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我想的其实是……

关于运动,我想的其实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运动
  • 健康
  • 健身
  • 活力
  • 生活
  • 自我提升
  • 习惯养成
  • 身心健康
  • 积极生活
  • 运动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生命柳暗花明的微妙境遇。
无数关于运动员的故事,是不是有更多人愿意说,也有更多人愿意听?

 
  从运动的世界里,作者找到让自己继续前进的寓言故事。

  面对生活中令人难受的时刻,作者从NBA球员身上学到不卑不亢的回应态度;
  在工作上遇到阻碍,想到无数在小联盟等待机会的球员,作者变得更有耐心。

  得失之间的煎熬、面对生命的态度、团结扭转局面的力量……,
  作者从运动员许许多多的故事得到体会与启发,
  透过这些年的专栏,作者有幸跟读者分享了一些来自运动世界的故事。

  如今,这些故事汇聚起来,串连成一段个人的成长纪录,也是许多人共同的点滴回忆。

专文推荐

  何荣幸 《天下》杂志总主笔
  晏山农  文化工作者
  焦  桐  二鱼文化创办人
  冯光远  作家  
  詹伟雄  文化研究者  

  真情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方祖涵


  《联合报》名人堂/《天下杂志》独立评论专栏作者,朝九晚五的工作是负责统计与财务分析,剩下的时间忙着运动,旅行,写作,还有胡思乱想。

  普度大学MBA,曾经是某季GMAT台湾榜首,现在的工作是行销公司资深行政副总裁。几年前起在几家报章杂志写论坛专栏,关注与人生一切都息息相关的各种运动,还有,跟各种运动都息息相关的人们。

  一九七三年生,二十岁开始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写运动文学专栏,曾获时报文学奖报导文学类第二名、报导文学类决选、短篇小说类决选。

图书目录

推荐序   我们的幸福时光  何荣幸
推荐序
自序

1、美好的往日时光
2、在追寻梦想的路上相遇
3、失败的甜美人生
4、五育并重的人生复选题
5、运动场看到的世界
6、沉重的光环:台湾之光

图书序言

自序

  一九九五年春天,大学四年级的我,在南阳街的留学补习班工作。GRE(一般研究所)、GMAT(商学研究所)都考完,可是对于未来,只是更感到迷惘。唸了四年的新闻完全不适合自己,会计行销我什么都不会,接下来应该要怎么办呢?

  那时,芝加哥白袜队有一个小联盟选手,已经三十多岁,在2A层级的打击率只有两成出头,因为职棒罢工的缘故,终于决定放弃棒球梦,「我回来了」,篮球之神乔登豪气宣告重返NBA。

  还记得当年的激动心情,不仅因为又可以看到乔登打篮球的英姿,而是体悟到连他都可以尝试未知的棒球路,连他都可以失败,我,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到了美国以后,发现自己虽然可以在考试拿高分,顶着GMAT榜首的名号,在台湾学的英文其实在这里一点也派不上用场。教授上课一半的东西听不懂,回家唸书到半夜功课还是赶不完,每天压力大到想哭。

  那时,洛杉矶道奇队有一位日籍投手野茂英雄,顶着背叛日职的恶名,毅然移籍美国大联盟。看着他在球场上,辛苦跟捕手比手画脚沟通的过程,我一下子觉得释然。不只是野茂,还有那些台湾到日本打球的前辈,身为外籍球员刚开始一句话都不会说,不但需要面对一等一的打者,又有来自其他球员的竞争,如此的困难,比坐在教室里搞懂资产报表简单多了,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商学院毕业,刚好遇到网路泡沫崩盘的黑暗年代,外籍学生的工作机会几乎消失殆尽。想到大部分学费是爸妈辛苦工作存下来的积蓄,想到对自己未来的期望,不免觉得惆怅。

  那时,学校在印第安那州,熘马队是州里少数职业球队之一,有一天电视重播几年前的那场季后赛,比赛剩下18.7秒,纽约尼克队领先六分,麦迪逊花园广场的满座观众,已经开始庆祝熘马队的失败...接下来的画面,是熘马后卫瑞吉.米勒十一秒内拿下八分,最后一刻逆转比赛。几个月后,在学生签证即将到期的前几天,我找到一家马里兰州的公司,他们虽然不懂赞助外籍学生绿卡的规定,却愿意给我机会尝试,没过几年,我已经是这家公司的行政副总裁。

  就这样,从运动的世界里,我找到一个一个让自己继续前进的寓言故事。国外生活难免遭遇令人难受的歧视,从非裔NBA球员穆腾博的身上,我学到别人不卑不亢的回应态度;工作时候偶尔遇到升迁的困难,想到无数在小联盟等待机会的球员,我变得更有耐性。经历波士顿马拉松的悲剧、九一一恐怖事件带来的冲击,我在运动场上看到团结复甦的力量;而像是得失之间的煎熬、对待生命的态度,我也从运动员的故事里,得到新的体会。

