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百貨:颱南銀座摩登五棧樓

林百貨:颱南銀座摩登五棧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颱南曆史
  • 林百貨
  • 銀座
  • 摩登建築
  • 五棧樓
  • 颱灣文化
  • 老店
  • 建築史
  • 商業史
  • 颱南市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いらっしゃいませ ようこそ「ハヤシ百貨店」へ
颱灣摩登文明與大眾生活史風華!

  你知道日本時代號稱颱南銀座的末廣町是現在的哪裏嗎?
  颱灣第一爭奪戰!菊元百貨如何從林百貨手中搶下颱灣第一傢百貨店的寶座?
  為什麼百貨店頂樓有神社?你知道林百貨末廣社的由來嗎?
  轟動颱灣摩登時尚界的南霸天-林百貨,究竟締造瞭哪些傳奇呢?

  時光重迴到1932年.昭和七年的颱南,穿著時尚的人們走在寬敞四綫道路的末廣町,最耀眼的地標──六階造的電梯大樓「林百貨」矗立在街角,走進百貨店處處新奇,從沒有看過的流籠(電梯)、最流行的男女服飾、最新奇的玩具與最體麵的禮盒,目不暇給。夜幕低垂燈光照亮末廣町二丁目,閃亮熱鬧,颱南銀座不浪得虛名。這裏是昭和時代颱灣最時尚流行的代名詞之一,是時尚的地標也是時代的坐標。

  本書作者透過專業縝密的曆史資料考查及曆時多年的田野調查,佐以精心蒐羅珍貴的時代寫真,將林百貨的前世今生透過書寫方式完整呈現,本書也採訪瞭多位時代見證人,從二戰前林百貨各樓層各職位的颱灣籍員工,如第一代專櫃小姐之外,也採訪曾到林百貨購物的顧客、戰後任職颱灣鹽製鹽總廠的員工,還有曾經在林百貨樓下的修鞋人等,留下瞭珍貴的口述記錄,在淚水與歡笑交織下,看林百貨陪颱灣人一同走過的歲月。

各傢推薦

  賴清德(颱南市長)、謝國興(中研院颱史所所長)、傅朝卿(成功大學建築係特聘教授)、路寒袖(作傢)、淩宗魁(建築文史研究者)、老屋顔(文史工作團隊)、聚珍颱灣(文史工作團隊)  好評推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秀琍/主撰者


  資深採訪編輯,現為颱南市文化研究員及颱南市刊主編
  
  【學經曆】
  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係學士
  《悠活颱南-颱南市刊》季刊主編,颱南市政府,2013/04-迄今
  《e代府城-颱南市刊》雙月刊主編,颱南市政府,2003-2010
  2006行政院優良齣版品連續齣版類優選(後來改為國傢齣版品奬)
  2009年國傢圖書館學術遠距教學的綫上資料庫
  《樹榖文化基金會期刊》季刊總編輯,樹榖文化基金會,2011/07-2012/09
  《發現新颱南遊旅書係列》1-8冊(係列書)總編輯,颱南市政府,2004-2010
  《Mercantile》環華企業傢聯誼會季刊,1998-1999
  《鄉城生活雜誌》月刊主編,鄉城文教基金會,1994-1999
  1997、1998、2000年獲行政院金鼎奬(人文社會類)推薦
  1999年獲中研究文獻齣版品期刊類第一名
  
  【書籍齣版】
  《府城百年濱海道:從青草崙到南萣橋》主撰,颱南市政府,2014
  《紅城戀影-老颱南曆史散步》個人著作,人人齣版,2002
  《城市的角落》個人著作,人人齣版,2001
  民國90年文建會好書大傢讀文學散文類推薦
  
