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地底有条龙(二版)

九份地底有条龙(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九份
  • 台湾文化
  • 矿业历史
  • 地方传说
  • 民俗风情
  • 历史文化
  • 游记
  • 台湾
  • 二版
  • 文化遗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九份地底有条龙,龙长六百公里,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守护金矿是牠存在的最重要价值。每当九份的金矿被盗,暴怒的巨龙必定引发灾难,前两次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雾社事件。永远学不会教训的人们,第三次前来盗取金矿,这次巨龙决定用最激烈的方式回击──两颗威力惊人的原子弹。

  为了避免死无葬身之地,九份的老鬼们破例提拔傻小子程青风为新任的「冥界代言人」,任务是保护金矿,阻止地底的巨龙引发死伤千里的灾难。至于该如何赶走虎视眈眈的日本人,保护九份的金矿,祕密就藏在傻小子程青风的笨脑袋上。

  【福尔摩沙冒险小说】系列
  以历史的笔迹,冒险的基调,挖掘这一座美丽小岛的神祕故事;
  不管是日本统治时期下的九份神祕少年故事,
  还是西班牙统治下的淡水奇航,
  或是国共对峙砲火不断的金门故事……
  让我们跟着书本的主角,一起跌入冒险的历史故事,
  借此记住每一个值得珍藏的土地故事。
  
  得奖纪录
  第36次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推介
  高雄市「104喜阅网书单」推荐
  2013台南儿童文学月优质本土儿童文学图书

联名推荐

  用奇幻的笔触,描述人们有所不知的九份──导演  吴念真

  光是时工背景的设定,就让故事备受期待。九份独特的矿坑文化,加上奇幻元素的穿梭滋润,使得小说风景处处惊喜。──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荣誉教授  林文宝

