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篇真挚散文 35段人生交会时刻有意义的美好
李鸿源心底对这片土地最深的情感,
凝视过去,他试着找回与人与大地,生命与历史的连结,看见更美好的台湾。
这一片是成长、那一片是故乡,还有一片是路途,更多片是反省。每一个时刻、每一幅画面,堆叠而成一棵呈现李鸿源真实人生的「大树」,而台湾,就是供应这棵大树养分和水分的土壤。
二〇〇九年六月,在考察长江三崃水库的旅程,他坐在从重庆驶往宜昌的大船上,迎着夏夜晚风,有感于途中所经之处多是《三国演义》中所描绘蜀汉场景,于是提笔写下第一篇论文、研究之外的散文体小文〈夜发重庆〉。从此,李鸿源开始在学校和政院,两头繁重的工作之余,将多年来回盪在心中的记忆片段,一片一片地捕捉下来。
这些文章记下成长的青春岁月,诉说与「水」结下的不解之缘;还有深深刻印在生命中的故乡泰山,农村生活孕育了他的个性、滋养他的生命;还有让他发现生命浩瀚与辽阔的贵人们,以及这一路走来的思考与反省,如内政部长任内视察南沙、台江和鳌鼓湿地时的有感而发,还有看着儿女日渐成长,因为为人父的焦虑而写的〈给下一代的一封信〉。
全书32篇,每一字、每一句,或是纪实,或有缅怀,或许还有强烈的批判,都让我们看到有别于《台湾如何成为一流国家》中「工程师、科学家」的李鸿源,而是一个成长于这片土地的知识分子,对家园家乡的无限爱恋,对台湾的真情至性。
名人推荐 郭英声
孙大川
张晓风
夏铸九
林怀民 情感推荐
我与鸿源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我常常神经质的处在巨大的焦虑中,而他有着无比的毅力与耐心,同时对生活不拘小节,但,或许是这样的反差,于是可以没有负担的轻松对话,我们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我们在老音乐、老电影、老口味、老记忆……的话题中尽兴,在不断对话的过程里,我看见一个始终怀抱着赤子之心,对未来充满愿景的李鸿源。-摄影家郭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