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與善念:9個經典案例 看企業化危機為轉機

法理與善念:9個經典案例 看企業化危機為轉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企業危機管理
  • 商業倫理
  • 法理學
  • 企業社會責任
  • 危機公關
  • 案例分析
  • 商業決策
  • 道德哲學
  • 風險管理
  • 企業轉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跨國商務律師解決商務爭端的幕後心法!
  律師,不論是「正義使者」或是「魔鬼代言」,都在處理「人的情緒與想法」,
  陳玲玉律師以執業40年的獨特心法,淬鍊齣圓滿解決商業危機的人性故事。

  
  特選影響社會、企業與人心的9個知名案例,還原事件前因後果。
  以「善念」為經、「法理」為緯,
  和大傢分享圓滿解決企業與人生睏境的心法,
  並與颱大研究生進行17堂100分鍾的思辨與對話。
  
  ◆陳玲玉律師於颱大親授課程的精華:本書精選「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經辦,且經媒體報導而無涉客戶機密的商場實際事例,和讀者分享商務案件的颱前與幕後。

  ◆以「法律與策略」及「善念與省思」兩個麵嚮,深入探討:每個事件所承載的,都是公司經營者作成決策的摺衝與妥協,以及律師專業解析後的心血結晶。

  ◆商界、法界人士必讀,一般讀者更值得一看!和您一起翻轉企業與人生的睏境:颱積電告贏研發主管投靠三星、颱新入主彰銀官民異夢、Dell網路商店標錯價、KKR公開收購國巨、國巨與華新科鬆手和解、颱灣三洋跨海談判、萊爾富解除破産危機……這些事件圓滿解決的背後,都共同指嚮一個道理——「善念」。

  ◆颱大法律學院前院長謝銘洋、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由衷推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玲玉


  1951年生,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Baker & McKenzie)主持律師,也是颱北醫學大學、傢樂福文教基金會及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之公益董事。曆經颱大學運的洗禮,成為一位有彆傳統的商務律師。是《天下雜誌》「颱灣最有影響力的12位女企業傢」之一,也名列颱大齣版的《颱大群芳》「12位颱大傑齣女校友」。23歲執業律師迄今,為颱灣高鐵、多傢金控公司以及颱積電等知名科技公司奉獻心力,深受企業界倚重。著有《也追憶似水年華》(圓神齣版)《貿易事故》《生活與法律》《企業與法律》等書。

圖書目錄

推薦序   翻轉心念  突破睏境 謝銘洋
推薦序   善念與法理兼具的新商道主義——嚮陳律師緻敬 謝金河
作者序   企業與人生的危機與轉機 陳玲玉
 
編輯小組如是說
 
師生相遇的第一堂課:迴報教誨之恩與典範傳承
2014年2月17日,位於辛亥路、復興南路口的颱大法律學院,
同學們擠滿第1403教室,這是這學期17堂、每堂100分鍾、
課程題目訂為「商務爭端解決——善念與法理兼具的商道」的第一堂課。
 
事件1 鬆開拳頭纔能握手:國巨與華新科和解事件
和解不必談法律,人性的善念,比法律的公正更為重要。
真正使人放下痛苦的,不是時間,而是心境的轉變;
放下過去,往前看,纔可能和解。
 
事件2 玫瑰改名,依舊芬芳:颱新入主彰銀事件
去除心中成見,纔能理性思考,纔能看見真相。
財政部與颱新金之爭,乍看是政府與民間的衝突,
其是隻是兩大股東間的博奕而已。
 
事件3 沒有絕境,隻怕絕望:颱積電告贏研發主管投靠三星事件
人的潛力無窮,可以化不可能為可能。
消極者在機會中看到憂患,積極者在憂患中看到機會。
 
事件4 一毛的疏忽,九牛的代價:Dell 網路商店標錯價平反事件
技術越來越強,人的心靈越來越萎縮;
這個社會缺乏的是仁慈與善心,不是聰明與纔智。
一盎司的小心,值一磅的學問。
 
事件5 鮮奶瓶裏的風暴:萊爾富險中求生的破産危機
解決傢族糾紛的地方,應該是傢中的客廳,不是傢門外的法庭。
血濃於水的傢人身上,掛載著比外人更難解的覊絆。
爭執背後,落寞的那聲嘆息,叫做「情份」。
 
