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印大自然:香药草、水果、花之自然拓印

拓印大自然:香药草、水果、花之自然拓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自然拓印
  • 植物
  • 香草
  • 水果
  • 花卉
  • 手工
  • 艺术
  • DIY
  • 博物学
  • 园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拓印大自然》为美国着名的自然拓印艺术家Laura Donnelly Bethmann将其创作的心得所集结的作品,有别于市面上一般艺术创作的指南书,本书所有的拓印素材皆为自然材料,内容包罗万象,由随处可拾的叶片、石头、贝壳、水果、蔬菜、花朵、树枝到蜘蛛网、人体与泡泡等都构成了作者创作的灵感。本书包含完整的拓印步骤说明如何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信封信纸、卡片、邀请函、自然手记和植物志,应用在布品的窗帘、枕头、亚麻织品、挂饰和衣服的DIY创意自然拓印法,并且也对墙面和家具的装饰、裱框有完整详尽的说明,最特别的是专为孩童设计的拓印法,激发孩子独特的创造力。随书附赠《自然拓印DIY 》手册,各年龄层和具有艺术潜能的读者,不论是裱框画或是应用在布品、壁面及家具上,都能透过生活中随手可得的自然素材,在自己创造出的「室内花园」中得到许多乐趣。

  《拓印大自然》──完整的拓印步骤说明如何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信封信纸、卡片、邀请函、自然手记和植物志,应用在布品的窗帘、枕头、亚麻织品、挂饰和衣服的DIY创意自然拓印法,并且也对墙面和家具的装饰、裱框有完整详尽的说明,最特别的是专为孩童设计的拓印法,激发孩子独特的创造力。  本书附赠《自然拓印DIY》手册,各年龄层和具有艺术潜能的读者,不论是裱框画或是应用在布品、壁面及家具上,都能透过生活中随手可得的自然素材,在自己创造出的「室内花园」中得到许多乐趣。  本书作者的创作表现,轻描淡写而浓淡相宜,游刃有余地应用在各种装饰之上清新而讨喜;本书以极简的素材、极简的技法,达到以少许胜多的繁复无序。难能可贵之处是作者并无意炫耀独到的匠心,只求同好分享各个单元互异的制作经验。文字叙述虽然深入浅出却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一股盎然的绿意。──李景龙‧高中美术教师暨版画家

