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當代藝術策展二十年

颱灣當代藝術策展二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以在地現實做為我們的問題意識,以書寫抵抗遺忘

  「颱灣當代藝術策展」一書針對九○年以來颱灣當代藝術策展進行研究與書寫實踐。「颱灣」在此不僅是一地理區域,更多是關於人以及由人所構築的精神;「當代策展」將「當代」理解為「時間的同誌」,在此共享的時間、共棲的時刻、相伴的狀態下,從對物件(藝術作品)的保存維護,轉變為對具有當下時間之靈魂(藝術傢、觀眾等)的照料。

  本書將「當代」此一在地時間點視為與八○年中後期政治解嚴與社會變動相關,更明確地將九○年代專題展覽的齣現,以及對應對既有藝術機製之不滿,做為颱灣當代策展研究的暫時性起點。以1992年「延續與斷裂:宗教、巫術、自然」專題展作為開端,整理到2012年,標舉齣在此二十年間策展概念的推進、策展實踐層麵的翻新、以及對後續産生影響力的展覽。

  本書內容包括四篇專文討論颱灣當代策展曆程、議題與睏境;五篇策展前綫人物的訪談;以及十篇文章書寫颱灣策展二十年來裏程碑展覽與其衍生的策展議題,並收錄一百檔重要展覽的年錶。透過迴溯、整理、記錄、討論、書寫,為渾沌、未定案、現在進行中的颱灣當代藝術策展勾勒齣大緻的風貌,見證其百花齊放的實驗性能量,並期待可以提供一種全球化時代下在地的問題意識、觀察與議題處理的方法。

推薦好評    

  國立颱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係教授兼係主任 林誌明

著者信息

主編者簡介

呂佩怡


  策展人,研究者,藝評人。倫敦大學人文與文化研究博士(2010),研究興趣為off-site art(美術館外的藝術實踐),美術館議題,以及透過展覽研究與書寫嘗試建構理論與相關曆史,同時也通過策展實踐去檢視概念,推動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當代策展。近期擔任第八屆2014年深圳雕塑雙年展副策展人,並受邀為英國曼徹斯特中國當代藝術中心(CFCCA)亞洲駐地副策展人(Associate curator,Social Engagement / Relational strand)。授課於國立颱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美術創作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以及颱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係。已齣版專書包括Off-Site Art Curating(2010);主編「搞空間:亞洲後替代空間」(Creating Spaces: Post-Alternative Spaces in Asia)(2011);“Off-Site Art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China Special Issue”,Yishu: Journal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No. 42(2010.09)。

計畫小組

國立颱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係研究所

  蒲信昌、蕭雅雲、王慧如、張翡倩、馮馨、陳凱翔、洪培馨、張品傑、梁文英

特約邀稿

  王品驊、鄭慧華、林平

圖書目錄

前言
一個實驗性的策展研究 呂佩怡

專文
在路上:─九○年代至今的颱灣當代藝術策展 呂佩怡
策展意識與獨立意識─重審颱灣策展二十年 鄭慧華
準策展狀態 :一九八○年代的策展空間生産 王品驊
策展人的誕生:颱灣策展教育的建構與發展趨嚮 林平

訪談錄
如何思考當代策展?─訪談徐文瑞 洪培馨
策展的材料在哪裏?─訪談蔣伯欣 王慧如
國藝會策展專案催生者─訪談賴香伶 張翡倩
颱灣策展如何深刻?─訪談黃海鳴 陳凱翔
策展是一種溝通的誠意─訪談李俊賢 馮馨

颱灣當代策展地標
策展意識進入颱灣初期的觸發效應 蒲信昌
從評審到策展人─ 一九九四年「環境藝術」中的責任藝評製 王慧如
颱灣當代藝術主體性在哪裏?檢視一九九六與一九九八颱北雙年展 蕭雅雲
紙上作業的徵選策展案機製─以一九九九年威尼斯雙年展颱灣館為例 呂佩怡
一場聰明的冒險?─颱北國際雙年展「雙策展人製」十年 張斐倩
新媒體策展的開端─「發光的城市」(2000) 馮馨
展覽如何發聲─從「燕子之城」(2006)迴望「盆邊主人」(1997) 馮馨
理論作為策展架構─「赤裸人」(2006) 陳凱翔
鑒機識變/見機製變─ 機製批判型策展在颱灣 洪培馨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計畫(2010-2012) 張品傑

年錶
書目
作者群簡介

圖書序言

一個實驗性的策展研究
文/呂佩怡
 
緣起
本書緣起於二○一○年初為我的博士論文Off-Site Art Curating: Case Studies in Taiwan(1987-2007)尋找齣版使用的圖片,發現即使是離我們不遠的九○年代很多基本資料都已缺漏,圖片也從正負片到數位檔案轉換過程中遺失,或是損毀、發黴等,深深感受到陳界仁所說的颱灣是無曆史感、「無檔案社會」,這種對於「無」的驚覺産生一種迴溯、整理、收集過往的迫切感。
 
颱灣當代策展,更明確地說是颱灣當代藝術策展,自九○年以來已成為颱灣藝文生態中重要的一部分,有大量的展覽生産,也對策展人/策展進行討論,然而,展覽實踐之後便無人問津,留下來的僅是當下報章雜誌的現場報導、數篇評論,以圖像為主的畫冊,或雜誌製作的專題討論,基本上針對策展的相關研究嚴重不足。在此資料缺席的狀況下,既無法進行研究、支持與深化策展實踐,也不能在原則概念上給予新生代策展人一些參考。以上這些原因使得這個以「展覽」為主角,以「策展」為角度,迴看颱灣當代策展曆程的計畫得以誕生。
 
此計畫成形於二○一四年初,當時我申請國藝會美術類常態補助的研究案,雖榮幸獲得國藝會補助,但在著手研究初期便理解到這不是一個小型的短期計畫,為避免拿補助計畫有結案時間壓力,於是我轉而放棄補助,改為獨立研究案。二○一二年夏天進行第一階段訪談,九月我到香港中文大學客座一學期,這個計畫案隨之擱置,直到二○一三年二月受林誌明老師之邀,在颱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係碩士課程開設「颱灣大型展演之策展專題研究」,這個延宕的研究案轉變為課程,成為一整學期教學教材與討論重點,並與同學們閤作持續進行至今。這個計畫經過兩年半多次的轉摺,終於有基本雛形的産生。總體而言,這本書的呈現是一個具教學性質的獨立研究案,一次師生的共同閤作學習,一個關於當代策展的實驗性的書寫。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