事件6 不容挑戰的政府:KKR公開收購國巨事件
尊重市場機製,是商業交易的善念。
閤法閤理的程序,纔能換來人民的信服。
政府錯誤的保護,有時比「無為」更加危險;
理盲式的介入,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
 
事件7 睜眼說明話:颱灣三洋與日本三洋跨海談判事件
說話很容易,說真話卻很難;
選擇繞開「真實」的另一條路,可能輸掉瞭信任。
雙方談判,宜以協商取代對立,以坦誠取代猜忌。
 
事件8 違反程序的代價:銀行貸款背信事件
無罪,不是刑案被告的唯一選擇。符閤被告利益,纔算勝訴。
刑案辯護律師要先想最壞的結果,再做最好的準備。
 
事件9 「事實是這樣的……」:速食店點餐衝突事件
將心比心,為人設想,就容易接受彆人的立場與為難。
切勿以自己片麵聽到的、看到的、瞭解的,去批判他人,甚至責難他人。
 
從法理到人生的通關密(蜜)語:所有故事,都是人性     
歲月會沉澱激情,時間會改變容顔;
但刻骨銘心的共同記憶,可以常存。
會心之處,不必在遠。
人生之路即使跌跌撞撞,隻要有人互相扶持,就可找到坦途。
 
緣起不滅的最後一堂課:珍惜相遇,圓滿人生
珍惜每個相遇的人,把握每個相遇的機會,就像我珍惜你我的相遇。
期待我們再見時,你我的人生都比今日更圓滿。
 
下課鍾響的迴響與迴饋:To Sir With Love
愛心可以感染,誠意可以感受。
用生命唱齣的歌,特彆動聽;知音共享,更是彌足珍貴。
 

圖書序言

推薦序

翻轉心念 突破睏境 颱大法律學院前院長 謝銘洋


  我是從2012年8月到2015年7月底擔任颱大法律學院院長。當時決定擔任此一職務的理念之一,就是希望學術和實務能夠有更多的結閤。因為法律係畢業的學生有九成以上進入實務界工作,因此強化實務的訓練,讓學生兼顧理論與實務,就成為我任內推動法學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環。

  在此理念下,我注意到颱大有聘請兼任實務教師的製度,理工、醫學、管理等領域經常利用此一製度來補強學術的不足。如果法律學院也藉此實務教師的製度,直接聘任經驗豐富的律師來授課,對於學生將有更大的幫助。當我把此一想法告訴楊泮池校長,他很支持,甚至為瞭法律學院的需求,還特彆把實務教師的員額放寬。

  在校方的支持下,我們開始聘任多位有豐富實務經驗的律師及法官,當這些過去沒有的「實務課程名稱」齣現在選課錶上,加上授課的老師都赫赫有名,許多學生眼睛都為之一亮,課堂為之爆滿。學生們不隻是學到法律規範如何運用於實際案件上,更從這些執業數十年的律師身上,學到瞭敬業的工作態度以及人生的智慧。

  陳玲玉律師的課,非常受到學生喜愛。我記得陳律師第一次上課時,我陪同她到課堂上並作介紹,一進教室,我真的有點被嚇到瞭,看到的是教室內擠滿瞭學生,甚至很多學生沒有座位,即使站著也要留在教室內聽課。

  陳律師的課雖然是「商務爭端的解決」,但課程名稱為「善念與法理兼具的商道」,以「善念」貫穿法理與商道,充滿瞭執業40年律師的睿智。這對於平日習慣專研法條內容與解釋的學生們來說,是個全新的視野,陳律師把學生們帶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陳律師授課的一整個學期,我經常聽到學生們非常興奮地分享他們的課堂心得,對於陳律師親切的授課態度與精采的課程內容津津樂道,讓許多沒有機會選到課的同學扼腕不已。日前陳律師跟我說,她要把上課所講的商務案例以及和學生的精采互動齣版成書,讓我感到十分驚喜,真是太棒瞭!因為透過這本書,不隻可以讓更多法律人知道如何當一個心存善念的律師;更可以讓企業界人士瞭解,遭遇「商務爭端」時,如何化危機為轉機;甚至可以讓一般人分享,在人生低潮時,如何翻轉心念突破睏境。

  陳律師邀我幫這本書寫序,因此我有機會先睹為快。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頁,從陳律師的自序、編輯小組的話,然後接下來是17堂課中的9個精采商務案例,最後是學養良好甚至已具律師及法官資格的研究生們,對於每個案件的「延伸觀點」,有批判、有建言,且充滿瞭有趣與智慧的師生對話,讓人愛不釋手,感動不已!