  当您进入『拓印大自然』的世界中,您毋需再羡慕精密描写的生态画家,在野外信手拈来的一羽一叶,您便可将它重新拼贴,并将它忠实细腻地重新展现,如同其在野外时的栩栩如生,而这个制作过程就像盖一个图章般地方便。──何华仁‧鸟类木刻版画家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自然拓印的书籍简介,但不包含您提到的《拓印大自然:香药草、水果、花之自然拓印》这本书的内容。 墨痕与印记:植物的秘密留痕 探索从土壤到纸张的古老技艺,发现自然界最精微的物质印记 一、序言:时间的沉默证词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数字影像的时代,快速的记录与迭代似乎定义了“当下”。然而,当我们试图捕捉事物的本质时,往往需要回归到最直接、最原始的接触。本书并非关乎速写或摄影,它深入探究的是一种古老而精妙的艺术形式——物质的直接转印。 《墨痕与印记》是一部关于自然物象拓印的深度指南,它超越了简单的手工艺范畴,进入到材料科学、历史文化与个人沉思的交汇点。本书的核心在于引导读者理解,每一片叶脉、每一粒矿物、甚至每一滴残留的汁液,都携带着关于自身形成、生长环境的独特“信息签名”。通过特定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这些签名得以从三维的生命体,转化为二维的、永恒的平面图像。 本书将带领您穿越历史的迷雾,重温那些利用天然媒介记录自然瞬间的传统技艺,并将其与现代的拓印理念相结合,提供一套系统且富有诗意的实践方法论。我们不只是复制形状,我们是在捕捉物质的“灵魂印记”。 二、内容深度解析 本书的结构精心设计,旨在为初学者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资深探索者带来新的启发。全书分为六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材料到复杂创作。 第一部分:拓印的哲学与起源 本章首先界定“拓印”在艺术史中的地位。我们追溯了从古代岩画、钱币拓片到近代“植物印相法”(Photogram)的发展脉络。重点探讨了拓印作为一种“非描绘性记录”的独特价值——它不依赖于艺术家的主观再现,而是基于物理接触的客观证据。 拓印的本质: 物质的压力、时间与介质的互动。 历史回溯: 探究不同文明中对物体表征的记录方式,特别是与矿物、土壤相关的记录技术。 记录的伦理: 当我们“拓印”自然时,我们扮演了何种角色?是观察者、记录者还是转化者? 第二部分:介质的科学:纸张的选择与准备 拓印的成功,一半取决于被印物,另一半则取决于承载印记的介质。本章将详细分析不同类型纸张的纤维结构、酸碱度(pH值)及其对拓印效果的决定性影响。 纤维的记忆: 讨论棉、麻、木浆等不同纤维在吸收和保留印痕方面的特性。 预处理技术: 讲解如何通过浸泡、酸化、碱化等预处理步骤,增强纸张对特定物质的敏感度。例如,如何为承载矿物粉末优化纸张的吸附能力。 介质的“寿命”: 评估不同处理方式下,拓印作品的持久性及其对光照、湿度的反应。 第三部分:驱动力的解析:压力、时间与化学反应 拓印并非简单的按压,而是一个涉及物理压力传递和潜在微观化学反应的过程。本章着重分析“驱动力”的控制。 压力梯度测绘: 介绍如何使用不同重量、不同硬度的工具(如滚筒、石锤、手掌)来控制压力的均匀性与强度,从而在拓印中创造出深度和层次感。 时间维度: 讨论“曝光”时间(无论是物理接触时间还是感光时间)对细节捕捉的重要性。 自然显影剂的探索: 本章将介绍一些从常见土壤、矿石或特定植物提取物中获得的天然物质,它们可以作为弱显影剂,使那些肉眼不易察觉的微小印记得以浮现。这部分内容侧重于矿物、泥土的拓印应用。 第四部分:非植物拓印的领域:矿物、土壤与结构 本书拓展了传统拓印的范畴,深入研究了无生命的自然元素。如何从坚硬的岩石、细腻的沙土中提取信息? 岩石的纹理拓印: 针对花岗岩、板岩等不同地质结构的表面纹理捕捉,重点在于如何使用柔韧的拓印材料(如薄膜、高分子蜡)来适应复杂的立体表面。 土壤分层的显影: 展示如何通过特定的泥浆拓印技术,将不同深度的土壤层(包含有机质和无机颗粒)的颗粒分布差异,以半透明的形式记录在纸面上。 晶体结构的微观痕迹: 探讨如何处理易碎的晶体或颗粒状物质,以获得其内部结构在接触面上留下的精细“负形”印记。 第五部分:实验拓印工作坊:从单色到多层叠加 这一部分是实践的核心,提供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步骤指南,鼓励读者进行创新性的实验。 单次接触法的精细控制: 专注于单一、高压力的瞬间拓印,力求捕捉物体最细微的结构。 时间序列拓印: 记录物体在固定位置上,随时间推移(如轻微移动、水分蒸发)所产生的拓印变化。 多层叠加与色彩分离: 介绍如何巧妙地使用不同硬度的介质或分阶段施压,将多个不同物体的印记叠加在同一张纸上,形成复杂的视觉叙事。例如,先拓印粗粝的沙砾,再拓印细密的苔藓印记。 第六部分:档案的构建:保护、展示与解读 完成拓印作品后,如何确保这些脆弱的自然记录得以长久保存? 固定与保护: 详细介绍用于固定矿物粉末、土壤颗粒或易碎植物残渣的天然固定剂(如阿拉伯胶、特定树脂的稀释液)的使用方法。 环境控制: 讨论博物馆级别的存储要求,如温湿度控制和避光处理,以延长拓印作品的“生命周期”。 图像的解读: 引导读者超越审美,学会像科学家一样“阅读”拓印。一片叶脉的断裂、一个颗粒的堆积,它们在自然史上诉说着怎样的故事? 三、本书的独特价值 《墨痕与印记》旨在填补现有手工书籍在“物质哲学”和“非植物材料拓印”领域的空白。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指导,更是一种审视世界的方式:提醒我们,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泥土和石头,也拥有其独有的、可以通过耐心和技术被提取出来的“视觉语言”。本书强调的是物质的对话,而非艺术的创造。通过这种古老而深刻的记录方式,我们得以与自然界进行一次无声的、永恒的接触。 适合对象:艺术史研究者、材料科学家、专注于过程艺术的创作者、自然爱好者以及所有对传统印刷和记录技术抱有好奇心的人士。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Laura Donnelly Bethmann


