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难赚:保险别乱买:第一本教你买对、买够、买好保险的强效工具书

钱难赚:保险别乱买:第一本教你买对、买够、买好保险的强效工具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保险
  • 理财
  • 家庭财务
  • 个人财务
  • 保险攻略
  • 省钱
  • 投资
  • 风险管理
  • 财务规划
  • 实用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家庭的角度去谈保险,
人生中,扛不起来的部份,才需要保险!

  特色1:第一本教你保险买对、买够、买好的实务指导书
  ‧近年保险书主要包括:迷思类、骗术类(高保费低保障)、低保费高保障类、保险理财类、案例集结类,缺乏「实务指导类」。
  ‧买保险,如果没有从系统性的实务指导入手,吸收再多犹如碎片般的知识,还是不知如何开始买?不知如何调整?很容易就陷入买错、买太少、买太多的窘境。

  特色2:第一本先从整体财务下手、再谈风险管理的保险书
  ‧买保险如果没有兼顾整体财务的需求、人生梦想目标的实现,就会错置资源、浪费有限且珍贵的资金预算。
  ‧正确的流程应该是:先确认家庭追求的重要价值、人生目标→盘点家庭的年度盈余、与财富净值→排序出最担心的风险类型→执行精准的「需求分析」

  特色3:用最少保费,让4大风险退散
  ‧人生有四大风险(死残病老),本书有系统性地提供保障对策,而且是小钱买到高保障的对策。

名人推荐

  《Money钱》杂志发行人 │童再兴
  国立政治大学金融学系教授│殷乃平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朱国凤


  从台湾第一本理财杂志开始,完整参与理财杂志的更迭变化。曾主跑过房地产、证券、基金、银行、保险等财金路线,拥有产官学界丰富的採访与撰述经验。

  有感于网路兴起,碎片般的知识更容易产出与取得,自我期许在众声喧哗的年代,提供整合性、系统性的建议,为正确理财尽棉薄之力。

  资历:租售报导编辑组长
     钱杂志主编
     Smart智富月刊副总编辑
     Money钱杂志副总编辑
     Hoya家庭财务网知识长
     中华文教创意产业发展协会常务理事

  e-mail:anniechuest102@gmail.com

邱正弘

  学历:东吴大学法律学士、南京大学财务金融博士

  资历:三通税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宏观财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南京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财经系兼任教授
     东海大学财务金融系助理教授
     认证理财顾问师(CFP)认证课程暨高资产节税班讲师

图书目录

作者序
推荐序

序论
012  买了15张保单,为何换不到安全感?                    
017  没有财务顾问,如何买对、买够、买到好的保险?         
023  做好5件事,买保险不怕被唿拢                         
026  保单规划不OK,保费贵3倍,理赔打3折

CH2  认识风险
032  步步惊心,人生4大风险地雷
038  让全家人都活不下去的「重残」风险
042  你最担心的人生风险是什么?请逐一列出来……

CH3  买对保险
048  给付项目:买对保险的重要关键
053  重残风险,不能单靠一种保险支撑
060  担心中风,失智,买对保险才安心
065  买保险,最怕「小三」来捣乱
069  追求最大保障之1:向还本险说no
074  追求最大保障之2:向增额保单说no
079  开车上路的破产风险,不能只靠强制责任险来保障
084  出国急病代价大,一旦买错保险,想平安返家可难啰
092  从躺摇篮到坐摇椅,如何渐进买对保险?
097  拿保单来投资,选「变额年金险」就对了

CH4  买够保险
104  Step 1:根据最需保障的风险,算出「应备保额」
109  Step 2:汇整保单与资产,算出「已备保额」
113  Step 3:不要忘记将社会保险列入「已备保额」
122  Step 4:已备保额─应备保额〓保险缺口

