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在水果王國的颱灣,你嘗過水果的「真滋味」,
卻不一定嘗過水果的「政治味」!
買賣水果很單純,但颱灣水果想進中國市場,情況就不同。除瞭兩岸市場運作的差異,政治關係上的曖昧更是眾所皆知。颱灣農民想要固定的銷量和穩定的收益,卻無奈官商從中上下其手,造成紅利分配不均;中國則有以農業統戰颱灣的政治目的,透過政策採購以拉攏民心,雖然解決部分生産問題,但在中國市場要怎麼賣?能不能賣得動?又是另一迴事。這些盤根錯節的政治角力與利益分配,就此形成瞭一門「水果政治學」。
作者記錄這十年來的兩岸農業交流後,利用基本的經濟原則提齣建言,希望迴歸市場機製、尊重消費者導嚮,期待颱灣能發展一套模式,將優良農特産品順利銷往中國,進而站穩腳步,麵對更開放的全球市場。
各界推薦 二○一四年三月發生太陽花學運,讓颱灣各界覺醒,進而全麵檢視和追究二○○八年以來兩岸交流互動的真相,政府斥資不斐的政策宣傳,已無法讓民眾信服。與此同時,「買辦」成為兩岸之間最熱門的話題,到底誰是「買辦」?誰用權勢劫取瞭兩岸交流的好處?事實上,農業是「買辦」們所染指的其中一個行業,本書揭露真相,帶領我們認識「買辦」,不僅值得颱灣各界閱覽,更是北京官員要總結過去七年的經驗與教訓,必須掌握的素材。
──詹誌宏(前陸委會主任秘書、前海基會副秘書長) 焦鈞曾擔任記者與立委助理,人脈見聞廣闊,也曾進入兩岸蔬果銷售的協商過程,貼身觀察農會係統、地方派係、政黨幕後和果農心情,形成珍貴的第一手描寫,刻畫當事者栩栩如生,令讀者可以從書中挖掘鮮為人知的情節。本書將是研究兩岸關係與中國對颱統戰不可或缺的參考材料,也是處理對中事務的官員與政治人物必讀的書。
──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國民黨不倒,颱灣不會好」,在年輕世代中不斷發酵,成瞭國民黨敗選的關鍵。究其實質,則和國民黨忽視「公平正義」、「公民參與」密不可分;再加上敏感的兩岸關係,問題更加復雜。國民黨要再生、革新,必須麵對「兩岸紅利公平分配」,「兩岸交流公開透明」的課題,並且掌握兩岸交流的深層結構。焦鈞兄的力作,從最具庶民性、本土性和時代性的農業領域齣發,深入探討兩岸買辦的形成、紅利分配的扭麯和農民主體的橫遭漠視。政黨和政治人物要避免重蹈覆轍,産官學界要研究反思,絕對不能錯過這本大作!
──楊偉中(國民黨發言人,曾為記者、社運工作者) 焦鈞是我的輔大學弟,我們在輔大青年社期間相依為命,在解嚴狂飆的年代,我們做過許多事情。我跑兩岸新聞多年,深知在二○○四年期間兩岸關係詭譎,還好有連鬍會、宋鬍會穩住陣腳,這話看在逢中必反的人士眼中,當然可以用「今是昨非」來說嘴。與此同時,許多期望用農業穩住兩岸情勢的有識之士,希望兩岸交流「不怕慢、隻怕斷」;也有許多穿梭兩岸的農業買辦上下其手,令人不忍卒睹。焦鈞用如喙之筆,完成兩岸水果政治學的最後拼圖,就像我們輔大青年社永遠換不掉的對聯:「執春鞦之筆,明善惡之辨」。焦鈞筆力韆鈞,樂以為文推薦!
──杜聖聰(玄奘大學廣播與電視新聞學係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