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要)Q&A

政治学(概要)Q&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政治学
  • 政治学概要
  • 教材
  • 问答
  • 学习
  • 考试
  • 复习
  • 基础知识
  • 学科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政治学是各项公职考试的重要科目!但因出题教授的偏好不同,使考生在准备上困扰不已!

  本书将近十年的考题有系统的分析与归类,找出教科书的出处,精简作答,帮助读者在最短时间掌握政治学全貌!
国际关系理论的演进与当代挑战 本书导读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导览,剖析自古典时期至今,不同流派如何理解世界政治的运作逻辑、国家行为的驱动力以及冲突与合作的根源。我们不局限于对单一学派的阐述,而是力求展示理论间的对话、竞争与融合,以及它们在应对瞬息万变的全球格局时所展现出的适应性与局限性。 第一部分:奠基:古典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交锋 本部分追溯了国际关系思想的源头,重点探讨了塑造了早期国际关系研究的两大基石性理论: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 古典现实主义的悲观底色: 我们首先审视了古典现实主义,从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叙事,到马基雅维利对权力的冷酷分析,再到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恐惧。这些思想家共同描绘了一个由自助(self-help)驱动、权力竞争为核心的世界。重点分析了摩根索对“国家利益以权力界定”的经典论断,探讨了权力政治的永恒性如何解释战争的发生与和平的脆弱。我们深入剖析了国际无政府状态的结构性限制,以及在权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机制下,国家如何寻求安全而非道德上的至善。 自由主义的希望与制度构建: 与现实主义的悲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由主义思潮强调了合作的可能性、进步的潜力以及非国家行为体的角色。本部分详述了康德的永久和平理论,以及早期自由国际主义者对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构想。重点剖析了相互依赖理论(Interdependence Theory)如何挑战了国家中心论,阐释了经济联系、民主制度(民主和平论的早期萌芽)如何能有效抑制武力使用。我们讨论了国际制度(如国际联盟的尝试)在规范形成和降低交易成本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自由主义者对普遍价值和人类权利的坚持。 第二部分:范式之争: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结构转向 冷战的开启与深化,促使国际关系理论经历了“行为主义革命”,将研究方法从思辨转向经验验证。这催生了对古典理论的结构化修正。 结构现实主义的冰冷逻辑: 本部分详尽介绍了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Waltz)的结构现实主义(或称新现实主义)。我们剖析了其核心主张: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结构,而非国家内部的政治特性,才是决定国家行为的主要因素。强调了三要素结构(排序原则、单位特性、能力分配),并重点解释了进攻性现实主义(进攻性现实主义)和防御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在解释国家对权力的追求程度上的分歧。