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變成鳥,所以跳起來:在自閉兒的世界裏,理解是最適當的陪伴

我想變成鳥,所以跳起來:在自閉兒的世界裏,理解是最適當的陪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日本、歐美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引發熱烈討論

  2015全新繁體中文版,《雲圖》重量級愛爾蘭作傢大衛‧米契爾──特彆推薦序
  「這本書對我而言簡直就是天賜的啓示,彷彿透過直樹的話,我兒子第一次告訴我們,他腦袋裏發生瞭什麼事。」


  2013主流媒體年度選書:NPR‧華爾街日報‧彭博商業週刊‧Bookish.com
  2013入圍美好生活選書奬

  你為什麼要一直跳起來呢?
  跳起來的動作讓我想要變成一隻鳥,多麼希望能夠拍動翅膀,飛到遙遠的地方去!

  自閉兒的傢人朋友從來不敢妄想能夠瞭解自閉兒在想什麼,但這本書讓這個願望得以實現。雖然東田直樹很難說齣一句完整的話,但是能夠透過字母盤或是電腦鍵盤,慢慢拼湊齣心中真正想錶達的話,解答瞭許多人對於自閉兒的疑惑。

  ‧你為什麼要一遍又一遍問重復的問題呢?
  問問題是我拾起記憶的方法,如果問得太頻繁,也請稍微容忍一下。
  ‧你說話時為什麼不看著對方呢?
  看著彆人的眼睛實在有點詭異啊!
  ‧你是不是不喜歡跟彆人握手呢?
  我隻是很容易分心,看到有趣的東西就想靠近,忘瞭你正對我伸齣手。
  ‧你為什麼要一直把東西拿起來轉?
  東西鏇轉時會形成完美的圓,不管怎樣都不會改變,這不是很棒嗎?

  東田直樹的迴答既誠懇又帶著自嘲,讓人驚訝的是,其實他知道自己有些行為跟彆人不一樣,甚至很奇怪,但是他就是沒辦法控製;他甚至知道彆人會用異樣眼光看自己,但是他處之泰然,還能以幽默的態度看待這件事(沒錯,自閉兒也是有幽默感的!)。

  這本書為我們與自閉兒的溝通打開瞭另一扇門,隻要瞭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就能明白,要和自閉兒相處其實並不難,而且你還能用全新的態度觀察這個世界。

  ◎英國重量級作傢《雲圖》作者大衛‧米契爾親自翻譯、作序

  大衛‧米契爾與日裔妻子KA Yoshida的兒子正是自閉兒,兩人深知與自閉兒相處溝通有多麼睏難,他們也不知道要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因而時常感到挫摺。他們因緣際會讀到瞭東田直樹這本書,深受感動,而且受益良多。他們認為應該要讓更多父母讀到這本書,而還有誰比他們更適閤翻譯介紹這本書呢?

  大衛特彆為英文版寫瞭一篇推薦文,文中提到這本書讓他重新燃起希望,他知道自己的兒子並非拒絕溝通,相反地,自閉兒其實十分渴望與外界連結,隻是他們太容易受到乾擾,而他們大腦的運作也與一般人不同,所以理解、分析訊息的方式常常引來誤會。這本書讓他不再因為兒子的行為感到失望或自責,而是重新學習與兒子相處的方法。

  ◎傾聽自閉兒心聲

  自閉癥的癥狀有很多種,程度嚴重不一,但最普遍的問題就是溝通能力。自閉兒因為大腦運作模式與常人不同,他們會重復剛剛聽見的句子或聲音,但無法正確迴答或甚至理解彆人問的問題,因此常常給人很難親近、無法溝通的印象。東田直樹透過日文的假名錶,加上母親與輔導員的耐心指導,能夠拼湊齣完整的句子,也可以敲擊鍵盤打字(但他不是很喜歡這種方式),因此讓旁人有機會知道,究竟自閉兒一些特殊行為背後是什麼原因,也因此讓這本書比其他探討自閉兒的書籍更有參考價值。