  【攝影展】
  根定情深攝影展,鄉城文教基金會,1997
  島影攝影展,鄉城文教基金會,1999
  
姚嵐齡/協撰者

  
  颱南市刊編輯室(飛鴻文化)採訪編輯
  
  【學經曆】
  《悠活颱南-颱南市刊》季刊採訪編輯,颱南市政府,2014/04-迄今。
  文化部古蹟修復工程工地負責人教材編撰及培訓製度建立委託專業服務案助理2013.04-2014-03
  文化部傳統抹灰技術調查記錄計畫案助理2013.03-2013.11
  古蹟曆史建築及聚落專業服務中心第四分區兼任助理,2012.8-2012.11
  牛頭牌鞋業企業品牌文宣企畫2012-2013
  樹榖季刊採訪編輯,2011-2012
  颱南市政府市刊採訪編輯,2009-2010
  企鵝圖書文字編輯,2004-2008
  寂天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文字編輯,2003-2004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係學士,2002

圖書目錄

市長序 厚植曆史記憶 書寫在地風情
局長序 再現府城繁華夢
處長序 深耕文化內涵
推薦序 中研院颱史所所長序
作者序 時代變遷中的林百貨

序幕    
從林百貨看颱灣百貨店的興起    

第一章 時代背景    
颱灣百貨店的變化    
日治之前(清代)的百貨    
明治維新後 日本大百貨店的西化與發展    
日本百貨店源起的兩個不同係統    
1930年代日本百貨店擴張    

第二章 颱灣百貨店的誕生    
百傢爭鳴的和洋百貨商店    
1920年代颱南的和洋百貨商店    
1929年 颱灣齣現學習日本大百貨店的經營論點    
日本大吳服百貨店在颱行銷 颱南齣張特賣會    
1932年 颱灣日式百貨店開幕元年    
符閤日本百貨店的定義    
菊元搶得先機 林百貨成為南部百貨店龍頭    
菊元百貨與林百貨之比較
    
第三章 移民夢 林方一創業曆程    
林方一來颱與日吉屋吳服店的學習    
夢之初始 29歲離鄉來颱    
日吉屋6年學習    
林吳服店營業開始與商業的活躍    
1926-1927年末廣町的拓寛    
林方一於建築組閤的角色    
林百貨的起建與林方一的去世    

第四章 粉墨登場 林百貨開幕與經營    
傢族與同鄉之管理    
林百貨支配人 藤田武一    
林百貨管理階層多來自山口縣    
林百貨經營之插麯    
林百貨樓層之販賣類彆    
林百貨之通販行銷與東亞旅行社    
食堂的記憶 吳新榮醫生日記中的林百貨    
林百貨的危機處理與事件行銷    
頂樓神社木造之火燒事件    
刊登道歉廣告順便行銷    
首開颱南高樓建築消防演練    
最高樓成為跳樓自殺地點
林百貨末廣神社的由來    
稻荷信仰    
日本企業神社    
颱南其它企業神社    

第五章 引領風潮 帶動商業建築新風貌    
城市街區的地標建築    
颱南商業地標建築於不同時代有不同的代錶    
末廣町林百貨商業地標的齣現    
林百貨建築師──梅澤捨次郎    
總督府營繕課的協助    
颱南銀座建築的仿效風潮    

第六章 洗盡鉛華 1945-1997公營機構時期    
1945年 空襲 被轟炸的颱南市    
1946年 日産接收與颱南鹽業公司
戰後極短暫成為彰化銀行颱南分行與舞宴場    
林百貨成為國營企業及軍方使用的原因
1946-1969年 颱灣製鹽總廠辦公室時期的林百貨    
1976-1986年 保安警察第三總隊辦公室    
四樓 颱灣省糧食局颱南事務所    
五樓 空軍單位及宿捨    

第七章 頹圮褪去 重生再現光彩    
修復,是文化意義的再現──徐裕健建築師    
修復特色二三事    
結構與補強    
磨石子    
洗石子    
燈具    
空襲彈痕殘跡    
電梯    
神社    
展示設計    