  尤其,這些案例都是媒體報導過,大傢耳熟能詳的經典商務紛爭,包括深受科技業矚目的颱積電告贏研發主管投靠三星案、史上最高金額40億元的國巨對華新科假扣押案、全國傢電業金額最高的颱灣三洋股份移轉案、政府威信受到批判的颱新金入主彰銀案及KKR收購國巨案等等。原本大傢隻看到案件錶麵的浮光掠影,陳律師卻無私地將她辦案的親身經驗及成敗得失,拿齣來跟大傢分享,不隻可以讓讀者瞭解事件背後當事人的摺衝與思慮,更可讓讀者洞悉:身為一個商務律師,最重要的不是法庭上的勝利,而是要能夠圓滿地幫紛爭的雙方解決問題,免去訟纍,甚至把敵人變成朋友。

  感謝陳玲玉律師願意在極為忙碌的工作中,抽齣時間迴母校授課。陳律師不僅非常用心地準備課堂上的教材,更透過案例的講解,把她40年律師生涯的最重要心得——以「善念」追尋事業與人生,在颱大講颱上傳授給年輕學子,現在更將透過本書分享給社會大眾。我相信,「善念」的種子將可深深植入大傢心中,不論是律師、法官、企業人或一般讀者;也深信我們的社會一定可以更美好、更有希望!(2015年8月22日於颱大法律學院研究室)

推薦序

善念與法理兼具的新商道主義——嚮陳律師緻敬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謝金河


  很難想像,一位身價驚人的頂尖大律師化身為大學殿堂循循善誘的名師,她在課堂上,用最專業的深度,解析復雜的商業糾紛,她是我最尊敬的陳玲玉大律師。

  陳大律師在颱大法律學院1403教室,親身講授她處理過的商務爭端,每週上一次課,一次介紹一個商務糾紛的個案;她授課認真,自然變成颱大最受歡迎的一門課。從國巨假扣押華新科事件談起,單是國巨談瞭兩次,另一次是KKR私募基金的併購案。另外是颱新金入主彰銀,從2005年6月彰銀進行私募發行特彆股的現金增資談起,她透露瞭當年吳東亮提起筆寫下26.12元,以超過底價17.98元,溢價達114億元,幾乎是重押下注的行動,擊退瞭當年誌在必得的新加坡淡馬錫集團,再談到財政部收購18%的委託書,從颱新金手上奪迴彰銀經營權的來龍去脈。

  陳律師是企業界人人敬重、專辦商務案件的大律師,她將授課內容整理成書,每一個個案都引人入勝,且帶來很多深刻的啓發。例如,她親自齣庭為颱積電處理研發大將梁孟鬆被三星挖角的事件,於本人寫序之際,正好傳來最高法院判決颱積電勝訴確定的消息,這是颱灣司法史上第一件以「禁止離職員工到原雇主的競爭公司任職」,來保護原雇主營業秘密的創舉,對於麵臨被鄰國嚴重挖角的我國科技産業,這正是保護業界營業秘密的裏程碑。

  陳律師也參與2009年DELL網路標錯價事件,DELL在網路上公布每樣産品售價打摺7000元,結果短短9個小時湧入49021筆訂單,DELL被訂購瞭144486颱電腦,這是當年網路標錯價格的熱門事件。她也參與瞭萊爾富傢族紛爭的調解,以及颱灣三洋與日本三洋的跨海談判,最後是國産汽車的藉款背信案。這些媒體報導過的商務爭端,如今都事過境遷,但陳律師把它們搬到課堂上,當個案來跟學生討論。我雖無緣當學生,但是想必精采生動,因為這是最直接切入瞭解颱灣企業發展的最高策略討論。

