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盐

生命中的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艾希提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过去、现在、未来,有哪些事物是你觉得不可抹灭的? 向生命致敬的散文诗 给热爱生活的你再一次温暖疗癒的感动 结构主义大师李维-史陀接班人艾希堤耶畅销法国超过30万册 值得一读再读,值得送给你所爱的每一个人的一本书! 有一种轻盈的、恩典的形式就在单纯的生活里,它在工作之外,在强烈的感情之外,在政治参与之外,在一切范畴之外。我想谈的只有这个,也就是我们所有人都被赐予的这个小小的添加物:生命中的盐。~艾希提耶 昨天收到您的明信片很开心,也很高兴知道您到一个令人向往的胜地度假去了。所以您该是置身在苏格兰的雾中了。不过,您的假期并不是您用恶霸或侵吞的方式「偷来的」。其实您每天都在偷的,是您的生命。 如果您以平均八十五岁的一生来计算,也就是三万一千零二十五天,平均粗略算来,每天有八小时的睡眠;三个半小时用在买菜,做饭,吃饭,洗碗……等等;一个半小时用在卫生,照顾身体,疾病……等等;三小时用在整理家务,照顾小孩,交通,各种其他事务,整修房屋……等等;每个月工作一百四十小时(以每天工作六小时来算),要做四十五年,不过这里头并没有把我们在工作中得到的愉悦算进去;每天一小时花在无法避免的社会关系,跟邻居讲话,酒会,开会,研讨会……等等;一般人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留给作为生命中的盐的那些活动? 结构主义大师李维-史陀接班人——人类学家艾希提耶以极度细致的风格,书写个人深刻、私密与感官的沈思,追索这些标志着往事印记的画面、感动与瞬间。 正是这一切柔美的乡愁,以及对人、地、物的情感,形塑了你我的生命风格,让生命比我们以为的更丰富也更有趣。这就是我们所有人都被赐予的小小的添加物:生命中的盐。 国外书评 「值得送给你所爱的每一个人,值得用心熟读的一本书。」──楼荷・阿德勒(书评家) 「一部介于诗歌和备忘录的小册子,价值却如同大部头的智慧宝典!」──《图书週报》 「这样的习作当然是我们熟悉的,让人兴高采烈,看到上瘾,这个作品是菲立普・德朗《第一口啤酒的滋味》的近亲。埃希提耶以极度细致的风格将个人深刻的感官印记赋予作品。」──《生活週报》 「这是给读者作为食粮的一个长句,一首散文诗,深深地扎根于日常的经验⋯⋯一本可以一读再读的书,像电影『印度之歌』的音乐一样萦绕不去。」──菲利普・珀堤(专栏作家) 「没有身段,自由自在,人类学家埃希提耶如是献出一首散文诗,颂赞日常的悸动、生活的小事。」──《世界报》 「这个小巧的作品激起我们的热情,书里满是谦逊、柔美的乡愁以及对人、地、物的喜爱。埃希提耶有可能成为法国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费加洛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艾希提耶 Françoise Héritier


  法国人类学家,女性主义倡议者,法兰西公学院荣誉教授,结构主义大师李维-史陀的接班人。她继任李维-史陀在法兰西公学院的教席,开设「非洲社会比较研究」课程,曾任社会人类学实验室主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教授、国家爱滋病委员会主席。着有《两姐妹和她们的母亲》与《阳性/阴性》等书。

译者简介

尉迟秀


  一九六八年生于台北。曾任报社文化版记者、出版社文学线主编、辅大翻译学研究所讲师、政府驻外人员,现专事翻译。译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笑忘书》、《雅克和他的主人》、《不朽》、《恋酒事典》、《渴望之书》(合译)、《寂寞的公因数》、《HQ事件的真相》、《马塞林为什么会脸红》、《哈伍勒的秘密》等书。

导读者简介

艾林

  
  喜欢阅读、看电影,也喜欢运动、旅行和拉大提琴。曾经花9天完成单车环岛。曾经旅居巴黎一年,游走法国各地、旅行26个国家,足迹遍及129个城市。今年打算勇闯阿根廷。继续行走出版和世界之间。译有《小王子》。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引言

以下的文字可能会让那些透过人类学着作而认识我的人感到惊讶。我只能很虚心地告诉大家,这些文字是我一时心血来潮,笔随意走而生的,它们的背后有个故事。在一个美好的夏日――不知道能不能这么说,因为那天的天气很糟――我收到一张来自苏格兰的明信片。我很喜欢的一个人――尚-夏勒‧皮耶特教授,我在心里称他为「皮耶特先生」――他从斯凯岛(Skye)给我捎来了几句话。信的开头是这么写的:「『偷来的』一个星期,在苏格兰度假。」

皮耶特教授是巴黎慈善医院(Hôpital de La Pitié)着名的临床医师,也是内科医学的教授,很得病患喜爱――我也是其中之一,受他照顾三十年了。他只为这些病患和他的工作而活。我所认识的他永远都在身体和精神耗竭的边缘,他在每位病患身上贡献了许多时间,如果他让当天的最后一位病患等候太久,他可以送他回家,他也可以去火车站接病患(这样的荣幸我也享受过一次),他可以做出疯狂的慷慨之举,他的率性也可以同样疯狂。那么,这样的说法从何而来?「偷来的」一个星期,在我眼前逐字跳出来。是「谁」偷了「什么」?是他从他应该全心全意为他们奉献的一群人那里偷来一点喘息的时间?还是他不愿让虎视眈眈围绕在他身边的这群人、这份纠缠不休的工作、这些繁重无比的责任剥夺他的生命?我们偷了他的生命。他自己偷回自己的生命。

于是我开始从这层意义上给他回信:您每天都在将那些生命中的盐变不见。为的是什么呢?难道是因为罪恶感,觉得自己做的永远都不够?一开始我只是提出几条大的线索,可是我很快就对这游戏着迷了,我很认真地问自己,过去、现在、未来,有哪些事物是我觉得确定的,是我生命中的盐。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