第八章 那些年 這些人 林百貨口述曆史    
林百貨員工及員工傢屬訪談
顧客及戰後不同年代、身分的人物訪談
一、緣定林百貨 李錫銓與李陳錦蓮    
二、江金梅女士 林百貨第一代專櫃小姐    
三、許黃進治 昭和時代故事被女兒改編成歌舞劇    
四、石允忠 林百貨最佳員工代言人    
五、郭黃錦英 從林百貨店員到木屐店老闆娘    
六、潘元石老師 保留林百貨童裝人形木牌的插麯    
七、蔡來順 穿著林百貨童裝的小淑女    
八、鄭惇元 任職颱灣製鹽總廠在林百貨辦公二十年    1949-1969年
九、十全行顔德宏 聽前輩說末廣町的故事    
十、吳南仁    林百貨轉角的修鞋人 

第九章 風華再現 2014重新開幕    
開幕 承先啓後    
古蹟再利用 林百貨再利用的定位    
經營團隊 以文化為本再創新    
空間設計 現代古典與颱南味的空間概念    
理念 結閤在地産業與設計    
品牌 林百貨自己就是一個品牌    
企劃精神 老颱南味 老颱南人    
産學閤作 學生與文創百貨的火花    
屹立颱南  迎嚮百歲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厚植曆史記憶 書寫在地風情 颱南市長 賴清德


  颱南是颱灣的第一個城市,坐擁多元曆史文化魅力,指定及登錄的文化資産,總數超過300筆。各個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古蹟、曆史建築、聚落、古物等有形文化資産,以及傳統藝術、民俗等無形文化資産,不僅數量豐碩,更早已成為國人共同的寶藏。如何在時代的演進遞嬗中,努力保存流佚在即的文化資産並將其發揚光大,雖然任務艱钜,卻也是吾人最甜蜜的負荷。
  
  颱南為文化首都,閤併升格以來,不僅首設文化資産管理處,綜理文化資産保存業務,更竭盡全力進行文資修復、指定登錄及傳習紀錄等工作。舉凡藝師司阜的湛藝薪傳、民俗藝術的傳承發揚、史蹟風貌的修復再現、古物珍寶的研究指定等,颱南市都有傲視全國的成果,每年也都獲得國傢最高額的預算支持。近年來,包括4項國定民俗、首批私部門收藏國寶的登錄,5位國傢級傳統藝術保存者及文資保存技術保存者的指定,以及諸如林百貨、知事官邸、全市各地日式宿捨群等有形文化資産的順次修復活化,颱南市都不負使命,為國人留下颱灣曆史上眾多美麗的時刻。
  
  2014年起陸續發錶的「大颱南文化資産叢書」,精選本市重要古蹟曆建、傳統藝術及民俗活動,進行書寫及齣版,成為建構新時代「颱南學」的重要一環。叢書裏每一位執筆的專傢學者,都以其曆史之眼、細膩的心,筆下娓娓道齣文化資産的迷人故事。文史專傢的解說,不啻為讓國人及市民朋友更深入瞭解大颱南豐美文化的終南捷徑,也傳承瞭在地最可貴美麗的曆史風情。
  
  文史書寫是紮根國傢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環節,也是形塑一個文化共同體集體記憶的主要方式。市府持續齣版多元類彆的文化叢書,期將颱灣及颱南的文化,予以係統性地整理、描述與詮釋,厚植本土文化知識的內涵,相信有朝一日,這套叢書也將成為颱灣與世界深交的知識櫥窗。

推薦序

中央研究院颱史所所長 謝國興


  「草地俗 (發音聳),戴笠坐流籠」,這是颱南人形容鄉下人進府城,到林百貨(五棧樓仔)搭電梯的時代光景。

  生活與文化纔是人類曆史發展的本質,當代曆史研究領域中生活史、物質文化史、新文化史逐漸被重視與成果突齣,正是其寫照。林百貨的曆史與重生故事,在陳秀琍女史的筆下,不隻是林百貨本身的曆史經緯而已,經由秀琍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功夫,幾乎將目前國內外所能找到的資料蒐羅殆盡,整理耙梳,配閤數量可觀的珍稀圖片,故事被置放在日治時期颱灣物質生活與曆史建築發展的整體脈絡中,上下古今、前後左右、參照對比、觀察分析,所以這不隻是一冊林百貨的孤立掌故,而是一個完美的寫作範例。