我们审视了“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在结构层面上的运作机制,以及霸权稳定论(Hegemonic Stability Theory)在解释体系秩序中的作用。 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合作空间: 面对新现实主义对国际合作的低预期,新自由制度主义试图在无政府状态下寻找合作的持久机制。本部分侧重于奥斯特罗姆(Robert Keohane)等学者对“制度的有效性”的重新评估。我们探讨了国际制度如何通过提供信息、降低不确定性、建立声誉机制和增加行动成本,从而促进理性国家间的互惠合作。尤其关注了“囚徒困境”的重复博弈模型,解释了为何即使在没有中央权威的情况下,国家仍能达成和维持复杂的合作协议。 第三部分:颠覆与反思:批判性理论的崛起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主流理论在解释后冷战时代的冲突、身份认同和不平等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批判理论应运而生,挑战了主流理论的预设。 建构主义的社会维度: 本部分聚焦于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如何将焦点从物质结构转向观念、规范和身份认同。我们详细分析了亚历山大·温特(Alexander Wendt)提出的“国际社会是建构出来的”这一核心命题。探讨了观念如何塑造利益,以及规范的演变(如“不扩散核武器”规范)如何改变国家间的互动模式。重点阐述了“他者化”(Othering)过程在塑造敌意与友谊关系中的关键作用。 关键理论的多元视角: 我们深入探讨了更为激进的批判理论流派。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世界体系理论(World-Systems Theory),揭示了全球资本主义结构如何固化了核心-边缘的不平等,解释了全球南方国家的边缘化地位。女性主义理论(Feminist IR Theories)则对传统理论中对“权力”、“安全”和“理性行为体”的僵化定义进行了性别化的解构,揭示了战争与和平话语中被遮蔽的性别维度。 后结构主义的权力话语: 本部分还涉及了福柯(Foucault)影响下的后结构主义分析,关注权力如何通过知识、话语和技术手段在国际体系中运作,规训着国家的行为和对“正常性”的界定。 第四部分:当代理论的融合与前沿议题 在全球化深入、非国家行为体崛起以及跨国威胁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当代国际关系研究呈现出理论融合与议题拓展的新趋势。 理解复杂性:跨学科的整合: 本部分讨论了理论如何吸收其他社会科学的成果来解释复杂现象。例如,探讨政治心理学(Political Psychology)如何解释领导人的决策偏差;讨论认知科学如何影响对风险评估的理解。我们考察了综合理论(如“折中派”理论)试图弥合结构与能动性(Structure vs. Agency)之间鸿沟的努力。 前沿焦点:全球治理与新兴挑战: 最后,本书将理论工具应用于分析当前最紧迫的全球议题: 1. 气候变化与环境安全: 探讨国际合作的制度障碍,以及如何应用治理理论(Governance Theory)来理解跨国环境问题的解决路径。 2. 网络空间与认知战: 分析传统安全理论在面对非传统、非物理威胁时的适用性与不足,以及信息战如何重塑权力结构。 3. 全球不平等与发展: 重新审视依附论和新自由主义在解释全球发展差距时的优劣,以及“人类安全”概念的理论基础。 4. 超级大国的竞争与秩序重塑: 运用新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框架,分析中美关系等大国互动中的结构性压力与身份认同的相互作用,探讨多极化世界中权力转移的理论模型。 本书的目标是装备读者,使其不仅能识别和区分不同的理论流派,更能批判性地运用这些工具,深入理解塑造我们世界的复杂力量。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彭怀恩


