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度庐散文集

王度庐散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散文集
  • 王度庐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散文
  • 随笔
  • 文化
  • 杂文
  • 名家作品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王度庐是民国时期武侠小说「北派大家」之一,被誉为「现代侠情小说」的开山宗师。在一九二六至一九四八年的二十多年间,他曾创作武侠、社会、侦探小说逾六十部(篇)。历经文化浩劫,至今传世的以《鹤惊崑崙》、《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五部最为着名。其中的《卧虎藏龙》因李安将之改编为同名电影而蜚声中外,因此,王度庐的作品再次成为武侠小说的名作而备受关注。

  本书是坊间第一本王度庐的散文选集,编者徐斯年教授为武侠小说研究家。他穷数年之功,遍寻王氏的散文作品。本书收入的篇章,以王氏于一九三零年在报刊上发表的一百五十篇文字为主,乃目下最齐整的王度庐的散文之集大成者,可以说这本选集几乎等于王氏的散文「全集」,实属稀见之文选,弥足珍贵,亦为研究王度庐文学作品的重要之资料。
《江山如画:中国古典山水诗词鉴赏与赏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度挖掘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关于山水题材的诗词作品的鉴赏与赏析之作。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名篇,而是力图构建一个宏大而细腻的文学景观,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长河,亲身体验古代文人墨客面对自然山川时的心境变化与哲学思考。全书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旨在将山水文学置于其产生的文化与时代背景下,进行多维度的解读。 第一部分:山水之源——先秦至魏晋的自然情愫 本部分追溯中国山水文学的源头活水。从《诗经》中质朴而充满生命力的自然意象,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所蕴含的对田园的赞美,到屈原《离骚》中瑰丽奇特的想象世界,展示了早期文学中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初步融合。 重点深入探讨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与玄学的兴起对山水诗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文人,在政治失意与生命哲思的驱动下,开始将目光真正投向自然,寻求精神的栖居。我们细致分析了谢灵运“以诗写物,以物述怀”的开创性实践,他如何将具体山川的描绘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曹植、嵇康等人的作品中,山水不再是背景,而是主体情绪的载体,预示着山水文学独立成科的必然性。 第二部分:盛唐气象——壮阔与沉郁的交织 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山水诗在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这一部分将重点剖析盛唐山水诗的“盛大”与“多样”。 首先是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通过对“辋川集”的精细文本分析,阐释其如何将禅宗的空寂与山水的空灵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清寂、内敛的审美境界。王维的山水,是澄澈的,是与主体心灵高度契合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紧接着,我们将视线转向“诗仙”李白。李白笔下的山水是自由奔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他不是在描摹山水,而是在与山水进行精神上的对话,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与激情。他的山水,是宇宙洪荒之力在个体生命中的投射。 随后,重点分析了杜甫的沉郁顿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后,杜甫的山水不再是单纯的审美对象,而是承载家国之痛的载体。无论是夔州的艰苦生活,还是漂泊中的所见所感,他的山水都融入了深切的忧患意识和对民生的关怀,实现了山水与社会历史的紧密结合。 第三部分:中晚唐的转向——精微与哲思的深化 中晚唐时期,文学风气趋于内敛与精雕细琢。本部分探讨了山水诗在风格上的细微变化与深度拓展。 