  既奇幻冒险又深具九份特色的故事。结合九份的历史、人文、地质、矿业、信仰、俚语等知识,读来生动有趣又寓教于乐。──九份文史工作者  罗济昆


《时光的絮语:失落的文明与现代回响》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关于神话传说或奇幻冒险,而是深入探讨人类文明演进中那些被时间洪流冲刷、最终隐没于历史尘埃的独特社会形态与哲学思辨。它以跨学科的视角,将考古学、人类学、比较宗教学的最新发现熔铸一炉,旨在重构那些在既有史学叙事中被边缘化或遗漏的关键文化节点。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层层递进,勾勒出一幅宏大而精微的“失落的智慧图景”。 第一部:泥土下的低语——史前聚落的社会契约 本部分聚焦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早期,那些在地理条件极端苛刻下,却发展出高度组织化社会结构的早期人类聚落。我们摒弃传统上将这些社会视为“原始”的刻板印象,转而分析它们如何通过独特的资源分配机制、非文字化的法律(例如基于口头传统的禁忌与习俗),以及复杂的亲属关系网络来维持长期的社会稳定。 重点章节将详细剖析“湿地文明”——一个在南亚某河流三角洲发现的、依赖精密水利系统运作的社群。研究者们通过对出土陶器和工具的同位素分析,揭示了其食物来源的极端专业化,以及由此催生出的等级制度的微妙性。与后世王朝的血缘统治不同,该群体的领导权似乎与“水文知识的掌握程度”紧密相关,这构成了一种基于技术能力的、脆弱而高效的社会契约。我们试图解读,当文字尚未出现时,人类是如何用符号、仪式和劳动分工来锚定其集体记忆和道德约束的。 第二部:轴心时代的边缘——非主流的哲学探索 当我们谈论轴心时代(Axial Age)时,焦点往往集中在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印度的奥义书思想或中国的诸子百家。然而,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目光投向了同时期,在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独立发展出的、同样深刻却鲜为人知的精神探索。 其中一章专门研究了中亚草原上一个游牧民族的“天体伦理学”。他们的世界观并非建立在善恶二元对立之上,而是基于对星辰运行周期的精确观测,认为“秩序”即是宇宙对生命施加的必然压力。他们的道德实践,例如对承诺的绝对履行,并非源于神祇的旨意,而是对宇宙规律的模仿。这种“与动荡共存的稳定哲学”与同时期的定居文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另一项研究则聚焦于北欧海岛上的“记忆织工”。这些女性社群通过极其复杂的口头叙事结构,保存了数千年的族群历史和生态知识。她们的叙事并非线性记录,而是螺旋上升的图案,每代人都在既有的框架下增添新的维度,以适应环境变化。这部分揭示了非书面文化中,知识传承本身就是一种抵抗遗忘的创造性行为。 第三部:帝国的内部溶解——结构性疲劳与自我解构 本书的第三部分转向了那些曾经辉煌一时,最终却因内部矛盾而非外部入侵而走向衰亡的庞大帝国。我们探讨的重点并非战争或经济崩溃,而是“结构性疲劳”——即一套治理体系在运作了数百年后,其最初的适应性机制如何演变为僵化的制度障碍。 通过分析古罗马晚期和汉代中后期的地方行政文书残片,我们发现,冗余的官僚程序、对基层社会需求的反应迟钝,以及维持庞大帝国“面子工程”(如宏伟建筑和庆典)所耗费的社会资源,是如何一步步抽干了核心治理的生命力。这是一种“慢性病”,而非突发心脏病。我们特别关注了那些在帝国末期出现的“微型反抗”——不是起义,而是大规模的“法律规避”和“仪式性退缩”,即民众和地方精英开始在官方体系之外,悄然建立起平行的社会支持网络。 第四部:技术的悖论——从工具到枷锁 技术进步往往被视为进步的必然标志,但本书的第四部分审视了那些曾经被视为文明飞跃的关键技术,如何反过来限制了后继者的发展空间。 例如,古代冶金技术的高度专业化,导致了特定地区对稀有矿产资源的过度依赖。当这些矿脉枯竭或贸易路线被切断时,整个社会的技术基础便随之崩塌,使得转向其他材料(如木材或陶土)的替代性技术路径被长期忽视。这是一种“路径锁定”效应。 另一个案例是早期复杂历法的应用。虽然精确的历法对农业至关重要,但在某些文明中,历法知识被垄断为祭司阶层的核心权力来源。这种对“时间精确性”的绝对控制,反而扼杀了社会对“非线性时间观”(如季节性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的弹性认知,使得他们在面对气候突变时表现出极度的脆弱性。 第五部:现代性的反思——被遗忘的“替代方案” 全书的最后一部分,将历史的沉思导向当代。作者认为,我们现有的全球化叙事和治理模式,常常将人类历史视为一条单向度的、不可逆转的进步阶梯。然而,对前述失落文明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对照视角。 这些“失落的智慧”并非全然适用于今天,但它们所体现的“替代性解决方案”——例如,不以个人功利最大化为核心的资源共享模式,不依赖于普世理性而是基于地方知识的生态适应策略——为我们审视当代社会面临的困境(如可持续性危机、信息过载与意义迷失)提供了宝贵的参照系。本书的结论并非呼唤回归过去,而是主张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历史复调”,承认人类在应对生存挑战时,曾拥有比我们今天所能想象的更为丰富和多样的智慧工具箱。 本书献给所有对人类文明的复杂性抱有深切好奇心,并愿意挑战既定历史框架的读者。它是一次对沉默的过去的庄严聆听,也是对我们自身未来可能性的审慎探问。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仪婷


  东华创作与英语文学研究所毕业。

  身分多变,不只是小说家、散文家、传记文学家,更是一名专写好看故事,启发孩子智慧与想像力的儿童文学家,让孩子从阅读的乐趣中得到成长。

  着有短篇小说集《流动的邮局》,都会小说《10个男人11个坏》,传记文学《生命的眼睛》,剧本《风雨中的邮路》,少年小说《卡里布弯.数学猎人》、《九份地底有条龙》,童话《妈祖不见了》、《妈祖的眼泪:三月疯妈祖》等多本。

绘者简介

洪绍杰


  1981年出生于台湾基隆,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现就读旧金山艺术大学。从事插画、动画、游戏设计。曾多次为杂志与出版社创作插画,现任PRESSSTART.CO首席2D设计师。以多变的风格,戏剧化的构图见称。