  台大政治所博士,现任世新大学新闻系教授,曾任时报杂志总编辑及社长、中国时报主笔及联合报撰述委员。

  彭怀恩虽专精于政治,但亦对房市买卖颇有研究,成为许多学生热爱谘询的优良教师,开辟多门通识课程,已在世新大学任教超过三十年。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政治学导论 19
一、政治是什么? 19
二、法国18世纪哲学家卢梭(Jean J. Rousseau)在「契约论」(The Social Contract)一书中指出「冲突」与「解决冲突」,亦即「人们追求利益又能保持社会和谐状态」的机制就是政治。请根据卢梭所指之意涵,说明政治的意义为何?(100原特) 20
三、试从国家、权力、政策、制度等概念来探讨政治学的研究取向? 21
四、试分别从决策面向、非决策面向与文化面向探讨权力之内涵?(101调) 22
五、试论权力的意义为何? 23
六、权力(power)是政治学的重要概念。请以道尔(Robert Dahl)对权力的界定,比较其与影响力(influence)及权威(authority)的区分和关联。 24
七、Max Weber将权威(authority)分为那三类?另请叙述官僚组织的主要角色为何?(101调、104普) 25
八、人民何以服从国家权威?人民何以认可国家统治的正当性?除了法律以外,试指出五项相关因素,并说明之。(102身特) 26
九、政治学的研究取向或研究领域,其演变情形为何? 27
十、试论传统政治学的发展? 28
十一、试论政治行为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基本主张? 29
十二、试述后行为主义的产生、发展及现况? 31
十三、试论当代政治学新方向? 32
第一章 选择题 34
第二章 政治学的分析架构 37
一、试论传统研究途径有那些? 37
二、试论行为主义研究途径有那些? 37
三、试论当代政治学的另类研究途径? 39
四、何谓菁英理论?  40
五、试说明伊斯顿(David Easton)所建构的「系统论」之内容,并申论其有何缺失?(99身) 41
六、试论艾尔蒙对政治系统的功能分析途径? 43
七、试绘图说明并比较系统论(A model of the political system)与修正后系统论(A modified model of the political system)对于政府决策过程有何不同看法。(101普) 45
八、何谓「新制度主义」(the new institutionalism)?新制度主义与旧制度主义在政治学研究上有何差异?(102身特) 46
九、新制度主义为何崛起?有那些派别? 47
十、何谓理性选择学派? 48
十一、何谓博弈理论(Game Theory)? 49
十二、主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有哪些派别? 50
第二章 选择题 54
第三章 民族与国家 59
一、试论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族群等四个概念有何不同? 59
二、何谓民族主义? 60
三、何谓国家?国家的构成要素为何?(101地特) 61
四、民族主义对政治系统之运作有何正、负功能?试剖析之。(100地特) 62
五、试论传统对国家的定义及要素? 63
六、关于国家的起源,有那几种不同的学说,试分别说明之。(99普) 64
七、试论当代政治学者对国家意义的新观点? 65
八、试论国家的目的? 66
九、国家建立后会有何危机?试从上述概念分析全球化对国家有何影响,并举例说明之。(101地特) 67
十、论国家与政府的区别? 68
十一、试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69
十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有哪四种国家理论? 71
十三、何谓主权?兼论其特征? 72
十四、主权的类别有那些? 73
十五、何谓「领土」?请从「统治主体说」、「统治客体说」以及「统治空间说」三种学说分别说明之。(100原特) 74
十六、随着新的政治变迁,固有的主权概念具有新的意义,造成主权意义变化的原因为何?试分别说明之。(99调) 75
十七、何谓国体?何谓政体?其区别的标准为何? 76
十八、单一国与联邦国之区别何在?其利弊如何?  77
十九、许多人将现代国家的政府体制,区分为「联邦制」与「单一国制」,请问两者的设计与运作有何基本差异?并请就这两类体制,各列举三个国家。(99身) 78
二十、单一制国家与联邦制国家,在中央与地方权限分配上基本差异何在?试说明之。 79
二十一、试说明地方政府有那些特性?并请分析地方政府纵向及横向之关系。(102高) 80
二十二、何谓联邦?邦联?两者有何区别? 81
二十三、民族主义(nationalism)是什么?是否会导致国家的分裂或战争?全球化后民族主义是否会消退?(99高) 82
二十四、在移民与劳动者跨国迁徒的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常被引用,希望作为多族群与多种族社会建构的基础。请问何谓「多元文化主义」?其核心理念为何?其在先进民主国家的实践经验如何?(104高) 84
第三章 选择题 86
第四章 政治意识型态 89
一、何谓意识型态?(104普) 89
二、政治意识型态(political ideology的特质为何?试说明之。(99高) 90
三.简述主要政治意识形态的要素为何? 90
四、自由主义(liberalism)的中心思想为何?其主要内涵包含那几个要项?试分别说明之。(103高、104普) 91
五、试比较古典自由主义(classical liberalism)与现代自由主义(modern liberalism)之异同?(101地) 92
六、请由政治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国家与市场间的关系,分析2007~2008年美国次级房贷风暴引发之金融危机,其根源何在?(102公务) 93
七、何谓经济管制(economic regulation)与社会管制(social regulation)?并请分析政府介入市场管制企业之理由。(101高) 94