  在颱灣文化資産再利用的案例中,林百貨無疑是非常值得注目的案例,不隻是老建築重新注入新生命,更如作者所強調的,是文化、産業、創意、美學、設計、時間與空間情感等諸多元素的復閤體。本書對林百貨建築空間在戰後的利用與變遷,雖然隻有短短的篇幅,卻已展示颱灣在過去曾有一段因特殊政治局勢與體製造成的反文化與非文化時光,林百貨的重新齣世,讓我們告彆那一段有點不堪的日子,也讓我們重新擁抱帶著曆史情感的新創意文明。

  身為一個老颱南人,我樂意為秀琍、林百貨與這本書喝采。

自序

時代變遷中的林百貨


  是緣份吧,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將林百貨寫成一本書。

  記憶中,耳邊總會聽到長輩們說中正路林百貨在日本時代就十分先進,不僅曾是颱南第一高樓,有電梯、有時髦的商品和漂亮的專櫃小姐,是南部最高檔的百貨店等等。但那是屬於齣生於日治時期長輩的記憶,因為對我來說林百貨它是一棟陰暗的建築,一樓轉角有位修鞋人,公佈欄層層疊疊看起來有點髒亂,若要經過這棟建築總覺得必須快速走過以免有落石或是窗戶掉下來!每每看著這棟樓總無法想像它曾有的輝煌。
  
  第一次認真拍林百貨約莫在一九九○年代後期,當時為瞭齣版《紅城戀影──老颱南曆史散步》,拍瞭林百貨外觀照片,當時也與修鞋的吳南仁先生有簡單的對談,沒想到事隔多年寫瞭林百貨,讓我想起他,他應該是和林百貨相關的人事中最後離開這棟建築的人。

  林百貨的外觀一直沒太大的改變,所以讓颱南人一直記得它的風光。雖然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伴隨著長久以來建築內部不對外開放,林百貨始終保有著神秘感,政府機關在民國70年代最後一批離開這棟建築的保三總隊撤離,落瞭鎖後,除瞭頂樓的軍眷戶走側邊的樓梯進齣林百貨外,沒多少人知道它內部的狀況。在2003年,因公務第一次進到林百貨內部,當時林百貨斷水斷電已久,頂樓的軍眷剛搬遷離開,我和同事王雯文前往拍照記錄,拿著手電筒從側邊的樓梯摸黑走進到傳說中的林百貨,裏麵幾乎沒有光綫透進來,我們小心地踩著階梯,當時建築內有些樓層地闆傾斜,三樓還留有著厚厚一層灰的颱鹽書籍,頂樓違建一片混亂,八角型的電梯間損毀嚴重,從電梯天井往下看,是深不見底的黑。當時看到頂樓殘破的末廣社,有一種說不齣來的感傷,心裏想著,這是日治時期颱南最高級的百貨,昔日的繁榮有如幻影,如今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萬分小心殘破的建築是否會崩裂。

  說實在,一個從1945年就早已消失在曆史煙塵中的高級百貨建築,超過一甲子曆經不同單位的使用,再加上人去樓空的20年歲月,風華早已褪去,它能被保留下來而不是被改建,已經值得我們慶幸瞭。也因為2003年去拍照記錄瞭一次,所以後來對林百貨的訊息多少會加以留意,隨著林百貨進行整修,我也陸續做一些記錄。2013年林百貨整修完畢也準備OT,同年3月我於《颱南文獻》第三輯發錶瞭一篇〈從高島愛生堂到林百貨-談日治時期颱南市的商業地標〉,就在這年年底,接到颱南市文化資産管理處的邀稿,沒想到在2003年踏入林百貨事隔10年後,答應齣版林百貨一書。

  原本設定林百貨的書籍字數不超過三萬字,一開始還煩惱想著:就一個昭和時期的百貨店,怎麼寫到三萬字?隨著資料不斷解讀,深深覺得與其隻寫林百貨,倒不如以當時的時代背景做為切入點,以林百貨的演變為軸綫串連不同時代、人的故事,也因為訪談瞭許多人與曆史文獻的比對,使得這本書與其它古蹟介紹書籍大為不同,結果寫到最後成書是六萬多字。

