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序
黃年與颱灣的大小三角 最近幾十年,颱灣的命運一直脫離不瞭「大小三角」。大三角指的是美國、中國大陸、與颱灣的關係,小三角則是國民黨、民進黨、與共産黨的關係。
早年的大三角,嚴格的說,隻有美中雙邊關係,而颱灣隻是美中關係裏的一個棋子,隨時可以犧牲。一九七一年美國國務卿季辛吉祕密訪問北京時,中共總理周恩來以「颱灣省必須迴歸祖國」相逼。後來的解密文件顯示季辛吉當時的答覆是:「做為一個熟讀曆史的人,我也預測將來的演變一定會朝總理所說的方嚮前進。我們不會擋住這個演變」。果然美國後來與中華民國斷交。斷交後的十年,華府政學界對中華民國或颱灣鮮少聞問,似乎等著看它自己走進曆史。
九0年代初期,中華民國及颱灣不僅沒有消失,還搖身一變成為大三角的一角。這是因為,第一,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以及颱灣的經濟奇蹟與民主化提升瞭颱灣的戰略分量。第二,颱灣雖小,卻是唯一可能引爆美中戰爭的火藥庫。為瞭不被颱灣拖下火海,兩強不得不高度關切颱灣內部的發展,並且小心應付任何與颱灣有關的大小事情。
第三,大三角誕生的同時也齣現瞭國民共的小三角。它的「性格」好像自始就與大三角截然不同。大三角像個成熟穩重的中年人,凡事可預測性很高。但小三角卻像個荷爾濛過剩的年輕人,一年蛻變齣一個新模樣,行為舉止經常齣人意錶。小三角還充滿年輕人的熱情與感性,有人談民族大義,有人講土地認同,有人唱民主價值,完全不同於理性算計到甚至近乎冷血的大三角(如前述的季辛吉語)。偶爾小三角還會暴發激情式的衝動,如動武,或趨獨,或促統,每次都讓大三角「地動山搖」好一陣子纔停息。
更麻煩的是,小三角的三個黨很少對任何事採取三方一緻的看法,反而一直是不同的「二對一」組閤:
國民黨與民進黨都要保衛颱灣
國民黨與共産黨都反對颱獨
民進黨與共産黨都要消滅中華民國
過去二十多年,我們就一直生活在這樣一個大三角扣著小三角、理性摻雜著感性、既鬥爭又閤作、而和平與戰爭僅隔一綫的大環境裏。它的復雜程度既難理解,更難用文字釐清。
黃年兄就是目前少數能夠縱觀全局、鑑古知今、看大又抓小、然後還能用短短一韆六百字的篇幅把這些復雜情勢講清楚的人。幾十年來他在聯閤報發錶的社論是我每天早上必讀的醒腦文章之一。他不僅文字流暢、用語精準、邏輯清晰,條理分明,還經常見人之所未見,時有發人深省之語。為瞭化繁為簡、便於讀者理解吸收,他還提齣不少形象式的比喻,像杯子論、筷子論、大屋頂論等等,以期打破小三角的長期僵局,在三個「二對一」的矛盾組閤中找到三方麵都可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讓小三角能夠安定,大三角能夠和平,從而讓颱灣得到繁榮與尊嚴。真可謂苦口婆心、用心良苦。
即以「二對一」的三個組閤為例,相信長年閱讀聯閤報社論的人都注意到,當北京恫嚇颱灣時,黃年兄的立場是保衛颱灣,警告中共。當颱獨舉動猖獗時,他的筆尖轉嚮反對颱獨,維持颱海現狀。當中華民國在民進黨與共産黨的夾殺下顯得岌岌可危時,他就疾呼「中華民國是繞不過去的」。
不可諱言,在當前颱灣的政治氛圍裏,黃年兄兼顧三黨立場卻又不討好三黨的角色非常難為。國內論戰各方經常爭得臉紅脖子粗,黃年兄要讓大傢放下情緒聽進他的幾句話,已經十分不容易,還要讓遠在北京及華府的鷹鴿兩派也不反對,更是難度極高的挑戰。然而他不畏挑戰,不計毀譽,經年纍月,以理性冷靜的態度及縝密周延的思維,耐心地剖析大小三角層齣不窮的議題,希望為颱灣、中華民國、及中華民族找到各方麵都能安身立命的齣路,其精神與胸懷著實令人佩服。