白居易的自然观更侧重于对日常可见之景的平易描绘,力求“老妪能解”,使山水之美进入寻常百姓的视野,体现了其“兼济天下”的文学理想。 韩愈、孟郊等人的作品则展现出对山石结构的独特观察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他们更多地运用奇险、怪异的意象,试图在对山川形貌的精准刻画中,体现出一种不羁的士人精神。 第四部分:宋代的抒情与理趣 宋代诗歌,尤其是苏轼、陆游等人的作品,标志着山水文学在哲学层面的进一步深入。 苏轼的“论山水”,将审美体验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他的山水是豁达的、辩证的,他从自然万物中体悟到“变”与“不变”的真谛,将超脱与入世完美统一。书中将详细解析苏轼“赤壁怀古”的旷达情怀,如何将地理景观转化为历史哲思。 同时,本书也梳理了宋代山水词的兴起,解析了柳永、周邦彦等词人如何在格律的约束下,以更具音乐性和情感密度的语言来描摹江南烟雨、湖光山色,使得山水意境更加婉约、细腻。 第五部分:审美范式与文化意蕴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是对中国山水文学审美范式的总结。我们探讨了“意境”这一核心概念在中国山水诗中的生成与演变。从早期的“写景达意”到后来的“情景交融”,再到禅宗的“空寂之美”,分析了不同时期文人如何通过独特的笔墨语言,将外在的山水转化为内在的生命体验。 此外,还讨论了山水文学中蕴含的文化意蕴,包括:隐逸文化中的“避世”情结、儒家对“仁者乐山”的推崇,以及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对文人创作的深远影响。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系统梳理与深入阐发,读者将不仅能领略到中国山水之美,更能理解这份美背后所承载的中华民族深沉的文化心理与精神追求。 全书语言力求雅而不晦,旨在提供一份既具学术深度又充满阅读乐趣的鉴赏指南。通过对经典文本的细致拆解,读者可以重建起一座属于自己的、由诗词构筑的壮美江山。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 徐斯年/3
世态/28
荒芜的青年/30
中等人/32
架子/34
性的广告/36
笑/37
永垂不朽/39
女性的教育与生育/42
一位平民文学家/45
聪明绝顶/47
道德/49
伦理与中国/52
小难/63
女招待/65
落子馆/67
麻醉剂/69
万寿寺/71
赘泽品/73
童子军/75
女腿/77
颠倒雌雄/79
歌舞剧/81
招与待/83
恢复北京/85
野鸡/87
女招打/89
署名/90
迷/92
恶五月/94
送春/95
哭/97
雨天/99
名士派/101
小算盘/103
自行车/105
穷北京?/107
服从/109
奴隶性/111
澡堂里/113
安慰/115
中国剧/117
游民/119
端午节/121
打麻雀/123
谋事/125
无聊的北平/127
病/129
造化的儿子/131
疯人/132
阔事/134
骗术/137
财神 阎王/139
画中人/141
醉酒/143
夫妻间/144
不开窍?/146
憔悴/148
伤心人/150
情书/152
琴声里/154
☯/156
什剎海/158
兇杀案/160
关于裤子/162
三件痛快事/164
诗人/166
贵族学校/168
穷 住/172
妙影/174
罪恶场中之未来者/175
吃饭问题/177
平民化/179
面子/181
醋 忌讳/183
文士与蚊士/185
人品与装饰/187
消夏/189
财神爷/191
妓女问题/193
杨耐梅 朱素云/195
难民返国/198
灯下人/200
捧/202
快乐人多?/204
西游记/206
火警/208
人体美/210
穷 光 蛋/213
抵抗力/215
香艳文章/217
雨夜柝声/219
爱河/221
调戏/222
「嫁」的问题/224
阎罗王/226
知音/228
战/230
时髦/232
人逛人/234
跳舞场里/236
奸杀案/238
阴阳电/240
办白事/242
眼光/244
无与偶 莫能容/246
喜新厌旧/248
洋化的话/250
发财学/252
儿童 成人/254
英雄难过美人关/256
交际/258
呻吟/260
枇杷巷里/261
捕蝇/263
殉情/265
人死不值钱/267
癞蛤蟆 天鹅肉/269
作时评/270
马路/272
女朋友/274
跳楼者/276
蟋蟀/278
古城返照/280
惹气/281
活得弗耐烦/283
由线订书说起/285
「娶」的问题/287
罂粟味/290
忏悔/292
想当然耳/294
标奇与仿效/296
复古/297
野草闲花/299
看了《故都春梦》/301
倡门/306
乞丐/308
心/310
短 小 经济/312
性的文章/314
逢场作戏/316
浮云变幻/318
敲钗小语/320
俗礼/322
何不当初/324
醋的考证/326
劲秋/328
柴 米 油 盐 酱 醋 茶/330
烛边思绪/332
吵嘴/334
团圞月照破碎国家!/336
电影是应合大众所需要 真不容易利用它/338
伦敦公演《彩楼配》的问题/341
民间歌谣之研究/344
夏日的人们 装阔容易/405
莲花灯成年人看 大觉无趣/407
献于《平报》/409
海滨忆写/412
《宝剑金钗》序/415
关于鲁海娥之死/417
 
