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365:春夏篇-每天在花莲发现一件美好!(第1本依时序集结好文美照、私房景点、各族庆典、地图索引的在地人导览书)

花莲365:春夏篇-每天在花莲发现一件美好!(第1本依时序集结好文美照、私房景点、各族庆典、地图索引的在地人导览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花莲
  • 旅游
  • 台湾
  • 在地
  • 景点
  • 美食
  • 文化
  • 摄影
  • 慢活
  • 季节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台湾第1本人文新型态的旅游指南
 
  一天一篇,从时序切入,感受季节与节气的变化
  一市两镇十乡,上山下海,踏遍每个花莲角落
  闽客外省原住民新移民,介绍缤纷多元文化
  既有散文阅读乐趣,又可随身携带漫游的双重享受

  时间X空间/历史X地理/文字X摄影,
  迷人地编织出花莲的炫目模样与纹理

  《O’rip》杂志、璞石咖啡馆创办人-王玉萍,
  深耕花莲的在地观点,慧眼独具的私房导览-
  除了太鲁阁、清水断崖、金针花,花莲还有……
  每一篇文章、每一张照片,都是编辑舍不得删去的精采!

  王小棣|王浩一|洪震宇|徐璐
  陈文玲|须文蔚|孙大川|黄声远
  万芳|廖鸿基|赖青松|刘志雄
  ~美好推荐~

  跟着庆典与潮声,走入部落社区
  随着细腻在地观点,感受花莲唿吸

  来花莲吧!
  这里有山有水,壮阔的太平洋,正等着你呢!
  花莲的种种美好,透过在地人的眼告诉你,
  花莲的点滴精采,让这些文字与照片细腻诉说。

  以月分区分,结合花莲季节、庆典、风土、美食、自然景观、艺术景点的人文旅游指南。
  并非单纯收集资料型式的旅游书,而是放进作者个人角度、观察,甚至情感的旅游书写。
  作者以在地人的敏锐,告诉读者一个「为什么要在这一天到这个地方」的好理由,翻开本书,就像翻开花莲的秘密日记一般有趣。

  风起,繁盛的各色植物越过纵谷传递讯息;
  湛蓝的星空海岸旁,缤纷的祭典、小社群、嘉年华,
  伴随着落地生根的各族群小生命逐渐萌芽、茁壮……

  春季。
  熬过冻寒,不只是自然,指的更是生命。
  在花莲,多的是移居者、女性的故事,如土地一般,
  滋润与孕育着,期盼着收获期盼着发光发热。

  夏季。
  「无法比较」的大美,在花莲。
  即将收割纵谷间的金黄稻穗、断崖旁的波涛汹涌,
  原住民辽阔的嗓音,台十一线上站定即可一览月升太平洋。

本书特色

  搭配节庆与季节,日日到花莲,都能找到好玩之处。
  节气专页,针对二十四节气介绍花莲当地农作物,多了一个造访花莲的好理由。
  在地观点+私房景点,有的景点是社区性的幽微妙境。
  人文观察+实地操作,除了有细腻的描述,也加上详细地址可实地前往。
  附录地图索引,除了地址,也附上邻近相关景点,让读者一网打尽!

