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追求不遗余力的美好生活态度 很巧合的,我生平地一次出国,地点就是伦敦,还记得是1996年,我代表当时的公司参加英国总公司的经销商大会。第一次造访伦敦的感觉很奇妙,入住旅馆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大部分的商店已经关门,我却掩不住内心的兴奋,独自走在牛津街上,看着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品牌橱窗,好奇地探索着,同时大口唿吸着清冷的空气,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这就是我对伦敦的第一印象。
尔后因为工作需要,我曾经一年内远赴伦敦四次之多,自然越来越熟悉Camden Market、Piccadilly Circus、Covent Garden、Knights Bridge等区域,饱览音乐剧、跳蚤市场、百年经典百货公司、博物馆、公园、伦敦塔、泰晤士河游船、大笨钟、教堂,一直到后来才有的伦敦眼,都让我深深爱上这个迷人的城市,更开始探索英国的文化、时尚、戏剧,除了一定要看的音乐剧之外,我特别钟爱英国相关历史或经典戏剧,例如珍奥丝汀所改编的电影或剧集、电视剧《唐顿庄园》、《Cranford》、《百货人生》(Mr. Selfridges)、《白罗神探》,甚至小时候看过的《步步惊魂》(Thriller),至今是我休闲时一看再看的剧集。
伦敦的前卫与经典是如此和谐并存,我喜欢老派的英国文化(下午茶、家用摆设……),也欣赏前卫的英伦时尚(电子乐、庞克、Vivienne Westwood……),然而身为一个异国人,一旦到了喜欢的城市,旅游难免变成一种制式化的行程,借由大众旅游书上的推荐景点及部落客的旅游分享文仅能获取皮毛,若想要再深入了解,就得採用居游的方式,从观光客的观点进化为新住民的视角来了解一个城市。好比老牛今年夏天在法国旅游就刻意避开巴黎,因为已经不想再跟着一票观光客进行每天重复的行程。
于是,如果你/妳也像我一样喜欢伦敦,也对伦敦已有一些初步了解,我非常推荐你/妳阅读本书,本书的作者是我的亲姪女,她从2012年先赴伦敦西敏寺大学攻读时尚经济管理硕士,毕业后又陆续帮杂志採访、撰写文章,以她长期在伦敦居游的经验,特别整理出许多私房导览景点,带你更深入了解伦敦的创意环境。看完本书,我已经开始规画下一次的伦敦行程,像是我最喜欢的艺文之旅又多出好多选择:国家肖像艺廊、V&A孩童博物馆、Museum of Brands、Zabludowicz Collection、Maison Assouline、Roundhouse、Union Chapel,而书中所列的Marylebone High Street、Lamb’s Conduit Street、Exmouth Market、Bermondsey Street、Brixton Village、Redchurch Street,则成为我的逛街新地标,时间最好安排在5月中下旬,还能够参观Photo London摄影展以及 Offprint London的艺术书展。正如同作者沛甯所言,伦敦可以满足所有追求生活品质不遗余力的你/妳,一再前来体验伦敦人的美好生活态度。
美容教主 牛尔
马来貘的伦敦初体验 我在伦敦短短五天,体验了所有伦敦生活的精采,都要感谢我的伦敦保姆Vicky牛小姐。
人气插画家 马来貘Cherng
观光客不能错过的伦敦文创指南 因为工作,我必须经常去伦敦;虽然常去,不过因为开会的时间多,所以其实我对她根本不了解,程度仅及观光客等级。因此在当地念书的小牛,这几年都是我在伦敦固定会打扰的对象。
大部分时间,我会用前老板的特权,要求她帮我安排,在开会之余所剩无几的自由时间;但其实更多时候,我是期待透过她的带领,可以让我这个乡巴佬不管是透过一顿饭、一场精采的展览,还是在一家充满好物的店内血拚,帮助我一次比一次地,更认识这个永远都有新鲜事发生的城市。
在伦敦面前,每个人都像是个渴求新知的孩子,很高兴小牛在撇下我之后,用她这三年走跳伦敦的纪录推出《伦敦,艺游未尽》一书,这等于是为我准备了一本另类探索伦敦的「玩」全指南。
VOGUE/GQ集团董事总经理 刘震绅
一本精采绝伦的伦敦宝典! 仔细想想我和小牛大概只在我主持的时尚精品活动上见过两三次面,老实说,精品活动开始前现场有如战场,从品牌客户、主持人、公关公司、到秀导、模特儿、灯光、音响无不绷紧神经为求极致呈现时尚氛围,所以交集并不多。但这个有着白皙精致脸蛋,和有如古代仕女樱桃小口的女生让我印象深刻!不只是她那张极具东方美的脸孔,浑身散发的时尚味,还有言谈间藏不住的文青气息让人不注意也难,果不其然,不久后她前往伦敦进修,同时为数本国际时尚杂志担任时尚特派,还成立了颇受好评的《NON-TWINS》FB粉丝专页。
在英国大肆吸收时尚和艺术养分的她,深入探索伦敦每个角落,举凡艺文、音乐、飨乐、流行、次文化在地时尚人的秘密基地都被她挖了出来,几位艺文界重量级大咖也在她循(威)循(胁)善(利)诱下招出私房景点,几乎是你在其他旅游书上绝对看不到的!像是东伦敦艺术家们聚集的咖啡厅、白天是DVD店晚上变身夜店的神祕酒吧、不能错过的特色艺廊、泰晤士河畔饕客必访的英式餐厅……这份景点清单实在是太赞了!我忍不住边读边想着下回造访伦敦的景象。
如果你需要一本真正深入伦敦的旅游书,这本书里的清单够你玩好久;如果你爱伦敦的文化,这本书将带你认识内行人才看得到的艺术面貌。说白话,就是一本CP值超高、错过可惜的精采好书!