名人推薦

  王加恩/颱北馬偕醫院臨床心理師【專文導讀】
  吳佑佑/宇寜身心診所院長
  瀋可尚/紀錄片《遙遠星球的孩子》導演
  花媽卓惠珠/「幫助高功能自閉癥與亞斯柏格」部落格版主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袁巧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行為學博士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
  黃雅芬/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院長
  劉增榮/中華民國自閉癥基金會執行長
  蔡傑爸/作傢
  鄭文正/大肯兒傢長

  ──感動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列)

各界盛贊


  「這是我讀過最瞭不起的一本書,真正感動人心,讓人眼界大開,描寫得無比生動。」──喬‧史都華(Jon Stewart)/美國《每日秀》主持人

  「精采再加一百萬倍。」──琥碧‧戈柏(Whoopi Goldberg)

  「這本書就好比羅塞塔石碑……我得一直提醒自己,作者寫這本書的時候隻是個13歲少年……書中的敘事口吻明快,同時蘊含如此豐沛的智慧。讀這本書大概隻需要90分鍾,讀完將會大大拓展你身而為人的眼界。」──暢銷作傢安德魯‧所羅門(Andrew Solomon)/英國泰晤士報書評

  「這本書以充滿智慧、美善、親密和勇氣的方式解釋自閉癥,正是這位瞭不起的少年每天生活的方式。東田直樹帶我們一窺『鏡子後的世界』,不管是傢長、教師、手足、朋友,以及那些所愛之人有自閉癥的人,都應該讀東田的陳述。我隻希望自己在東田這個年紀的時候,能有這本書為自己辯護。」──提姆‧培基(Tim Page)/美國作傢、南加大新聞係教授

  「這是一張難能可貴的地圖,引領我們進入重度自閉癥的世界。東田直樹擁有高明的見解,絕對能讓那些有自閉癥孩子的傢庭再多一點耐心,讓我們終於能夠看見他們『奇怪』的行為中藏著的美好。」──《時人》雜誌(People)

  「輕薄短小但見識卓越……東田直樹的自白如此震撼人心而令人動容,讓我們得見自閉兒腦中珍貴的麵貌。」──《遊行》雜誌(Parade)

  「請不要把這本書當成又一本探討自閉癥的書籍……這本書觸動讀者的內心,讓我們得以直接進入自閉兒的心靈,感受失去時間的束縛是什麼感覺、為什麼自閉兒需要時時有人提點激勵、還有為什麼他們很難緊緊握住彆人的手。當然,自閉兒錶現齣的行為有很多種,所以『光譜』的概念纔會這麼受歡迎,但是聽聽這位自閉兒的心聲,我們就能瞭解迴盪其中的意義。」──《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這本書絕對值得矚目……如今大約88位孩童中就有1位被診斷齣有程度不一的自閉癥,而自閉兒的傢人、朋友、教師都渴求著更多資訊;這本書能夠啓發每一個人,想必會讓人一再提起。」──《齣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我們已經有瞭既定的想法,相信這些想法大概都能解釋自閉兒的行為,然後這本書齣現瞭,推翻瞭這些所謂的知識。這本書能帶我們進入另一個世界。」──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

  「每一頁都打破瞭對於自閉癥的預設……隻要你知道東田直樹如何寫齣這本書,你也會為他摺服。」──英國《新政治傢》雜誌(New Statesman)

  「太驚人瞭;這本書建立起一座堅實的橋樑,連結自閉兒的世界與一般人的世界。我有好多問題想問東田直樹,但首先我要對他說:『謝謝。』」──英國《週日時報》(The Sunday Times)

  「這本書讓人瞭解自閉癥是怎麼一迴事……我們都應該記得一件事,東田直樹就是活生生的證明:對每一位自閉兒來說,即使他們的外錶看來與人疏離、冷淡,但胸膛內依然跳動著一顆溫暖的心。」──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透過東田直樹充滿童心的眼光看自閉癥,這本迷人的書引發我們無限想像,就像是一本寫給傢長、照顧者、教師的指導手冊。這本書讓我們看見從未見過的自閉兒內心,提供讀者一個可靠的方嚮,進入幾乎不為人知的祕境。」──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米契爾夫婦就像幾百萬個自閉兒的傢長一樣,不斷在尋找答案,但很難有令人滿意的迴答;當他們找到瞭解答,並不是來自某個研究機構,而是一位日本少年東田直樹寫的書,這本書就像打開瞭一扇門,通往另一種邏輯的世界,解釋瞭為什麼自閉兒會在臉前拍手、突然離開傢裏,或是,為什麼要跳?」──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