名人推荐

  导演  王小棣
  作家、公视「浩克慢游」节目主持人  王浩一
  作家、着有《风土餐桌小旅行》《乐活国民历》《旅人的食材历》  洪震宇  
  台湾好基金会 执行顾问 徐璐
  政大广告系教授兼X书院总导师  陈文玲
  诗人、国立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主任  须文蔚
  国立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兼任副教授、监察院副院长
  田中央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  黄声远
  音乐人、剧场人、广播人  万芳
  海洋文学作家  廖鸿基
  青松米、谷东俱乐部农伕  赖青松
  「浩克慢游」金钟导演  刘志雄  (依姓名笔划序)
《花莲365:春夏篇》图书简介 这是一本献给所有热爱花莲、渴望深入探索这片东海岸秘境之人的旅行指南与生活札记。 它不只是一本简单的地图集,更是一份邀请函,邀请读者卸下匆忙的脚步,用四季的眼光,以花莲在地居民的视角,重新丈量这片土地的脉动与呼吸。 本书紧密围绕“春夏”二字展开,聚焦于花莲地区在每年三月至八月间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自然更迭与人文庆典。我们精选了过去一年来,透过深入田野调查、与在地职人访谈、以及长期观察累积的第一手资料,将这些珍贵的经验与知识,以最清晰、最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全书内容结构严谨,旨在提供“即时可用”与“深度理解”的双重价值。我们深知,对于一个城市的探索,绝非走马观花式的打卡可以完成,而是需要一套有逻辑、有温度的导览系统。因此,我们将其划分为几个核心板块,确保每一页信息都能精准地服务于读者的需求。 --- 第一部分:时序光影——花莲的“日日新”体验 这部分是本书的骨干,以月份为单位,细致地描绘了春夏期间花莲气候、物产与景色的变化轨迹。我们摒弃了笼统的季节描述,力求捕捉到“每一天”都可能出现的细微差异。 三月至五月(春季回暖与新生): 花卉物语的密码: 详细记录了春季从平原到高山的特色花卉,例如太鲁阁峡谷入口处杜鹃盛开的“最佳观赏日窗”,以及富里乡稻田开始泛绿前的油菜花田收尾景象。不仅仅是告知读者“哪里有花”,更重要的是解析了不同品种花卉的生态习性,以及避开人潮的“秘密赏花点”。 海岸线的苏醒: 春季海风由冷转暖,是观察洄游鱼类和海鸟迁徙的黄金时期。我们绘制了专门的“春季观鲸/赏豚路线图”,并附上船家选择指南,强调了选择环保、负责任的观光公司的重要性。 山林间的低语: 随着气温升高,步道解封的资讯需要精确掌握。本书提供详尽的“春季健行安全指南”,包括特定林相的毒虫、植物警示,以及不同难度步道的“最佳出发时间点”,确保户外活动的安全性与舒适度。 六月至八月(夏日热烈与海洋呼吸): 丰盛的味觉地图: 夏季是花莲物产最丰饶的时刻。我们深入了玉里镇、池上乡的农产基地,记录了当季特有的瓜果、稻米品种的收成时节。更重要的是,我们收录了数个“当季限定”的在地料理食谱或推荐店家,这些信息多是口耳相传,不轻易对外公开的。 山风与海风的平衡: 夏日酷热,如何享受花莲的凉爽是重点。我们整理了花莲县内所有“可亲水且安全”的溪流区域(如慕谷慕鱼的特定安全区域、或是新兴的溯溪点),并附上水文变化预警机制。 庆典的节奏: 夏季是原住民部落庆典最为集中的时期。我们详尽列出了包括丰年祭在内的重要活动时间表,并郑重说明了参与“禁忌”与“礼仪规范”,引导游客以尊重的心态参与。 --- 第二部分:私房坐标——深度在地人的探索足迹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完全聚焦于那些“非主流”但极具风貌的地点与体验。这些地方,需要特定的时机、特定的交通方式,或甚至特定的许可才能到达。 1. 隐形的老街与生活博物馆: 我们放弃了游客耳熟能详的景点,转而深入探访如凤林镇的旧时光、寿丰乡的早期移民聚落等。这不是简单的历史回顾,而是记录了这些地方现存的“活化”场景——例如,某个仍在营业的百年木工店、某间坚持传统做法的面包坊,以及这些老店主人如何看待现代化的冲击。 2. 建筑的纹理与故事: 花莲的建筑风格多元,本书特别开辟了“日式宿舍群的复兴之路”专栏,解析了吉安、花莲市区的日式建筑的修复案例,以及这些空间现在被赋予的新生命(如独立书店、文创工作室)。我们提供了详细的漫步路线图,标注了每一栋建筑的历史沿革。 3. 艺术与手作的呼吸: 我们搜罗了全县内多位低调但技艺精湛的手工艺人,包括在清水断崖旁制作陶艺的艺术家、用漂流木创作的雕塑家,以及以在地植物为染料的纺织工作坊。书中附有他们的工作室地址和开放预约的“小窗口”,让读者能真正进入创作的现场,了解“花莲制造”背后的心血。 --- 第三部分:流动地图与实用索引 为了让所有信息能够被高效利用,我们设计了一套详尽的索引系统,它超越了传统地图的范畴,更像是一个“主题式行动指南”。 1. 脉络化地图索引(The Thematic Grid Map): 我们绘制了数张高度定制化的区域地图,但地图上的标记不再是笼统的图标,而是与本书内容紧密挂钩的标签系统: 生态敏感区标记(E): 标示出需要静默观察、不宜大声喧哗的野生动物栖息地。 交通易达性指数(T): 针对自驾、机车、公共交通工具,对每个私房地点的“便利程度”进行评级。 时令限定(S): 标记出该地点在春夏特定月份才有的景观或活动,例如特定季节的雾气景观,或溪水丰沛度。 2. 各族群文化庆典与礼仪速查表: 本书将阿美族、撒奇莱雅族、噶玛兰族等花莲主要原住民族群的文化活动,按照月份进行整理。表格中清晰列明了:活动名称、主要地点、适合参与的环节、以及最重要的“文化尊重指南”,确保游客在参与时不会产生无意中的冒犯。 3. 深度访谈撷英(The Local’s Whisper): 收录了数十位在地居民(从资深农夫、退休教师到年轻创业家)关于花莲春夏生活的简短感言与建议。这些话语往往是最真实、最不商业化的旅游信息,例如“哪个方向的山风最凉快”、“几点钟的阳光最适合拍摄海面”、“哪家早餐店的米浆是祖传秘方”等。 本书的目标是成为一本“消耗性”的指南——我们期待读者在春夏之交的旅程中,不断地在地图上做记号、在推荐的店铺前停留,直到它被翻阅得卷边、沾染上旅行的气味,真正融入读者的花莲记忆之中。 这不是一本“留着以后看”的书,而是一本“现在就去实现”的行动蓝图。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文字/王玉萍