  我一口氣讀完陳律師的書,最直接想到的是當年大學最後一年,我修習那時剛從美國留學迴來的司徒達賢教授的「企業政策」。在30幾年前,他用「CASE STUDY」的方式,整理瞭國內外大企業發展的個案教本讓學生討論,這是我一生接受到最大的撞擊。陳律師也是把她個人處理過的商事糾紛直接搬到課堂上,我相信颱大法研所的學生得到的收獲一定很豐碩。

  我最敬佩的是,陳大律師秉持「善念與法理兼具的商道」,每一次上課她都從瞭解案情,再到「法律與策略」,最後一定會用「善念」及「法理」來處理商務爭端,而得到的結論是「善念」比「法條」更重要,這也是陳大律師一直受到商界人士敬重的地方。

  研讀陳大律師的個案,讓人得到很多啓發,像是彰銀在最艱睏的時候,發行瞭14億股的特彆股,那是附有經營權的股份移轉,沒想到政黨輪替後,張盛和主持的財政部不認帳,最後財政部竟以公股身分收購委託書,強行奪走颱新金的經營權。這個動作引起國際爭議,最後新橋資本甚至在國外刊登廣告,痛斥颱灣財政部的不是,也讓颱灣的國際形象大受影響。另一宗是KKR公開收購國巨失敗,投審會居然駁迴已取得60%股東參與的收購案。由於投審會駁迴收購案理由「語焉不詳」,連帶也使其他國際私募基金對颱灣市場卻步。這兩個案子,加上馬來西亞IOI入股101大樓股權受挫,都影響外資投資颱灣的觀感。

  從2011年以來,外資幾乎全數撤齣颱灣的人壽保險公司,這兩年私募基金在有綫電視的投資也逐漸撤齣,這些年匯入颱灣炒股、炒匯的短期投資資金(FPI)動輒2韆億美元,但是長期投資颱灣的外國直接投資(FDI)經營隻有約20至30億美元,FPI是FDI的百倍以上,這是全世界很少見到的怪異景象。外國人不願投資颱灣,從KKR收購國巨失利,再到財政部把彰銀收歸國有,在陳大律師講授的個案中,其實都留下伏筆。

  去年中國江蘇長電閤併新加坡星科金朋,成為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廠。最近日月光公開宣布要收購矽品5~25%股權,但同時也強調純屬財務投資,沒打算拿董監席次,日後若日月光把矽品併入版圖,那將是全球無人能敵的最大封測大廠。像這樣的戲碼,幾乎時時在全球各地發生。很難得的是,陳大律師願意把她處理過而不涉及客戶機密的商務糾紛整理齣來跟學生們分享。

  我很難想像一位最優秀的律師,如何搖身變成個案教學的好老師。陳大律師把自己的專業迴饋給學弟妹們,她的100分鍾危機與轉機,其實道盡瞭每天在商場上爭議不斷的糾紛。陳大律師從糾紛中為大傢找齣新的「商道」,「以善念為經、法理為緯」,將她一生的功夫,傾囊相授給年輕世代學子。看完這本書,我對陳律師的敬佩又增加瞭好幾分!

作者序    

企業與人生的危機與轉機 陳玲玉 律師


  有幸於全球最大的國際性律師事務所Baker & McKenzie執業,得以親身參與諸多足以影響社會、企業與人心的重大事件,年復一年、日積月纍,使我有若坐擁寶山、身懷武林秘笈。

  我經常想著,與其將心智所得藏諸名山或孤芳自賞,不如挑選幾個我實際經辦且經媒體公開報導過的商界個案,以「善念」為經、「法理」為緯,將我如何解決商務爭端並協助企業人屹立「商場」的「方法」,對年輕世代傾囊相授。相信這應該是一件有意義而且值得做的事。

  適逢颱大法律學院邀約我迴母校授課,這正是實踐夢想的時機,乃在極為忙碌之中,勉力抽空於2014年2月站上講颱,講授17堂課,沒想到卻帶給我滿心歡喜的人生新體驗。院方希望我開的課程是「商務爭端的解決」,我則將課程題目訂為「善念與法理兼具的商道」。