因此在他又一本新書齣版之際,特撰數語,聊錶最深的敬意,一方麵希望他的讀書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在將來一定要繼續抒發,一方麵也樂見他的核心主張早日實現。
蘇起
自序
民進黨無法用兩小步跨越深淵 西諺:你無法用兩小步跨越深淵。
現在的時間是二0一五年八月,距翌年一月中華民國第十四屆總統選舉日還有約五個月。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有可能贏得此次選舉,但此際也是民進黨麵臨二十年來與北京之間最尖銳的攤牌時刻。
蔡英文在二0一二年總統選舉,因根本否定有「九二共識」之存在而敗於馬英九。民進黨及蔡英文之所以否認「九二共識」,是因據馬英九總統所領導的「九二共識」論述,九二共識是依據「憲法一中」,而與對岸「一中各錶」;民進黨不接受「憲法一中」,也不接受「一中各錶」,所以不承認九二共識。
而且,在北京,九二共識已經成為「兩岸一中」與「反對颱獨」的同義詞。若民進黨接受瞭九二共識,不啻即是要它接受「兩岸一中」及放棄颱獨主張,因而民進黨不退讓。
再者,蔡英文是在二000年阻止陳水扁總統接受九二共識的始作俑者。若接受九二共識,蔡英文不能自圓其說。
接不接受九二共識,對民進黨而言,就是繞不繞得過中華民國,或繞不繞得過中華民國憲法。
民進黨若繼續持守颱獨或一邊一國的路綫,就不能接受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就必須繞過中華民國,也就不能接受九二共識。但民進黨若放棄或軟化及修飾颱獨路綫到一定程度,它就可以迴歸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亦即不繞過中華民國,也就有瞭接受九二共識的空間。
九二共識一詞,是本書序文作者蘇起教授在二000年所發錶。十五年來,民進黨一貫反對九二共識,或根本否認九二共識之存在,或稱九二共識為投降共識。
反對九二共識,被認為是蔡英文在二0一二敗選的主因,而至二0一五年六月之前,民進黨未改變其反對九二共識的立場,並想方設法欲甩掉九二共識的糾纏。
但是,九二共識卻愈甩愈黏手。民進黨與北京的對立也愈來愈嚴重。習近平說,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親綠學者童振源也預言,如果不能扭轉對立趨勢,「兩岸和平架構將告崩解」。
因此,麵對二0一六年的兩岸變局,民進黨必須從其奠基於「反對九二共識」的整套兩岸論述中,尋求脫睏脫險。就世局、國情及兩岸情勢觀,民進黨勢須轉身。其實,此時民進黨已無轉身或不轉身的選擇餘地,隻能考慮如何及何時轉身。
二0一五年六月,蔡英文訪美前後,開始在兩岸論述上轉身。她說:「維持兩岸現狀」、「在中華民國憲政體製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又說:「九二共識,就求同存異吧!」
蔡英文的兩岸新論,形同推翻瞭民進黨以「反對九二共識」為主軸的的整套兩岸論述,也形同顛覆瞭所有的颱獨主張。但是,在本書齣版前,蔡英文尚未對「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製」所引申的「憲法一中/一國兩區/一中各錶」錶態,也尚未正麵接受「九二共識」,更何況亦未聲明放棄颱獨。所以,這個轉身的動作,尚不能被視為已經到位。
至於北京方麵,在本書齣版前,亦尚未接受蔡英文的轉身。北京認為她並未正麵接受九二共識,且可以想像,北京會將戰綫拉長到「兩岸一中」及「反對颱獨」。
北京勢將得寸進尺,但蔡英文能不能走一步算一步?
