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历史人物学品格‧廉洁篇

向历史人物学品格‧廉洁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人物
  • 廉洁
  • 品格
  • 道德修养
  • 榜样
  • 传统文化
  • 正能量
  • 人生智慧
  • 国学
  • 警世恒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学生提升品格层面的最佳读物

  本书的旨趣,在企图以历史人物的事蹟故事,来启迪当今我们为人处世的道德与智慧。

  范蠡不贪图高官厚禄,目光敏锐,知道越王勾践只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同富贵,于是急流勇退,隐姓埋名,从事商贸而致富。他是个非常机智的人,能够全身而退,避免了灾难。司马迁说:「知进而不知退,久乘富贵,祸积为祟。」

  陶渊明余生过着饮酒、游憩、弹琴、读书、赋诗、耕田等平凡的现实生活,而忘怀世事,心旷神怡,既不狂放,也不沉沦,对人生、对自然仍然很执着,只是不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而已。

  包拯一生清白,清正廉明,嫉恶如仇,不畏权势,秉公断案,铲除奸邪,民称「包青天」。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戚乡党。权知开封府时,开正门,令讼者直到堂前,自陈曲直,杜绝吏奸。立朝刚毅,贵戚宦官等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之语,可见他刚直不阿的品格。

本书特色

  本书设计:


  【廉洁的意义】从文献中引经据典的指出廉洁的意义。
  【廉洁的故事】列举18篇中国历代的历史人物,透过人物介绍,启迪我们为人处事的德慧。
  【听刘老师说】延伸阅读,探讨真哩,剖析人性,更能引导读者进入。

名人推荐

  【台北市立新民国民中学校长】柯淑惠
  【台北市立至善国民中学校长】叶瑞煜
  【新北市立贡寮国民中学校长】陈君武
  【新竹县立宝山国民中学前校长】程惠民
  【桃园市立内坜国民中学教师】杨秀娇
  【台中市立顺天国民中学校长】蔡仁政
  【台中市立崇德国民中学校长】谢龙卿
  【台中市四张犁国民中学校长】徐荣灿

  真‧情‧推‧荐

  【台北市立新民国民中学校长】柯淑惠:《向历史人物学品格》这套书,列举大家所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故事,并从每一故事中告诉我们如何在他们身上发现做人做事的道理,进而启发我们奋发向上,在在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反思,是一个有系统有可读性的好书。

  【台中市立崇德国民中学校长】谢龙卿:《向历史人物学品格》这套书,以故事的方式代替说理,贯串古今人物,让读者知善并能扬善,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台中市四张犁国民中学校长】徐荣灿:不论时代如何进步、改变,有些核心价值是永远不变的,德行即是。透过向历史典范人物学习,更容易达到内化的效果。

  【新北市新埔国中学生】古孟灵:《向历史人物学品格》这套书,让我学到了很多现在已被大家遗忘的价值观。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昭仁


  学历:国立台湾师大国文研究所硕士

  经历:国民小学、高级中学教师,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

  现职:实践大学兼任教授

  着作:《戴东原思想研究》、《海东文献初祖沈光文》、《陆宣公学记》、《戴学小记》、《吕东莱之文学与史学》、《细说弟子规》、《应用家庭伦理学》、《萤雪斋文辑》、《台湾仁医的身影》、《萤雪斋文续辑》等。

图书目录

推荐序  
编着者的话  

淡泊与廉洁的意义  
淡泊宁静的孙叔敖  
淡泊名利的黔娄  
急流勇退的范蠡  
淡泊功利的冯异  
清廉俭朴的刘宠  
淡泊名利的严子陵  
贪色招祸的董卓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廉洁奉公的吴隐之
韬光养晦的李泌  
重义轻财的崔枢应  
铁面御史赵抃  
廉洁刚正的包拯  
超然物外的苏轼  
清正廉明的王翱  
功高不傲的徐达  
清廉刚直的于谦  
第一清官于成龙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出版心语

图书序言

编着者的话

  历史是过去人类活动的纪录,是给后人为人处世参考的资料。除了空间与时间两个要素以外,历史的主体是生活在时空范围中的人。

  一代史学宗师钱穆先生认为:「历史最重要的是人物,人物是历史的主干、中心和灵魂。」「人是历史的中心,是历史的创造者、主干者、表现者和支配者。」

  民国初年国学大师章太炎,论史时说:「仆以为民族主义如稼穑然,要以史籍所载人物、制度、地理、风俗之类为之灌溉,则蔚然以兴矣。不然徒知主义之可贵,而不知民族之可爱,吾恐其渐就萎黄也。」

  西汉大史家司马迁认为,研究历史可以「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也可以「补敝起废」。

  钱穆先生说:「中国人称『史鑑』,既往之历史,乃如当前人生一面镜子。人不能自见其面貌,照镜可见。亦如人不能自知其当前之生,鑑于以往之历史,乃如揽镜自照。由镜照己,亦如读以往之史而知己当前之生,其间实无大相异处。」