  很幸运地,这些年里,我有机会在专栏的空间,跟读者分享来自运动世界的寓言故事。对我自己来说,这本书是一段恆久的成长纪录,希望书里的故事,能够带给大家一些生活的力量。

  感谢焦桐老师的报导文学课,开启我新闻写作的见识;感谢合作二十年的编辑伙伴们,尤其是精通棒球的晏山农;感谢许许多多的选手,在运动场上尽力燃烧,带来我们生活的曙光;更要感谢这些年来陪我一起看比赛的太太、女儿、和家人朋友们,如果没有你们的陪伴,一切都没有意义了,这是我从许多寓言故事里,学到最重要的一课。

推荐序

我们的幸福时光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看球人生拒绝再往前踏出一步。因为,我心目中最美好的NBA岁月,停留在上世纪八○年代「魔术强森vs.大鸟博德」经典对决。而在「阿格西vs.山普拉斯」组合走入历史后,任何网球对战于我皆已索然无味。

  运动文学也是一样。当年看完刘大任的《强悍而美丽》,以及普立兹奖得主霍伯斯坦所写的《队友情深:MLB红袜四人组的最后击掌》之后,顿时觉得扺达了某个里程碑,运动文学的阅读开始停滞,不太相信还能看到如此精彩的作品。  

  还好,我并没有真的关上门窗,以致错过当前的美好时光。

  慢慢打开心防,重新在球场上寻找感动的力量,让我看到了非常不一样的风景。在NBA场上,篮球之神乔丹之后,「黑曼巴」布莱恩与「小皇帝」詹姆斯引领风骚,新科MVP「咖哩小子」柯瑞则是当红炸子鸡,你可以说当代巨星之间的对抗还不够经典,但不能不承认他们已塑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NBA新风貌。

  来到网球场上,「费德勒vs.纳达尔」的史诗般对峙,张力不下于网球史上任何一组颠锋对决。我敬佩费德勒的挥洒自如、从容优雅,却更爱纳达尔的拚战斗志、狂野奔放。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因为封存「阿格西vs.山普拉斯」的珍贵记忆,从而矮化甚至错失了「费德勒vs.纳达尔」的历史镜头。

  至于运动文学,这些年来,我们看到唐诺书写NBA、杨照观察MLB,而后出现詹伟雄的《球手之美学》,各家之言百花齐放。对于台湾各类球迷与运动文学喜好者来说,方祖涵这本《关于运动,我想的其实是……》无疑是最新惊喜,我们已经太久没看到置身全球最大运动市场、从台湾人观点出发、零距离书写各种人生故事的精彩作品了。

  从方祖涵在报纸发表专栏文章开始,我就是他的忠实读者。我担任《天下杂志》「独立评论」网站主编后,更邀请方祖涵担任固定作者,承蒙他爽快答应。过去一年半,我遂从「忠实读者」晋身为「第一读者」,每两週定期收到他的佳作,在上线刊登前率先感受每篇文章流露的球场人生喜怒哀乐。

  方祖涵的文字有种魔力。从大众耳熟能详的各类运动英雄,到连资深球迷都未必知晓的球场小角色,他都有办法说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道尽其中百转千折的人生起伏,因而散发出一种非常特殊的感染力,让读者看完后回味无穷,忍不住与现实人生印证比对

  很多人说,美式运动文化的精髓,在于运动与生活融为一体。当我在脸书上看到,方祖涵带着家人完成七天六夜、七座球场、一千五百公里的MLB春训之旅,再看看他在脸书上的自我介绍:「负责统计与财务分析的资深行政副总裁,剩下的时间忙着运动,旅行,写作,还有胡思乱想」,终于恍然大悟,深深感受到这种生硬数字与人性生活相互背反却又紧密交织的生命型态,才是方祖涵说故事能力背后最重要的魔法师。

  其实,八○年代台湾还没有NBA实况转播,我脑海中的「魔术强森vs.大鸟博德」经典对决,都是球赛已经结束好几天的延后播出。往事固然单纯美好,但多半具有过度美化的成分,如同方祖涵在本书中传递的想法:不必特别追寻美好的往日时光,每个人记忆中的美好时光都不一样,而当下正是最美好的时光。

  经典不必复刻,新世代自有其生命力;史诗不必重现,新时代自有无限可能。

  球场如此,人生亦然。谢谢方祖涵和他的魔力文字,为当前我们共同拥有的幸福时光留下如此动人的印记。

何荣幸
(作者为《天下杂志》总主笔,球迷兼运动文学书写者)

推荐序

当我们讨论运动,我们讨论的是什么?


  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有个短篇〈当我们讨论爱情,我们讨论的是什么〉(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这短篇的题目,换几个字,就成了多年前我跟祖涵聚会的题目了,「当我们讨论运动,我们讨论的是什么」?