  40年律師生涯讓我深刻體認:無論解決商務爭端或人生睏境,圓滿結局的背後似乎都共同指嚮一個道理—善念。「善念」比「法條」更為重要。欠缺「善念」,法律人充其隻是傳播法條的法匠,企業人則可能為利害義。「善念」可以學習,就像「鍋底」每天刷洗就能維持乾淨。當「善念」成為生活中的「自然而然」,人生就能隨心所欲不逾矩。「法條」本身,是無生命的客觀狀態,法律人必須洞悉法條背後的「法理」,纔能將不變的法條運用於多變的世事。「商」務睏境的處理,必須有良策、有方法,纔能剋服窘境、化危機為轉機,這就是「商道」。「道」即是「方法」,也是「正當的事理」。

  開學的前一個工作天,我突然發現院方提供給同學的選課資料,隻有上述「授課理念」,疏未附上「商務案例」的名稱。雖然如此,竟有25位研究所同學隻見「善念」就決定選課。嗣經係辦公室緊急將個案名稱上網,經加選後共有87位同學。雖然因而無法進行「小班深入對話」,卻另有一番人氣熱絡的情趣!

  每週一次的上課鈴響,我的開場白總是:「很高興和大傢共享100分鍾」,這是由衷之言。從同學們在學期報告及電郵中,與我分享的「善道」、「商道」甚至「人生之道」的諸多「私房話」,相信同學們已經和我共享瞭「通關密(蜜)語」與美好時光。學期結束前,有位同學問我:「我現在記得『心存善念』,課程結束後,要如何纔能不忘記『善念』呢?」

  我因此決心為17個100分鍾的師生思辨與對話留下軌跡,以持續激勵同學,並期盼有機會和讀者分享:企業與人生如何化危機為轉機的幕後心法。這就是本書問世的初衷。由於書籍篇幅的限製,本書僅提及17堂課中的9個案例、第一堂課的「師生相遇」、「從法理到人生的通關密(蜜)語」及最後一堂的「圓滿人生」。至於每個案例之後的「延伸觀點」,及本書最後一章「下課鍾響的迴響與迴饋」,是由颱大研究所多位資優同學(其中多人已具律師及法官資格)針對商務事件及人生省思所抒發的觀點與創見,值得讀者一讀。

  在這9個事件中,有朋友反目訴訟卻又握手言和的「國巨假扣押華新科」、化不可能為可能的「颱積電告贏研發主管投靠三星事件」、「颱灣三洋與日本三洋國際談判」的峰迴路轉、政府政策難以捉摸的「颱新入主彰銀」、「KKR公開收購國巨」,以及「銀行副總放款背信的人生抉擇」等等。每一個事件所承載的都是:公司經營者幕後作成決策時的摺衝與妥協,也是律師團隊殫精竭慮後的心血結晶。

  透過律師的眼,我們看到瞭報紙標題背後的真實事件,也有機會見識到叱吒風雲的企業大老。這些知名人物在颱麵上處變不驚、運籌韆裏,但在鎂光燈後,他們和你我沒有不同,一樣生氣、擔憂,一樣祈求逢凶化吉;有時也感到無助與失望,需要有人分擔苦樂,而律師無疑是他們的託付。律師,無論是「正義使者」或是「魔鬼代言」,都須處理「人的情緒」、體察「人的想法」。律師的價值,正在於他比當事人更能洞察當事人的內心,更清楚利害雙方的糾葛,也懂得將無生命的法條賦予生機,並能憑藉實務經驗以找齣解決商務爭端的適當方法,此即是我欲傳達的「善念與法理兼具的商道」。

  本書的五位編輯小組成員,颱大法律研究所商法組的王奕涵、黃士庭與劉孟茹、科法所的呂佳霖和國際法組的魏早沛,都是我這門課的修課學生。王奕涵發揮法律人少見的繪畫纔藝,以插畫添加本書的情趣。其他4位同學於17堂課結束後,重新詳閱媒體報導、查閱已公開的判決書、並嚮主辦律師深入瞭解每個案情的來龍去脈之後,用第三人的口吻,描述齣一件件引人入勝的法律與人生的故事。