  
  我是生活在清澈的花莲里的人。
  写完这本书稿的当天晚上,做了一个梦。
  我坐在浅浅溪流里,一个漂亮的、潜在水表面之下的木栈道上。
  梦里唿唤着:好多水里的小生命都可以过来喔!过来喔!木栈道这里很安全。
  奇怪的梦。但醒来很安心。
  我想,花莲就是我的木栈道,我跟这里很多小生命一样,需要清澈的溪水,静静地生活。
  希望可以把这样的环境与生命写下来,不要被轻易地破坏。
  希望我的孩子与大家的孩子,可以继续在清澈的花莲,安心生活。
  我有一个小小的工作室「写写字工作室」,
  每年与十个不同的一群年轻人,以三个月的时间,学习编辑採访的工作。
  「动手做自己的出版,学习编辑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可以,运用双手与心,写写字画画图,纪录我们在地球上活蹦乱跳的足迹。」这是「写写字工作室」的期许。
  期待每年十个再加十个……,花莲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可以书写出,清澈的花莲,让更多人知道。
  
摄影/钟顺龙

  
  AB型,双子座,生肖是虎,名字却是龙。
  生在花莲,却有大半辈子都在外游荡。
  近年返乡创业,专职农务及视觉艺术创作。
  目前是杂粮产销班班长,也在二○一五年成为家长。
  对于未来一直还没准备好,却也一直走在路上,
  期许自己活在当下的美好。

图书目录

春/三月/等待养分足够
国历三月六日-惊蛰—春雷震醒蛰伏的生命-韭菜
国历三月二十一日-春分—昼夜相等,晴雨冷暖多变-枇杷
凡事彻底的职人精神—寿丰乡 味万田有机豆浆/劳动里学习感恩—寿丰乡 好好吃饭/家的藏式好料理—寿丰乡 Tibetan momo café 藏式料理/接棒传统好手艺—凤林镇 美好花生/客家新丁节—凤林镇 土地公庙/爱孩子出发的创业—寿丰乡 平方家清洁用品/移工故事彩绘墙—光复乡 大富村/台湾第一个BD农场—寿丰乡 光合作用有机农场/年糕补天,休养生息—花莲县 各客家乡镇/春天花树们—花莲市 街道树/把树种回去—花莲市 Art Deco/珍惜百年老树—花莲市 明礼路琼崖海棠街树/走进甜蜜柚花香—瑞穗乡一九三县道鹤冈段/虫醒了,鸟也来了—花莲纵谷 田间/春耕播种—凤林镇 鸟居农场/回到祖先的土地疗伤—寿丰乡 莎娃绿岸 (Sawalian)/上山採箭笋换工—万荣乡 缓慢咖啡馆/白头韭花,美丽的错误—吉安乡 果菜市场后方田园/台湾第一个平地森林园区—光复乡 大农大富丰美绿境/复育花东特有种水簑衣—寿丰乡 共和社区/手握家乡的漂流木—吉安乡 阿迪克艺术创作/在自己土地上种有机—吉安乡 健草农园/鸟语花香小山头—花莲市 美崙山/市民后花园—吉安乡 知卡宣公园/飘洋过海落地生根—花莲市 大陈新村/寻找道地大陈味—花莲市美崙市场/油桐花秘境—花莲市 大陈新村公园