CH5 买好保险
 【保障身故风险的保单】
126  ‧终身寿险:请买最低保额当主约
131   定期寿险方案1:预算若吃紧,先选「1年期」商品
136   定期寿险方案2:预算稍宽裕,採分段式规划省更多
140   定期寿险方案3:房贷负担重,选「递减期缴」型
145   定期寿险方案4:选择「优体」保单,现省3成保费
148   选对定期寿险,比保费,更要比「给付内容」
【保障残废风险的保单】
151   残废风险支柱1:意外险
156   最便宜的意外险,投诉比例第二高
161   残废风险支柱2:残废险+残扶金
【保障疾病风险的保单】
166   避免重复买,先釐清医疗险分类
173   实支型医疗险(上):不是「实支」多少就赔多少
180   实支型医疗险(下):给付项目不是越多越好
184   日额型医疗险,优先选「基本款+定期型」
189   重大疾病险,病情严重者才能获赔
194   防癌险,优先选「1年期+一次给付」型
【保障长寿风险的保单】
200   投保「即期年金险」,保证「孝顺」到天年
207   只要缴6年,退休后保证年领退休金?
212   算算看,保单在你退休后的「真实报酬率」?
217   把终身寿险「活化」成退休金

CH6  实战规画
224   保费不超支,保险分批买
227   预算为2万、4万、6万元的保险规划
232   4种节费技巧,最多可省30%
235   「保费最低」或「给付最多」,不一定最好
238   保险公司啊,请你一定要比我更长寿
242   选对保单,也要选对通路
247   32万名保险业务员大军压境,我该怎么挑?
252   想要「有买有保庇」,请慎写「要保书」
256   几十页的保单,该审阅哪些重点?
260   如何帮孩子投保,规划最完整的保单?
263   不求业务员,你也能帮保单做「健检」
270   6个步骤,从现有保单「挤」出预算
277   7大保险真理总复习

图书序言

作者序

  陪伴大家找到安定的力量
 
  为何会想写一本保险书?缘起于一位老师的眼泪。那是买错保单的后悔眼泪,还有保费太重、对未来许多人生目标都无着的不安眼泪。
   
  买保险的初衷,不是为了降低对未来的不安吗,怎么却变成更不安的源头?我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症结:保险,是一种「存在感」很低的金融商品。
   
  奶奶问爷爷,「我吃过药了吗?」,爷爷回答:「好像有,又好像没有」。这是一则西药广告,如果改成保险广告,也很传神。
   
  奶奶问爷爷,「我们有买过这张保单吗?」,爷爷回答,「好像有,又好像没有」。因为还没有发生万一,还没有机会「显灵」的保单,很容易让人忘了它的存在。
   
  它不像股票或基金,市价、净值每天波动,心情被牵着七上八下,你天天都会感受到这些金融商品的存在。但是保险,只有在缴费通知来的时候,才会让人有感:一种辛苦钱被搬走的心痛感。
   
  存在感很低的另一个原因是,保险内容太复杂。很多人拿到保单时,认为担心的风险已经有了保障,根本不想细读密密麻麻的条款,转身就收进书橱。于是就像「女人的衣橱」,不止永远少一件,还会让人忘记,到底有没有那一件。
   
  存在感低的结果是:对未来越是不安,保单买得也越多;重复买、多买、甚至错买的机率也越大,结果是一堆保单、却换来一脸的泪水。
   
  老师的眼泪,后来是让一位财务顾问给「擦干」,经过财务顾问一系列的诊断与协助,老师破涕为笑,重新找回对未来的安全感。但是还没找到可信赖的财务顾问时,保户与准保户们又该怎么办呢?
   