附录
一、关于《彩凤银蛇传》鲁海娥之死 傅佑民/422
二、又一读者来函 论鲁海娥之死 陈中/427
三、再谈鲁海娥之死 王德孚/429

图书序言

序 徐斯年(节录)

  王度庐(一九零九—一九七七),原名葆祥,字霄羽,生于北京下层旗人家庭。在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上,他被列为民国时期武侠小説「北派五大家」之一,现代侠情小说的开山宗师。据不完全统计,自一九二六年至一九四八年,他共创作武侠、社会、侦探小説六十余部(篇),但因历经文化浩劫,至今保存完整的仅有二十余部。由于民国时期的报章严重残缺,其散文更难搜寻。这本集子所选,绝大部份写于一九三零年,这是因为本年的《小小日报》有几个月保存得相对完整,而王氏恰于此年以「柳今」为笔名,在该报开辟个人专拦「谈天」,所以这一百五十篇文字,才得以比较集中地留传下来。我们搜得的三零年后文字,除一篇因残缺、两篇因属赛事记录而未入选外,仅有九篇,不过大致也可反映作者后来的思想、创作历程。因此,这本选集几乎就是「全集」。

  散文最能洞见作者思想人格。〈道德〉、〈伦理与中国〉等文表明,青年王度庐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有所反思。他认为,以革命手段全盘否定、摧毁传统文化有失偏颇,应该继承传统文化的正面本义,融合西方文化之科学、民主精神,从而实现中国文化复与。这种观念接近于以梁漱溟为代表的「新儒家」。〈平民化〉、〈荒芜的青年〉等文,则集中体现着王度庐的「平民主义」。他懂得「平民」一词的普世涵义,但认为在当时的中国,此词确乎常与「贫民」同义,指的就是那些「奔窝头」的朋友们,同时也包括那些暂时尚未陷入挨饿境地的「中等人」。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王度庐接受周作人提出的「平民文学」口号,并又作出自己的阐释。〈一位平民文学家〉中,实质藴含两个观点:其一,通俗文学是一种作家文学,是不「俚鄙」的作家为「转移风化,陶冶民情」而写给俗众看的文学。其二 ,通俗文学可以、也应该是「平民文学」。他的观点与周作人略有偏悖,因为后者主张「平民文学决不单是通俗文学」,「不必个个『田夫野老』都可领会」1。另一方面,王度庐在〈聪明绝顶〉、〈殉情〉、〈倡门〉等篇中对毕倚虹、徐枕亚、何海鸣的评价证明,这些不「俚鄙」的通俗文学家,在「为人生」这一要点上,是与五四新文学有所契合的。这里既显示着王度庐和鸳蝴派的联系,又显示着他与这一文学流派之间的差别:他认同于这些作家「通俗」而不「随俗」、「媚俗」的倾向,但不认同该派以文学为游戏的倾向(但他不排斥「趣味」)。
 
  1周作人:〈平民文学〉,《艺术与生活》第四、五页,岳麓书社,一九八九,长沙。
 
  周作人提倡的「平民文学」实为精英文学,王度庐的「平民文学」观则把「人生派」的文艺思想引进了通俗文学。这里显示着五四新文学与民国时期通俗文学的互补关系,可惜我们的文化官员、新文学家和新文学史家长期忽略了这个事实。

  在后来发表的〈民间歌谣之研究〉中,王度庐十分注意辨别真正出自民间的作品与文人用歌谣体所撰作品的区别,这也就是通俗文学与「俗文学」的区别。文中认为民间歌谣乃是「真正的大众文学」,这固然是题中之义,也证明作者接受左翼提出的「文艺大众化」主张,但在实际上,当时不仅尚无真由「大众」书写的文学,而且左翼文学的「大众化」实践也是基本失败的,「大众文学」的主体,其实还是通俗文学。对此,新派学者也曾长期不肯正视。

  〈圑圞月照破碎国家〉诸篇,均针对日本加紧侵华而作,笔锋直指国际强权和国内政治。这类文章在「谈天」栏中固然不多,却都直抒胸臆,慷慨、沉痛之情溢于言表。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烛边思緖〉:作者夜读「鐡血的书」,不禁热血沸腾。国难临头,他慨叹中国之安重根何在!出离悲愤,反观室内,一灯如豆,长夜漫漫,他又体味到深切的孤独和无奈,于是故作旷达语以结束全篇。短短六百字,写得起伏有致,真挚感人。与《礼拜六》上那些「国难文章」相比,其格调不可同日而语,完全可与「新文学」、「革命文学」宣扬爱国主义的「主流散文」媲美。此文还有一个重要价值:它对七年之后在沦陷区首次使用「度庐」笔名所作〈海滨忆写〉,具有「注释」作用,可以帮助读者探析该文背后深藏着的内心苦闷。

  「谈天」诸文讲得最多的,还是社会的黑暗和民生之多艰。「金钱」和「窝头」是两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儿,作者认为,只要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就可发现症结之所在。金钱既然成为判断人的价值、地位的唯一标准,必然导致人性的异化和堕落。〈中等人〉、〈贵族学校〉等篇揭示:金钱的魔力不仅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而且也已成为各种事业单位、社会机构追逐的唯一目标,于是导致全社会的畸形。一方面是「上等人」在高级商店襄、在灯红酒绿中挥霍无度,醉生梦死.,一方面是「下等人」在百无聊赖中「熘窝头」、「逛窝头」,苦度艰难的「穷愁人生」。閲读这些短文,不禁令人慨叹:历史前进的脚步怎会如此蹒跚!