春/四月/小社群连串蔓延中
国历四月五日-清明-气候清爽,植物萌芽成长-地瓜
国历四月二十日-谷雨-梅雨将临,充沛雨水滋润田地-梅子
沟仔尾来J(坐)老街行动—花莲市 o’rip 生活旅人/第一间,点亮了老街—花莲市 choco choco/与土地连结的经验—光复乡 光复自然田/穿PRADA 的自在农夫—瑞穗乡 弥勒果园/清香草仔粿—凤林吉安花莲市 传统市场/背一公斤的旅行—寿丰乡 丰田五味屋/人气农夫南瓜採收大队—寿丰乡 寿丰印象/春天来喝茶—瑞穗乡 吉林茶园/艺术授粉计划—吉安乡 花东菜市集/梅子採收—凤林镇 美菊园/买好梅子—花莲市 梅珍香/只纪录不补捉的生态农场—瑞穗乡 富兴里拔哈(LiPaHaK)生态农/关心寄居蟹硬壳的柔软心—花莲市 洄澜风与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海岸山脉百合花季—寿丰乡 水琏海边/可爱的蠕动小阶—寿丰乡 水琏牛山唿庭/自创产业,来家作客—瑞穗乡 拔仔庄/萤火星光秘境—寿丰乡 鲤鱼潭/走遍部落说故事—万荣乡 早疗协会/让每一位村人都被看到—富里乡 罗山村月荷塘/让祖先的声音被听见—卓溪乡 一串小米独立出版/小野溪迸出的南安瀑布—卓溪乡 南安瀑布/野蕨森林—卓溪乡 瓦拉米步道/布农族射耳祭—卓溪乡 卓溪国小

春/五月/要好好结果喔!
国历五月六日-立夏—雨量多,农作物生长-苦瓜
国历五月二十一日-小满—作物结果渐丰,但尚未成熟-桑椹
山坳台地上种出的聚落—秀林乡 西宝农场/杜鹃花季_秀林乡 合欢山群/台湾原住民的第一间教会—秀林乡 太鲁阁姬望纪念教会/赛德克人织布的意义—万荣乡 艺术家林介文/爱女生布卫生棉—花莲市 布布贴心工作室/二手杂货请预约—花莲市 有的没的二手杂货铺/花莲最老妈祖庙—花莲市 慈天宫/她把喜欢的放进生活里—花莲市 Caffe Fiore珈琲花/创作如生活每天不一样—吉安乡 淑铃生活陶/白天室内看海晚上户外观星—新城乡 原野牧场/为素食者做甜点—花莲市Juno Baking/来家吃的好蔬食—吉安乡 美满蔬房/为猫狗在家工作—花莲市 怡文布品与Ki 妈肥皂/头好壮壮的自家留种—吉安乡 杂草虫声农庄/用心揉制的温润—吉安乡 小红馒头/最关注的永远是家—吉安乡 家市集/鰕虎洄游孕育生命—秀林乡 太鲁阁砂卡礑步道/找到田国际泥巴运动会—凤林镇 北林社区活动/预约客家创意料理—吉安乡 阿姑的店/佛陀出巡—瑞穗乡 青莲寺/朝气蓬勃的传统美容师—吉安乡 阿嬷挽面预约/菜园里的野菜火锅—吉安乡 樱之田野/小燕鸥繁衍—寿丰乡 花莲溪口/香香的猪窝天堂—吉安乡 美美里信窑烤面包/泡脚公园—吉安乡 初英亲水生态公园

