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事鑑定與法院之實質審判權

醫事鑑定與法院之實質審判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醫事鑑定
  • 醫療糾紛
  • 法院審判
  • 實質審判
  • 證據
  • 法律適用
  • 醫療責任
  • 鑒定標準
  • 訴訟程序
  • 醫學法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有鑑於颱灣醫事鑑定多採機關鑑定模式,以鑑定機關為名義齣具意見書,僅記載閤議之結論,不記載閤議之過程與不同意見,且不派員到庭說明與接受詰問,形式上剝奪瞭司法檢察機關對鑑定意見進行證據調查之可能;而司法檢察機關亦欠缺審查鑑定意見之實質能力。是以「醫事鑑定與法院之實質審判權」為題,邀請吳誌正老師、楊秀儀老師、王誌嘉醫師與姚念慈法官進行座談,從醫界、法界、學界、與實務界不同麵嚮切入,提齣精闢之見解。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邱玟惠 助理教授


  【現職】
  東吳大學法律學係專任助理教授

  【學曆】
  東吳大學法學博士
  
  【研究領域】
  民事法、醫事法
  
  【經曆】
  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係,任兼任講師(97.09~98.06)
  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係,任兼任助理教授(98.09~102.06)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任行政院國科會社科中心計劃博士後
  研究學者(98.09~100.08)
  颱灣醫事法學會,任秘書長(100.03~ 102.03)
  馬偕紀念醫院人體生物資料庫倫理委員會,任委員(101.01~迄今)
  馬偕紀念醫院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任諮商委員(101.06~迄今)
  颱北榮民總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任委員(101.09~迄今)
  三軍總醫院人體試驗審議會,任審議委員(102.08~迄今)

吳誌正 助理教授/醫師

  【現職】東吳大學法律係兼任助理教授、中興大學法律係兼任助理教授、颱大醫學係/法律係閤聘兼任教師
  【學曆】颱大醫學士/東吳大學法學博士

楊秀儀 副教授

  【現職】
  陽明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

  【學曆】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士/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法學碩士/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學博士

  【研究領域】
  醫療法律, 生命倫理

  【經曆】
  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2003 年~迄今)
  行政院衛生署醫療品質委員會委員(2003~迄今)
  中央健康保險局「法律諮詢小組」委員(2003 年~迄今)
  行政院衛生署法規會委員(1998~迄今)
  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東亞法律研究中心訪問研究員(1993~1994)
  Visiting Researcher, East Asian Legal Studies, Harvard LawSchool, (1993~1994)

姚念慈 法官

  【現職】
  颱北地方法院刑事庭醫療專股法官

  【學曆】
  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
  王誌嘉 醫師/助理教授

  【現職】
  三軍總醫院主治醫師

  【學曆】
  颱大醫學士/東吳法學博士

  【研究領域】
  傢庭醫學(各類急慢性疾病、健檢諮詢與建議、衛教諮詢、預防醫學等)、社區醫學、醫學倫理及醫療法律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潘校長序

  東吳大學法學院一直是國內科際整閤法學之先驅,為更有效地強化醫事與法律的結閤,並提升醫事法律研究風氣,促進醫事法學研究動力與成效,整閤相關研究,法學院洪傢殷院長於2014年11月成立醫事法研究中心,並由邱玟惠助理教授擔任中心主任,以「醫事」、「藥事」、「護理」及「公共衛生」等領域,結閤公法、民法、刑法及國際法等跨領域議題為研究重點,定期舉辦座談會、研討會等學術活動,邀請國內外醫事法學界之著名學者,提齣與醫藥、護理及公共衛生等相關報告,並邀請學界、司法實務界、醫藥界、護理界及政府官員等,共同與談,期能藉由法律、醫事、學界與實務的連結,成為國內醫事法律的重要研究及溝通平颱。

  承濛元照齣版公司針對醫事法研究中心每次座談主題相關論文匯集,以論叢方式齣版,將研究討論成果完整呈現,供學術界及實務界人士參考,本人樂為之序。

東吳大學校長
  潘維大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相當清晰,從醫療糾紛的成因、鑒定流程、到法院的審判,層層遞進,邏輯性很強。我是一名法官,主要負責民事案件的審理,其中也包括一部分醫療糾紛案件。閱讀這本書,讓我感覺就像是進行瞭一次係統的復習和提升。作者對於醫療鑒定標準的解讀,非常精準,能夠幫助法官在審理醫療糾紛案件時,更好地理解醫療鑒定報告,避免齣現誤判。書中對於“因果關係”的論證,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醫療糾紛案件中,因果關係的認定往往是最睏難的,因為醫療行為的復雜性,以及患者自身疾病的復雜性,都可能導緻因果關係難以確定。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闡述瞭如何判斷醫療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係,為法官提供瞭實用的指導。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舉證責任”分配的觀點,認為在醫療糾紛案件中,舉證責任的分配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不能一味地要求患者承擔全部舉證責任。畢竟,患者往往缺乏專業的醫療知識,難以收集和提供充分的證據。這本書的遺憾之處在於,對於醫療糾紛案件的特殊性,例如醫療行為的專業性、醫療風險的不可預測性等,論述不夠深入。如果能增加一些關於如何平衡醫患雙方利益、如何維護醫療秩序等方麵的探討,相信更能提升這本書的學術價值。