  青年王度庐虽然认同「新儒家」的文化本位主义,但是在其「谈天」文中,又更多地表现出对五四新文化思潮的认同。他曾多次批评传统的风习节俗和世俗心理。〈端午节〉和〈俗礼〉中认为,风习在形成之初原可调节人生,但是因习成俗,又加入迷信思想之后,就失却本来面目,养成的是苟安性。〈办白事〉针对为死者「免罪」的风习及其观念发表评论,更将风习的批评上升到了研讨人生哲学和剖析国民性的层次。

  作者善于观察世态人情的细微之处,揭示内中潜藏的文化弊病。〈醋 忌讳〉剖析一个司空见惯的北方俗词,从潜意识层次揭露「避讳」言行背后隐含着的不洁。〈小算盘〉一文,从「迁都」之后北平人的落寞心态入手,暴露「爱打小算盘」而忽略「大算盘」的危害,由传统心理的剖析延伸到现实政治的批判,由对平民百姓的劝告上升到对治国者的鞭答。〈造化儿子〉批评重男、怜子观念,论逑「家族主义之足以剷除」,否则国家衰弱的现状永难改变。此文写于〈伦理与中国〉发表之后不到两个月,其立意颇受鲁迅《野草‧立论》的影响。可见「德赛二先生」在作者的思想中仍然佔有主导地位。
 
  世态

  世界上最可恶、最可恨的,就是「世态炎凉」四个字;这四个字最卑鄙不过,最可哭不过。

  「天有昼夜阴晴,人有旦夕祸福」,这虽然是一句老生常谈,但是却有至理。实在,数万万人,生在这混沌的世界上,生存、竞争,自然是有得意者,就有失意者;得意者未必将来不失意,失意者未必将来不得意,这是谁也不能确定的。但是有一班人,看见得意者,在那十旺八旺的时候,登时就羡慕、谄媚,勤于恭维;将来此人要是一失意,登时一穷百穷,亲戚疏远,友朋冷落,父母妻子,都能成为路人,到处受奚笑,逢人遭白眼。咳!这样的炎凉世界,可哭啊!可怕啊!
但是,富人未必与你有甚么好处,你何必谄媚他?穷人也未必与你有甚么害处,你何必又奚落他、鄙视他?趋炎附势、嫌贫笑穷者,也太眼小如豆了。

  我对于这样的炎凉世态,虽然十分痛恨,但是我又觉得这种人情,是不可少的。请想:古代的苏秦、朱买臣、韩信,哪个不是因为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因而发奋成名的?所以世态的炎凉最能够磨练人才,增长经验,激发志气。恐怕它的激机力,比鸦片、海洛英还要超过几倍啊!
 
  一九三零年四月一日《小小日报》
 
  按:以下诸篇均载「谈天」栏,署名均为「柳今」。
 
  荒芜的青年

  在前两天,晚间十时许,我由前门花了三十枚铜板僱了一辆人力车,回我的家(东城)。

  拉车的这位劳动同胞,是位二十上下的青年,身材很健壮。由前门那箭楼旁,抄起把来,真是一鼓作气,其快如风,一点也不休息。嘿!好轻便!好快!好一个飞毛腿健壮而勇敢的青年车夫!

  坐在车上的我,我也是个青年,我也是个强健的青年,我也有腿,我的腿也会走路;然而我就偏不自己走,偏教人拉着我走。我真惭愧!我真罪恶!只为三十枚,我便实地做了一回资本家,做了一回驱使劳工的资本家。

  我坐在车上的时候,倒没有感想到这种金钱主动力,我却深为钦佩这青年的健壮的,能跑。我不独钦佩,而且诧异,诧异他力量的充足,终于我十分感慨。

  这个青年车夫,且不论他有没有学问,有没有品格,只就他这种勇力、强健、就应该只教他去人拉人吗?只够拉人的资格吗?联想到我,曾高任过大学员的我,就应该享受「家里蹲」的生活吗?咳!

  我想我和他是同类的,是「同是天涯荒芜的青年,相逢何必互相怜」。但是我想天地间,像我这样有相当学力,而「不得用」,或是「屈其用」者,恐怕不只是我和这青年的车夫罢!