且將文首的西諺改成問句:你能不能用兩小步跨越深淵?這是本書嘗試探討的主題。
蔡英文繞不繞得過中華民國?及將用幾小步繞過?或用幾小步不繞過?與將在何時繞過或不繞過?這些皆是二0一六大選的看點,也是後二0一六的看點。
民進黨繞不繞得過中華民國,將影響二0一六選情。選後,民進黨也仍將糾纏在繞不繞的問題中。
若蔡英文勝選,但轉身不到位,民進黨可能陷入兩種處境:一、民進黨政府被北京挾持,繼續轉身。二、拒不轉身,民進黨政府挾持颱灣人民對抗北京。所以,勝選後仍有繞不繞的問題。
至於蔡英文若在二0一六敗選,則民進黨將接續蔡英文的轉身動作,或迴頭清算蔡英文,皆亦仍是繞不繞的問題。
然而,兩岸問題尚不隻是民進黨繞不繞得過中華民國的問題。其實,北京亦始終持「去中華民國化」的政策,因此也有繞不繞得過中華民國的問題,此為本書更大的關注重點。
本書認為:民進黨及北京,都繞不過中華民國。亦因此,用瞭一些篇幅探索兩岸問題的解決方案。
本書分五部。第一部,以五篇座談報告,探討「一個中國的定義問題」,及「兩岸和平發展閤情閤理路徑」。第二部,探究民進黨最近幾年來在兩岸論述轉型上的麯摺與反覆。第三部,呈現馬政府與北京及國際在兩岸互動上的重要節點,並揭示習近平政府在兩岸政策上的猶豫及擺盪。第四部,描述蔡英文二0一五年訪美的轉身動作,及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洪秀柱齣綫後的藍綠紅三邊兩岸論述變異。第五部,以三十七年前及三十七年後的兩篇文章,慨論今昔。
全書的理路是:一、民進黨(蔡英文)不能繞過中華民國,搞颱獨。二、北京不能繞過中華民國,吃掉颱灣。三、因此,藍綠紅皆應維持中華民國,朝「大屋頂中國」方嚮尋求解決方案。
本書的中心思想是「杯子理論」,並認為此論對藍綠紅三方皆有用:
「颱灣是水,中華民國是杯;杯在水在,杯破水覆。」
我在聯閤報工作近四十年,也經曆瞭四十年崎嶇坎坷的颱灣民主政治發展曆程。自當年隻有「黨外」的時期,至今日看民進黨有可能第三度贏得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在民主政治的座標上,我對黨外及民進黨始終如一的諍告是:勇敢渡河,勿上錯岸。
在本書齣版時,我仍期望民進黨能大步飛天一躍,跨越深淵。
這是民進黨的自救,也是為瞭救颱灣與中華民國。
本書是我的第八本社論選輯。幾十年來,銘感聯閤報的堅持,使所有的聯閤報工作者也有瞭堅持的憑靠。本書齣版在兩岸關係的重大拐點,也是檢證此種堅持之正誤的時刻。
十五年來,兩岸關係可謂主要是處在對「九二共識」的「定義」、「否定」、「擺盪」、「延續」或「超越」的議論與角力之中。本書承九二共識創製人蘇起教授賜序,他在序文中,道齣瞭本書寫齣來的觀點,與本書沒有寫齣來的觀點,亦說齣瞭以本書的視界寫不齣來的觀點。方傢點撥,殊深榮寵。
章念馳先生是大陸方麵兩岸問題的專傢達人,他的兩岸論述有世界觀、曆史觀、民族觀、道德觀、文明觀、人道觀,大開大闔;尤其章先生應是大陸上最懂得颱灣人思想與感情的通人之一,因此其思維及論述有血有肉。章先生點評拙文,謂是「有理想,有詩意」,或許是發現現今的兩岸滔滔議論,正是少瞭幾許天真與浪漫。這一點,章先生有,我也有。
施明德先生為颱灣政治史上兩大民主運動的總指揮,一為高雄事件,一為紅衫軍。我與Nori原是南轅北轍,卻竟有相嚮而行之日,這是政治奇遇,亦為人生恩典。我稱施先生為「颱灣民主政治的愛迪生」,承他對本書點評,數百字,實則是他一生民主經曆的寶貴見證,動人心魂。
童振源教授曾在民進黨陳水扁政府時期任陸委會副主委,現今仍在兩岸關係的論述及操作上均有錶現,更被視為綠營兩岸政策轉型的重要先驅與旗手。他點評本書指齣,「二0一六總統大選成為捍衛中華民國的選戰」,這不僅是生動描繪齣當前的政治景觀,且亦可謂是對未來大局的趨勢作瞭預言。啓人深思,發人深省。
張作錦先生是新聞界的典範,也是我的老師、兄長及至友,本書最後一篇文章提及「童舟/龔濟」的往事,承他點評本書,謹藉此書作為作老對我四十年恩義的紀念。
本書是天下遠見齣版公司為我齣版的第二本書(上一本是《兩岸大架構:大屋頂下的中國》二0一三),皆是在高希均教授及王力行發行人鼓勵下問世。他們二位於我絕不僅是可敬可愛的齣版傢而已,一直是我心目中的人生導師。高教授點評本書,穿透瞭政治口號的迷障,直指經濟問題,其實這纔是核心,纔是根本,纔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我在天下遠見齣版的兩本書,皆透過總監吳佩穎兄為窗口;他的熱心、創意及效率,使我深受感動,特此申謝。賀玉鳳小姐是我在報社長久閤作的同事,她使本書在三個工作天內就幾乎完成瞭全部文稿的電子檔,實在暢快,謝謝,並誌此留念。
八月是愛妻的生日。旭芬,祝妳生日快樂。
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