  「這本書太棒瞭,我不信有誰能夠不受感動、不受吸引,不會因這本書而雀躍不已。」──《倫敦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

  「不管你有沒有養育自閉兒的經驗,這本薄薄的書中傳達齣無比的誠實與真實,都會粉碎你對自閉兒處境的一切幻想、假設以及論調。東田直樹說齣他想說的實話,讓照顧自閉兒的人能夠往前邁進,教師也能以新的姿態對待自閉癥學生,為自閉兒拓展更多可能性,而不會感到那麼孤獨。這真是不簡單的成就。」──《都柏林先驅報》(The Herald, Dublin)

  「讀這本書有如醍醐灌頂,讓人深受感動與揪心。東田直樹懇求我們付齣耐心與同理心,讀過這本書後,很難拒絕他的請求。」──英國《約剋夏郡郵報》(Yorkshire Post)

  「東田直樹讓人一窺他身為自閉兒的內心,隻要是努力想瞭解自閉癥的人,都會很感謝有這本書存在。」──Kirkus書評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東田直樹


  1992年齣生於日本韆葉縣,6歲時被診斷齣有重度自閉癥。曾獲得21世紀未來博覽會未來之夢大奬,以及第四、五屆「格林童話奬」中小學年級的大奬,從此獲奬無數。日本NHK、朝日新聞、讀賣新聞、日本電視颱、富士電視颱、東京電颱、東京新聞、每日新聞……等媒體轟動報導。日本外交部網站「KIDS WEB JAPAN」文章轉載,專文介紹「想要成為作傢的自閉少年」,而東田直樹仍持續寫作,不斷努力為自閉兒發聲。

  2013年,他的著作《自閉癥?僕?跳????理由》由愛爾蘭作傢大衛‧米契爾及其妻子翻譯為英文齣版,引起廣大迴響,這本書也站上暢銷書排行榜,媒體爭相報導,東田直樹也因此受邀到美國演講,讓更多人能夠理解自閉兒的內心世界。

譯者簡介

英文版譯者/大衛‧米契爾David Mitchell、KA Yoshida


  1969年齣生於愛爾蘭,在肯特大學主修英美文學、比較文學。在日本廣島擔任工程係學生的英文教師八年。風格獨創的處女作《靈魂寫手》(Ghostwritten)被評選為「35歲以下作傢年度最佳著作」,獲頒《週日郵報》萊斯文學奬(John Llewellyn Rhys Prize),並入圍《衛報》小說新人奬決選。

  最有村上春樹風的《九號夢想》(number9dream)入圍該年度曼布剋奬與布萊剋小說紀念奬(James Tait Black Memorial Prize)決選。2003年為《葛蘭塔雜誌》(Granta)選為英國最優秀年輕小說傢。強烈錶現結閤東西方思想企圖心的《雲圖》(Cloud Atlas),與自傳體小說《黑天鵝綠》(Black Swan Green),都入圍瞭曼布剋奬決選。

  被譽為英國最重要的新生代作傢。在小說風格上有革命性的創新,從保羅.奧斯特、馬丁.艾米斯、村上春樹中汲取養分,哺育齣全然原創且獨特的風格,2007年被美國《時代》雜誌遴選為「影響世界最重要的一百位藝文人物」。

  KA Yoshida為大衛‧米契爾的日裔妻子,最早由她開始翻譯本書,然後大衛協助修潤譯文。

中文版譯者/王亦穹

  師大翻譯研究所畢業,譯有《孩子如何成功》、《衛生紙計畫》、《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等書。

圖書目錄

中文版導讀序──王加恩/臨床心理師
英文版譯者序
作者序

Q1:你如何寫下這些句子?
Q2:自閉兒說話為什麼那麼大聲,怪裏怪氣的?
Q3:你為什麼要一遍又一遍地問同一個問題?
Q4:你們為什麼要對發問的人復述他們的問題?
Q5:為什麼你們明明被告誡過無數次,還是會做不該做的事?
Q6:用對待小孩的口氣對你說話,你會比較容易聽懂嗎?
Q7:你說話的腔調為什麼那麼奇怪?
Q8:你迴答問題的速度為什麼那麼慢?
Q9:我們該把你說的每個字都當真嗎?
Q10:你們為什麼不能好好與人談話?

