籁/陈光甫/吴开先/王云五

本书特色

  ※ 民国初年着名旅游杂志《旅行杂志》访问名人旅游经验之合集,一窥名人游山玩水、壮游世界的精辟视角。

  ※ 杂志内文、照片、墨迹全数收入,阅读访谈内容之外,也可见到名人平易近人的一面。

  ※ 侧面了解民国初年中国乃至世界的交通建设、风俗民情,过去与现在的差异令人怀念。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採访/赵君豪


  江苏兴化人。民国十五年夏,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爲《申报》罗致,初任记者,后升编辑、副总编辑。次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又发行《旅行杂志》,聘赵君豪爲主编,该杂志图文并茂,销数达二万册以上。及抗战军兴,上海沦陷,蛰居于租界「孤岛」。民国二十八年,升任《申报》总编辑,不改立场,继续宣传抗战。后经苏、皖、赣、鄂辗转前往陪都重庆。大陆沦陷前抵台,旋与范鹤言、余纪忠等合力创办《经济时报》,任总编辑。民国三十九年四月十五日,在台北创刊月刊《自由谈》杂志,任发行人。又任台湾《新生报》副社长兼总经理。公余兼任世界新专、中国文化学院(中国文化大学前身)等校教授。着有《中国近代之报业》、《上海报人之奋斗》、《南游十记》、《旅行谭荟》、《东说西》等书。

主编/蔡登山

  文史作家,现为秀威出版公司副总编辑,长期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曾制作及编剧《作家身影》纪录片,完成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曹禺、萧干、张爱玲诸人之传记影像,开探索作家心灵风气之先。着有:《人间四月天》、《传奇未完──张爱玲》、《色戒爱玲》、《鲁迅爱过的人》、《何处寻你──胡适的恋人及友人》、《梅兰芳与孟小冬》、《民国的身影》、《读人阅史──从晚清到民国》等十数本着作。

图书目录

赵君豪与《旅行杂志》

一、马相伯先生访问
二、蔡元培(孑民)先生访问记
三、叶恭绰(玉甫)先生访问记
四、许世英(静仁)先生访问记
五、潘公展先生访问记
六、沈怡(君怡)先生访问记
七、顾维钧(少川)先生访问记
八、蒋维乔(竹庄)先生访问记
九、黄伯樵先生访问记
十、王正廷(儒堂)先生访问记
十一、褚民谊先生访问记
十二、黄炎培(任之)先生访问记
十三、高梦旦先生访问记
十四、李景枞先生访问记
十五、丁福保(仲祐)先生访问记
十六、岳麓晤凌鸿勋(竹铭)先生
十七、王晓籁先生访问记
十八、陈光甫先生访问记
十九、吴开先先生访问记
二十、王云五先生访问记

图书序言

二、蔡元培(孑民)先生访问记

今年旅行杂志添辟了「旅行讲座」一栏,重要目的,是访问时贤,征求对于旅行上的一般意见。在新年特大号中,我们已经访问过年高德劭的马相伯先生,这一期,我预先决定访问蔡孑民先生。

每次想起蔡先生,我便想到北平的西山;同时我每次回想北平的往日游踪,也一定想到蔡先生。

这是民国十一年的夏天──离开现在十三年了──我出了学校的大门,便一直到北平去。那时候,北平的情形好极了,市面着实繁荣,人口也非常的多,可以说是北平的黄金时代。我每天都到中央公园去消闲,与致很好,一住便住下了两个月。

因为不想离开北平,便想找相当的工作去做。得到友人的介绍,便去访问蔡孑民先生。那时候,蔡先生住在背阴胡同。我还记得蔡先生的住宅:是静悄悄的,院中有很大的树,──好像是槐树──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面北的一间客厅里。蔡先生那时候还是担任大学校长,经过了几次的晤谈,蔡先生对于我的感想很好,预备叫我到大学里去担任一些工作。

有一天,蔡先生到西山去了,恰巧有事,我们便约定在西山相晤。在一个夏天的早晨,我坐车到西直门,出了城,便僱着一匹驴子,一直赶到香山。沿途风景好极了,尤其是夏天的早晨,过了海淀,可以远望万寿山的峯峦,沿途的树木,是非常茂美的。

蔡先生住在香山甘露旅馆对门,我在当日午后便去相晤了。那时候在座的我记得还有汤尔和先生。我们谈了很久才欢然握别。我在香山游览了两天,到第二天晚上进城。

后来,很辜负蔡先生的好意,我在暑假中因为有另外的工作回南了。

好像是民国十二年的秋天,蔡先生又到欧洲去。我们在上海又见面一次,我并且到轮埠去送别。

以上是我和蔡先生的认识,这十几年来,我因为生活的驱策,一天有十二小时以上工作,对于访晤蔡先生的机会是少极了。但是,北平哪,西山哪,很多次数和蔡先生晤面,在脑筋中佔了不能磨灭的一页。

这一次要去访问蔡先生,便先去了一封信。

蔡先生很高兴,第二天便有回信,约我去谈谈。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