  光阴很快,我们这可贵的、黄金时代的青年,将要由荒芜中度过去了,但是我们是自愿荒芜呢?还是这社会国家,教我们荒芜的呢!
 
  一九三零年四月四日《小小日报》
 
  中等人

  「人原是不可分阶级的,因为世界是应当大同……」这是现代最普通、最受听的论调。其实世界上、社会上,却是阶级层层,一点也不平等;尤其是人类,比甚么都不平等。妓女分等级是有形的,然而无形的还真是很多。简单説,社会上的人可分上中下三等。

  有学问的,自然是上等人;有权势的,自然是上等人;然而无学无势,而有金银财产的,也可以算上等人。没学问的,自然是下等人;没品格的,自然是下等人;然而有学有品而穷光蛋者,也得算下等人。

  上等人、下等人姑不具论,如今我们且説这介于上、下等人之间者的中等人。这种人学问、才能不高不低;暂时的生活,虽饿不死,也阔不了;高的事情作不了,低的事情不能就;又要顾廉耻,又要混饭碗。一发迹,自然可以成为上等人了;然而一堕落,登时就成为下等人。这等人最可怜,最可危,而最可惜。请看我们中国里,社会上,究竟哪种人最多?我恐怕中等人至要佔十分之五六了。咳!中国之所以半死不活,社会之所以穷困,还就是因为中等的人,高不成低不就的人,太多了啊!
 
  一九三零年四月五日《小小日报》
 
  架子
  
  做一个人不可不有点架子,架子就是威仪,不露出轻佻卑鄙的样子,使人看他的举止,处处能够发生一种敬仰心、钦慕心,男女都是如此。

  尤其是作官吏的,或是作一种居于首领地位的,更必须有一种架子;否则要像猴子一般坐立不宁,常跟属下说说笑笑,属下的人谁也不能服从你。在必要时,你要行某一种职权的,一定不会发生效力,因为这种人已然把他应该尊重的事情作成游戏式了。

  但是君子威而不厉,并不是吹胡子瞪眼睛,或是眼高于顶,凡人不理。如果如此,不单人家说你臭美,还容易招怨。

  据我看越是有真学问的人越没有架子,越是大伟人、大政客越没架子(这是我在去年做某沪报驻平记者,访见几位政客时,得来的经验),其实他所说的话完全是虚情假意,到底在面子上先教你过得去。越是没学问没职位的人,越是架子大,这话是实情的,不信作过一任科长以下小官僚的,徽章一戴,摆起架子来,真赛过总次长;还有就是富贵之家的大管家,雄踞在传达处,碰巧见着人连点头都不点头,真是忘了自己是干甚么的了。
 
  总之架子是分别阶级的东西,是适用于公权上,而不适用于交际上。至于臭美式不自量的拿架子者,大都出于没知识的,原无须厚非之了。
 
  一九三零年四月六日《小小日报》
 
  性的广告

  广告是商界唯一的要务,也是报馆的一个好买卖。广告学也是很可研究的科学,实在有广告学的人做的广告,寥寥几句,登时就能使人明白而注意。

  上海报的广告,很有不错的,如早先《新闻报》上「康凤珠征婚启事」等,虽然有些骗人,但是也颇为有趣。我们且拿上海小报的广吿观察一番,甚么避孕片、壮阳丸,甚么「增进床第(笫)无穷开心」等等的广告,累篇皆是。总之这种广告,无以名之,只好叫他性的广告,也可以说是兽的广告(此则专指那些变相的春药)。

  这种伤风、败俗、弱种、诲淫的东西,真是「其人可诛,其药可烧」!在租界里或是不好办,但是在租界外,若不照着鸦片、白面一样的禁止,真可以说是流毒无穷了!

  然而,我想这种药的销路,一定很广,中国人还能踊跃的买这东西,谁説中国人穷啊!
 
  一九三零年四月七日《小小日报》
 
  笑

  「笑」,是心里喜欢的表示。据卫生家説,人若是每天笑上几回,对于人的身体上、精神上的健康,很有裨益,笑之可贵也如是。

  「一笑千金」,「一笑倾城」,美人的笑如此;但是由一笑千金看来,似乎美人的笑,还是非金钱不成啊!妓女是做卖笑生涯的,嫖客是买笑的,笑可买卖,也可以说是笑的交易,笑的营业。

  笑的种类很多,有欢笑,有苦笑,有惨笑,有冷笑,有狂笑,有狰狞恶笑,有强为欢笑……这些种笑,我想刨出真正由心里发出的喜欢的笑来,其余的反觉可悲、可怕,不要说不能对于人身体、精神有益,恐怕还要有损。

