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全球2,000,000,000人的經典、大智慧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答,是亙古不易的真理,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更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態度。
中國最古老的經典—易經。「易經」,所謂易則,易也;易則,不易也。
也就是說,易經是淺顯的道理,同時也是韆古不易的真理。 世界經濟衰退、通貨膨脹、薪水凍漲、生活痛苦指數上飆,《易經的智慧》能撫慰你不安、焦躁的心靈,提供一個能讓你蟄伏、療理、再齣發的生息空間。
讀古人的智慧,不用再大傷腦筋瞭 用愉悅的心,綜觀曆史,輕鬆閱讀古文,短時間內提高你的國學常識。
《易經》這部書,不但是我國最古老的經典,而且自古以來,就被推崇備至,尊為「群經之首」。
《易經》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究天人之際,探索宇宙、人生必變、所變、不變的大原理;通古今之變,闡明人生知變、應變、適變的大法則,以為人類行為的規範,這一天理即人道的天人閤一的哲學思想,稱作「天人之學」,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一切學術思想的根源,我國傳統文化的最大特色。
天尊地卑,天在上,地在下,乾坤的位置就這樣定下來瞭。天地間萬事萬物由卑下微小到高尚壯大,雜然紛呈,又共居於天地之間。天地萬物從小到大,從卑到尊自然排列。
動與靜有常理:動極必靜,靜極生陽,陽剛陰柔,自有分彆。
到這裏,我們有必要說到精神,說到智慧,說到有無。
精神智慧之有無在於人。人有精神,人有智慧在於人在想人在動,精神、智慧又從無中來。正因為無,人們便可憑精神智慧去創造成功,也可能失敗。而無則無所不在,則所在皆有成功與失敗,或者吉凶禍福。人要知此結局,應該細細瞭解《易經》道理。
人各有道,物各有理;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此一方和彼一方,必然地有矛盾衝突,也必然地和平共處。這就是吉凶産生的原因,變化發生的內在動力。
道在中國人的智能中,真是至高無上。
什麼是道,陰陽結閤,相反相成、相剋相生而已。它是規律,它是路綫,它是方嚮。它並不存在,但它又與人與事與物同在,並且無所不在。所以,它又是發生、發展、變化,它是過去,是現在,更是未來。
玩味道理是一種樂趣,行動中觀察它的應驗與事理變化,物象變幻,證吉凶,算未來,上得天,下得地,中得人,趨吉避凶,一切吉祥如意,無往不利。這又如何不其樂無窮。
道理是虛的,人的行動卻是實在的。
君子立身處世,言語、行動是關鍵。
成功的路上,吉利的路上,人總是越聚越多;失敗的路上,禍患的路上到底也有人走,雖然不是願意的,這不願意隻是在事後纔後悔不及,永以為戒。所謂一遭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然而成敗本無道路,隻在眾人一心願往。
按道去做,那就是事件、事業。
運用道,神妙莫測;與道共舞,那就齣神入化瞭。
吉凶善惡見卦爻,厲害得失在明察。卦爻是死的,人是活的。人活得聰明有精神便看得齣卦爻風起雲湧,或日月光明。所以,人活卦活萬事活,成敗禍福全在君子一心。
《易經》,真是造物主失落在大地上的神奇的戲法。
然而,老老實實地說,人生於世,一切都是人的。《易經》是聖人神與物遊,神交天地的學問。正因為幽深,所以可以解釋天下人的心誌;正因為玄妙,所以可以成就一切事務;正因為神奇,所以沒有效率卻有無往而不達的效率。
《明賢集》有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易學有句話:「善筮者不占」,孔子認為善學易的人是不必去用它占筮的,言外之意是用它來指導自己加強個人道德修養。占蔔是為瞭掌握客觀規律,在主觀上如何努力,變不利變有利,不是要你憑僥倖抱幻想,十年學易終於使我懂得瞭這個道理。
易經六十四卦,是人生處世哲學的精闢論述。《風火傢人》是女人卦,上九爻辭吉,以誠信治傢終歸吉利;《雷水解》,上六爻辭吉,冤仇宜解不宜結;《山澤損》上九爻辭吉,犧牲自己成全他人,終會有滿意收獲;《地山謙》上六爻辭吉,謙虛和藹處處受人尊敬,正義之師戰無不勝。壞的東西可引齣好的結果,壞卦到上六爻而變好。
所以君子將有所作為則必問易,於是他便得到一個說法,有一個指引,於是安然無恙地走近未來。也有事與願違。這裏錯誤的隻是人的判斷、決策,而不是易中的智慧。因為,易隻指方嚮,隻指道路,但道路、方嚮本身不是成功。一切都在時空中,路還得靠自己走,走快走慢,和誰一起走,路也要開岔,取捨即有吉凶成敗,易不能告訴人所有,全在自己把握。
所以,應當這樣說,陰陽交錯變化,數字錯綜推演,正如世事如棋,人心似海,這就是變化。知道變化,便可讀易經,便可用易經,也便知人事,亦可於此世界安身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