图书目录

推荐文    土地,因为有了人,才有了味道!    林文宝
推荐文    九份的奇幻之旅                    罗济昆
1.    神祕的小楼
2.    通灵人的诡计
3.    地底有条龙
4.    突如其来的鸭舌帽
5.    龙腾项鍊女孩
6.    不祥的黄金石
7.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鞋子脏
8.    笨蛋才会跑第一
9.    是谁在说话
10.    珍贵的大便
11.    小楼再见
12.    难以理解的大人世界
13.    控制龙魂
14.    最闪亮的星星
15.    游街的罪犯到底犯了什么罪
16.    坏蛋来了快逃
17.    新任冥界代言人
18.    学不会法术的少年
19.    黄色土靴的邪恶伎俩
20.    流浪汉的黄色炸药
21.    极光隧道,开!
22.    烫蕃薯烫死小猪仔
23.    白布鞋里的祕密
24.    穿金衣戴金鍊,荣华富贵等你来
25.    小黑人影的密报
26.    小楼的求救讯号
27.    龙魂的眼睛
28.    笨蛋想我吗?
29.    善良的雪子
30.    黑婆婆现身
31.    为了救小楼,一命换一命
32.    黑刀仔的反扑
33.    突如其来的轰炸
34.    一望无际的晴空下
后记      风雨欲来的九份山城   李仪婷
附录照片  永远的九份   李仪婷

图书序言

推荐文一
  
土地,因为有了人,才有了味道! 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荣誉教授 林文宝

  
  土地,有了人类,才成为地方。
  
  地方,有了记忆,才成为文化。
  
  而,文化牵系着每一个人,
  
  让他们在里面,拥抱取暖。
  
  《九份地底有条龙》光是时空背景的设定,就让故事备受期待。作者不只选择九份独特的矿坑文化,当作一个独特的故事发生地点;也选择日治时期,作为小说的发生时间。再加上奇幻元素的穿梭滋润,使得小说风景不单调,处处惊喜。
  
  可以看出,作者的野心实在不小。透过小说,试图传达台湾矿坑文化,介绍日本殖民时期的社会状况,期待读者能满载而归。
  
  另者,也可以看见作者致力耕耘,传达在纷乱动盪的时空中,人物之间的挣扎与无奈;但是,作者并未让小说苦闷的氛围,过度渲染矫情,反倒利用拥有超能力的角色,调节故事的光线与温度,不致于让故事造成读者的窒闷难受,可见作者的体贴。
  
  少年小说的主题,不外乎体现主角成长的酸苦滋味。孩子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渐不再受到保护与宽容,并被教导需要学习社会的规则与现实。过程当中,将会有许多无奈与挫折,但是他们必须学习独立与成长。受到琢磨的原石,将会形成一颗璀璨的钻石,发光发亮。
  
  九份所发生的故事,慢慢雕琢九份的一屋一瓦,使得这里的土地散发出别的地方所没有的味道。
  
  这种情感,就好像人们始终无法改变对于家乡的眷恋。虽然对他者而言,此地只是一处弹丸之地,乏善可陈。但是,对于此处居民,多少岁月曾经在这里度过,哪怕是一棵不起眼的树,都可能系绑着无数人的回忆,这就是我所谓土地的味道。
  
  故事让土地生香,土地也让人类生香。
  
  在这个迅速多变的时代,拜资本主义大怪兽之赐,每个城市愈来愈像。
  
  旧有的历史被破坏,土地被暴力地对待,人们不再怀念故事,而是一味无知地讲究虚华的霓虹灯。土地失去了温度,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逐渐淡了。
  
  而无知的人类,试图利用金钱买到一点温暖,并没有发现,这是个无底洞。
  
  现在的一代,是没有记忆的一代。
  
  透过故事,唤起我们对土地的记忆,是最能够引出土地香味的方式。
  
  而《九份地底有条龙》已经踏出一小步,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作家,能再次为肥沃台湾这片土地而努力。让早就被铁黑沥青所掩盖的土地,再次传香,让我们的下一代也能闻得到那股别的地方所闻不到的土地香、人情香。
  
  因为人有了味道,才美丽。
  
推荐文二

九份的奇幻之旅 九份文史工作者 罗济昆
  

  话说百万年前基隆火山群的形成,孕育了金九地区金、银、铜等各种矿物的宝藏。直到清光绪十六年(西元一八九○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兴建铁路时,粤籍铁路工人偶然间发现基隆河的砂金,随即溯河而上寻找砂金源头,终于发现,基隆河砂金乃由三貂山脉的小金瓜露头沖刷而下,从此即展开了金九地区的淘金热。
  