  Laura Donnelly Bethmann为知名的自然艺术家,同时从事自然拓印、水彩画、绘画和书法的教学工作。她的作品为美国和欧洲等企业及私人所收藏。《拓印大自然──香药草、水果、花之自然拓印》收录了多幅拓印作品的彩色图片,包括了作者和书中所提遍及数世纪的自然拓印家的作品。

译者简介

汤允嬿


  民国50年生,中原大学资讯工程学系毕业。从事电脑软体工作十多年,平日喜好赏鸟和手工艺制作。

图书目录

作者原序    7
第一章 自然拓印    11
是艺术、手工艺也是科学  12
植物拓印的民间传说  13
自然拓印在美洲  13
今日的自然拓印  15

第二章 植物的採集与压平    17
收集植物样本    18
压平小型植物    21
加压花朵    22
冷压法  24
干燥植物的回潮  24

第三章 拓印工具与材料  26
颜料的选用  28
布料专用、水彩和其他颜料    29
调色板与颜料涂具    30
纸  32
加压工具    34

第四章 自然拓印的基本方法  37
压印叶片法  38
自制叶片压印文具    41
基本直接拓印法  42
制作自然手记    47
水彩拓印    48
蔬菜拓印的系列制作  51

第五章 自然拓印的特殊技巧  53
整株植物与大型作品的拓印    54
水果、蔬菜及其他材料的拓印  58
贝壳及有壳动物  59
鱼拓    60
拓画    61
蜘蛛网  62
不需墨水或颜料的自然拓印    63
拓印人体    65

第六章 自然拓印的艺术实作  67
灵感的泉源  68
以自然为师  68
版面设计    70
反向空间的威力  73
色彩专门用语及花园中的色彩  75
拓印作品的展示  78

第七章 自然拓印的应用  81
法式折叠短笺、邀请卡和节目贺卡  82
做一本线装书    86
自然拓印月历    87
以染布颜料印布织品  89
以油墨印布织品  90
自然拓印拼布    91
在运动衫上捶印  92
家具与墙面上的自然拓印  93
规律图样或边框的拓印    94
适合小朋友的拓印    95
用广告颜料做自然拓印    96
泡泡拓印    97
附录    98
索引        100

图书序言

推荐序一

  初见《拓印大自然》封面上花花绿绿的植物拓印,原以为只是一般实物拓印,但是仔细看看标题《NATURE PRINTING》──拓印大自然,激起我强烈的好奇心,非将本书内容搞清楚不可。

  作者文中自述从偶然的机会发现自然拓印这种最素朴的技巧,取得植物最直接、未矫饰的影像,并且乐此不疲地应用在她所有的创作上。运用的工具都是唾手可得,例如双手十根手指加上手掌,复杂些也顶多弄个「脚踏加压器」。如此简单的设备竟然能够做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实在令人惊叹、令人钦羡。

  将野外採撷的收获,即时化为纸上艺术。庭园逡巡所得,做成永不凋谢的纸上记录。朴实无华、随心所欲乃作者一再标榜。文中谈到不要採集珍稀植物,让它尽量繁衍,直到植株繁盛蔚然丛生再加利用,这种爱护大自然的做法值得大家效法。

  在大溪唸小学六年级时,班上同学经常利用午休时间去「攻山」,学校周遭一小时步行路程内的山坡地几乎都踏遍了。意犹未尽之余每每耽误下午的课,耽误最久的一次集体回到学校已经快要放学。级任老师铁青着脸堵在校门口。远远看到兴高采烈的我们紧抱着採集到的宝物,竟然一反常态扭头先回教室。错愕的我们深知闯下大祸,心情忐忑不安地在走廊跪成一列。不料老师故作轻松拿起我们预备送他的野姜花,挥个手势教我们回座。当陆续坐定之后老师清了清喉咙,说出他的忧心,并因我们顽皮、爱玩以致旷二节课罚写「攻山採集记」一篇。然后指着讲台边堆积如山的植物要同学一一报告採集地点和採集用途,从原本的忧心忡忡到兴趣盎然的发问。老师运用机会教育导正我们、原谅我们,但是此后「攻山」行动成为绝响,殊为可惜。偶而翻阅昔年做成的『压花』册,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採自哪里仍然历历在目。一一忆及当年伙伴们的模样,当年率队攻山的「山头」如今经营园艺有成,仍不改当年的习惯,逛山採集仍是他的最爱。

