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德国文学名着

解读德国文学名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板一眼的德国人一向以思想强健着称,德意志人在冷峻的外表下,其深藏的激情有如海底涌动的暗流,在文学领域里震古铄今,划时代的名家辈出,有如一个路标指引着人类朝向完美的境界迈进。

  本书以生动的文笔,介绍如:歌德、席勒、华格纳、雷辛、汤玛士‧曼等文学家的生平,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及读后的理解与体会,带领读者迈入德国文学的殿堂。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赖丽琇

  学历:

  德国特里尔大学语文学博士

  经历:
  教育广播电台「德语教学」主讲
  淡江大学德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现职:
  淡江大学德文系教授

  着作:
  《基础德文范本》、《中级德文范本》、《中国人学德语》、《德文作文习作范例》、《每日德语》、《德汉翻译入门》、《德语入门》、《现代德国》、《新德国》、《德国文学评论》、《德国文化史》、《德国史》、《近代德国文学赏析》、《简明德语》、《中国成语》、《全能德语通—发音、词汇、文法一次掌握》、《德国人入门》、《德语语法规则与练习》

图书目录

自序:德国文学枯躁乏味吗?
德国文学与跨文化沟通之关联性

I.中古世纪德国骑士文学

前 言
一、骑士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骑士制度
三、骑士精神
四、骑士文学
(一)骑士叙事诗
(二)宫廷抒情诗
(三)英雄咏史诗
结 论

II.细说路德与德国语言及文学之关联
前 言
一、路德其人其事
二、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
(一)宗教方面
(二)政治方面
(三)经济方面
(四)思想方面
三、宗教改革的始末
四、宗教改革的影响
五、路德与现代德语
结 论

III.雷辛与其平民悲剧《艾米莉亚‧加洛帝》
前 言
一、雷辛的悲剧理论
二、简介德国第一部平民悲剧
三、性格导致悲剧
结 论

IV.从歌德作品中看其感情生活及台湾读者对他的认识
一、歌德与妇女──从歌德的情感生活看其「作品」
前 言
歌德的情感际遇与作品的产生
结 论
二、台湾读者对歌德的认识
前 言
(一)歌德接近中国思想的作品
1.诗歌
2.小说
3.戏剧
(二)在台湾的歌德中译本
结 论

V.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始末及其影响
前 言
一、浪漫主义源起于德国
二、德国浪漫主义之流派
(一)耶拿浪漫派
(二)海德堡浪漫派
(三)柏林浪漫派
(四)士瓦本浪漫派
 三、浪漫主义在文学上的贡献
 结 论

VI.从童话反思我们的儿童文学及安徒生的「艺术童话」
一、「格林童话」与我们的儿童文学
前 言
(一)有关《格林童话》及其作者
(二)「格林童话」的评价及德国对「格林童话」的重视
(三)儿童文学的重要性
(四)「格林童话」在中国出版的情形及其影响
(五)我们要创作自己的儿童文学
结 论
二、格林的「民间童话」与安徒生的「艺术童话」之比较
前 言
(一)「民间童话」和「艺术童话」的区别
(二)有关「安徒生童话」之作者
(三)安徒生「艺术童话」里的崇高美学
(四)安徒生「艺术童话」的评价
结 论

VII.华格纳及其乐剧里的现实与浪漫
前 言
一、华格纳的生平
二、华格纳的乐剧与作品简介
(一)漂泊的荷兰人
(二)唐怀瑟
(三)隆恩格林
(四)特里斯坦和伊素尔德
(五)纽伦堡的名歌手
(六)尼布龙根的指环
(七)帕齐划尔
 三、反映浪漫与现实的乐剧
 结 论

VIII.中、德爱情悲剧的探讨
一、史笃姆的《茵梦湖》与沈从文的《边城》之比较
前 言
(一)作者简介
1.特奥多尔‧史笃姆
2.沈从文
(二)作品内容大纲
1.《茵梦湖》
2.《边城》
(三)两部作品之比较
1.作者创作背景
2.环境描写
3.小说主题及风格
4.作品情节比较
5.人物形象比较
6.写作手法比较
结 论
二、凯勒的《村庄里的罗密欧和茱丽叶》与孟称舜的《娇红记》之比较
前 言
(一)作者简介
1.哥特佛利德‧凯勒
2.孟称舜
(二)作品内容大纲
1.《村庄里的罗密欧和茱丽叶》
2.《娇红记》
(三)两部作品之比较
1.作者创作背景
2.小说主题及风格
3.作品情节比较
4.人物形象比较
5.写作手法比较
结 论

IX.「艺术」与「生活」──汤玛士‧曼作品之主题
前 言
一、汤玛士‧曼对于存在于「艺术」与「生活」间之争执的看法
二、〈小佛立得曼先生〉一文之内容及评析
结 论

X.从战争的残酷谈「废墟文学」──以波歇尔特及波尔之作品为例
前 言
一、作者简介
(一)波歇尔特
(二)波尔
二、对惨无人道的战争之批判
(一)战争本身
(二)战争的影响
结 论

XI.德国短篇叙述作品赏析
前 言
一、「英雌救国」──评波歇尔特的〈袋鼠〉
(一)〈袋鼠〉文章欣赏
(二)评析
二、「饥饿见真情」──评波歇尔特的〈面包〉
(一)〈面包〉文章欣赏
(二)评析
三、「真理的代价」──评波尔的〈巴雷克的天秤〉
(一)〈巴雷克的天秤〉文章欣赏
(二)评析

XII.波尔的时评性小说
一、评波尔的小说《缄默的婚姻》
(一)小说内容简介
(二)战争后的沉默:评波尔小说《缄默的婚姻》
二、波尔的小说《九点半的撞球》与德国近代史的回顾
前 言
(一)小说内容简介
(二)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影射
(三)象征与主题
结 论

XIII.德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前 言
一、父系结构下的女性
二、简述德国女性自主情况
三、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一)忠 贞
(二)复 仇
(三)牺 牲
(四)赎 罪
(五)执 情
结 论
阅读德国文学及「教」与「学」之省思

图书序言

一、骑士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欲知德国骑士文学的产生,及其所以称霸一时,成为封建制度的风尚,必须从它的政治背景谈起。

自卡尔大帝逝世之后,其所建的帝国不久便分崩离析,其子孙长年征战不已,而此时的西欧社会已进入封建时代。德国的皇朝曾一度中断,直至西元962年奥图大帝 ( Otto der Große,936年至973年 ) 被教宗若望十二世加冕为「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才重振声威,但当时版图内各拥兵权的王公贵族、诸侯、藩镇雄峙林立,仍然纷争不已,皇统还是时断时续,紊乱不堪。其中最具势力规模的两大家族斯陶芬 ( Staufer ) 和威尔芬 ( Welfen ) 于12世纪即成死对头,待至13世纪初,斯陶芬的公爵腓特烈一世,外号红胡子 ( Friedrich I,Barbarossa 1122年至1190年 ) 得胜,他统治了约40年。

红胡子皇帝在德国的中古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他不仅能达到卡尔大帝所创立的帝国理想,又使艺术及科学在此时达于顶峰。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使德国帝国的势力再强大到足够与向来持着「君权神授」观念,控制着替王室行加冕礼的教皇对抗。红胡王不仅使帝国强大,并使骑士文化大放异彩。他死后于西元约1200年时,以骑士文化为中心的中古文学已有巩固的地位,它一直影响到后期的古典文学及浪漫派文学,为其诗歌和小说的发展奠定基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