  「人世难逢开口笑」,这个笑字也是指着那真正的欢笑而言;要是甚么惨笑、苦笑,则斯世正多,触目皆是,有甚么难逢。
实在,世界上的人,镇天价度这无谓的、无聊的生活,想起自己为谁辛苦?为谁驱策?倒自觉很可笑!这笑也是苦笑的。

  至多不过是看看贾波林6的笑片,或是看甚么笑剧,听甚么笑话……惹得你捧腹,喷饭,哈哈大笑,其实这笑是受外间的物引逗你的,哪里是出诸你的本心呢?

  哭,能哭许多时候,甚至于日以眼泪洗面;笑,谁能不缓气的笑上十分钟?果然一个人要是笑上十分钟,我恐怕他的精神上,比哭还要难受。如此言之,世界上只有真哭,没有真笑。换一句话说,简直世界的人,就不会笑的,不要说千金,就是十万美金也买不来的;就是买来,也是做作出来的,也是假的。我想字典上正应该把这「笑」字取消,倒省得教它倾城去,亡国去。
 
  一九三零年四月八日《小小日报》
 
  6贾波林,即卓别林(Charles Chaplin,一八八九—一九七七),美国着名电影喜剧演员。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王度庐散文集》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王度庐,这个名字对于我这样的台湾读者来说,早就不仅仅是一个作者的名字,而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是无数个夜晚枕边书的温暖回忆。他的武侠小说,那种荡气回肠的情节,那种鲜活的人物,那种对侠义精神的极致描绘,在我的少年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所以,当我在书店里看到“散文集”这几个字,和他的名字并列时,我脑海里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既有好奇,又有一丝丝的忐忑。我会不会在这本散文集中,看到他笔下那种特有的张力?他那些对江湖的理解,是否会转化成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我非常想知道,在他的文字世界里,除了刀光剑影,还有哪些更为温柔、更为细腻的情感被他珍藏?他是否会写下他对亲人、对朋友的深情?他对故乡的眷恋?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我期待着,在这本散文集中,能够穿越时空,与一个更贴近生活、更显真实的王度庐对话,去感受他内心深处那些更为朴素、却也更为动人的情感。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简约而富有韵味的风格,也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邀请,邀请我去探索一个我从未真正了解过的王度庐,去感受他文字背后那份更加深沉的生命体验。

评分

《王度庐散文集》的出现,对我来说,绝对是一场意料之外的惊喜。王度庐,这个名字在我脑海里,总是与那些刀光剑影、侠骨柔情的武侠世界牢牢地绑定在一起。我从小就听着大人们谈论他的小说,那些关于江湖的传奇,那些英雄侠客的故事,仿佛拥有着一种魔力,能够瞬间将人带入一个充满想象的国度。所以,当我在书店里看到“散文集”这三个字赫然出现在他的名字后面时,我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他还有散文?”这实在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一直以为,他的才华和影响力,都集中在那一页页跌宕起伏的武侠小说里。但是,这本书的出现,却打破了我固有的认知,让我开始思考,一个能够构建出如此宏大而精彩的武侠世界的作家,他的内心世界,他的生活经历,他的情感世界,又会是怎样的呢?我非常好奇,他会在散文中抒发怎样的情怀?是对于过往岁月的追忆,还是对于人生百态的感悟?是关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细腻描绘,还是他对艺术、对生活的独到见解?我非常期待,在这本散文集中,能够看到一个不同于小说中那个叱咤风云的王度庐,一个更具烟火气、更显真性情的他。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低调而有质感的风格,仿佛暗示着里面蕴含着更为沉静而深刻的文字,等待着我去细细品味。

评分

拿到《王度庐散文集》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书名本身所带来的反差感。王度庐,这个名字在台湾的文学界,尤其是在那些热爱武侠小说的读者心中,早已是响当当的传奇。他的作品,如《卧虎藏龙》、《铁血大旗》等,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于江湖道义、侠骨柔情的浪漫想象。所以,当“散文集”这个词出现在他的名字后面时,我心中的好奇之火瞬间被点燃。我很好奇,一位以驾驭宏大叙事、刻画复杂人物著称的作家,在面对散文这种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表达、生活体验的文体时,会展现出怎样的另一面?他是否会将他小说中那种张力十足、情感浓烈的笔触,转移到对日常生活细微之处的描摹上?又或者,他会在散文中展现出与小说中侠客形象截然不同的一面,变得更加温润、内省?我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他对于人生、对于情感、对于岁月流转的独特感悟,那些不曾被武侠情节掩盖住的、属于他个人最真实的心绪。我甚至在想,他会不会借由散文,去追忆那些年少时的纯真,去回味那些触动过他生命的重要瞬间,去抒发那些写在小说之外,关于人生哲思的片段。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素雅的风格,也与我心中对武侠世界的固有印象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似乎在暗示着,这本书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更加私密、更加深沉的文学空间,去感受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立体的王度庐。