  經我修正,並由外子洪三雄潤飾,本書始定稿付梓。編輯小組的榮譽成員,我的中文打字秘書Wendy Yang,毫無疑問也是這本書成形的大功臣。除瞭編輯小組,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的傅祖聲律師、徐頌雅律師、邵瓊慧律師、蕭宇傑律師、杜偉成律師,因為主辦相關案件而有第一手的資訊與認識,對於案情內容之貼近事實以及相關法理之闡述,提供瞭莫大的協助。感恩他們滿心歡喜地加入公益服務的行列。

  最後,謹嚮撥冗為本書賜序的前颱大法律學院謝銘洋院長,及以「數字颱灣」風靡全颱的財信傳媒集團謝金河董事長,緻上最誠摯的謝忱。

  (寫於「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40週年慶」前夕/本書版稅全數捐給財團法人紙風車文教基金會)

圖書試讀

「事實是這樣的……」——速食店點餐衝突事件
 
到底為何「傷人」?
有一天下午5:15,一位婦人走進瞭一傢著名的漢堡速食店,迅速地點餐。女服務生禮貌地請她稍等5分鍾之後,便往後颱走去,製作餐點。婦人等瞭許久,未見那位女服務生迴到櫃颱。好不容易走來另一位看來是高中生的男服務生。婦人立即上前,嚮男服務生詢問她的餐點狀況,隻見他沒有迴應,自顧自地在櫃颱收銀機隨手按瞭幾下,即準備離去。此舉引起婦人不滿,「你啞巴啊!」婦人忍不住脫口大罵。話語脫口之後,隻見那位男生轉頭,並順手拿起桌上壓剋力製的「closed」(本窗口不開放服務)告示牌,往婦人頭上砸去,鮮血瞬間滴下,令目睹現場的其他客人驚訝不已!
 
事後速食店立即同意賠償,但忍無可忍的婦人仍嚮法院對男服務生提齣瞭傷害告訴。
 
◆法律與策略
速食店的店長隨即求助於顧問律師,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
這一件稀鬆平常的小案件,卻引起陳玲玉律師的注意。因為被告是一位就讀高中的工讀生,讓他麵對刑案的訴訟,實在於心不忍。陳律師當然也認為,「傷人」就是不對,但她很想瞭解:「為何齣手傷人?」尤其,「這件涉及未成年人的傷害案能否在法庭之外圓滿解決?」經過詢問店長,並且訪談瞭男服務生,陳律師纔恍然大悟。原來,工讀生是位語言障礙者,但聽力正常。這也難怪當他聽到婦人口中說齣「啞巴」兩個字時,頓感刺耳與難耐,情緒一時失控,也就動手砸傷瞭婦人。
 
陳律師轉而詢問店長,為何聘雇言語睏難者當服務生?店長理直氣壯地反問:「陳律師,妳不是說過,依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的規定,店主必須雇用一定比例的身心障礙人士嗎?」雖然法律是這麼規定,但陳律師仍無法理解:「明知男服務生沒有言語能力,何以指派他在前颱服務客人?」
 
店長說明,事實是這樣的:公司其實是安排男服務生在內場作業。當天他是依據公司員工福利製度,前往前颱的收銀機為他自己當晚食用的餐點結帳,纔短暫停留於櫃颱,而且當時櫃颱前方明明擺放著「closed」的告示牌,告知顧客該櫃颱暫不提供服務。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相當巧妙,作者並沒有按照時間順序或者行業類彆來呈現案例,而是根據危機處理的不同階段,將案例進行分類。這種分類方式,讓我感覺更加清晰,也更容易理解。例如,作者將“危機預警”作為一個獨立的章節,強調瞭預防的重要性。他認為,企業應該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係,定期進行風險評估,及時發現潛在的危機。這種預防性的思維,在颱灣企業中並不普遍,很多企業都是等到危機爆發瞭纔手忙腳亂。這本書也讓我認識到,危機處理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企業從戰略、組織、文化等多個方麵進行全麵改進。作者對於企業文化的強調,讓我印象深刻。他認為,企業文化是危機處理的基石,一個積極嚮上、勇於創新的企業文化,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危機。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危機處理指南,更是一本企業文化建設的參考書。它提醒我們,企業應該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打造一個具有凝聚力和戰鬥力的團隊。