夏/六月/瓜果甜,稻收
国历六月六日-芒种—梅雨季渐离,结实谷粒长细芒-绿竹笋
国历六月二十二日-夏至—最长的白日,第一个收成的季节-百合
花莲沙沙甜西瓜採收—纵谷 溪床/高山水蜜桃採收—秀林乡 太鲁阁•洛韶「猴采桃」/记忆海线一九三—新城乡 一九三县道/阿勃勒花季—瑞穗乡 一九三县道/总有好事发生—花莲市 好事集/龙须菜採收—吉安乡 南华、干城村/有机凤梨採收—瑞穗乡 富兴社区/电影场景超人气柠檬汁—新城乡 佳兴冰菓店/甘蔗熬的天然甜—寿丰乡 丰春冰菓店/明星都爱喝的柠檬汁—凤林镇 明新冰菓店/到小学、上TED 介绍摊贩好冰—花莲市 正当冰/阿美族海祭—吉安乡 东昌村/步行走入慕谷慕鱼吧!—秀林乡 慕谷慕鱼自然生态廊道/随身一把刀—秀林乡 铜门山刀老街/初级海洋独木舟训练课程—寿丰乡 鲤鱼潭/出海赏鲸—花莲市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端午药浴净身日—花莲市 种子野台/魂入料理认真玩—花莲市 大安料理游乐场/金黄丰收,注意飞鸟—花莲县 台九线/有机芭蕉採收—寿丰乡 阿宏有机芭蕉农园/来看爬树的螃蟹—花莲市 美崙溪畔/百年未休耕—丰滨乡 新社水梯田/花莲最早城隍庙—瑞穗乡 富源保安宫/产地限定金多尔笋—瑞穗乡 德武部落/行动邮局车—玉里镇 一九三县道沿线

夏/七月/消暑才有趣
国历七月七日-小暑—典型夏季,晴空万里无风-芥蓝菜
国历七月二十四日-大暑—一年中最热,偶尔一场凉爽西北雨-高接梨
清溪绿荫—寿丰乡 白鲍溪/有故事的台湾玉—寿丰乡 如丰琢玉工坊/史前台湾最大玉工厂—万荣乡 西林村平林遗址/瀑布下透心凉—凤林镇 凤凰瀑布/来盘韭菜臭豆腐—凤林镇 韭菜臭豆腐、吉安乡 荳兰桥臭豆腐/泥火山豆腐—富里乡 罗山有机村/夏日疯和平的市集—寿丰乡 海或。疯市集/小路下去就是太平洋—寿丰乡 盐寮海岸/初级溯溪体验—寿丰乡 十二号桥/客鼓鸣心—瑞穗乡 鼓王争霸战/秀姑峦溪泛舟—瑞穗乡 泛舟中心/部落文化体验—瑞穗乡 奇美部落/Cepo’,在河口—丰滨乡 奚卜兰岛/第一场丰年祭—丰滨乡 静浦村/听海唱歌的稻收割—丰滨乡 石梯坪复耕海稻田/里山倡议百年梯田—富里乡 丰南村吉拉米代部落/上山下海夏令营—光合作用户外探索学校/会飞的鱼来了—丰滨乡 石梯坪渔港/海岸阿美丰年祭—丰滨乡 港口部落/大自然水族箱—丰滨乡 石梯坪壶穴地形/海边游乐园—丰滨乡 矶崎渔港/Waw Waw 响的星星风筝—光复乡 太巴塱部落/传统砖块变积木—光复乡 太巴塱日丰窑业

夏/八月/最棒的黎明和星空
国历八月八日-立秋—渐转秋,暑气仍回盪-巴基鲁
国历八月二十三日-处暑—夏热到了尽头-火龙果
沿海的自行车路线—两潭自行车道/仲夏夜间生态观察活动—花莲市 荒野保护协会/小瑞士金针花季—玉里镇 赤柯山/村子里的露营区—富里乡 罗山村/阿美族的家树巴基鲁—花莲县 路边果树/黑暗部落换工採金针—富里乡 达兰埠/金针花里的音乐会—富里乡 六十石山/妈妈味的有机餐—富里乡 边界花东民宿咖啡馆/纵谷二大阿美族部落丰年祭—光复乡马太鞍与太巴塱部落/山村里的自行车路线—凤林镇 山兴部落/菸楼迷路。百鬼夜行祭—凤林镇 北林社区/不为观光客的丰年祭—瑞穗乡 奇美部落丰年祭/挑战型的单车路线推荐—瑞穗乡 瑞港公路/山里夜宿满天星—秀林乡 太鲁阁野营地/莲花大赏—吉安乡 莲城莲花园/阿美族八年一次成年礼(Marengreng)—吉安乡 东昌村(里漏社)/田园间的单车路线—吉安乡 自行车道/中元节拜守护神—花莲市 城隍庙/二十四小时的古早味—花莲市 庙口红茶/祖父母节—花莲市 火车站/全台朝圣团—吉安乡 慈惠堂、胜安宫