  解讀完日治時期,另一個高難度是關於戰後的使用單位的部分,軍方資料取得睏難,颱鹽公司本身對於忠義大樓(林百貨)記錄並不多,南區糧食局的部分,多次打電話洽詢資料一直沒有迴覆;而最後離開的保三總隊則因時間久遠、人員退休,幾乎斷瞭所有的綫索,隻能從颱灣鹽業檔案、颱灣行政長官資料檔案、省議會檔案及國傢檔案局去拼湊極有限的資料。本書的參考資料庫從國內到日本各圖書館,共有二十幾個之多。還有一個高難度是口述曆史的部份,花瞭很長的時間,透過各種管道、多層關係,終於找到本書專訪的十位人物,超過五十幾位朋友提供許多關鍵人物的資訊及相關資料供作參考,在這裏由衷地感謝這麼多好友協力幫忙。就作者而言,這本書我自己花瞭很多心力做文獻上的考究與訪談,希望從一個大時代去談林百貨,也希望讀者從書中看到不同的角度,從時代、建築、人、城市演變,到古蹟、商業、再利用等等,希望能以不同麵嚮來詮釋林百貨這棟與颱南人有著特彆情感的古蹟。

  最後感謝姚嵐齡小姐協助撰寫本書部份稿件及協助攝影、編輯校對。

圖書試讀

一、緣定林百貨 李錫銓與李陳錦蓮
 
1931-1945林百貨商品主任(林商店時期之員工):李錫銓
1936-1945林百貨領帶部店員:李陳錦蓮
受訪者:李建畿(李錫銓長子)
 
故事從林百貨的兩隻老櫃子說起。
  
2014年林百貨整修再開幕,一樓放著兩隻櫃子,那是2009年一位颱南市民捐的,載明是原本林百貨的商品櫃。林百貨開幕前夕,由文化局齣麵嚮颱灣曆史博物館將櫃子迎迴林百貨,老櫃子整理後光鮮亮麗,這櫃子不止是1932年林百貨開幕留下來的老古董,更重要的是這兩隻老櫃子裝瞭一個屬於林百貨的昭和時期浪漫故事。
 
李錫銓──林百貨資深員工
  
齣生於大正7年(1918)的李錫銓,傢住老鬆町,因為阿公李其溫在颱南師範學校教授漢學,因此李錫銓跨瞭學區到當時颱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今颱南大學附小)上課。昭和6年(1931)三月畢業後,同年五月進入林方一商店當店員。李錫銓從林百貨開幕任職到1945年林百貨結束營業為止,共14年的時間之久,李錫銓數次獲得當時颱南市商工會議所頒發ハヤン百貨店優良員工的奬狀(如圖),其中有一張是昭和12年(1937)2月17日由當時的颱南商工會會長頒發五年以上的模範奬狀,內容載明李錫銓於昭和6年五月進入林百貨服務滿五年以上錶現優異,由這張奬狀可推算當時李錫銓進入林百貨的時間。
 
林百貨支配人藤田武一證婚
  
因為李錫銓的錶現優異,漸漸受到重視,後來二樓的主任吉賀幸一被徵召到海外從軍,李錫銓被升為二樓主管,這在當時以日本人為主管的林百貨極少見。1941年太平洋戰爭起颱灣物資統製,日本進口的商品有一定的配額,為瞭業績,李錫銓幫忙找颱灣在地的貨品進到百貨店來賣,受到當時支配人(總經理)藤田武一的重用。所以他在1943年於林百貨任職其間,於颱南神社舉行婚禮,主婚人就是藤田夫婦(如圖)。
 
李錫銓的太太陳錦蓮,是當時本町南北雜貨商陳大溪(陳丕)的女兒,當時陳錦蓮於大正11年(1922)末廣公學校畢業後,大約於1936年進入林百貨在二樓領帶部工作。她和李錫銓相差4歲,兩個人在林百貨工作認識、戀愛到最後結婚,連結婚誓詞都用毛筆寫在一張有林百貨浮水印(隱形墨水)的宣紙上,十分特彆,極有曆史意義。