  嗯,真的不知道讨论的是什么,因为,我们绝对不只是讨论运动而已。

  这就是祖涵这种运动作家有趣的地方,他好似在写运动,可是他的思绪并没有完全灌注在运动员、运动场上,他思来想去的,是摇滚乐,是阶级问题,是两个城市对待运动截然不同的态度,是的,我讲的是〈谢亚球场的最后一首歌〉这一篇让我看着看着就进入时光隧道的写作。

  上个世纪八○年代,我在美国的第一个十年,我过的生活,其实就是祖涵这本书里所描绘的生活,几乎都与运动有关,尤其是棒球;而运动,又几乎都与文化有关,是的,尤其是棒球。

  阅读这本书的乐趣也就在这里,因为就算是写到运动迷最计较的输赢,祖涵谈的,依旧是充满了数据、历史、风格、甚至文学元素的输赢。在华人的运动写作里,像祖涵这样的作家,凤毛麟角。

  我记得,接触美国的运动写作,其实是从《纽约时报》的体育版开始,然后,当第一扇窗子开启之后,你就完全挡不住阳光了。影响我最大的一本运动写作,是唐纳德‧霍尔(Donald Hall)的《Fathers Playing Catch with Sons》,这本主要是由谈棒球的短文集结而成的书,让我看到美国作家他们如何把文化元素融入运动,而这本书的书名,在祖涵讲到巨人队投手林瑟康与父亲克里斯之间的关系时,也马上映入脑海。

  如果一名读者平常就对运动文化有涉猎,看这本书会比较有收获,因为很多名词是有意义的。比方说,〈我们活在大数据时代〉这篇,祖涵写英国近几年也开始重视足球大数据时,他提到「魔球」两个字,如果你读过麦可‧路易士的那本棒球新圣经《魔球》,你会更懂他的意思,因为你知道,英国在踢足球这么多年之后,其球员、教练、经营者、球评、甚至球迷,终于也要走上从数据开始下脚的这条路了。

  祖涵年岁小我一轮,可是因为兴趣接近,摇滚、棒球、NBA、社会运动,在我们仅有的几次聚会里,都谈得很尽兴,《关于运动,我想的其实是……》一次收集他近些年的运动文章,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写作概念,才是比较接近我书架上其他运动书的写作概念。尤其是多篇与「球迷」、「运动结构」、「家庭」、「媒体」相关的主题,都是目前台湾运动写作比较受人忽视,可是却应该大力提倡的一些方向,因为这样的运动写作,触碰的,才是所有运动最本质的一个面向──人生。

  所以,关于运动,我想的其实跟祖涵挺接近。尤其是因为我是纽约大都会队的球迷,一九八六年对我是有意义的,谢尔球场对我是有意义的,而祖涵讲这两件事,能够与建筑、摇滚写在一起,对我,也是有意义的。

作家 冯光远

图书试读

*逆转之战

《罗斯福游戏》(ROOSEVELT GAME,台译《逆转之战》/纬来日本台),是近年来看过最好的日剧之一。原着小说家池井户润写的《半泽直树》在二○一四年席卷东亚各地,大家都恨不得立马找个仇人来加倍奉还一下,同是他作品改编的这部影集,精采程度也不遑多让。除此之外,《罗斯福游戏》对于棒球战术跟比赛内容的深入程度,不管在电视,甚或是电影,都很少见。虽然多了一些戏剧的效果,可是镜头前投手的各种球路,教练对对手投球姿势的观察,还有因应球场状况做出的应变,有超出以往的专业水准。

看着年轻演员工藤阿须加饰演的年轻投手沖原和也,难免想到从前看工藤公康投球的日子,那个时候,西武时代的工藤跟郭泰源,从小耳朵卫星溢波偷渡回台湾,填满许多放学后的夜晚。阿须加跟老工藤的关联性当然不只是同姓而已,这出戏的主角之一,正是日职名将工藤公康的儿子。小工藤没有跟随父亲的脚步进入职棒,用的是右手而不是左手,可是在戏里投球的眼神,完全是老工藤的翻版。

影集的故事是唐泽寿明领导的青岛制作所,在经营上遇到恶意的竞争,对手以挖角跟低价策略,公司生存陷入危机,在此刻,提供贷款的银行又有抽手的打算,公司必须裁员才能够勉强支持下去,首先的目标当然是没有实质收益的棒球部。青岛制作所的棒球队曾经在社会人野球风光一时,却跟母公司一样被敌人挖角,主战选手跟教练都跳槽到竞争对手的公司。在一切看起来都快要完蛋的时候,公司的老董事长提到小罗斯福总统的一段话:

『我认为,最有趣的棒球比数是八比七』,一九三七年初,因为小罗斯福无法参加棒球作家协会的晚宴,他写了一封短信给《纽约时报》,信上正是如此说的。压倒性的比数,或是低得分的投手战,都不是最好看的比赛,棒球,要有高低起伏的挑战才刺激。就这样,共同面临生存危机的棒球队跟母公司,尽管前方看来一片黑暗,他们仍然从一局一局,一场一场的比赛当中,摸索自己的下一步。

最后,棒球队在败部的冠军赛遇上先前击败他们的强敌,公司也面临新产品研发的样品比试会,一战定生死的球赛到了九局下半……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