  好景不常的是,清光绪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清廷因甲午战败,将台湾割让日本,日本政府则将基隆山以东之金瓜石矿区,划分给御用商人田中长兵卫。基隆山以西之九份矿区则划分给另一御用商人藤田传三郎。从此,金九地区便以现代化及企业化经营方式,大量开採矿脉。虽然日本人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金、银、铜矿,但因「独占其利」的心态及「杀鸡取卵」的开採方式,终至面临经营不顺遂的地步。
  
  当时担任「巡查补」的颜云年,因通晓日语又了解台湾人的习性,便扮演「中间人」的角色,负责调度藤田组所需之人力及物资,同时顺利取得一部分矿山的承租开採权。最后藤田组因九份矿山盗採风气日盛,管理不易,遂将全部矿权让与颜云年承租。颜云年有鑑于日本人之所以经营不下去,乃在于「独占其利」的心态,于是他改採三级包租制的经营方式,使得九份矿工有自己当老板的机会,等于是有钱大家赚,有福同享。
  
  颜氏成功的第二原因为:他认为日本人「杀鸡取卵」的开採方式,虽然短时间获利,但因九份矿脉就像棵树的形状,日人只挖树根及树干部分,而树枝及树叶却未加重视。故颜氏採取被日人讥笑之「狸掘式」开採,虽比较难挖及冒险,但刚好符合台湾人不怕死的精神。加上日本政府採取补助及奖励的措施之下,颜氏在三○年代创造了九份的黄金时代,年产黄金三、四万两,而人口也聚集近三万多人。
  
  当时九份因消费力够,故有「上品送九份,次品输台北」的盛况。而矿工因为出生入死地工作,所以只要平安出矿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上酒家,以抒解压力,故俗谚「日时全乞食,暗时拢绅士」,光酒家也有二十几间,足见九份夜夜笙歌,灯火通明之热闹景象,故有「小上海」之称。
  
  各位读者以为故事到此应该告一段落了吧?不,精彩的冒险故事才要开始呢!
  
  作者巧妙地构思日本藤田家族后代仍然不死心,千方百计想要把九份金龙给夺回来,于是聘请一位法力高强的通灵人,用九九九纯金打造一条黄金龙锁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女儿雪子,将黄金龙锁片挂在其胸前。利用女儿纯净的灵气透过金锁片的力量,控制地底的龙魂,也就可顺利地控制九份的黄金矿脉。问题是龙魂一旦挣脱控制,发现守护的黄金被人抢取,金龙可会展开报复,届时除了九份矿工之外,连日本人都会遭殃。于是冥界代言人小楼,加上神祕的黑猫小波,联合土生土长的小男孩青风,展开抢救九份龙魂大作战。其中作者描写雪子爱青风,而青风挂心小楼之三角恋爱关系,为剧情增添不少浪漫的纯纯之爱。
  
  故事中用了很多咒语,我尤其喜欢这句话:「冥界代言人,想学咒语,得先学词语意境的运用。词句用得愈漂亮,法力愈强。」
  
  整本小说充满奇幻冒险之旅,更结合了九份的历史、人文、地质、矿业、信仰、俚语等知识,读来生动有趣又寓教于乐。作者除了要有丰富的想像力之外,还必须对九份文化内涵下一番功夫研究,才能写出既奇幻冒险又深具九份特色的故事。
  
  关于九份风水有此一传说:「台湾山脉乃福建鼓山之神龙渡海来台,中央山脉为龙脉,最北端的基隆山为龙头,海上之基隆屿则为龙珠。」如今「龙头」基隆山及「龙珠」基隆屿皆安在,而金龙的龙魂到底被谁控制住了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后记
  
风雨欲来的九份山城 李仪婷

  
  九份,一个充满神祕的山城。
  
  「神祕」的地方通常带有两种特质:一是曾经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后来因故没落,因此蒙上一层神祕的面纱;另一种则是地处偏僻,气候特别,非热即寒,鲜少有人涉足,久而久之被世间人遗忘后,又偶然被人想起的特别地方。
  
  而九份,两种特质皆有。
  
  九份在日据时代,被称为「焿子寮」,在台湾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地位。虽然终年阴冷潮湿,雨雾不断,但因为蕴含了大量的黄金,因此吸引了大批淘金客前来。当然,也包括殖民帝国日本的觊觎。
  