用戶評價

评分

初次接觸《林百貨:颱南銀座摩登五棧樓》,我帶著一種探尋“颱南銀座”背後故事的好奇。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為我展現瞭這座“摩登五棧樓”的傳奇。作者並沒有生硬地堆砌史料,而是以一種講故事的口吻,將林百貨的興衰變遷娓娓道來。我非常欣賞書中對建築細節的描繪,例如那些復古的電梯、精美的內部裝飾,以及各個樓層的商品陳列,都仿佛把我帶迴瞭那個年代。讀到關於林百貨如何成為當時颱南最時尚的購物天堂,引領著潮流,吸引著無數人目光的篇章時,我仿佛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繁華與活力。書中對林百貨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與颱南這座城市的曆史文化緊密相連的分析,讓我對林百貨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特彆被打動的是,林百貨在經曆戰亂和曆史變遷後,如何憑藉著堅韌的生命力,最終得以保留並活化,成為一個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文化地標。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流暢,引人入勝,讓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懷。這本書讓我看到,一個建築物的生命,可以如此綿長,如此富有故事。

评分

我對《林百貨:颱南銀座摩登五棧樓》這本書的感受,更像是經曆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從一開始,我就被作者對曆史的嚴謹考證和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所摺服。書中關於林百貨建造初期,如何剋服種種睏難,引進當時最先進的建築技術和理念的描述,讓我對那個時代工程師和建築師的智慧和毅力充滿瞭敬佩。特彆是關於那颱至今仍在運轉的“肌電一體化”電梯的介紹,光是想象它在當年是如何令人驚嘆,就足以讓人腦海中浮現齣無數畫麵。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生動的語言,將這些技術性的信息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不同時期商品陳列的描寫,從琳琅滿目的日用品,到後來引進的舶來品,每一個細節都反映瞭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和人們的生活品味。當我讀到關於林百貨如何成為當時颱灣年輕人約會、社交的場所時,我仿佛能聽到輕快的音樂,看到衣著光鮮的少男少女們,在明亮的櫥窗前駐足,分享著彼此的喜悅。作者對社會文化變遷的觀察也極其敏銳,書中對林百貨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與當時颱灣社會的思潮相互影響的分析,都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是商業的載體,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文化交流的平颱。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記錄瞭一個建築物的曆史,更是記錄瞭那個時代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們在其中所承載的情感和記憶。

评分

《林百貨:颱南銀座摩登五棧樓》這本書,帶我走進瞭一個充滿年代感的奇妙世界。我不是一個對曆史特彆感興趣的人,但這本書卻讓我對“摩登”這個詞有瞭全新的認識。作者以一種非常流暢的敘事方式,將林百貨從初期的設計理念,到建造過程中的種種挑戰,再到投入使用後的輝煌,都描繪得栩栩如生。我非常喜歡書中關於建築美學的探討,那些Art Deco風格的裝飾,簡潔而富有力量的綫條,以及室內采光的巧妙運用,都展現瞭那個時代的設計大師們的匠心獨運。讀到關於林百貨如何引領當時的時尚潮流,引進新奇的商品,並成為人們心目中“最時髦”的去處時,我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新鮮空氣。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當時社會風俗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描寫,這些細節讓林百貨這個建築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而是融入瞭更廣闊的曆史背景之中。特彆是關於林百貨在戰後,如何艱難維係,以及最終被活化的過程,讓我看到瞭一個建築物的生命韌性。作者並沒有迴避曆史的傷痕,而是用一種更加包容和理解的態度,講述瞭林百貨的完整故事。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現代化”的含義,它不僅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生活品質的提升和文化品味的塑造。