评分

《王度庐散文集》这本书,对我来说,绝对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王度庐,这个名字在台湾的文学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尤其是他的武侠小说,更是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我从小就沉浸在他的江湖世界里,那些关于侠义、关于情仇、关于壮志凌云的故事,早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所以,当我在书架上看到“散文集”这几个字,并且和王度庐的名字并列时,我内心着实吃了一惊。我一直认为,他的才华和魅力,都集中在他那波澜壮阔的武侠小说里。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开始好奇,一位能够创造出如此精彩江湖的作家,在褪去武侠的外衣后,他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我迫切地想知道,他是否会将他小说中那种饱满的情感,运用到对日常生活细枝末节的描绘上?他是否会用一种更加内敛、更加深邃的笔触,去抒发他对人生、对情感、对过往岁月的感悟?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遇见一个不一样的王度庐,一个更具烟火气、更显真性情的他,一个在平静的文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的智者。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给了我一种沉静而内敛的感觉,仿佛在告诉我,这里面蕴藏着的是一种更加私密、更加触动人心的文学表达。

评分

《王度庐散文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就像在熟悉的海边,意外发现了一处隐秘的岬角,充满了未知而又令人向往的探索欲。王度庐,这个名字,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听着武侠故事长大的台湾读者来说,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而是一种情怀,一种关于江湖的浪漫想象。他的小说,那些荡气回肠的恩怨情仇,那些侠骨柔情的描绘,仿佛是刻在我们青春记忆里的烙印。所以,当“散文集”这个词,出现在他的名字后面时,我脑海里瞬间涌现出无数个疑问和期待。我好奇,在那些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宏大叙事之外,他是否还藏着一个更为细腻、更为个人化的内心世界?他会用怎样的方式,去描绘他眼中的生活,他经历的过往,他感悟的岁月?我非常期待,在这本散文中,能够看到他笔下那些不曾被武侠情节所掩盖的情感,那些对人情世故的洞察,那些对生命本质的追问。我猜想,他的散文,不会像小说那样充满戏剧性的冲突,但一定会有一种更加温润、更加深沉的力量,能够直抵人心。就像一杯陈年的普洱,初尝可能没有惊艳,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那份岁月沉淀下来的醇厚与甘甜。这本书的装帧,也给我一种低调而有质感的感觉,仿佛在暗示着,里面藏着的是一份值得细细体味的文学瑰宝。

评分

《王度庐散文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揭开了一张熟悉的画卷,却发现画中隐藏着另一幅我从未见过的景象,充满了新奇感。王度庐,这个名字在我们台湾,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武侠小说大师。他的作品,如《卧虎藏龙》等,早已成为我们童年和青春记忆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的江湖世界,那些快意恩仇,那些侠骨柔情,都曾是无数个夜晚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所以,当“散文集”这三个字,赫然出现在他的名字后面时,我脑海里第一时间闪过的,是巨大的好奇,甚至带点小小的惊喜。毕竟,我们习惯了王度庐用他那充满张力的笔触,构建出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那么,当他将笔尖转向更个人化、更生活化的散文时,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我迫切地想知道,他是否会在这本书中,流露出他小说中那种对正义、对情义的理解,并将其延伸到对人生百态的描绘?他是否会分享他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他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独特见解?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遇见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王度庐,一个不仅仅是创造了传奇,更在平凡生活中,以文字安放灵魂的智者。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给我一种宁静致远的感受,仿佛在暗示着,这里面蕴含的是一种更值得沉思、更具人文关怀的文学表达。

评分

《王度庐散文集》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在翻阅一本尘封已久的相册,每一页都可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充满了回忆与探索的乐趣。王度庐,这个名字对于我而言,早已是武侠世界的代名词,是那些年我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他的小说,那种豪情万丈的江湖风云,那种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了我们的青春记忆里。所以,当我在书店里看到“散文集”这几个字,并且是王度庐的散文时,我脑海里立刻涌现出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去一探究竟。我会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个怎样的王度庐?是依然带着江湖的侠气,去描绘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和不如愿?还是会展现出他更为温润、更为内敛的一面,去抒发他对人生、对情感、对岁月的细腻感悟?我非常想知道,他是否会用他那独特的笔触,去描绘那些平凡日子里的闪光点,去记录那些触动他心灵的瞬间,去分享他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期待着,在这本散文集中,能够找到一个不一样的王度炉,一个更具生活气息,更显真性情的他,一个在文字的静默中,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智慧的智者。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给我一种朴实而有力量的感觉,仿佛在告诉我,这里面蕴含着的是一种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