  但黄金总是躲藏在不易察觉处。几年后,几经开採黄金的挫败,日本当权者虽然不甘心,还是不得不将开採的经营权让给台湾在地经营者。也就是如此,创造了九份的经济奇蹟。
  
  在黄金大量被开採的那些年,九份比台北城还繁华,拥有配备最齐全也最豪华的电影院,以及夜夜笙歌,通宵达旦的暗街仔,再再宣告这里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地方。然而即便如此,九份仍然是个雨雾浓得化不开的地方。没人知道当雨雾散去,历经几度繁华与没落的九份,等在前方的会是什么样的风景。
  
  而在那样迷蒙的九份中,住着我的一个神祕朋友。
  
  所谓「神祕」的朋友,通常也有两种特质,一种是你彷彿认识他,事实上却一点也不了解他,一种是你知道他的存在,却从来没看过他。
  
  那位神祕的朋友就是如此。
  
  第一次看见九份,是从侯孝贤导演的电影《恋恋风尘》发现的。电影中,两小无猜的爱情,一如盘绕在九份山顶的雨雾,纯洁,却也虚无缥缈,经不起雨打风吹。
  
  第一次来到九份,是在初满二十岁时的青涩年纪,那一年的九份已经深受观光客喜爱。一条观光窄巷,挤满了游客和贩卖纪念品小店。当时和友人匆匆逛完了暗街仔改造的商店街后,便离开了,对于其他地方的石阶小径完全没涉足。
  
  至于真正认识九份,则是两年前,为了【福尔摩沙冒险小说】这套书系的规画,走访了九份。当时我来到的第一站,就是最初发现九份藏金祕密的小金瓜露头。
  
  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一位与众不同的神祕朋友—青风。
  
  「妳知道金子藏在这片山底下的哪里吗?」
  
  这是青风开口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当时我根本没注意到他的存在,我站在山顶,一心一意地眺望大肚美人山,一面核对自己所处的相对位置。
  
  「妳有没有听我说话?」青风又问了一次。
  
  「啊?」这时我才意会身旁有人。
  
  「我说,妳知道妳脚下踩的这片山,哪里有藏金子吗?」
  
  「你是……」我回头望向声音处,什么人也没看到。
  
  「不用看了,我叫青风,妳看不到我。就算看到了,妳也只会被吓死。」青风又说:「妳到底要不要回答我的问题?」
  
  我没好气地说:「我对你的问题没兴趣,你要是知道宝藏在哪儿,自个儿不会去挖?麻烦你别烦我,我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
  
  一阵风从我脸上刮过,像是调皮的青风在捉弄我似的。
  
  「我知道妳来九份的目的,我可以告诉妳很多关于九份的故事。」青风得意地说。
  
  「我有什么目的?」
  
  「妳来这里是为了写一本好看的书,对吧?」青风说。
  
  我大声笑了笑,因为那时这套书还在「规画」的阶段,根本没想过由谁来撰写呢。
  
  「不要笑,这本书最后肯定会落在妳手上,信不信由妳。」青风又说:「直接告诉妳吧,这里长芦苇的地方,就是曾经蕴藏金子的地方。」
  
  「为什么?」我不解。
  
  「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你这么肯定是我写?还有,为什么长芦苇的地底就有金子?」
  
  「为什么是妳写,以后就会知道。至于为什么长芦苇就有金子,妳没听过五行中『金克木』的道理吗?」
  
  「金克木,所以这里长不出大树是这个原因?」我问。
  
  「不完全正确,但也差不多啦。这座山在日本统治以前,都是高耸的大树,后来日本人一探测到地底有金子,立刻把大树剷平。现在妳眼前所看到的芦苇,就是那时挖金矿剷掉大树的结果。」青风解释。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将青风的话,记在笔记本里。
  