§消失的詞句之謎
Q11:你說話時眼神為何不和對方接觸?
Q12:你似乎不喜歡和彆人握手?
Q13:你比較喜歡獨處嗎?
Q14:我們對你講話時,你為什麼要無視我們呢?
Q15:為什麼你的臉部錶情都沒什麼變化?
Q16:你真的不喜歡彆人碰你嗎?
Q17:你揮手道彆時為什麼手掌朝嚮自己?

§失腳嚮下滑
Q18:你處在亢奮狀態時,心裏在想什麼?
Q19:有哪些記憶會讓你感受「情境再現」?
Q20:你為什麼要為一點小瑕疵大鬧特鬧?
Q21:你聽到命令時為何不馬上行動?
Q22:我們要你做這個、做那個的時候,你會不會感到不滿?
Q23:自閉癥最讓你難受的一點是什麼?
Q24:你會希望變成「正常人」嗎?

§地球人與自閉星人
Q25:你為什麼要一直跳起來呢?
Q26:你為什麼要在空中寫字?
Q27:為什麼自閉兒常常會捂住耳朵?是因為周遭很吵嗎?
Q28:你為什麼要用那種奇怪的方式揮舞手臂?
Q29:你為什麼會做一些其他人不做的事?你的感官運作有什麼不同嗎?
Q30:為什麼你們對疼痛不是過度敏感,就是過度遲鈍?
Q31:你對吃的東西為什麼那麼挑剔?
Q32:你看東西的時候,最先看到的是什麼?
Q33:對你們來說,挑選適閤氣候的衣服很睏難嗎?
Q34:你對時間流逝有感覺嗎?
Q35:你們的睡眠時間為什麼亂七八糟?

§無盡的夏天
Q36:你為什麼喜歡轉東西?
Q37:你為什麼要在眼前用力揮手、甩動手指?
Q38:你為什麼要把玩具車和積木排得整整齊齊?
Q39:你們為什麼喜歡泡水?
Q40:你喜歡電視上的廣告嗎?
Q41:你喜歡什麼樣的電視節目?

§我曾聽過的某個故事
Q42:你為什麼要背火車時刻錶與月曆?
Q43:你不喜歡閱讀,或是讀較長的句子嗎?
Q44:你對賽跑有什麼感想?
Q45:你為什麼這麼喜歡齣去散步呢?
Q46:你空閑時間裏喜歡做什麼呢?
Q47:你能不能舉個例子,告訴我們自閉兒喜歡什麼東西?

§宏偉的大佛像
Q48:你為什麼老是要衝嚮某個地方呢?
Q49:你為什麼這麼常迷路?
Q50:你為什麼要從傢裏跑齣去?
Q51:你為什麼要不斷重復某些動作?
Q52:為什麼都被說過一百萬次瞭,你還是不做該做的事?
Q53:你們為什麼會特彆執著某些事?

§黑鴉與白鴿
Q54:你為什麼要有信號或提示纔能開始動作?
Q55:你為什麼老是靜不下來?
Q56:你們需要視覺式的作息錶嗎?
Q57:你為什麼會突然陷入恐慌崩潰?
Q58:你對自閉癥有什麼想法?

§我就在這裏

後記

圖書序言

英文版譯者序

終於走進自閉而的內心世界


  本書十三歲的作者要請你們,也就是各位讀者,想像一下失去語言能力後的日常生活。你沒辦法解釋你餓瞭、纍瞭、覺得痛,更沒辦法跟朋友閑聊。現在讓我將這個想像力實驗更推進一步,請想像有一位幫助你思考的小精靈住在你腦子裏,小精靈突然不告而彆,讓你失去瞭溝通能力;你可能從來不知道小精靈的存在,直到失去以後,你纔後悔莫及地發現,這些年來多虧瞭有小精靈,你的心智纔能正常運作。現在各種念頭、記憶、衝動、想法就像水庫潰堤一樣排山倒海而來,想停也停不瞭。原本小精靈會為你調節這些水流,將大部分意念導引至彆處,隻留下一小部分讓你做有意識的思考,但是現在你得自求多福瞭。
    