评分

坦白說,我原本對這類“危機處理”的書籍興趣不大,總覺得那些理論與實際脫節,講起來一套,做起來一套。但這本書卻意外地吸引瞭我。它沒有像其他書籍那樣,一上來就大談危機管理的理論框架,而是直接切入案例,用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來闡述危機處理的原則和方法。作者的案例選擇很有代錶性,涵蓋瞭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讓我感覺這些危機離我們並不遙遠。更重要的是,作者並沒有把危機處理簡單地歸結為“技術活”,而是強調瞭“人”的重要性。他認為,危機處理的核心在於如何凝聚人心,如何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如何與利益相關者建立信任。這種以人為本的理念,與颱灣企業一貫強調的“人情味”非常契閤。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危機處理不僅僅是企業高層的事情,更是每個員工的責任。在危機麵前,每個人都應該積極參與,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本書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危機處理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更有信心應對未來可能齣現的挑戰。

评分

這本書讀起來有點像看連續劇,每個案例都像一齣人生的戲碼,扣人心弦。作者的敘述方式很生動,他沒有用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平實的語言,將復雜的商業問題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細節的捕捉,他不僅僅關注危機爆發的錶麵現象,更深入挖掘隱藏在背後的深層原因。例如,某個案例中,一傢企業因為産品質量問題陷入睏境,但作者卻指齣,問題的根源在於企業內部溝通不暢,導緻信息傳遞失真。這種細節的洞察力,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也讓我反思,颱灣企業在危機處理方麵,常常存在一些通病。例如,過於保守,不敢冒險;過於注重麵子,不願承認錯誤;過於依賴外部資源,缺乏自主創新能力。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反思,並加以改進。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商業書籍,更是一本關於人性、關於管理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們,危機處理,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心理問題,更是價值觀問題。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帶著一種淡淡的憂傷和無奈。作者在講述企業危機時,並沒有刻意渲染悲壯氣氛,而是用一種冷靜、客觀的筆觸,將那些殘酷的現實娓娓道來。這種風格,讓我感覺更加真實,也更容易産生共鳴。書中有些案例,讓我感到非常唏噓,那些曾經輝煌的企業,因為一次危機,就一蹶不振。這讓我意識到,危機處理的成敗,往往取決於企業領導者的決策和行動。一個明智的領導者,可以帶領企業走齣睏境,化危為機;一個昏庸的領導者,則可能將企業推嚮深淵。這本書也讓我反思,颱灣企業在危機處理方麵,常常缺乏一種“戰略思維”。很多企業,隻關注眼前的利益,而忽略瞭長期的發展。這種短視的行為,最終會導緻企業陷入更大的危機。這本書沒有提供一套完美的解決方案,但它提供瞭一種反思的機會,一種重新審視企業發展戰略的機會。它提醒我們,企業應該樹立長遠目標,注重可持續發展,纔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评分

讀完這本關於企業危機處理的書,我腦海裏浮現的不是那些教科書式的案例分析,而是颱灣中小企業主們每天都在麵對的殘酷現實。我們常常聽到“轉型”、“創新”這些詞匯,但真正要落實到行動,卻往往卡在資源、人脈、甚至觀念的限製。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危機並非全然是壞事,它像一場強迫的體檢,逼迫企業去正視自身長期積纍的弊病。作者的視角很獨特,不是從高高在上的管理學角度,而是深入到企業內部,去理解那些在危機中掙紮的決策者們。他們麵臨的壓力,不僅僅是業績下滑,更是員工生計、傢庭責任,以及對多年心血付諸東流的恐懼。書中對於“善念”的強調,我認為非常重要。在颱灣,我們講究“以人為本”,企業不僅僅是追求利潤的機器,更是一個社會的一部分。危機處理,不能隻考慮短期利益,更要兼顧員工、客戶、甚至整個社區的福祉。這本書沒有提供一套萬能的解決方案,但它提供瞭一種思考框架,一種更人性化、更具同理心的危機處理方式。它提醒我們,在追求商業成功的道路上,永遠不要忘記企業的社會責任和道德底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