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夏天,我受邀參加第二屆澳洲荒野律法與地土法理學國際會議(Second Australian Conference on Wild Law and Earth Jurisprudence)。在主題演說時,同行的友人,知名的澳洲人類學者黛博拉.羅斯(Deborah Bird Rose)在我身旁輕輕告訴我,應該找機會認識一下這位主題演說者,約翰.席德(John Seed)。此時,我的腦海中浮齣一些模糊的印象,似乎就在撰寫博士論文時,我在文獻迴顧生態哲學的閱讀中,看過這個人名。當時,他就在我的眼前,而且用一種非傳統的方式「宣讀」著他的「論文」。
其實,他是拿著一把吉他,吟唱著他所寫的生態詩篇。印象中,是一首相當長的詩篇,大意是從亙古的宇宙生成起點,一直到多樣生命演化的繽紛過程。吟唱中,他反省瞭人的位置以及與自然彼此的相依關係。後來,我們在大會安排的行程中同車去「善登點原住民營帳使館」(the Sandon Point Aboriginal Tent Embassy)。終於,我逮到機會跟他聊聊。相談甚歡,我開口邀請他來颱灣,他也爽快地一口就答應瞭!2011年,他依約來到颱灣,我們去瞭莫拉剋災區的高樹與魯凱族的阿禮部落、美濃、佛教弘誓學院以及新竹尖石的泰雅族部落。在尖石,他還參與瞭部落反高颱水庫的運動,分享瞭當年他與現在澳洲綠黨主席鮑伯.布朗(Bob Brown)一起在塔斯馬尼雅反水庫的經驗。
阿恩.奈斯的深層生態思想促動瞭長期投入佛教研究與環境運動的喬安娜.梅西,事實上以「生態我」作為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的深層生態思想,跟佛教思想對於「無我」以及緣起的根本教理,確實有許多可以關聯與對話的地方。無怪乎,喬安娜.梅西會受到影響,同時與其夫婿法蘭西斯.梅西(Francis Underhill Macy)一起創辦瞭「深層生態學中心」(Institute for Deep Ecology)。
此外,佩德.福連明也配閤喬安娜.梅西與約翰.席德發展一個叫做「眾生議會」(Council of All Beings)的生態心理學工作坊。在工作坊中,他們廣泛地運用心理諮商的方法,開發人們在麵對生態破壞與社會衝突中所産生的沮喪與失望時,是如何透過與大自然的連結與感知,提昇人們在身、心、靈與外在生活環境統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