  此刻你的心智就像塞瞭二十颱收音機的房間,每一颱都在播放不同的頻道,音樂與說話聲震耳欲聾。收音機沒有音量鈕或開關,這個房間也沒有門窗,你隻能在纍到無法保持清醒時,纔能得到一絲喘息空間。更糟的是,另一個在此之前你從未察覺的小精靈也罷工瞭──這次是控製五感的精靈。突然間,來自外在環境的各種刺激也開始奔流,強度既未經過調節,分量更是鋪天蓋地。色彩與圖案在你眼前飛舞,喧嘩著爭取你的注意力;毛衣上的衣物柔軟劑氣味突然變得跟空氣芳香劑一樣刺鼻;原本舒服的牛仔褲現在跟鐵網刷一樣粗糙。控製平衡感的前庭器官(vestibular)與你的本體感覺(proprioceptive senses)跟著失常,於是地闆變得像怒濤中的小舟般搖晃不定,你再也搞不清楚手腳與身體其他部位的相對位置。你可以感覺到自己的顱骨,還有臉部肌肉與下顎;你的腦袋像是被箍進對你來說小瞭三號的安全帽,不知道是不是這個緣故,空調的聲音聽起來跟電鑽一樣震耳欲聾。而你的父親就站在你眼前,卻像是身處不斷進齣隧道的火車上,正隔著手機用流利的廣東話劈哩啪拉對你說話。你再也聽不懂自己的母語,聽不懂任何語言;就連時間感也消失瞭,你分不齣一分鍾和一小時的差彆,彷彿陷入詩人艾蜜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筆下有關永恆的詩作裏,也像睏在時間遭到扭麯的科幻小說中。但詩與小說總有結局,你的睏境卻成為現實,永無止盡。自閉癥是一種終身疾病,可是對現在的你而言,自閉癥三個字和αυτισμ (希臘文)、c6lhd(尼泊爾文)一樣沒有意義。

  謝謝你將這場想像實驗進行到最後。想像若是成真,我們大多數人多半都會被施打鎮靜劑、強製隔離,至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令人想都不敢多想。但是對那些生來就處於光譜上自閉癥一端的人來說,那個沒有修飾、未經過濾、恐怖至極的混沌就是他們的世界。由於基因的恩賜,我們天生就擁有那些調節外界刺激的﹁小精靈﹂,但自閉兒卻得花上一輩子的時間,纔能勉強模擬小精靈的功能。這個任務看不到盡頭、必須耗費大量心力、需要過人勇氣纔能達成,如果努力完成任務的自閉兒不算英雄,那我還真不知道英雄該怎麼定義;更彆提他們根本沒有選擇的自由。對他們來說,正常知覺不是理所當然的現況,必須透過不斷維護,一磚一瓦建構齣來。彷彿這個任務還不夠艱钜似的,自閉兒還必須在外部的現實世界中生存,在這裏,有人隨意將﹁特殊需求﹂解讀成﹁智障﹂。自閉兒崩潰、陷入恐慌時,人們隻當他們在無理取鬧;他們必須申請殘障補助時,許多人把他們當成社會福利的蛀蟲。連堂堂的法國部長都拿「自閉」一詞來形容英國外交政策。(勒魯什部長後來公開道歉,錶示自己從來沒想到這個形容詞會冒犯到彆人。我想也是。)
    
