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
外面的世界很精采 「倩霓姐姐」在自序中说,《薄荷香女孩》这本青春小说中的女主角「江荷」,有她自己的原型,那好,就先介绍一下印象中真实的谢倩霓吧!
多久以前的事了?没错,一九九六年的夏天,当时,「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因为我获选该社所属《少年文艺》月刊一九九五年度小读者投票「最受欢迎散文第一名」,在上海举办了一场「桂文亚作品讨论会」。就是这一年,让我有机会认识了已在上少社任职的「倩霓姐姐」。
我们倒没有多少时间单独相处,可是她灿烂友善的笑容和亲切的接待,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之后,又多次到上海交流,每次都和上少社的编辑们相约喝下午茶,渐渐就认识倩霓了。一次,活动结束,要续往浙江金华开会,倩霓开车送我去火车站,由于停车场离车站颇有一段距离,而我那沉重的行李和纸箱在倩霓帮忙下,又提又推又拿的,一点儿不嫌麻烦,她一直带着笃定的笑容和「小事一桩」的潇洒劲儿,让我大为赞佩。
倩霓快人快语,颇带几分英气;仗义直言的侠客风在职场生涯中也不时有所听闻,这几点特性投影在「江荷」这个角色中,读者多少可以看出些端倪,譬如江荷体贴热情、积极主动,富有同情心,关心一天只吃两个馒头充饥的同学;个性活泼开朗,像男生一样吹口哨、参加合唱团、喜恶分明又敏感多情;借由江荷,再来对比其他老师、同学迥然不同的性情和行为,小说角色的型塑格外生动饱满。
然而,读者还看到更重要的一面,就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如何透过细腻深刻的观察和体会,描写少男少女的校园生活,呈现他们内心的徬徨、困惑、痛苦、快乐与追求。在丝丝入扣的情节发展中,有着更深层的社会关怀,这也是值得我们共同重视和寻求解决方案的:譬如城乡差距、贫富不均、应试教育制度下造成的偏见和伤害等等,这是普世性的问题,不独有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存在。
这本小说对台湾读者来说,也是「零距离」的:没有阅读和经验上的阻隔,自然、流畅、活泼,贴近地气;人物塑造鲜明,情节紧凑,让人有亲历其境之感。当然,也不忘提醒读者细品作者生动优美的文笔,它不是少男少女用来消遣的「口香糖」,它好看,但不仅止于好看,它让人感动,同时获得心灵的洗涤与成长。
文∕桂文亚
台湾版序 谢谢亲爱的你们 说起来,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在很多年以前,当我还是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名三年级女生的时候,在一个春风涤荡的晚上,我突然很想写一篇小说,一篇关于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的小说。
坐在安静明亮的阶梯教室里,我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一气呵成了那篇叫做〈一片湖〉的处女作。
没有很复杂的情节,只是女孩子细微的心事,带着微微的香气和令人心疼的窘迫和无奈,在一天一天寻常的日子里轻微的唿吸。
这篇小说被一家有名的少年文学期刊以头条的位置发表。
然后我就大学毕业了,做了三年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再读了三年硕士。也就是说,一直到六年以后,我才开始重新拿起笔,写我的第二篇短篇小说。
六年以后写的小说《并非青梅竹马》,同样是关于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的故事,同样没有很复杂的情节,同样只是女孩子细微的心事,一些日常的烦恼和喜悦,一些背着人的脸红心跳,一些只用眼神决不用言语来表达的慌张和欢喜。
接下来,我写了︿日子﹀、︿穿越而过﹀、︿不曾改变的唿吸﹀、︿慢慢地知道﹀、︿叶子上的祕密﹀……
再接下来,我开始写长篇小说:《喜欢不是罪》、《青春潘朵拉》、《不说再见好吗》、《此情可待》、《你是我的城》、《草长莺飞时节》……,一直到这一部《薄荷香女孩》,以及即将开始的下一部,再下一部。
它们的主角仍然一律是十几岁的女生。快乐的女生,忧伤的女生;自信的女生,自卑的女生;欢笑的女生,哭泣的女生;合群的女生,孤单的女生;倔强的女生,懦弱的女生……
我写作的基调似乎一开始就被上苍定下来了:书写花季年华的女生。
慢慢的,我开始收到来信了,是读了我小说的女生寄来的,她们诉说着对小说中主人公的感受,当然更多诉说的是自己身为女生的种种心情。
那个时候,我坐在当时作为办公室的一间老式花园洋房里,靠着宽大的雕花木质窗台,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着这些来信。那些诉说的语句总是充满着女孩特有的纯真热烈的气息,它们令我微笑、叹息,有时甚至因为感动或心痛而流泪。而有时,拆开信封,里面会跳出来一只手工折成的小船、小鸟或一串五彩幸运星,令我大大的惊喜一番。