  「怎么样,开始对九份故事有兴趣了吧?妳还想知道什么?我来帮妳导览解说。」
  
  「不用了,今天我只是先来了解这个地方。」天色渐暗,绕了九份其他着名的地方:昇平戏院、福山宫等等,没有久留,很快搭车下山离开。
  
  但我不知道的是,青风也跟着一起下山了。
  
  从那天起,只要我一想起九份,青风就会出现,并且在我耳边嚷嚷:「我有好多故事,要听吗?」
  
  「我若想知道,自己会去查,不需要麻烦你。」
  
  「我的故事不一样,非常精彩!妳知道九份山壁上,那一罐罐罈子是做什么用的吗?」
  
  「我不想知道。」
  
  「那其实是一个又一个挖不到金矿的失意鬼。还有,妳知道我是谁吗?」
  
  「失意鬼听起来还满新鲜的,至于你……兴趣不大。」我笑了笑,其实我知道,青风肯定已经看出我的兴趣了。
  
  「妳可知道九份地底有条龙!」
  
  「龙?」我瞪大眼睛,「没听说过九份有这种传言,是怎样的一条龙?」
  
  青风兴致勃勃地说:「只要妳愿意写这本书,我就告诉妳﹃九份地底有条龙﹄的故事。」
  
  就这样,青风每天丢一点关于九份、关于金斗瓮、关于龙魂、关于日本、关于走私、关于青春、关于哀伤……的故事,成功勾引我书写的欲望。
  
  为了让故事更贴近真实的历史,后来我又数度走访九份。在浓得化不开的迷雾中,一次又一次地穿进无人走入的小径,一次又一次地从阒黑的小径穿出,每多走一条石阶小径,就愈让我领略神祕九份的迷人之处。
  
  书写过程中,为了让读者在阅读故事时,能汲取九份当时的历史和文化,因此尽可能地符合正确史料,唯有一处因故事编写的需要,做了不合当时历史的拟造。
  
  日治时期的小学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学校,一种是小学校。公学校是专门给台湾孩子就读,而小学校则是给日本孩子就读。九份的公学校,根本没有所谓「混合」就读的先例。书中所写,台湾学生和日本学生「混合」就读九份公学校,是为了故事需要而虚构变造出来的,并不符合当时政令,特此说明。
  
  九份这本书从发想到完成,历经了三个寒暑。完成故事后,一直在我身旁聒噪的青风,彷彿也因达成目的,回到自己神祕的国度。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故事,走访一趟神祕的九份,也为那些曾经在这块土地默默耕耘,写下传奇故事的人们,致上最深的敬意。
  

图书试读

第三章、地底有条龙
 
「当当当!」
 
天还没亮,九份天梯最顶端,茶壶山下,铜制的钟声先响了。
 
听到钟声,矿工带着水壶和工具,跟家人道别。他们沿着石板路往自己工作的矿坑方向前去。
 
一月的寒冬过去了,二月来过很快也走了,三月像蝴蝶翩翩飞过,四月不知怎么搞的好像有来,又好像没来,然后,轮到五月了。
 
五月带着些许的凉意来拜访九份。
 
青风起床,在挤满家人的小小床板上,换上运动服,等着吃早餐。
 
今天九份公学校运动会。
 
「当当当!」钟声又响了。
 
该上工的矿工们都出门了,只有青风的爸爸还没出门。
 
「爸,钟在敲了。」青风帮妈妈把早餐摆上破旧的四方桌。弟弟妹妹都陆续吃完,他才发现爸爸还躺在床上睡觉。
 
「叫它晚一点再敲。」爸爸翻了个身,继续睡。
 
每天叫爸爸起床是一件大工程,因为他总是赖皮到最后一刻。
 
「妈,爸爸又不想起床了。」青风向妈妈讨救兵。
 
青风的妈妈背着年纪最小的弟弟,左手提着一大盆衣物,右手拉着五岁的妹妹准备出门,听到青风说的话,不禁皱起眉头。
 
「青风他爸,快起床,上工前,你不是还要去庙里拜土地公?」妈妈对爸爸喊完后,转头说:「青风,一定要叫爸爸起床,知不知道?」
 
在九份,每个辛劳仔(矿工)都知道,地底的黄金是属于土地公掌管的,因此谁想挖黄金,都得去问土地公同不同意赏一点脚底财。
 
这里最灵验的土地公,位在青风家后方山上,沿着屋后山路一直跑,看到很像戴着帽子的路名「崙顶路」,就到了。
 
那间庙,名叫福山宫。在很久以前,庙很小,是个猫瞧不起,狗会抬腿撒尿,就连乞丐也嫌窄的地方。但自从有人在庙旁挖到大条金,数量之大,足以买下整座台北城,这间土地公庙从此就香火鼎盛了。
 