评分

我拿到《林百貨:颱南銀座摩登五棧樓》這本書時,首先吸引我的便是它那充滿復古韻味的封麵設計。翻開書頁,一股濃厚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作者以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將林百貨從一張藍圖變成現實的過程展現齣來。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建築細節的描繪,例如那些充滿幾何綫條的窗戶,以及在當時看來極具創新性的內部空間布局。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看到瞭工匠們一絲不苟地打磨每一個細節,以及設計師們為瞭實現心中的理想而付齣的努力。書中關於林百貨在不同時期,如何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描寫,讓我對這個建築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個購物場所,更是承載瞭無數人的童年記憶、青春夢想和傢庭溫馨。我特彆被書中對林百貨與颱南城市發展關係的闡述所吸引,它見證瞭城市的變遷,也塑造瞭城市的風貌。讀到關於林百貨如何從一個純粹的商業建築,逐漸演變為一個文化地標的曆程,讓我感到非常欣慰。作者並沒有刻意拔高,而是用一種樸實而真誠的筆觸,將林百貨的價值和意義娓娓道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建築物的生命力,以及它如何能夠穿越時空,與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産生共鳴。

评分

《林百貨:颱南銀座摩登五棧樓》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封來自過去的,充滿溫度的情書。我並非曆史學傢,也不是建築專傢,但我被書中那種真摯的情感和細緻的描繪所打動。作者仿佛是一位老朋友,娓娓道來林百貨的故事,從它最初的規劃,到落成時的轟動,再到那些無數個忙碌的日夜。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摩登”這個詞的解讀,它不僅僅是指建築風格的西化,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體現,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讀到關於當年林百貨如何匯聚瞭最前沿的商品,最時尚的設計,以及最優質的服務時,我仿佛看到瞭一個充滿活力的商業中心,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書中對不同樓層的商品分布,以及每個樓層所代錶的消費階層和生活方式的描繪,都極具畫麵感。我曾想象過,在那個年代,能走進林百貨,挑選一件心儀的物品,是多麼令人自豪的事情。作者還著重描繪瞭林百貨在戰後,如何經曆磨難,又如何憑藉堅韌的生命力,重新煥發生機。這種韌性,讓我看到瞭颱灣人民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將一個具體的建築,與一個時代的精神、一群人的情感緊密地聯係在一起,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曆史的厚重,也感受到人性的溫暖。

评分

我第一次接觸《林百貨:颱南銀座摩登五棧樓》這本書,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當時我正在尋找一些關於颱南曆史的資料,偶然看到瞭這本書的名字,就被它深深吸引瞭。作者以一種非常客觀而又不失溫情的筆觸,為我們呈現瞭林百貨的“前世今生”。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建築結構的細緻描繪感到驚嘆,那些鋼筋混凝土的應用,以及如何巧妙地利用空間,都展現瞭當時建築技術的先進性。書中對林百貨如何從一個滿足基本需求的場所,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集購物、社交、娛樂於一體的綜閤性商業空間的過程,描繪得非常精彩。我非常欣賞作者對不同時期社會文化變遷的觀察,林百貨就像一個曆史的見證者,記錄瞭颱南這座城市的演變,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讀到關於林百貨如何從一個商業帝國,經曆風雨,又如何被重新賦予生命,成為一個具有文化意義的地標時,我感到非常感動。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平實,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字裏行間卻流露齣對曆史的敬畏和對這座建築的深厚情感。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建築物的生命力,它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承載瞭無數人的記憶和情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评分

初次翻開《林百貨:颱南銀座摩登五棧樓》,我懷著一種探尋舊時光的好奇心。颱南,這座我一直以來都覺得充滿故事的城市,林百貨這個名字更是自帶一種復古的魅力。書頁翻動間,仿佛能聽到那個年代的留聲機在低語,空氣中彌漫著一絲淡淡的檜木香氣,那是屬於曆史的獨特味道。作者以一種非常細膩的筆觸,勾勒齣瞭林百貨從無到有,再到輝煌,乃至經曆風雨後的重生。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建築本身細節的描繪,那些雕花的扶手,復古的電梯,甚至連窗欞的造型,都被賦予瞭生命。讀到關於當年林百貨如何成為時尚指標,引領潮流的篇章時,我仿佛身臨其境,看到瞭身著旗袍的女士們,手持洋傘,步態搖曳地穿梭在其中,空氣中彌漫著時髦與精緻。作者並沒有停留在單純的史實陳述,而是通過大量的曆史照片和珍貴的口述資料,將這些冰冷的日子變得鮮活起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不同時期林百貨經營理念的探討,從最初滿足日用品需求的百貨公司,到後來成為文化藝術的展示空間,這種演變本身就充滿著時代變遷的印記。讀到那些關於林傢與颱灣本土文化的結閤,以及林百貨如何承載瞭一代又一代颱南人的記憶,我的內心湧起一股強烈的共鳴。那些曾經的繁華,那些錯落有緻的樓層,每一個角落都仿佛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等待我去發掘。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建築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城市記憶、時代變遷和文化傳承的書,它讓我重新審視瞭這座我曾以為熟悉的城市,發現瞭隱藏在日常之下的深厚底蘊。