  植物美不美非常难以诠释,一种莫可名之的感觉。这种感觉直到研修水墨花鸟画,必须对植物根、茎、叶、花、阴阳向背的姿态,生长环境观察入微才稍能体会。但是完全据实描写又吃力不讨好,两难之下常常导致临下笔的瞬间陷入长考绝境。几经去芜存菁才知道放弃想像力,只信任眼睛观察无法画成篇幅,取得的素材要大刀阔斧的剪裁概括才能再现丰姿。看到本书作者的创作表现,轻描淡写而浓淡相宜,游刃有余的应用在各种装饰之上。清新而讨喜,给我莫大的启迪。

  本书以极简的素材与技法达到以少许胜多的繁复无序。不可讳言这是一本用心写出来的书,来龙去脉、鉅细靡遗都交待得一清二楚。技法描述部份限于中英文用法不同,须要稍事调整之外。整本书的架构朝向『操作手册』方式编排,简明易懂,极富参考价值。 难能可贵之处是作者并无意炫耀独到的匠心,只求同好分享各个单元互异的制作经验。文字叙述虽然深入浅出却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一股盎然的绿意。

高中美术教师暨版画家 李景龙

推荐序二

  《拓印大自然》是一本能轻易地满足人们创作慾望的书。

  15年前,我开始借由木版拓印的方式,创作系列以台湾野鸟为主题的版画。其间,有人好奇地询问我以版画方式呈现自然生态的动机,或甚而要求我讲解相关的制作技法。当我翻阅到《拓印大自然》一书时,发觉它正好在某部份和我的创作动机及技法相当近似。因此,我非常荣幸且乐意为您引荐这本书,毕竟它能引导原本爱好自然的您更进一步的亲近大自然。

  自然生态旅游已成为时下盛行的户外活动,在活动过程里人们极易受周遭纯静的自然景物所感动,比方一片彩叶、一根鸟羽或一只贝壳等,您可能曾经将荒野拾回的叶片夹入书页之中,或许您很愿意将这些野外惊艳的姿影与更多的好友分享,本书便是教导您用最容易取得的工具及最简单的技法,将这些景物复制保存。

  多年前,我有机会在山区生活了一年,那时身边尽管都是观察的对象──昆虫、植物、鸟羽,我试图将这些变化万千的小东西复制描绘,我经常蹲坐在树林下对着树丛或昆虫写生,且得接受恶毒蚊子的攻击,虽然花费掉我相当多的时间,而得到的效果却极为有限。其后,我放弃描绘精密的细节,而採用凸显轮廓线条的雕版和拓印的方法,虽然此种技法对富变化的色彩较无法忠实呈现,但却具有一份特属于自然的纯朴质感,而拓印所拥有的原作复制性,更方便让多数人能同时拥有作品。

  《拓印大自然》教导的方法与版画拓印极为相似,应该也是版画的一种,严格比较,在野外取得的实物标本替代了雕版的角色,在后半部拓印的阶段,工具与步骤和凸版版画几乎是一致的。实物替代了雕版,免除了一般人对绘图的恐惧,也不需像做雕版需先经过描绘构图及雕刻等复杂的手续,也因此《拓印大自然》成为不分老少年龄皆适宜,皆可独力完成的一项艺术创作。 当您进入『拓印大自然』的世界中,您毋需再羡慕精密描写的生态画家,在野外信手拈来的一羽一叶,您可将它重新拼贴,并将它细腻地重新展现,如同其在野外时的栩栩如生,而这个制作过程就像盖一个图章般的方便。

鸟类木刻版画家 何华仁

出版序

  虽是第二次参观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仍旧兢兢业业,希望带几本好书回台湾翻译。就在快把比台北世贸会场面积大十倍的法兰克福书展逐一逛遍之际,突然眼光被美国Storey Books出版社摊位架上的《Nature Printing》吸引住。 白底的封面衬出像画又像真的植物叶片,既素雅又古典,心中不觉生出「寻到宝」的感觉。从标题还搞不清楚是在讲「拓印」,翻开内文才知道竟是一本教人运用现成植物当「模子」来作画的拓印书,当下仔细读起作者的序文,发现作者还真有心也很用心,虽然内文所用图片没有挤得很满,甚至有点疏松,不太合台湾读者口味,但是印象中在台湾还没有这样的书。