八、试就洛克(John Locke)对于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的看法来说明个人何以服从政府?假设政府有亏职守,洛克认为人民是否还有服从义务?(102身) 95
九、弥尔(John Stuart Mill)主张目的性的自由观,试分别从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的角度申论之。(102退) 96
十、何谓保守主义?兼论其要素?(100原) 97
十一、试比较家长式保守主义与当代新右派的区别? 99
十二、试论当代保守主义的新右派思想? 99
十三、何谓马克思主义?  100
十四、何谓新马克思主义? 102
十五、试论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与主张?(100身) 103
十六、何谓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有那些派别? 104
十七、何谓环境主义与生态主义? 105
十八、何谓社群主义? 106
十九、试解释下列政治意识型态的意义? 107
二十、很多政治思想家对「国家」的角色有一定的主张,自由主义、保守主义、马克斯主义、法西斯主义、女性主义等各种思想主张中,各如何定位「国家」?(100高) 108
二十一、何谓意识型态的终结?何谓历史的终结? 109
第四章 选择题 111
第五章 民主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政治制度的演变和不同国家治理模式的差异感到好奇。然而,市面上很多关于政治学的书籍要么过于侧重某一国家或某一理论,要么就是泛泛而谈,难以深入。《政治学(概要)Q&A》这本书则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吸引了我。它精选了读者最可能遇到的、最想了解的政治学问题,然后逐一进行解答,这种“按需供给”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特别欣赏它在讨论“政府组织形式”时,清晰地解释了君主制、共和制、议会制、总统制等不同政体的基本特征、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国家实际运行中的变种。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通过对比分析,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国家选择议会制,有些国家选择总统制,以及这些制度选择背后所蕴含的政治逻辑和历史原因。这本书让我对不同政治体制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标签式认知,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洞察。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事物运作机制充满好奇的人,尤其是在看到各种社会事件和政治新闻的时候,总想弄明白背后的逻辑。《政治学(概要)Q&A》这本书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的内容设置非常贴合普通读者的认知习惯,不会一开始就抛出过于学术化的定义。而是从大家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入手,比如“为什么会有政府?”“政党的作用是什么?”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蕴含着政治学最基础的原理。 书的解答部分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会先给出核心的解释,然后用生动的语言和贴切的比喻来辅助理解。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选举制度”时,对比了不同国家采用的不同选举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对政治格局和社会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它详细对比了比例代表制和多数代表制在政党数量、选民代表性等方面的差异,让我这个之前对此一知半解的人,终于有了清晰的认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我觉得学习政治学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政治学的印象总是停留在课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晦涩难懂的术语,所以一直有些望而却步。但《政治学(概要)Q&A》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巧妙地将复杂的政治概念拆解成一个个清晰、具体的问题,然后给出详尽却不失趣味的解答。我最欣赏的是它在讲解一些政治学理论时,总能巧妙地融入当下社会的热点议题。例如,在讨论“国家”的起源与功能时,它并没有止步于亚里士多德或霍布斯的经典论述,而是联系到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的边界、跨国组织的挑战等问题,让我深切感受到政治学理论的现实意义和生命力。 这本书的问答形式真的太适合我这种喜欢主动探索的学习者了。它不会让你被动接受信息,而是鼓励你去思考,去提问。每当读到一个问题,我都会先尝试自己回答,然后再对照书中的解答,这种过程不仅加深了我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更多相关问题的兴趣。尤其是在“政治意识形态”那一章,它清晰地梳理了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观点,并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让我对不同政治立场的理解更加深刻和 nuanced。