  自閉癥對父母或照護者而言也非易事,膽小鬼根本沒辦法帶大有自閉癥的兒女。事實上,從你開始隱約覺得自己十六個月大的孩子「好像哪裏不對勁」那刻起,「膽怯」一詞就再也沒有存在的空間瞭。在確診那一天,兒童精神科醫師拿齣已經說過無數次、流暢卻缺乏熱情的安慰口吻告訴你,雖然現在揭露的消息會改變你一生,但你的兒子仍然沒有變,還是之前那個小傢夥。然後你得麵對一整套來自他人的反應:「真是太可憐瞭。」;「什麼?他會變得像《雨人》裏的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那樣嗎?」;「你可彆就這麼乖乖接受所謂的『診斷』啊!」我最欣賞的則是底下這個反應:「放屁!是我就叫那個醫生迴傢吃╳。」等你初次接觸那些自閉癥支持機構後,你會在﹁膽怯﹂這玩意的棺材上釘下最後一根釘子,還會在身上罩一層防護罩,由傷疤與憤世嫉俗組成,比犀牛皮還厚。自閉兒的支援人員中有許多有能力,也擅長隨機應變的好手,但是令人沮喪的是,政府的自閉癥對策普遍就是應個急、遮遮醜,根本不願幫助這群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發揮潛力,為社會作齣長期貢獻。唯一令人稍感安慰的是,醫界不再像不久前那樣,聲稱對孩子冷漠的「冰箱媽媽」是造成自閉癥的原因(冰箱爸爸已經躲得不見人影,沒辦法當成箭靶攻擊);而且至少在現代,自閉兒已經不會被當成女巫或惡魔處理掉瞭。
    
  那麼自閉兒父母還能從哪裏尋求幫助呢?就是書籍。(想必你的閱讀之旅已經開始瞭,熱心傢人朋友的第一反應,就是轉寄給你一大堆剪報、網址、相關訊息,也不管那些東西到底幫不幫得上忙。)跟特殊需求相關的齣版界可說是原始叢林,許多「如何幫助自閉兒」的手冊讀起來猶如教條,還附贈一大堆推銷廣告,裏麵也許有些派得上用場的東西,但讀起來卻像是被特定政黨或教派洗腦,實在令人憂鬱。學術取嚮的材料則引經據典、用詞艱深,充滿教學理論與縮寫名詞。學者願意投注精力在這個領域當然是好事,但理論與你傢廚房地上上演的日常差距實在太大,令人無所適從。
    
  另一類常見的著作就是傳記性的自我剖析,通常由父母執筆,描述自閉癥對一傢人的影響,有時也會提到某個特殊療法的好處。這些傳記在媒體上的接受度很高,也能提高自閉癥的曝光度,好讓自閉癥在各種亟需社會關注的議題中佔上一個位置,但我發現這類書籍的實用價值不高。老實說,這些書的寫作目的本來就不是為瞭提供我需要的那種幫助。每個自閉兒都有自己一套癥狀──自閉癥比較像是視網膜特徵,每個人都不一樣,不像麻疹那樣人人相同。而對一個自閉兒有用的療法愈特殊,就愈不可能幫上另一個自閉兒的忙(例如我傢那個)。
    
  第四類書籍則是由身處自閉癥光譜上的「內部人士」所寫,所謂的「自閉癥自傳」,最著名的就是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所著《星星的孩子:自閉天纔的圖像思考》(Thinking in Pictures)。當然瞭,這些書往往發人深省,但是基本上,作者既然都已經寫齣自傳瞭,就定義而言,都是已適應社會的成人,他們也就無法提供我最迫切需要的協助:搞清楚我三歲的兒子為什麼要用頭猛撞地闆、用手指在眼前飛快來迴揮動、皮膚敏感到讓他無法坐下或躺下、在「企鵝傢族」(Pingu)的光碟片磨損到DVD播放機讀不齣時,連續嚎啕大哭四十五分鍾。我讀過的作品對這類難題提齣瞭各種理論、思考角度、小故事、猜測,卻通通說不齣理由,而我隻能無力地袖手旁觀。
    
  有一天,我妻子收到她從日本訂購的書,這本書非常瞭不起。作者東田直樹生於一九九二年,這本書齣版時他還在念國中。直樹的自閉癥嚴重到讓他至今仍然無法和彆人用口語溝通,但是多虧一位有抱負的老師與他的勤勉不懈,直樹學會用字母盤直接拼字。日文的字母盤是由四十個平假名所組成,而英文的字母盤則類似一般電腦鍵盤,隻是畫在一張張卡片上。直樹溝通的方式是指嚮卡片上的字母拼字,再由一旁的協助者抄下,一個個單字組成瞭句子,句子組成段落,段落再變成一本本書。字母盤旁邊還有其他「功能鍵」,包括數字、標點,還有「完畢」、「是」、「不是」等字樣(直樹可以直接操作電腦鍵盤寫部落格,但是他覺得「原始」的字母盤用起來「感覺更穩定」,因為字母盤乾擾較少,所以他更容易集中精神。)直樹還在念國小時,這個方法就讓他已經可以和彆人溝通,甚至還可以寫詩與故事,但最重要的是,他給瞭我們一直苦苦等候的答案:自閉兒為什麼會做齣他們做的那些事。作者東田直樹還有一隻腳跨在兒童時期裏,而且他的癥狀至少跟我兒子的一樣嚴重,完全影響瞭生活。這本書對我而言簡直就是天賜的啓示,彷彿透過直樹的話,我兒子第一次告訴我們,他腦袋裏發生瞭什麼事。
    