  历史是一面镜子,已经是我们普遍的认知。当魏征辞世之后,唐太宗哀痛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今征死,吾失一人镜矣。」

  历史与历史人物,都具有借鑑作用,故读史可以鑑往知来。

  英国哲学家柯林伍德说:「历史应当被视作在当前依旧存活的一个过程。」

  培根说:「历史使人聪明。」乃因历史既是一面镜子,它映出人类的真、善、美,也映出假、恶、丑。以史为镜,可以启迪我们的心智,开拓胸襟,明辨是非,以免重蹈覆辙。

  历史人物是活生生的榜样,对后人有启示作用,故孟子说:「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

  所谓「历史人物」,钱穆先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在狭义上,钱穆先生仅把历史中少数杰出和正面的、对历史发展和进步起深邃和重大影响的人物,称为「历史人物」;在广义上,钱穆先生把凡在历史上进行活动、对历史起过影响和作用的人,均视为「历史人物」。

  钱穆先生又认为历史人物评判的最主要标准,都是道德而非事功。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失败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其实并未失败,因为他们的心性道德,决定了他们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他又认为,这种重视历史人物道德品格的精神,正是中国历史的精神。

  钱穆先生说:「中国历史是一部充满道德性的历史,中国的历史精神,也可说是一种道德精神。中国的历史人物,都是道德性的,也都是豪杰性的。」因此他认为,治史只有八个字最重要,即「世运兴衰,人物贤奸」。

  史学学者甲凯教授,在其所着《史学通论》中,论中国史学的特性时说:「中国史学最大的特性,是长于叙事而重道德,而与西方专重知识者不同。」钱、甲二氏之卓见,可谓不谋而合。

  本书所称举的历史人物,是钱穆先生所说具道德性的、正面性的、狭义上的,每一个人物及其故事,都具有道德的意义。是以,本书的旨趣,在企图以「历史人物」的事蹟故事,来启迪当今我们为人处世的道德与智慧。但是,「历史人物」之多,不胜枚举,而且其为人处世的德慧,非仅一端或数端,又局限于编着者的学殖、精力与篇幅,只取孝顺、忠贞、交友、宽仁、勤学、廉洁、诚信、节俭、慎独、忍让诸端,每端择几个历史人物来叙述,挂一漏万,殊欠周详精确,尚请读者见谅。

  品格、道德是人类的核心价值,美好的名誉,要靠品格、道德和事功贡献才能获得,古今中外皆然。《左传》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实为立功、立言的基础,言之轻重,功之大小,必以道德厚薄为准。「历史不死,前贤长在」,「历史人物」就像星辰一样,永远在苍穹中闪耀。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有人说:「人皆知敬有道者,不知行之自得道也。」是的,能够「行之自得道」,才最为殊胜。

图书试读

廉洁的故事──廉洁的故事

在东晋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年代里,于江西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这个地方,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大诗人,他叫陶渊明。陶渊明字元亮,入宋后改名潜。他的家门前有五棵柳树,因此自号为「五柳先生」。他的曾祖父是东晋名将陶侃;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史佚其名,一说名逸,早丧。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家境已经很贫寒了。

陶渊明从小喜欢读书,博学能文,颇有壮志,而不想做官。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他还是悠然地读书、作诗文,自得其乐。陶渊明愈来愈穷了,靠自己耕田种地,养不活一家老少。亲戚朋友劝他出来求一官半职,他只好答应了。他先后在桓玄、刘裕、刘牢之、刘敬宣的手下做参军。但是,他对官员将军互相倾轧,非常厌烦。他的叔叔就介绍他去当彭泽(今江西彭泽县西南)县令。薪俸不高,又不聚敛贪污,他的生活并不富裕,而小县城里,没有什么官场应酬,倒也觉得比较自在。

有一次,县里的小吏对陶渊明报告:郡里的督邮要到彭泽县视察。陶渊明放下正在写的诗卷,准备跟小吏一起见督邮。

小吏看他身上穿着便服,吃惊地说:「督邮来了,您应该换上官服,束上带子去拜见,怎么能穿着便服呢?」

陶渊明一向看不惯那些仗势凌人、作威作福的督邮,又听小吏这样一说,受不了这种屈辱,就叹着气说:「我可不愿为了这五斗米的官俸,去向那号小人打躬作揖!」

于是,不但不去见督邮,还索性解下身上的印绶交给小吏,辞职不干了。之后,又赋〈归去来辞〉,叙述他辞官的原因,描写辞官回家的欢乐情形和充满情趣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彭泽县令只当了八十多天。

陶渊明回到柴桑老家,决心隐居。此时,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文,来抒发心志。曾经写了一篇〈桃花源记〉,这是一篇千古传诵的美文。其实,他所描写的那个世外桃源,在当时的现实社会里是不会有的;只是在反映处在当时黑暗动荡时代的人民,对富裕、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与向往,也表现他对充满斗争的现实社会不满的心情。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