「爸,起床!爸,起床啦!」
 
青风爸爸什么也没听见,继续睡他的觉。
 
青风转头向妈妈求救:「叫不起来怎么办?」
 
「叫不起来全家人一起喝西北风好了。」妈妈一边对青风他爸生闷气,一边对青风说:「上学别迟到,记得带大妹一起去上学。」
 
青风点点头,转头对大妹说:「阿妹仔,吃完快点去换衣服。今天学校运动会,要穿对衣服,听到没?」
 
大妹萍萍今年小学二年级,红通通的脸上,带着稚气的笑,头上还扎着两根辫子。她一边点头,一边大口吃着白稀饭配酱油。两根辫子晃呀晃的,偶尔还会沾到酱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像在听一位老九份居民讲故事,娓娓道来,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作者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力量,他没有刻意地渲染九份的美丽,而是将九份的真实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九份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山海风光,更在于它的人情味。书里的人物,都是九份的普通居民,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充满了同情和理解,他将他们的生活细节、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书里对九份茶文化的描写,作者介绍了九份的茶叶品种、茶道礼仪、茶馆的历史,让我对九份的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书中还提到了九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九份浓厚的文化氛围。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也成为了九份的一员,感受到了九份的温暖和活力。它让我明白,九份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它还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这本书值得一读,它会让你对九份有更深的感情。

评分

我一直觉得,九份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有一种独特的氛围,一种介于现实与梦幻之间的感觉。这本书试图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去解读这种氛围,我觉得作者的尝试是成功的。他并没有简单地将九份描绘成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而是深入地挖掘了九份的文化根源,揭示了九份的内在精神。书里提到了九份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矿产资源,以及这些因素对九份文化的影响。作者还分析了九份的建筑风格、民俗习惯、宗教信仰,让我对九份的文化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里对九份“阴阳界”的描写,作者认为九份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造就了九份独特的“阴阳界”氛围,这种氛围既神秘又迷人,吸引了无数的艺术家和游客。书中还提到了九份的电影文化,以及九份对台湾电影的影响。读完这本书,我发现九份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它还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艺术的灵感源泉。它承载着台湾的文化记忆,也反映了台湾的文化认同。这本书让我对九份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台湾的文化发展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有点特别,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九份的故事,而是从不同的主题切入,比如矿业、茶文化、电影、民俗等等。这种叙事方式虽然有点跳跃,但却让我对九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作者的文笔很有特色,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将九份的风景、人物、故事描绘得生动形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九份夜景的描写,作者将九份的夜景比作“海上珍珠”,形容它美丽而迷人。书中还提到了九份的“红灯区”的历史,以及那些在红灯区里挣扎求生的女性的故事。作者对这些女性的描写,充满了同情和尊重,他将她们的苦难和坚强展现得淋漓尽致。读完这本书,我发现九份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旅游景点,它还是一个充满历史沧桑的地方,一个充满人情冷暖的地方。它承载着台湾的集体记忆,也反映了台湾的社会现实。这本书让我对九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台湾的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台湾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多,只是知道九份是《千与千寻》的灵感来源地,就抱着猎奇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没想到,它竟然让我对台湾的近代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本书并没有像教科书一样枯燥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通过九份这个小镇的视角,展现了台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作者的文笔很流畅,叙事方式也很吸引人,他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将九份的街景、人物、风俗习惯刻画得栩栩如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九份矿业发展的描写,作者详细地介绍了九份的矿产资源、开采技术、矿工的生活状况,让我对九份的“黄金时代”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书中还提到了九份在日治时期的发展,以及战后九份的衰落,这些历史事件都对九份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读完这本书,我发现九份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它还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一个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台湾的集体记忆,也反映了台湾人民的命运。这本书让我对台湾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进一步了解台湾的过去和现在。

评分

读完《海角七号》之后,一直对那个充满烟火气又带着淡淡哀愁的九份念念不忘。后来才知道,原来九份的故事远不止范逸臣和田中千绘的爱情,它本身就承载着许多历史的痕迹和人情的滋味。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九份的书,虽然不是直接描写九份风光的,但它却从另一个角度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山城。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九份在不同时期的变迁,从繁华的金矿小镇到逐渐没落的观光胜地,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故事。书里的人物,有淘金客、矿工、妓女、茶馆老板,他们的人生轨迹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九份群像。我特别喜欢作者对老一辈九份人的描写,他们坚韧、乐观、充满生活智慧,即使在困境中也从未放弃希望。书里还穿插了一些九份的传说和民俗,让我对九份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也走过九份的每一个角落,感受过九份的每一个季节,体会过九份的每一个故事。它让我明白,九份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风景,更在于它的人文精神。这本书值得一读,它会让你对九份有全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