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不僅有政治革命,還有更具深遠影響的思想和體製變革!
本書對中國近代革命的分析框架作瞭根本性的修正。作者認為粉碎瞭經曆二韆多年中國帝製政府模式及其哲學基礎的,不是以孫中山及其同伴為中心的1911 年政治革命,而是1901-1910年以晚清政府新政為中心的思想和體製的革命。
通過分析大量中日文第一手資料以及引證相關研究著作,本書對1898至1912年間中日兩國在司法體製、軍事體製、教育體製、翻譯齣版等方麵深入的閤作與交流作瞭細緻的考證和比較研究。
在這中日關係的「黃金十年」,日本各界積極地給中國提供直接且實質性的幫助,使中國可以快速打破傳統控製而嚮現代化邁進,其速度之快甚至一度超過日本明治維新的進程。結束帝製後的中國,也正是以新政革命及其成就作為基石纔得以決定思想和體製的發展方針。檢視這段曆史將有助於重新認識近代中國的風雲變化。
本書特色 1. 作者將1898至1912稱為中日關係的「黃金十年」。從日本自身的軍事和非軍事的變革及其背景入手,作者論述瞭現代化的日本在思想上以及政治體製上對中國的影響。思想上包括中國人赴日留學、日本學者在中國進行教學和顧問活動以及學界對翻譯和齣版工作的促進。體製上則提到在中國開展的日本式的教育改革;軍事現代化、警察、監獄係統及至法律、司法和憲政改革都以日本的模式為藍圖。
2. 作者為繁體中文版作瞭新序,對本書英文版1993年齣版以來清末新政研究取得的新的進展進行瞭梳理和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