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与租屋,怎样算出哪个划算?
购车或投保,必须先搞懂哪些事?
申购月配息型基金不聪明,边背债边投资不稳当,为什么?
更多让小钱变大钱、颠覆旧思维的理财方法,尽在本书!
人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方式五花八门,不管是自己操作,还是交由理专打理,有人赚得好几桶金,有人却弄得负债累累,基本差异就在于金钱观。
你的金钱观能否使你致富?请想想以下的问题: 1. 领到年终,不先还利息3%的房贷,而是投资报酬率4%的金融商品。
2. 一买股票价格就跌一半,认为不轻易脱手,加码摊平才是上策。
3. 觉得结婚成家后开支会增加,独居生活反而合乎经济效益。
如果答案是「YES」,强烈推荐阅读本书! 投资顾问山崎元教授透过9堂课,让你第一次领薪水,就懂得如何储蓄、买房、买卖股票与基金等,从此不再为钱苦恼,一辈子都有钱!
第1、2课 保持收支平衡,是理财的前提 •利用复利的神奇力量
领到薪水,扣除固定金额去储蓄,透过复利的力量,小钱会越滚越大。
•用现金支付开销
每家信用卡公司都会推出诱人的红利方案,看似划算,但如果你没有记帐习惯,难免看到帐单鉅额大吃惊。相对地,现金支付能实际感受金钱的花用,不但可避免刷爆,还能自我提醒。
“严格来看,投资仅是理财的一个环节而已,但我们却将它放在第一顺位,而忽略真正的主体─理财。”──知名投资专家 股鱼
第3课 银行、券商的话术不可尽信 •别轻易听信推销
有些理专看似独立,其实隶属某家公司,他们清楚你的金钱流向,积极推销商品,只是为了佣金回扣,从你身上赚到钱才是最大目的。
•利用网路进行交易
购买金融商品之前,建议你阅读资料、浏览网路做研究,而非任凭营业员介绍,在半推半就之下买到不适合的商品。
“坊间大半的财务规划师都不具备必须要有的金融知识,他们写的书常常有明显的错误,我认为有些错误根本是故意使然。 ”──知名财经作家 王志钧
第4课 确实计算获利率,认清赚赔真相 •获利率是以单利或复利计算?
投资可以避免财富因通膨而缩水,但相同金额是以单利还是复利增添获利,结果将天差地别。本书揭露了某些金融机构「将获利率灌水」的招数,以及「换算年利率」等暧昧说词,帮助你跳脱利率的陷阱。
•清偿贷款是第一优先
复利能让储蓄从小钱变大钱,在贷款上也会使小债变大债。切记避免边背债、边投资,即使投资报酬率再高,先偿还贷款才能真正降低风险。
“宁愿饿肚子去睡觉,也不要在债务中醒来。”──着名政治家、科学家 班杰明 富兰克林
第5课 买房、买车或投保,真有必要吗? •用「现金流量贴现」衡量房屋价值
购屋买到的不是新屋的价值,而是数年后还清房贷的中古屋。用物件的未来期待价格,衡量现在的价格,就知道买房、租屋哪个最划算。
•保险就是「损失」的投资
本书告诉你5个条件,帮你判断是否应该投保。非必要又不懂的保险不要碰,尤其是储蓄型保险,因为效率低又昂贵。
“我们都企图以价格而非时间,来衡量商品的价值。”──股神 华伦 巴菲特
第6课 投资债券与外汇,重视风险角度 •设定停损范围
投资10万,一年后可能变成8或12万,甚至更多或更少,这其中报酬的差距就是风险。衡量自己可以承受多大损失,并在范围内进行投资理财。
•外汇是一场零和游戏
什么是外汇保证金交易?这是一个槓桿效果大,相对的也是风险高的金融游戏,因此千万别以为它的风险比股票小,而疏于风险控管。
“要获取投资利润,就要承担投资风险。”──基金教父 约翰 博格
第7、8课 投资股票与基金,千万别搞得太复杂。 •不执着买进股票的价格
抓住「卖出时机」比「买进时机」还困难,因此,只要当持股理由消失,与其持续「加码摊平」,等待股价回升,不如趁早出脱以稳定投资组合。
•月配息型基金没有赚较多
相较于一年支付一次分配金的基金,月配息型基金每月固定配息看似赚较多;但其实不然,你反而必须缴纳更多税金,损失更多。
“以闲钱买股,才能跌不心惊。每年买卖≦2次,才不会受股价变动影响而频繁进出。”──知名存股专家 股素人
第9课 运用「经济时钟」,调整理财模式 •掌握景气和金融政策,搭上理财顺风车
泡沫经济时期不适合投资?景气一恢复,物价就上涨,让人感觉钱变薄?作者独创的「山崎式经济时钟」指点你,在什么时机、用什么方法理财,能让资产稳健倍增。
“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充满希望中毁灭。”──全球投资先驱 约翰 坦伯顿
本书特色 •9堂课,教你掌握理财投资的所有重点。
•报酬率和风险是否合理,用实际案例算给你看。
•独创的经济时钟图,帮你明辨政策与状况,抓住赚钱趋势。
好评推荐~ 知名投资达人 股鱼
知名存股专家 股素人
知名财经作家 王志钧
理财启蒙必读:掌握财富自由的基石 本书聚焦于个体如何从零开始构建稳健的个人财务系统,深入浅出地解析储蓄、投资与债务管理的核心原则。这不是一本高深的金融理论著作,而是献给所有初入职场、渴望掌控自己财务未来的读者的实操指南。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中,拥有清晰的财务规划已不再是富人的特权,而是每个成年人必备的生存技能。我们深知,面对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和专业术语,许多人会感到无从下手,甚至产生畏难情绪。本书正是为了打破这种信息壁垒而生,它将复杂的理财概念分解成易于理解的步骤,引导读者建立起一套可以长期执行的个人理财哲学。 第一部分:理财的基石——认识你的金钱 万丈高楼平地起,理财的起点永远是对自身财务状况的清晰认知。本部分将带领读者完成一次彻底的“财务体检”。 1.1 绘制你的“金钱地图”:预算的艺术与科学 预算绝非限制消费的枷锁,而是实现目标的路线图。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根据收入水平和生活阶段,制定出真正可行、且具有弹性的预算方案。