  在台湾,因为赏鸟人口增加,带动国人亲近自然的风气,许多人或多或少都接触过赏鸟,也多多少少知道一些生态保育的知识,但是,鸟会的会员人数已有多年维持在某一数字附近。虽然有许多自然生态社团陆续成立,大部份参与人员是过客,谈生态保育也大多止于入门,国人缺乏的是关怀自然的生活化。

  《拓印大自然》为美国着名的自然拓印艺术家Laura Donnelly Bethmann 将其创作的心得所集结的作品,有别于市面上一般艺术创作的指南书,本书所有的拓印素材皆为自然材料,内容包罗万象,由随处可拾的叶片、石头、贝壳、水果、蔬菜、花朵、树枝到蜘蛛网、人体与泡泡等都构成了作者创作的灵感。 在技术面上,作者和读者分享基本的压印叶片法、直接拓印法、利用拓印制作个人的「自然手记」,以及教导小朋友用简单有趣的拓印方法,进而观察大自然,以自然为师,虽非精准的拓印教科书,却有艺术家本身对艺术的浪漫热忱,并且将作者在自然界中所获得的感动借艺术活动传达生活周遭。

  这本书提供绝佳的方法,让我们周遭充满大自然的影像。书中教导一位普通的人只要用点心、花点时间就可以成为艺术家,还可以让自已生活的四周充满鲜活逼真的自然影像,同时也让自己经过一段轻松的自然之旅后,把美好的回忆带回家中,装裱起来。

  就这样,我们把这本书引进台湾,希望国内这么多喜爱大自然的同好能够从中习得「一技之长」,把大自然带到家中。更希望从未好好接触自然的人,接受书中的资讯,走到户外去捡拾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把它拓下来装裱,做为一种纪念,再进一步去了解与关怀我们的自然环境。

  本书所呈现的作品图全部出自名家之手,相信对国内的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受,为使读者轻松进入拓印自然的领域,书中所有美术用品名词皆译为国人可买到之材料名,读者亦可参考书后所附之索引,查阅相关资料。 为使读者更容易踏入自然拓印的领域,我们特别邀请译者精心制作一系列随手可得的自然拓印方法,印制成附册的「自然拓印 DIY」,寄望这本小手册能为读者开启一扇通往艺术创作之门,同时更能将平凡的生活染上更多自然的色彩。

发行人 罗宏仁

作者原序

莳花者乐


  身为一个自然艺术家,我对天地万物充满敬意。多年来我执着于借由绘画及素描的技巧来重现大自然之美,直到透过自然拓染看到那直接且未矫饰的影像,我才了解到大自然朴实的本质。

  有一天我在河边写生,顺手拾起水边的一片小树叶,那富有铁质的水染红这片叶子,我将叶片平放在湿水彩纸上,用手掌仔细地压印,使纸上出现一个有点模煳、不规则但却独一无二的印痕。接着,我尝试在叶片上涂一层薄薄的水彩,再次压拓,便印出了可爱的画面。这偶发的第一次自然拓印经验,深深地影响了我。 曾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使用叶片和花朵的拓印来作画,后来在图书馆找到Ida Geary的《植物拓印与拼画》(Plant Prints and Collages),发现拓印事实上是一种经由不断反覆练习的艺术,借此产生各式各样的变化及可能性。

  从此,我开始学习有关植物的栖息地、俗名及它们的拉丁名,这些事就像拓印植物一样令人着迷。不过当我对植物有更深一层认识时,也了解到园艺艺术的深奥。在1986年之前,我的园艺经验仅限于栽种一些一年生及几乎不用照顾的多年生植物。那年秋天,我种了一些由朋友苗圃移植来的药草,并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尽管常会疏于照顾,但这些小小药草不仅长得茂盛而且还开了花。我真喜欢这散发在夏季空气中的药草香气,于是我心中的园丁就此甦醒。

  为表现自我,园艺是一种最大众化的消遣,花园植种则开启了人们进入美丽王国的大门──连结到土地、生命与创造力。在任何季节,园艺和自然拓印都可巧妙的结合,即使是在植物休眠的冬令时节,我也能将早先压制的植物回复原先模样,并印下鲜活的影像,创造我永远的自然拓印花园。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拓印大自然:香药草、水果、花之自然拓印》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最简单却也最美好的事物。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们重新与大自然连接,通过亲手制作,去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去发现隐藏在平凡中的惊喜。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与植物相关的知识,比如不同香药草的特性,或者花朵在不同时期的形态变化,这些信息在拓印过程中会不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了解某种香草的香气,是否能帮助我们在拓印时,也感受到它独特的芬芳?或者,知道某种花在盛开时最美的状态,能否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捕捉到它拓印出的神韵?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法指导,更能成为一本关于自然美学的小百科。另外,关于“花之自然拓印”,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花的色彩搭配的建议,比如如何利用不同颜色的花瓣来创造出丰富而和谐的画面?或者,是否会介绍一些处理易碎花瓣的技巧,让拓印效果更加持久和清晰?