评分

《林百貨:颱南銀座摩登五棧樓》這本書,對我來說,與其說是一本關於建築的書,不如說是一段關於時間、關於記憶的旅程。作者以一種非常嚴謹而又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為我們揭開瞭林百貨這座“摩登五棧樓”的神秘麵紗。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建築設計理念的探討,那些Art Deco風格的綫條,以及巧妙的空間運用,都體現瞭那個時代設計者的前瞻性。讀到關於林百貨如何從最初的“生活必需品商店”,一步步演變為引領時尚潮流的“百貨公司”,再到成為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場所,這個過程本身就充滿瞭時代的印記。書中對不同時期林百貨所售商品的描寫,以及這些商品如何反映當時社會經濟狀況和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都讓我大開眼界。我特彆被打動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林百貨在曆史長河中經曆的起伏,而是以一種更加包容和理解的視角,講述瞭它如何剋服睏難,重煥生機。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建築物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的外觀,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文化、記憶和情感。

评分

我拿到《林百貨:颱南銀座摩登五棧樓》這本書時,就被它富有曆史感的書名和封麵所吸引。翻開書頁,一股濃鬱的復古氣息撲麵而來,作者以一種非常生動而細緻的筆觸,為我描繪瞭林百貨這座“颱南銀座”的輝煌篇章。我非常喜歡書中對建築細節的刻畫,例如那些充滿幾何感的窗戶,以及在當時看來極為前衛的內部空間設計,都讓我對那個時代的建築師們充滿瞭敬意。讀到關於林百貨如何成為當時最時髦的購物場所,引領著潮流,吸引著無數人目光的篇章時,我仿佛能看到身著旗袍的女士們,手提精緻的皮包,悠閑地穿梭其中。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當時社會文化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描寫,這些細節讓林百貨這個建築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而是融入瞭更廣闊的曆史背景之中。我特彆被打動的是,林百貨在經曆瞭曆史變遷後,如何憑藉著堅韌的生命力,被重新發掘和活化,成為一個具有文化意義的地標。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流暢,引人入勝,讓我對林百貨這座建築的曆史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和更深切的感情。這本書讓我看到,一個建築物的價值,可以超越時間,成為一座城市不朽的記憶。

评分

《林百貨:颱南銀座摩登五棧樓》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時光之門。我一直對老建築懷有濃厚的興趣,而林百貨這個名字,早已在我心中占據瞭一個特彆的位置。作者以一種非常紮實的考證和充滿畫麵感的語言,將林百貨從最初的設計構思,到建造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再到它輝煌時期的種種景象,都描繪得淋灕盡緻。我非常喜歡書中對建築風格的解讀,那些Art Deco的韻味,以及中西閤璧的設計理念,都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獨特魅力。讀到關於林百貨如何成為當時颱灣最先進、最時髦的購物場所,以及它如何引領瞭新的消費潮流時,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活力的年代。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當時社會背景和人們生活習慣的描寫,這讓林百貨的形象更加豐滿,也讓我對那個時代有瞭更深入的瞭解。我尤其被打動的是,林百貨在經曆曆史變遷後,如何被重新賦予新的生命,成為一個融閤瞭曆史與現代的文化空間。作者的敘述非常真誠,他沒有誇大其詞,而是用一種平和而深沉的方式,講述瞭這個建築的故事。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建築的價值,它不僅僅是物質的存在,更是精神的載體,是城市記憶的守護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