时尚主播&精品活动主持女王 周明璟
伦敦的遇见和分离 对短暂旅居英国的我们来说,伦敦的生活总是不停地遇见和分离。
遇见了新的朋友、新的事件,抵达了新的环境、新的角落,看见了新的演出、新的展览、新的店面。有那么多的人事物从这里交错而过,随着这城市的波动,又一一说了再见。
于是我遇见了小牛,也遇见了她眼中的伦敦。
于是小牛遇见了伦敦,接着又跟伦敦告别。
这是一座多变且复杂的城市,复古又创新,开放又压抑,顽固又包容;那样地矛盾,那样地让人难以定义。复合文化的组成,多样的艺术类型,摇滚乐、文学、时尚、电影,大量的旅外学生、大量的旅外工作者;在同一个城市内,生长着,流动着,交叉刺激着。总是伴随着不稳定的天气与交通,总是伴随着时而快速时而静止的时间轴;也总是,有也许已经在那里很久很久,却从来不知道的事物地点等着被发现。
作为一个同样在城市文化边缘不确定自己归属的旅外工作者,可以想像为什么她会如此迷恋,一个同时可以拥有传统和新元素,又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地方。
尽管很多时候还是如此陌生。
一开始总是为了某种理由,离开了原本喜欢的家乡;也许是想找一些无法预料的元素,也许是一直在追寻某种艺术的发源;也许只是害怕自己的没有改变,想要短暂逃离,却爱上了,另外一座城。
但伦敦的生活还是无法不变动,在这停留的总是旅人,总是那些好奇又善变的。所以,所有的相遇,也终究会是一段比较长的旅行,还是要回去。
于是小牛的旅行也到了一个段落,换她作为旅行的引导者,将很多篇幅撕开了一角。介绍着,推荐着,诱惑着,也许另一个准备要离开的人。
于是她将脑海中残留的感受,集结成这本书;也许之后又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可是相信她的旅途,与伦敦的情缘,并没有结束。
告别了,终究还是会再相见。
旅英服装设计师—APUJAN设计总监 詹朴
作者序
每一次,都倒空自己重新认识伦敦 每每想起伦敦,心里总是很满,话到嘴边就哑然止住。好似自己即使追赶一辈子也难与之齐头并进,更无法用某种谈论一位绝代风华老友的欣慰语气诉说,伦敦到底有多迷人。所以只好总是以大幅度仰角遥望,用一种感恩朝圣的心情,试着在偌大的城市片段里,寻找可容身的精神角落。
若将伦敦拟人化,那么站在她面前,我彷彿返老还童成刚学步的孩子,从零岁开始,观看她、摸索她,并且心甘情愿地被收服,让她成为我生命的信仰。若回到真实的日常,我大概又会像英国知名绘本《寻找威利》
(Where 's Wally?)中,隐没在茫茫人海中的主角威利,尽管渺小却能独一无二。在伦敦,即使每个平凡人的独立存在,也都是那么与众不同。
在这座城市,每个人都容易迷失。你会迷失的不只是方向,更是摸不清楚时间、空间,深度与广度。这种庞大的,让人深陷于一个城市之中的满足与失落,来自她深厚傲人的历史与文化,更来自她对于个体差异(无论穷人、富人、小孩、外来民族、宠物)的尊重与包容力,因而造就出全世界任何一个相似规模城市,都无可比拟的多元创意姿态。
正因为如此,来到伦敦旅游,千万别入宝山却空手而回,除了手里能带走的纪念品、眼里看尽的伦敦风景,这本书想写下更多的是,你可以对这城市真正刻下深刻记忆的方式。
在伦敦,艺术深入每个生活角落,文化是街头巷尾的平凡小贩,各司其职,各自发光。如果你也是旅游与生命的爱好者,不妨每一次都以倒空自己的方式,和我一起用「心」踏上这片土地,让自己重新再认识伦敦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