评分

我一直对政治这个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是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扇紧闭的门前,虽然能听到里面的喧嚣,却无法真正理解其内部的逻辑与运作。最近,我终于鼓起勇气,翻开了这本《政治学(概要)Q&A》。初翻开它,就被其简洁明了的排版和恰到好处的问题设置吸引住了。它没有直接灌输枯燥的理论,而是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先抛出你可能存在的困惑,然后层层剥开,让你在不知不觉中理解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概念。 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诸如“民主”、“权力”、“合法性”等核心概念时,并没有停留在抽象的定义上,而是辅以大量的现实案例和历史事件。比如,在探讨“民主”时,它不仅列举了不同类型的民主模式,还通过对比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和现代的代议制民主,让我们看到民主的演变与挑战。又比如,在讨论“权力”时,它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强制力,而是深入分析了意识形态、合法性、经济基础等多种权力来源,让我豁然开朗。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政治学的学习门槛,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方向。

评分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对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都抱有探索的兴趣,但政治学这个科目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挑战。我发现很多入门读物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碎片化,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政治学(概要)Q&A》这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它以问答的形式,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流派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逻辑严谨的知识体系。 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政治哲学”部分时,梳理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的代表性政治思想家及其核心观点,并且非常巧妙地将这些思想与当代的政治实践联系起来。例如,在讨论“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时,它不仅回顾了洛克、卢梭的观点,还分析了现代社会中如何平衡这两者的矛盾,以及不同政治派别对此的看法。这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对政治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能够更好地分析当下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政治议题。

评分

我之前总觉得政治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遥不可及。但《政治学(概要)Q&A》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了那些最核心、最基础的政治学问题,仿佛是在为我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却字字珠玑,直击要害。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政治文化”和“政治参与”的章节。它不仅解释了不同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影响,还分析了不同形式的政治参与(例如投票、游行、请愿等)在现代民主社会中的意义和局限性。通过书中对一些社会运动的案例分析,我才意识到,政治参与的渠道远比我想象的要多,而每一个普通人的声音,都有可能汇聚成改变的力量。这本书让我对政治有了更积极和主动的认知。

评分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的“易读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我之前尝试过阅读一些政治学的入门书籍,但往往因为过于理论化而难以坚持。而《政治学(概要)Q&A》则完全不同,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你轻松地穿越政治学的迷宫。每个问题都直指核心,每个解答都逻辑清晰,而且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国际关系”的部分,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国家之间的外交斡旋,而是深入探讨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法、非国家行为体(如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在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尤其是对“全球化”概念的剖析,它不仅仅指出全球化带来的便利,也提到了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例如国家主权的削弱、文化同质化等等。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政治学并非仅仅是关于国家和政府的学问,而是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评分

作为一个对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充满兴趣的人,我一直试图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系统梳理政治概念的书。《政治学(概要)Q&A》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它没有将政治学割裂成独立的碎片,而是通过问答的形式,将历史、理论、制度、意识形态等多个维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在讲解一些关于“政治合法性”的议题时,它能够深入分析合法性的不同来源,例如传统合法性、魅力型合法性、法理型合法性,并且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例如,法国大革命中的魅力型领袖,现代社会中的法理型政府)的案例,让我清晰地理解了不同合法性来源的特点和局限性。这种从概念到实践的严谨论证,让我对政治权力运作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

在我看来,理解政治学就像是拿到了一把钥匙,可以解锁很多关于社会运作的奥秘。而《政治学(概要)Q&A》这本书,无疑是一把非常趁手的钥匙。它没有高高在上地讲授理论,而是以一种非常平等和亲切的方式,拉近了读者与政治学之间的距离。每个问题都像是读者内心的疑问,而书中的解答则像是知心朋友的释疑。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公民社会”和“非政府组织”的讨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介绍了这些组织的基本概念,还分析了它们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例如监督政府、倡导民意、提供公共服务等。通过书中列举的诸多真实案例,我才意识到,政治并非仅仅是政府和政党的事情,公民社会的活跃度同样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这种 broadened perspective 让我对政治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坦白讲,在翻阅《政治学(概要)Q&A》之前,我对政治学的很多概念都是模糊不清的,甚至有时会把一些概念混为一谈。但这本书的问答模式,就像是为我的困惑量身定做的“解药”。它没有照本宣科,而是通过设问、答疑的方式,引导我一步一步地去理解。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在解释“国家”与“政府”的区别时,非常清晰地阐述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它指出,国家是一个更宏观、更长远的政治共同体,而政府是实现国家治理的工具,其组成和职能是动态变化的。它还举例说明了,即使政府更迭,国家依然存在,这是理解很多政治现象的关键。这种细致入微的解释,让我不再对这些基本概念产生混淆,也为我深入学习政治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