索引
本书撰写于二○一五年,所标之节气与庆典,皆为当年度时间,安排相关行程时,请事先确认各庆典、节气时间。
内文MAP 为作者推荐行程,可能与标註地点有所不同,可互相参照,更添趣味。

图书序言

作者序
  
  更美好的,在镜头外。
  
  我想跟你说,花莲人觉得很美的地方、有意思的故事,
  邀请你以柔软的心理解,这片土地滋养出的人情物事,
  感受最真实日常的花莲。
  请放下相机手机,进入你还不认识的花莲;
  饶富趣味,且比你想像的,更丰盛。
  
  云朵带点粉色光芒,预告晴朗的午后即将步入傍晚。
  最后一次跟摄影师阿龙拍照,经过美崙溪出海口的曙光桥。
  在桥上,回头看到阿龙停住脚步,他的镜头对着出海口。
  回到家,就收到阿龙拍的照片,里面有一张刚刚美崙溪出海口的景象。
  那里曾经有一座白灯塔,总有人在岸上驻足欣赏,海浪拍打屹立不摇的白灯塔。
  这里也是,古早汉人初次在花莲上岸的地方。
  
  正遗憾,没有一篇文章会用到这张照片。
  出版社编辑传来讯息:「你漏写一月卅一日啰!」
  花莲人性格多半很平和,因为就着山与海,一切就都容易被抚慰。
  但花莲人也是坚毅不轻易放弃的,所以一直没忘记,消失的白灯塔。
  
  这些都是花莲的景色,需要被书写记忆。
  阅读后,读者所知的花莲,就会越来越丰美。

图书试读

春/三月/等待养分足够

在花莲,春天来了不用看日历,看植物就知道。

平日随意抬头路旁山边都是绿,到了这个时候,大自然的颜色像醒来,桃李樱陆续绽放,

恍然大悟:喔!原来,这是开黄花的风铃木,那是开淡紫带白花的苦楝,还有开红花的木棉,

红色樱花超级美,最熟悉的杜鹃也绽放了红粉白……

花莲一波波的移居故事从未间断,这里有丰沃的土壤,也有贫瘠的环境。

离花莲市车程半小时的寿丰,是继吉安后近年吸引移民前往的新居所,有各自生活下去的

「想办法」,不为人知的辛苦,与坚持的理由。

早期自愿或被迫的岛内移民,潜沉在新环境里,也已历经数代。花莲中南段的光复、瑞穗、

万荣,有先后聚居的阿美族、太鲁阁族、布农族人、客家人等,青年回乡,感情上比外地移

民又多一分家族使命。

不论是岛内移民或飘洋过海,度过极寒后纷纷冒出头,甚至开出令人激赏的花朵。踏踏实

实,落地生根。

农历正月二十日,客家天穿日

03/10[年糕补天,休养生息_花莲县各客家乡镇]


农历正月二十日是客家人特有的节日「天穿日」,这一天所有人都不许工作!客家有句俗谚「有做呒做,聊到天穿过。」天穿日通常会下雨,男的耕田锄地会使大地漏水,女的织衣会穿针刺破天,就算工作赚到钱,也会漏光光。还是别工作了吧!

天穿日的记载可上溯到东晋王嘉《拾遗记》:「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煎饼置屋上,曰补天穿。」传说女娲在这一日炼石补天,客家人炸甜粄(年糕)象征补天的五色石,祭拜感谢女娲娘娘。

从前客家人多务农,过年充分休息到天穿日后,才开始工作。现代社会多数初五开工,所以当「天穿日」成为政府订定的客家十二大节庆后,花莲各客家乡镇公所考虑到便民,会各自排定在假日举办「天穿日」庆祝活动,对旅人来说,比较像是参加一场欢庆活动。然而传统的客家宗族,仍旧在农历天穿日当天「不工作」,大人放下工作、学生向学校请假,照传统祭拜女娲娘娘、祖先,表达慎终追远的心意。

