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結共謀的殖民權力

勾結共謀的殖民權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同時論及殖民權力的無所不在和香港華人的身份爭議,它既不想止步於刻劃香港文化的混雜特色,也不停留於記述已由一些香港史傢點齣過的某些華洋閤謀史實。與此相反,本書打算處理香港的中華性和殖民曆史如何互相交錯,以便推翻殘留在後殖民文化研究當中的觀念二元論。有鑑於此,本書以勾結共謀關係為關鍵,藉此拓展認識香港權力形構的分析框架。這不是說香港是殖民統治依賴勾結共謀關係的唯一地方,而是把無所不在的勾結共謀關係的存在,用作為一個便利卻遭人們忽視的切入點,通過它來探究香港這種形態特異的文化景觀。本書述及與此相關的多種利益和勢力,以便展示這些多樣的殖民文化形態(亦即眾數的殖民性)所呈現的流動性和可變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永生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係副教授。著有《殖民傢國外》《殖民無間道》Collaborative Colonial Power – The Making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編著《誰的城市》《學科.知識.權力》《社會科學的措辭》《解殖與民族主義》等。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
導言:殖民性與香港的中華性
.重新思索殖民主義
.易變的殖民性與中華性的構建
Ⅰ    勾結共謀與各式機構

第1章 勾結共謀殖民主義的社會經緯
.地方與區域共同鑄就的殖民主義
.鴉片與苦力,建造與承包
.隔離統治與華人社群形構
.殖民時代香港華人精英的(自行)崛起
.作為勾結共謀機構的慈善事業
.勾結共謀殖民主義的宗法元素

第2章 文化殖民性:英語與教育
.挾戰艦之力傳教
.理雅各.遷就主義者還是世俗主義者?
.東方主義還是盎格魯主義?
.服務於啓濛和政府的教育
.從多元文化主義到精英主義
.精英主義英語教育的本地化

第3章 帝國主義教學法 接管治與香港大學
.西學及麵嚮中國的帝國大學
.進一步學習西方
.作為共謀事業的「真正帝國使命」
.物質主義與道德的聯姻
.品性培養 尋找新的殖民治理術
.對被殖民者的開明治理
.作為教育哲學的間接管治
.藉支持方言教育實施控製
.荒漠邊緣的燈塔
Ⅱ    香港的居間性

第4章 殖民地知識階層的雙重身份:何啓
.商戰與重商主義改良派
.君主立憲派與革命派
.國父及其香港贊助人
.曆史與國族啓濛
.一位改良主義愛國者的誕生
.辮子的價值 華人身份的用場
.熱心共謀者眼下的殖民主義
.共謀者的殖民主體性

第5章 中華文化國族主義與華南地方主義
.殖民傳統主義:金文泰的餘緒
.中華性的殖民建構
.舶來的文化國族主義
.香港 政治殖民地與文化沙漠
.邊緣批評「邊緣中的邊緣」
.民族形式和地方形式 誰的方言?
.民族國傢邏輯?
.香港大眾文化:地方形式還是低俗形式?
.不是方言,是懷想不一樣的民族
.另一種世界主義 關於中華往昔的不同記憶

第6章 文化冷戰與離散民族
.離散國族主義與文化冷戰
.關於「海外中華」的政治想像
.殖民地上的國族精神 新儒傢
.重塑中華性
.在香港修訂文化國族主義
.勾結共謀殖民統治的冷戰轉變
.想像香港的文化政治
Ⅲ    揮之不去的殖民主義

第7章 殖民權力本地化與迴歸中國
.身份危機嚮左轉:迴歸話語
.「海外中華」激進化?───保釣運動與火紅年代
.作為精神救贖的迴歸
.作為理性選擇及現代化理論應用的迴歸
.從匪情研究到國情研究
.社會動員的倫理
.以管理主義轉化殖民主義
.都市社會與去政治化
.殖民者(們)的宏大政治設計
.再殖民化的國族大計

第8章 北進殖民主義 重塑香港華人
.反對邊緣性、打倒混雜性、棄絕居間性
.共犯的後殖民主義?
.大眾文學中的北進殖民主義
.愛國資本主義的福音
.居間者的文化帝國主義
.全球化與北進殖民主義
.錯置的後殖民主義,抑或女性化的殖民主義?
.捨棄地緣政治,抑或警惕飛去來式殖民主義?

結論.重建殖民權力的理論
在香港再思後殖民理論
空間關係與殖民權力

圖書序言

導言:殖民性與香港的中華性

1842年奪佔香港之後,直到不久之前的1997年為止,英帝國主義勢力長期統治著香港,賦予它自由港和殖民地的雙重身份。然而,不管是在大眾話語當中,還是在學術話語當中,人們幾乎忘記瞭香港的殖民地身份。自由主義-現代主義曆史著述通常會衍生一個關於香港繁榮的浪漫化故事,將香港描繪為一個自由經濟的烏托邦。此類敘述對殖民統治滿懷同情,欣然承認香港是一個「脫胎於不毛島礁的資本主義天堂」(Endacott 1964﹔Woronoff 1980﹔Ngo1999: 120)。按照這種說法,英國人到來之前的香港不過是座荒島,是殖民政府的善政和良策把這塊不毛島礁變成瞭一個資本主義大都會。自由主義-現代主義敘述極力鼓吹香港的成功之道,論說的前提則是香港是個獨立的經濟體。它篩去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那便是香港逾150年殖民統治的影響。這種選擇性的信息過濾粉飾瞭香港的殖民統治,似乎後者隻是一套允許資本主義蓬勃發展的開明框架 。此外,在大多數情況下,同一種敘述都把殖民政府說成瞭一種奉行不乾預原則的權力:英國人從未對香港實行經濟剝削,香港一直是東西文化藉以交會的一片中立土壤,從不曾成為帝國主義者的屬地。

過去二十年中從大陸來到香港的馬剋思主義史傢,如今正在撰寫九七之前的香港史。諷刺的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也喜歡與自由主義-現代主義史傢為伍,不假思索地把香港的繁榮歸功於英國殖民統治下的自由市場經濟。作為「迴歸」時刻的意識形態依據,他們的著作在九七之前迅速齣爐,始終都在毫不含糊地申說香港自古屬於中國的愛國主張。他們急不可耐地揪齣英國人的幾樁惡行,抨擊過往的一些種族主義政策,同時稱頌中國大陸對香港的貢獻(Yua and Liu1994﹔Liu 1997)。由於他們的政治任務僅僅是為香港在「一國兩製」方針下「迴歸」中國找依據,他們的反英挺中論斷便隻能局限於一種極不全麵、極其膚淺的殖民史觀。由此而來的則是一些權宜摺中的文本,將關於香港的自由主義-現代主義敘述移入預先擺好的中華國族主義框子,盡管這種敘述充斥著對英國殖民統治的辯解和維護。*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