不再是枯燥的记账,而是结合“50/30/20法则”(必需开支、弹性开支、储蓄/投资)等成熟模型,教你如何科学地分配每一笔收入。重点在于识别“隐形开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在不知不觉中侵蚀你财富的小额支出。我们会提供实用的工具和电子表格模板,让你轻松追踪资金流向,并学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预算,确保预算服从于生活,而非反之。 1.2 建立你的“财务安全网”:应急基金的构建 生活充满变数,失业、疾病或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一个充足的应急基金是抵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它能阻止你在危机时刻被迫动用长期投资或背负高息债务。本书将明确指出,应急基金应存放的位置(高流动性、低风险),以及应积累的金额范围(通常是3到6个月的生活开支)。我们分享了几种加速积累应急基金的策略,例如“发现意外之财的分配法”和“‘小额挑战’储蓄法”。 1.3 债务的辩证法:好债与坏债的区分 并非所有债务都是洪水猛兽。理解债务的性质至关重要。本部分将深入分析信用卡债、个人贷款和教育贷款等不同类型债务的成本(利率)和影响。我们将教授“雪球法”和“雪崩法”这两种主流的债务偿还策略,并指导读者如何优先处理高利率的“坏债”,从而快速释放现金流,为后续的财富积累腾出空间。同时,对于优质债务(如合理的房贷),我们将讨论如何利用它们来优化个人财务结构。 第二部分:让钱为你工作——稳健的投资启蒙 一旦基础稳固,我们就需要让储蓄的钱开始增值。本部分旨在消除投资的神秘感,聚焦于长期、低成本的投资理念。 2.1 投资前的自我评估: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期限 在投入任何资金之前,你需要诚实地评估自己的风险偏好。我们将通过一套结构化的问卷帮助你确定自己是保守型、稳健型还是进取型投资者。同时,投资期限(你计划持有这笔钱多久)直接决定了你可以承担的风险水平。我们会清晰阐述长期投资(如退休规划)与短期目标(如购车基金)在资产配置上的巨大差异。 2.2 资产配置的核心智慧: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资产配置是投资成功的基石,其重要性远超对个股的挑选。本书将介绍经典的“股债平衡”模型,并解释不同大类资产(如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之间的相关性如何帮助投资组合平稳度过市场波动。我们强调的是,适度的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确保即使某类资产表现不佳,整体组合依然能保持稳健。 2.3 低成本指数投资的魔力:复利的力量 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跑赢市场是极其困难的。本书强烈推荐以低成本、广覆盖的指数基金(ETF)作为核心投资工具。我们将详尽解释什么是指数基金,为什么它们的管理费用如此之低,以及为什么巴菲特等投资大师也推崇这种策略。复利计算器将直观展示,即使是小额的、定期的投入,只要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惊人的财富效应。我们还将指导读者如何开立证券账户,并设置自动定投计划,实现“无脑”且持续的投资。 第三部分:人生中的重大财务决策 本部分将关注个体在人生不同阶段需要面对的几个关键的财务里程碑。 3.1 住房:租房还是买房的经济学分析 买房是许多人最大的财务决策。本书不会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而是提供一套决策框架。我们将对比租房与买房的真实成本(包括机会成本、持有成本、交易成本),并分析现金流、税收优惠和市场流动性等因素。重点指导读者如何计算“盈亏平衡点”,从而根据自己的收入稳定性、职业发展轨迹和所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特点,做出最理性的选择。 3.2 保险的艺术:风险转移而非财富创造 保险的核心功能是风险转移,而不是投资增值。我们将梳理人身保险的基本种类——寿险、重疾险、医疗险。如何确定自己真正需要多少保额?我们将教授“收入替代率”的计算方法,帮助读者避免购买过多或过少的保险。同时,明确指出哪些保险产品(如分红型、万能型)实际上是披着保险外衣的理财产品,并建议新手投资者应将保险与投资账户清晰区分开来。 3.3 退休规划的倒推法 退休看似遥远,但规划必须尽早开始。本书采用“倒推法”:首先估算退休后的理想生活水平,然后计算出届时所需的总资产,再根据投资回报预期和当前的年龄,倒推出每月需要储蓄和投资的金额。我们将介绍社会保障体系(如养老金)在你整体退休计划中的位置,并强调个人退休账户(如IRA或401k的本土对应概念)的税务优势。 结语:持续学习与心态的胜利 理财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本书的最后一章着重于心态建设。我们将探讨如何应对市场恐慌(避免追涨杀跌),如何保持投资的纪律性,以及如何建立一个支持你财务目标的家庭或伴侣沟通机制。真正的理财成功,源于持续的知识输入和坚定的执行力。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你将不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自己财富的掌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