评分

《王度庐散文集》这本书,无疑在我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这是一种混合着熟悉与新奇的情感。王度庐,这个名字在台湾,几乎是武侠小说的代名词,他的作品,如《卧虎藏龙》等,更是陪伴了我们无数的日日夜夜,我们是看着他的江湖成长的。所以,当“散文集”这三个字,出现在他的名字旁边时,我脑海里立刻升起一种“噢?还有这种操作?”的惊叹,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好奇。我一直以为,王度庐的笔尖,只为那波澜壮阔的江湖而生,那么,当他将笔锋转向更贴近个人情感、更侧重生活体验的散文时,又会呈现出怎样的风貌?我无比期待,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他对于人生百态的独到见解,那些不被武侠情节所掩盖的、更为真实的内心世界。他是否会用他那标志性的、充满力量的笔触,去描绘他所经历的平凡生活?是否会抒发他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深层感悟?我希望在这本书里,能够遇见一个褪去侠客外衣的王度庐,一个更显温润、更具烟火气的他,一个在文字的低语中,传递着人生智慧的智者。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给了我一种沉静而有分量的感觉,仿佛暗示着,里面蕴含的,是作者对生活最真诚的体悟和最深刻的思考。

评分

《王度庐散文集》这本书,对我而言,简直像一个充满惊喜的宝藏。我从小就听过王度庐的名字,他的武侠小说在我父母那一代人中可是传说的存在,那种荡气回肠的江湖恩怨,那种行侠仗义的豪情壮志,光是听听都让人热血沸腾。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并且知道这是“散文集”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天啊,这怎么可能?”我一直以为,王度庐的世界就是刀光剑影、快意恩仇,是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侠客故事。然而,这本书却告诉我,原来他还有另一面,一个更柔软、更细腻、更贴近生活的一面。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这位写出无数惊心动魄故事的大家,在放下笔时,他的生活是怎样的?他又是如何看待生命中的那些平凡却又珍贵的事物的?我会不会在这本书里,看到他对故乡的思念?他对亲人的眷恋?他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抑或是他对人生起伏的感悟?我猜想,他笔下的散文,一定不会像小说那样充满戏剧性的冲突,但却会有一种更深刻的、更触及灵魂的力量,去打动人心。就像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可能没有那么浓烈,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那份醇厚和悠长。我期待着,在这本散文集中,能够遇见一个不一样的王度庐,一个更接近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他,一个在文字的静默中,向我们诉说人生百味的智者。

评分

看到《王度庐散文集》这本书,我的心情真的有点复杂。一方面,王度庐这个名字,在我的记忆里,总是跟那些武侠小说里的恩怨情仇、快意恩仇紧密相连,他笔下的“剑气”似乎能穿越时空,撩动人心。所以,当看到“散文集”这个词的时候,我既好奇又有些许的期待,又有一点点的不确定——他那些浓烈的情感、那些侠骨柔情,在散文这个更个人、更细腻的载体里,会呈现出怎样的一番风貌?我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他会不会用同样饱含情感的笔触,去描绘生活中的点滴,去抒发那些不曾写在武侠故事里的内心独白?比如,他会不会写他年轻时的经历,那些影响了他创作的种种,是怎样的风景,是怎样的人,造就了他笔下的那个江湖?或者,他会不会用一种更加沉静、更加内敛的方式,去反思人生,去感悟世事?我总觉得,一个能写出那样波澜壮阔故事的作家,他的内心世界一定也藏着不为人知的深邃,而散文,恰恰是窥探这种深邃的最佳窗口。我很想知道,在那些江湖传说之外,他如何看待友情、爱情,如何看待生命中的得失,如何看待那些平凡的日子里,闪烁着的微光。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进入一个不同于武侠世界的王度炉,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他,一个在生活中品味悲欢离合、在文字中安放灵魂的他。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颇具匠心,低调而不失格调,封面上隐约可见的笔墨痕迹,仿佛预示着里面蕴藏的深厚情感和文字力量,让人忍不住想要翻开,去感受那份来自过去的、又穿越时空的文学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