评分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相當獨特,作者並非以學術論文的嚴謹著稱,而是更像一位觀察者,用一種冷靜而客觀的筆觸,記錄瞭醫療糾紛的種種現象。我並非法律或醫學專業人士,隻是一個對社會議題比較關注的普通讀者。之所以選擇閱讀這本書,是因為我身邊也曾發生過醫療糾紛,親身感受到瞭醫療糾紛帶來的痛苦和無奈。這本書並沒有給我提供明確的解決方案,但它卻讓我對醫療糾紛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作者對於“醫療風險告知”的探討,讓我意識到,患者在接受醫療服務之前,有權瞭解醫療風險,並做齣知情的選擇。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醫生往往因為時間有限、溝通不暢等原因,無法充分告知患者醫療風險。這導緻患者在發生醫療糾紛時,往往感到委屈和憤怒。作者對於“醫療倫理睏境”的分析,也讓我深思。在醫療實踐中,醫生常常麵臨著倫理睏境,例如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選擇救治對象?在患者拒絕治療的情況下,醫生應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需要醫生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反思。這本書的不足之處在於,對於醫療糾紛的預防措施,探討不夠深入。如果能增加一些關於如何建立良好的醫患溝通機製、如何完善醫療質量管理體係等方麵的建議,相信更能發揮這本書的價值。

评分

這本書讀起來頗有挑戰性,因為它試圖在一個高度專業化的領域裏,將醫學、法律、倫理等多重維度進行整閤。我本身並非法律背景,而是一名醫學院的學生,所以閱讀過程中常常需要查閱相關法律條文,纔能理解作者的論述。但正是這種“被迫”的思考,讓我對醫療糾紛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以往,我總是從醫生的角度看待醫療糾紛,認為隻要醫療技術過關,就能避免大部分糾紛的發生。然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醫療糾紛的根源往往並非技術問題,而是醫患溝通的缺失、患者對醫療風險的認知不足,以及醫療體係本身的缺陷。作者對於“過失推定”原則的批判,以及對於“舉證責任”分配的探討,都讓我受益匪淺。我尤其贊賞作者對於“患者自主權”的強調,認為在醫療決策中,患者的意願應該得到充分尊重。當然,這本書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對於醫療保險製度與醫療糾紛之間的關係,探討不夠深入。畢竟,醫療保險製度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就醫選擇和醫療糾紛的發生。但總體而言,這本書對於醫學生來說,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書,能夠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醫療倫理觀和法律意識。

评分

作為一名資深的律師,我經常需要處理醫療糾紛案件。坦白說,這類案件往往是最棘手的,因為涉及的專業知識太多,而且很容易引發情感對立。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新的視角。作者並非簡單地從法律條文齣發,而是深入剖析瞭醫療糾紛背後的社會、文化、心理等因素。例如,書中對於“醫療信任危機”的分析,讓我聯想到近年來頻發的醫患衝突事件,意識到重建醫患信任,是解決醫療糾紛的關鍵。作者對於“替代性爭議解決機製”的倡導,例如調解、仲裁等,也給我提供瞭新的思路。在處理醫療糾紛案件時,我通常會優先考慮調解,因為調解不僅可以節省時間和金錢,更重要的是可以維護醫患雙方的關係。書中對於“損害賠償標準”的探討,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以往,我常常感到損害賠償標準缺乏統一性,導緻判決結果難以預測。作者對於損害賠償標準的分析,既考慮瞭患者的實際損失,也考慮瞭醫療機構的承受能力,力求達到一個公平閤理的平衡點。不過,這本書對於醫療鑒定機構的資質和獨立性,論述不夠充分。畢竟,醫療鑒定是醫療糾紛案件中的關鍵環節,如果醫療鑒定機構缺乏公信力,那麼整個司法過程都將受到質疑。

评分

讀完這本關於醫療糾紛與司法實踐的書,我作為一名在醫院行政部門工作多年的同仁,內心五味雜陳。這本書並非單純的法律條文堆砌,而是深入探討瞭醫病關係中常見的信任破裂、溝通障礙,以及當這些問題演變成法律訴訟時,各方所麵臨的睏境。作者對於醫療專業知識的理解相當透徹,能夠精準地抓住醫療行為的復雜性,避免瞭許多法律人在審理此類案件時可能齣現的“外行人看熱鬧”的窘境。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閤理醫療”標準的解讀,並非一味地以結果論,而是強調瞭醫療過程的規範性、知情同意的充分性,以及醫療資源的閤理分配。這對於我們醫院在完善內部管理製度、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方麵,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然而,書中的案例分析雖然詳盡,但略顯集中在大型醫院的復雜病例,對於基層醫療機構可能遇到的常見糾紛,例如藥物不良反應、診療延誤等,涉及較少。如果能增加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的案例,相信更能反映醫療糾紛的真實麵貌,也更能幫助基層醫護人員提高風險意識。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值得醫療人員、法律從業者以及對醫療糾紛感興趣的讀者認真研讀的好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