评分

这本书《拓印大自然:香药草、水果、花之自然拓印》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让人联想到充满阳光、泥土和花香的画面。作为一个喜欢DIY并且热爱收集自然素材的人,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探索那些未知的拓印可能。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香药草”的拓印应用。台湾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各种香草,从常见的罗勒、薄荷,到一些比较特别的迷迭香、薰衣草,它们独特的叶形和质感,在拓印时一定会呈现出非常迷人的效果。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处理这些香药草,例如,是使用新鲜的叶片还是干燥的叶片?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对拓印效果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会提供一些能够最大化保留香草独特纹理和形态的技巧?另外,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提到一些台湾本地特有的香药草,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拓印作品。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将拓印作品转化为其他用途的创意,比如制作成明信片、书签,甚至是用在布艺上,那将是锦上添花了。

评分

《拓印大自然:香药草、水果、花之自然拓印》这本书,对我而言,简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而且这扇门通向的是一个充满自然气息、色彩斑斓的奇妙空间。我一直以来都对色彩和纹理的组合非常感兴趣,而这本书似乎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灵感来源。书中关于“水果”的拓印部分,让我充满了好奇。想象一下,用一颗熟透的芒果拓印出的金黄,或者是一片龙眼叶拓印出的独特脉络,这些画面光是想想就觉得很美。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如何处理不同类型水果的指南,比如水果的切面、厚度,以及如何选择最适合拓印的水果。有没有可能,书中会介绍一些台湾特色水果的拓印技巧?例如,莲雾的清脆口感,或者释迦独特的纹理,这些能否在拓印中得到很好的展现?此外,关于“花”的拓印,我期待书中能分享如何利用花的颜色和形状来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比如如何通过不同花的组合来营造出层次感,或者如何处理一些娇嫩的花瓣,让拓印出来的效果更加生动自然。这本书,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拓印的教程,更是一本教人如何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和欣赏大自然之美的指南。

评分

《拓印大自然:香药草、水果、花之自然拓印》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人有一种置身于大自然怀抱的清新感。我一直以来都对手工艺和自然素材的结合很着迷,尤其是在这个数位时代,能有这样一本能够让人慢下来、静下心来,去感受和创造的书,真的非常难得。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香药草、水果和花朵的拓印技法,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更是一种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色彩定格在纸张上的艺术。想象一下,用一片带有露珠的迷迭香叶子拓印出的纹理,或者是一瓣成熟的番茄果肉留下的独特印记,这些都充满了故事感。书中的图文讲解,我希望能够详尽且易于理解,无论是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手工艺爱好者,都能找到乐趣和启发。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到这些自然元素的精髓,并将它们转化为可操作的拓印步骤。这本书会不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挑选、处理以及保存这些天然材料的技巧呢?例如,不同季节采集的植物,在拓印效果上会不会有差异?水果的成熟度又该如何把握,才能拓印出最饱满的色彩?这些都是我迫不及待想要在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

评分

读到《拓印大自然:香药草、水果、花之自然拓印》这本书的介绍,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童年时期在乡下外婆家玩耍的画面。外婆家有个小花园,里面种满了各种香草和不知名的小野花,我总是喜欢偷偷摘一些来,用手掌按压在纸上,希望能留下它们的颜色和形状。这本书唤醒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份童趣和对自然的好奇。我很想知道,书里会不会提供一些比较特别的植物选择,比如一些在城市里不太常见,但在台湾的野外却随处可见的植物,书中是如何介绍它们的拓印特性的?我特别期待能学习到如何用不同的植物组合出意想不到的色彩效果,或许能拓印出宛如水彩画般朦胧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另外,书中的“水果拓印”部分尤其吸引我。我一直觉得水果的纹理和色彩变化非常迷人,但从来没想过可以用来拓印。不知道书中会介绍哪些水果?是像柠檬、草莓那样比较容易获得,还是会有一些季节限定的水果?处理这些水果的时候,会不会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才能避免拓印出来的画面变得黏腻或不清爽?如果能结合一些台湾特有的水果,那将更加令人惊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