  但這本書的重要性遠不止於提供資訊,還證明瞭在自閉兒看似無力的身體裏,有一個跟你、跟我、跟任何人一樣,既好奇又細膩復雜的靈魂。在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照顧自閉兒的辛勞中,你很容易就會忘記,讓你付齣這麼多的對象,在許多方麵比你更豐富,而且他的豐富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事。隨著一個月又一個月變成一年又一年,你從「忘卻」變成「無法相信」,而缺乏信心讓照料者與受照料者都一樣容易變得負麵。東田直樹給我們的禮物是讓我們恢復信心:他嚮我們展示,自閉兒擁有敏銳的心智與好奇的靈魂;直樹能夠分析周遭的環境與自己的處境;也有淘氣的幽默感與創作故事的衝動。我提到的這些心智能力並非隻有蛛絲馬跡或純屬猜測,其中的結晶就在這裏,就在你即將要讀︵我希望如此︶的這本書裏。
    
  直樹給我們的不僅如此。這本書無意中打碎瞭一般人對自閉兒最大、也最沉重的誤解,那就是自閉兒全是反社會的獨行俠,缺乏對他人的同理心。東田直樹說過不隻一次:不,他非常重視他人的陪伴,但是因為溝通是如此睏難,所以自閉兒往往隻能一個人待在角落,而看到他這樣的人卻心想:「哦,典型的自閉癥癥狀。」同樣地,如果自閉兒對他人的心情毫無感受,直樹怎麼說得齣自閉癥最讓他難以忍受的,就是看到旁人的壓力與沮喪?他怎麼能寫齣一整篇小說(題為《我就在這裏》,收錄在本書末尾),讓裏麵的角色展露齣各種情感,而且情節還賺人熱淚?就像其他能夠說故事的哺乳類一樣,直樹預測瞭讀者的心理,將其引導到他想要的方嚮,這就是同理心。我們得到一個結論:不管是感情錶達的貧乏,或是逃避他人陪伴的錶現,全都不是自閉癥引發的「癥狀」,而是伴隨自閉癥的「後果」。自閉癥無情地鎖住自閉兒錶達自我的能力,使我們無從得知自閉兒的心智活動,使整個社會對自閉癥無知到近乎原始。
    
  對我而言,上述一切都是足以轉變我、讓我生命更豐富的新知識。如果你知道你的孩子也想和你說話,知道他和你沒有自閉癥的女兒一樣,認真接收瞭環境中一切資訊時,不管他外錶看起來再漠然,你理解他的意願之後,與他溝通的耐心也會隨之變成十倍,而且也更能夠幫助他成長。我說這本書幫助我剋服與兒子關係的關卡,這句話絕對不誇張。東田直樹的作品給瞭我亟需的刺激,讓我不再自怨自艾,可以開始意識到我兒子的生活比我辛苦瞭不知多少倍,而我又能如何幫助他。就跟其他時候一樣,正麵循環也在照料特殊需求兒時帶來瞭神奇的結果:你對孩子的期望提高瞭,你應付睏難時刻的的耐力增加瞭,孩子察覺到這一切,也開始作齣迴應。我妻子開始默默將直樹的作品譯成英文,好讓其他照料者、教師、還有我們在愛爾蘭住處附近的其他自閉兒傢庭也能讀到。後來我們在網路社群中發現,還有其他身在海外,傢有自閉兒的日本母親深感遺憾,因為這本書沒有英譯本,我們開始思索直樹的潛在讀者是不是比我們想像中的多。以此為契機,英譯本終於麵世瞭。
    
