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在水果王国的台湾,你尝过水果的「真滋味」,
却不一定尝过水果的「政治味」!
买卖水果很单纯,但台湾水果想进中国市场,情况就不同。除了两岸市场运作的差异,政治关系上的暧昧更是众所皆知。台湾农民想要固定的销量和稳定的收益,却无奈官商从中上下其手,造成红利分配不均;中国则有以农业统战台湾的政治目的,透过政策採购以拉拢民心,虽然解决部分生产问题,但在中国市场要怎么卖?能不能卖得动?又是另一回事。这些盘根错节的政治角力与利益分配,就此形成了一门「水果政治学」。
作者记录这十年来的两岸农业交流后,利用基本的经济原则提出建言,希望回归市场机制、尊重消费者导向,期待台湾能发展一套模式,将优良农特产品顺利销往中国,进而站稳脚步,面对更开放的全球市场。
各界推荐 二○一四年三月发生太阳花学运,让台湾各界觉醒,进而全面检视和追究二○○八年以来两岸交流互动的真相,政府斥资不斐的政策宣传,已无法让民众信服。与此同时,「买办」成为两岸之间最热门的话题,到底谁是「买办」?谁用权势劫取了两岸交流的好处?事实上,农业是「买办」们所染指的其中一个行业,本书揭露真相,带领我们认识「买办」,不仅值得台湾各界阅览,更是北京官员要总结过去七年的经验与教训,必须掌握的素材。
──詹志宏(前陆委会主任秘书、前海基会副秘书长) 焦钧曾担任记者与立委助理,人脉见闻广阔,也曾进入两岸蔬果销售的协商过程,贴身观察农会系统、地方派系、政党幕后和果农心情,形成珍贵的第一手描写,刻画当事者栩栩如生,令读者可以从书中挖掘鲜为人知的情节。本书将是研究两岸关系与中国对台统战不可或缺的参考材料,也是处理对中事务的官员与政治人物必读的书。
──吴介民(中研院社会所副研究员) 「国民党不倒,台湾不会好」,在年轻世代中不断发酵,成了国民党败选的关键。究其实质,则和国民党忽视「公平正义」、「公民参与」密不可分;再加上敏感的两岸关系,问题更加复杂。国民党要再生、革新,必须面对「两岸红利公平分配」,「两岸交流公开透明」的课题,并且掌握两岸交流的深层结构。焦钧兄的力作,从最具庶民性、本土性和时代性的农业领域出发,深入探讨两岸买办的形成、红利分配的扭曲和农民主体的横遭漠视。政党和政治人物要避免重蹈覆辙,产官学界要研究反思,绝对不能错过这本大作!
──杨伟中(国民党发言人,曾为记者、社运工作者) 焦钧是我的辅大学弟,我们在辅大青年社期间相依为命,在解严狂飙的年代,我们做过许多事情。我跑两岸新闻多年,深知在二○○四年期间两岸关系诡谲,还好有连胡会、宋胡会稳住阵脚,这话看在逢中必反的人士眼中,当然可以用「今是昨非」来说嘴。与此同时,许多期望用农业稳住两岸情势的有识之士,希望两岸交流「不怕慢、只怕断」;也有许多穿梭两岸的农业买办上下其手,令人不忍卒睹。焦钧用如喙之笔,完成两岸水果政治学的最后拼图,就像我们辅大青年社永远换不掉的对联:「执春秋之笔,明善恶之辨」。焦钧笔力千钧,乐以为文推荐!
──杜圣聪(玄奘大学广播与电视新闻学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