  看电视、看报纸、看杂志、看网路,获得的都是碎片般的知识,我自己也曾是「碎片知识」的生产者之一,因此我知道蒐集再多的「碎片」,也很难拼凑出买对保险的完整蓝图。
   
  这套蓝图的精髓是:保险规划前要先「理心」。对的,再强调一遍,买保险之前要先理好家庭财务,理财之前要先理心。
 
  让保险回到诞生时的本质
 
  如果用柯P倡导的SOP概念来描述,买对保险的SOP应该是:确认家庭追求的重要价值与人生目标→盘点家庭财务→排序出最担心的风险类型→执行「需求分析」→认识风险→买对保险→买够保险→买好保险→实战规画。
   
  用这套流程所作的保险规划,才能花最小预算、规避最担心的风险;才能避免瞎买、错买、多买;才能兼顾全家追求的梦想目标。但是我在坊间找不到有系统性的、完整性的实务指导专书,于是才有这本书的诞生。
   
  老师的泪水、保费错置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已经成为「国耻」的低薪,我们真的没有做错决策的本钱,这些都是写这本书的动力。保险,应该要让它先回到产品诞生时的本质:保障,让它发挥安定家庭、安定社会的力量,而非不安的源头,希望这本书能陪伴大家一起找到安定的力量。

图书试读

序论

买了15张保单,为何换不到安全感?


案例背景:

黄老师38岁、先生39岁、育有一子、一女就读国小

Before

我跟先生都是从事教职,公务员的收入稳定,没有入不敷出,房子也买了,可是我仍然感到强烈的不安。

刚好有一个同学是保险业务员,她常常来推销保单,我们前前后后买了15张,年缴保费快40万元。我原本以为买保险可以让我化解不安,结果好像适得其反。

我不敢让先生知道,这一堆保单中,除了有多达4张的投资型保单,还有一张是「连动债保单」,在2008年金融海啸时,让我赔了40多万元,这笔钱都可以让先生拿去买一部轿车了。

名词解释:连动债保单

投资型保单的一种,保费用来投资连动债。

连动债=固定收益债券+选择权之类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会造成亏损的关键是后者的选择权。

公教人员以前最让人安心的是有稳定的月退俸,但是政府打算进行退休年金改革,我们的老后势必充满变数。两个小孩还在念幼稚园,我们还要准备双份教育金。

保费负担很重、退休金有变数、教育金没着落,房贷本金的偿还也遥遥无期。因为我们将房贷从20年期改成30年期,还了5年多,房贷本金只略减数十万元。这些财务隐忧堆叠起来,让我对未来很忧心。

我更深的不安,则是来自夫妻财务的分工。因为我们是採取责任分工制,说白了,就是各理各的财,先生负责房贷、孝养金与家用,我主要负责小孩的花用。

我不解的是,先生赚的比我多,钱却好像都花光光了。我很多同事,下课后去做瑜珈、美容保养、寒暑假出国旅行,我都自动放弃,一心想把钱存下来,但是也没换到先生的一句感谢。想到孩子渐渐长大,我们还有很多关卡要过,存款却原地踏步,我常常背着先生流泪。

After

直到我们经过亲友的推荐,接触了所谓的「独立财务顾问」,人生才开始有了改变。

独立财务顾问

不隶属于保险公司、基金公司、银行,不以销售商品为导向,

提供客户量身订做的理财规划,保险规划只是其中一环,性质就像是客户的家庭财务医生。

我先生一开始只是想请顾问帮忙检视那一大叠的保单,到底买得对不对?保障够不够?但是顾问不急着翻阅保单,而是与我们夫妻俩深谈。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过去我对保险总有一种又爱又恨的感觉。爱它能在风险来临时提供一份保障,恨它实在太复杂,太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每次跟保险业务员打交道,都像是在一场智力博弈,感觉自己总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吃亏。我曾经花了不少钱,但总是怀疑自己买的不是最划算的,或者保障的范围不够全面。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它让我看到了走出迷茫的希望。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强效工具书”的定位,不是卖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地教你“怎么做”。“买对”这一点,简直是击中了我的痛点,它不再是让你去比较各种花哨的产品,而是引导你回归自身,去审视自己的家庭结构、财务状况、未来规划,然后才能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保障。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在你走入保险的丛林时,为你指明方向,让你不再误入歧途。它让我意识到,买保险不是一次性的消费,而是一个持续的、有策略的规划过程,而这本书,正是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指南。