  這本書的作者不是什麼權威大師,如果你覺得書中有些問題的答案顯得簡略,請不要忘記作者寫作時隻有十三歲。就算他對某些問題,像是「你為什麼對把玩具排好這麼執著?」提不齣簡單直接的答案,他的答覆也仍然值得參考。東田直樹仍然持續在寫作,他幾乎每天更新部落格,而且也成瞭為自閉兒發聲的名人,他的作品固定齣現在日本版《大誌》雜誌(Big Issue)上。直樹說過他希望成為作傢,但是就我看來,他顯然已經是位作傢瞭──他是一位誠實、謙虛、懂得深思的作者,剋服瞭艱钜的障礙,將親身體驗的重度自閉兒內心世界呈現在大眾麵前。舉個例子,這項成就的睏難程度不亞於在擠滿人的紐約時代廣場或倫敦皮卡迪利廣場上,要你或我用雙掌捧住水,好好帶到另一頭。在日文中,「自閉癥」這三個漢字分彆代錶「自己」、「封閉」、「疾病」。我將這幾個字想像成一個被鎖禁起來的囚犯,獨自禁閉在密不通風的囚牢裏,等待著某個人,隻要有人能釋放他都好,卻被外界全然遺忘。是這本書敲穿瞭牆上的第一塊磚。

大衛‧米契爾
二○一三年於愛爾蘭

作者序

請耐心傾聽我的聲音


  我小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我是如何意識到此事的呢?因為其他人告訴我,我和彆人不一樣,這會給我的生活帶來大麻煩。從以前至今,對我而言,要錶現得像正常人一直非常睏難,就連到現在,我也沒辦法真正和人﹁談話﹂。我可以唱歌、大聲朗誦書本,但隻要一試圖和彆人交談,我嘴裏的話便消失瞭。當然瞭,有時我可以勉強擠齣幾個字,但就算是那幾個字,也跟我原本想說的話完全相反!彆人要我做事時,我沒辦法適當迴應,而且隻要我一緊張,不管在哪裏,我都會拔腿就逃。就算是上街買東西這麼直截瞭當的事,如果沒人陪我,對我來說也非常睏難。
    
  我為什麼辦不到這些事呢?每當我感到挫摺、低落、無助,我就會開始幻想,要是所有人都有自閉癥,那該是什麼光景?如果大傢都隻把自閉癥當成「個性」的一種,我們的日子就好過多瞭。當然,我們狀況不佳時還是會給人添麻煩,但我們真正想要的隻是一個更好、更值得期待的未來。
    
  多虧有我媽和輔育學校鈴木小姐的訓練,我學會瞭一種特殊的溝通方式,那就是使用日語字母盤。現在我甚至可以在電腦上寫作。但問題是,許多自閉癥兒童缺少這種錶達自我的方法,連他們的父母都常常搞不清楚他們在想什麼。因此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用自己的方法,稍稍解釋自閉癥的人心裏到底在想什麼。我也希望各位閱讀本書後,能夠對有自閉癥的人更友善一點。
    
  我們不能用外錶來評斷一個人。隻要瞭解彆人的內心世界,和對方的距離就會拉近許多。從各位的角度來看,自閉癥的世界一定顯得神祕難解,因此我要請求各位,花點時間,聽聽我要說的話。
    
  祝各位在我們的世界有場愉快的旅行。

東田直樹
二○○六年於日本

後記
    
  「要是我的自閉癥永遠治不好,我該怎麼辦呢?」我還小的時候,這是我非常、非常煩惱的事。我曾經很害怕,隻要我有自閉癥,就永遠沒辦法像個人一樣好好活下去。我有這麼多事沒辦法跟彆人一樣,每天不斷道歉讓我的生活完全失去瞭希望。
    
  我希望各位讀過我的解釋,瞭解自閉癥患者令人不解的地方後,你們也能瞭解,我們之所以造成種種睏難,並不是因為自私或自以為是。如果大傢都能真正瞭解我們,我們的生活就能齣現一絲希望。不管自閉兒的生活再怎麼辛苦,隻要有希望,我們就能撐下去。
    
  當希望之光照遍這整個世界,我們的未來就能與你們的未來相連起來。這是我最衷心希望之事。

東田直樹
二○○七年於日本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