用户评价

评分

**视角:** 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的“在地人视角”。我一直觉得,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就必须听当地人的声音,看他们眼中的世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并非一个匆匆过客,而是用一种深耕多年的情感去书写花莲。它没有被商业化的旅游信息所裹挟,而是展现了花莲最真实、最淳朴的一面。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不同族群文化的介绍,比如原住民的庆典活动,文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尊重和好奇,而不是隔阂。我能感受到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去了解这些文化,并把它们用一种易于理解和欣赏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关于一些传统节日的描述,让我对花莲的多元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期待有机会亲身体验。而且,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巧妙,它以“365”为线索,将一年四季的美好串联起来,感觉就像一个精心策划的花莲生活指南。我翻阅时,常常会因为某个故事而停下来,细细品味,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花莲的一部分。这种“慢阅读”的体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花莲的景点,更是关于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多元文化的生活态度。

评分

**收藏价值:**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旅游指南,更是一本可以反复品读的艺术品。它的装帧设计精美,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充满了品质感。我喜欢它的排版和字体,读起来非常舒适。而且,书中精美的照片,足以让我把它当作一本摄影集来欣赏。我喜欢将它放在书架上,时不时地翻阅一下,感受花莲的美好。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所提供的信息,更体现在它所传达的情感和美学。它让我觉得,拥有它,就像拥有了一段关于花莲的美好记忆的种子。我我相信,当我真正踏上花莲的土地时,这本书将会是我最好的向导,也是我最珍贵的纪念品。它所记录的不仅仅是花莲的春夏,更是一种关于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的追求。这本书的独特性和深度,让它在众多旅游书中脱颖而出,成为我非常珍视的一本。它适合那些真正热爱旅行,渴望深度体验,并且懂得欣赏美好事物的人。

评分

**情感共鸣:**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分享他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它能轻易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我经常会在阅读时,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或者被某些场景所感动。书中描绘的花莲,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风景,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炊烟袅袅的乡村,有充满人情味的小店,有孩子们在海边奔跑的笑声。这些画面让我觉得花莲是一个有温度的地方,一个可以让人放下疲惫,找到心灵归属的地方。我特别喜欢作者描述的那些“每天在花莲发现一件美好”的瞬间,这些点滴的幸福,汇聚成了我对花莲的向往。它让我意识到,旅行不仅仅是去看风景,更是去感受生活,去发现隐藏在平凡中的不凡。这本书给予我一种强烈的连接感,让我觉得我与花莲之间,似乎也建立了一种情感的纽带。我渴望能够亲自去体验书中所描绘的那些美好,去感受那种宁静而充实的慢生活。

评分

**实用性:** 尽管这本书充满了诗意的文字和美学的呈现,但它并没有忽略作为一本导览书的实用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包含的地图索引,这对于我这样喜欢自己规划行程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不需要再翻阅大量的地图,就能快速找到书中提到的地点,这大大节省了我的时间。而且,地图的绘制也非常细致,包含了许多小巷和公共交通信息,感觉非常贴心。除了地图,书中对于各族庆典的介绍,也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信息,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规划我的行程,以便有机会参加这些富有意义的活动。我之前也买过一些攻略书,但很多信息都比较零散,或者更新不及时。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将所有信息都整合在了一起,并且看起来是经过认真梳理和考证的。我特别期待书中的“私房景点”部分,感觉那里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是那种在普通旅游网站上搜不到的宝藏。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使我第一次去花莲,也能凭借它有一场深入而充实的旅行,而不是走马观花。

评分

**体验:**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包装很用心,打开就看到了精美的封面,那种温暖的蓝色调和花莲的山海意象瞬间把我吸引住了。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的文字和照片深深打动了。它不像一般的旅游指南那样,只是罗列景点和介绍,而是充满了作者对花莲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细腻的观察。我平时虽然也看一些旅游书,但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是“生活感”。它没有刻意去追求那些网红景点,而是带你走进了花莲当地人的生活,看到了他们眼中寻常却又美好的事物。比如,其中一篇关于当地小镇市集的内容,描述得特别生动,你能仿佛听到市场里的叫卖声,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食物香气。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觉得我不是在读一本书,而是在和作者一起漫步在花莲的街头巷尾。我特别喜欢作者记录生活中的小细节,比如清晨海边的微风,或者某个街角的老奶奶在晒太阳,这些片段虽然简单,却勾勒出了花莲特有的宁静与美好。而且,书中的照片拍得也非常有质感,不是那种流水线生产的网红照,而是充满艺术感的构图和色彩,让人一看就心生向往。我特别期待书中提到的那些“私房景点”,感觉会是那些隐藏在地图之外的惊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