评分

天呐,这本书简直是我保险购买路上的“启明星”!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保险这东西太复杂了,各种条款看得我头晕眼花,生怕花了钱买了个寂寞,或者买的根本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每次去保险公司,面对热情又专业(有时也显得有点套路)的销售人员,我总是被推销得晕头转向,最后稀里糊涂地签下合同。花了钱,但心里总是不踏实,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及时雨!我最看重的是它那种“教你买对”的理念,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产品,而是从根本上教会我如何分析自己的需求,如何识别那些可能被包装得很好但并不适合我的产品。它让我明白,买保险不是跟风,不是听别人说好就买,而是要量体裁衣,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家庭状况、收入水平等等来量身定制。书中那些案例分析,简直太真实了,让我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也点醒了我原来可以这样思考。而且,它还教我如何“买够”,这也很重要,我之前总觉得买个几千块的重疾险就够了,看完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够”的标准远不止于此,要考虑的风险面还有很多。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保险的认知,让我从一个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理性的购买者。

评分

老实说,我一直对保险这件事抱有一种“能省则省”的心态,总觉得那是给“不走运”的人准备的,而且市面上那些五花八门的保险产品,看得我眼花缭乱,总觉得里面暗藏玄机,担心被坑。每次去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滔滔不绝的讲解,听得我云里雾里,最后稀里糊涂就签了几份合同,事后越想越不对劲,总觉得是不是被推销了不适合我的,或者价格过高的产品。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给了我一剂强心针。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一大堆产品目录,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保险的本质,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怎么买”的框架。我特别喜欢它关于“买对”的部分,它教会我如何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比如职业风险、家庭责任、未来规划等,来判断自己真正需要哪些保障,以及在众多产品中如何筛选出最符合需求的那一款。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保险“难买”,就是因为我们不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容易被销售人员的话术牵着鼻子走。这本书就像一个睿智的朋友,在你耳边低语,告诉你真相,让你不再迷茫。它让我明白,买保险不是花钱,而是投资,是对自己和家人未来的一种负责任的规划。

评分

我对保险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有总比没有好”的浅层认知,而且过去几次购买经历都带着点阴差阳 sebesar,感觉像在摸石头过河,花了钱,但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买对了,或者有没有买到性价比最高的。这本书简直就是一盏指路明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是空泛地谈论保险的好处,而是非常具体地告诉你“怎么买”。尤其是“买对”这个概念,我之前总是在纠结买哪家的重疾险,哪家的医疗险,看完这本书才意识到,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哪家”,而是“我需要什么”。它提供了一套清晰的分析框架,让我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估自己的风险敞口,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保障内容。而且,“买够”这个点也让我醍醐灌顶,我之前总觉得自己买了几份保险就万事大吉了,但书中详细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保障的额度、期限、范围都需要仔细考量,否则一旦发生风险,现有的保障可能根本就不够用。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的保险消费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有策略的规划者,感觉自己终于掌握了主动权。

评分

我一直觉得,保险就像一道无形的网,能为我们遮风挡雨,但这张网该怎么织,织多大,织得严实不严实,我却是一窍不通。每次去保险公司,业务员总是把各种名词抛给我,听得我头晕,最后稀里糊涂就签了单,事后总在后悔,担心买贵了,或者根本没买到真正需要的。这本书简直是我的“保险启蒙书”!我最看重的是它“买对、买够、买好”的理念,这比任何产品推销都来得实在。它不是让你去跟风买热门产品,而是教会你一套方法论,让你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需求,然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去挑选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比如,它详细讲解了如何评估自己的风险,如何计算自己需要的保障额度,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想过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做的。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有能力去主动判断、去和业务员“平等对话”的购买者了。它让我明白,保险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理性的规划,一种对未来的投资。这本书真的帮我省去了很多试错成本,让我能更聪明地去配置我的家庭保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