最令我感动的一次是,我因为一篇小说而收到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剪开来,里面居然是999只千纸鹤!信里说:「倩霓姐姐,折这些千纸鹤花了我一个多月的时间。我每天晚上睡觉以前折一些,终于折满999只了!因为书上说,999只才最能表达祝福的心愿喔!」看着每一只都折得那么精致美丽、只有大拇指指甲一般大小的彩色千纸鹤,我的眼眶迅速的潮润……
而最令我惊喜的一次,是我透过邮局收到一大捧手工做成的玫瑰花。是用那种透明的粉红色塑胶纸为材料制成的。信里说:「倩霓姐姐,我刚刚从杂志上学来一种制作玫瑰花的方法,我制作的第一束花,献给你哟!」
这些花和那一袋千纸鹤一样,同样来自一个读过我小说的远方陌生的女孩子。
后来,大家都用电脑了。我也用电脑了。于是从邮局寄来的手写的信少了,透过网路寄来的电子邮件多起来了。我曾经收到一封从澳洲辗转到北京,再辗转到出版社,再辗转到我邮箱里的一封邮件,是一个到澳洲留学的高中女孩发给她在北京的家人后再转给我的,她在信里说,在陌生的异国他乡,是她随手塞入行囊的我的一部小说集一直陪伴着她,给她安慰和鼓励,伴随她度过最艰难的留学初期。整整一年,当她孤孤单单一个人待在陌生的异国他乡、陌生的房间里的时候,她就反覆的阅读我的小说,特别是其中的一篇〈初离家门〉,每次都让她看得泪水涟涟,却又心生坚强。这些小说让她知道,有一些事情不可避免,有一些情境必须面对,有一些困窘必定会慢慢走过。当她终于交到一群好友、终于可以自如的开始自己在异国他乡的新生活的时候,她想到要给我写一封邮件,她请她的家人一定要将这封邮件想方设法转达给我。她说她要表达一下对我的谢意。
读到这封邮件的时候,我再一次因为感动和欣慰而流泪。
从来只是慢慢的写,小心翼翼的写,温情脉脉的写;我写着一个一个女孩们的故事,写着她们或快乐充盈、或单调无奈的日常,写着她们在这份日常里的认真、坚韧和努力;写着她们大大小小的心愿、长长短短的希冀、远远近近的期盼。我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的文字能怎样的惊天动地,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可以做「女生成长的心灵师」。谢谢亲爱的女孩们,是你们用这么纯粹的女孩的方式给予了我这么深厚的回馈!你们的回馈,让我感觉到自己这么些年的写作历程里充满了生命的奇蹟和芳香!
很多人喜欢问我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总喜欢写那些花季雨季的故事?我回答,因为青春的岁月是那样小心翼翼又那样热情奔放的一种盛开,那样随意而莽撞,天真而纯净,那样曲折又繁复,欲说却无言!明明有一种清晰的指向,一种可以清晰的触摸的未来,却可能因为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语,就天翻地覆、干坤扭转!它有迹可循?它无可捉摸?对它的细微之处、幽深之处的探索,常常令我深深的迷醉其间;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心灵深处与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它是我写作伊始就绕不开的一个心结,也是我写作至今一直坚守的一个瑰丽领地。
也有人喜欢问我:为什么你的写作总是这么日常和温情?为什么不写那些非常、惨烈、残酷和鲜血?我回答,我们的周围真有那么多非常、惨烈、残酷和鲜血吗?我们的女孩子都是平平常常的女孩子,都在过着一份平平常常的日子。可是如果能在这平常之下,写出她们成长的起伏不定、波涛汹涌,写出她们日常里的欢笑和眼泪,平凡里的不凡和感动,并给予我年轻的读者们一份心灵的共鸣和抚慰,一份成长路途上的贴心贴肺的陪伴,这才是我这么多年的写作所追求的意义。
这本《薄荷香女孩》,写的同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的故事。她敏感、细腻,带着乡村女孩特有的谦卑和顺从,但是在骨子里,她却又有着自己的一份顽强和坚持。这个女孩的原型有我自己的影子,当年的我就是这样,在家里条件非常困窘的情况下,煳里煳涂报考了一所省重点中学,并且煳里煳涂被录取了。家里想让我放弃,想让我转到县一中就读,素来随意和柔顺的我却以顽强的沉默来表示反抗和坚持—远方的那帧神祕而模煳的风景,是多么多么的吸引我!我说什么也不愿放弃!而当我真的来到了那所学校,迷茫的睁大眼睛,我看到了多么令人惊讶而陌生的女孩子的群像呀!她们令我迷惑、紧张,甚至令我困窘、受伤,但同时,她们也令我这个来自乡村的女孩狭隘的情感世界和脆弱的心理堤坝得到了有力的丰富和锤鍊。
《薄荷香女孩》中的女孩江荷选择了坚持,而萧潇选择了逃离。其实,无论是坚持抑或是逃离,你都会遇到该遇到的人,遇到该遇到的事。江荷遇到了不太友善、试图将她忽略不计的宝宝、钱苏苏、罗兰等人,也遇到了诚心相待的欧阳红、韩牧、莫剑峰等人,更遇到了好友小吉和慧眼相识的合唱团老师王一川。一件一件的事情,如流水一般从身边流过,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带走了一些自卑、一些紧张、一些小心翼翼的掩饰,而让一个女孩的心灵渐渐的灵动起来,丰富起来,强大起来。
其实,成长的步伐岂是逃离可以逃离的呢?这里逃离了,那里一定会出现更多更长更宽的沟沟坎坎要你来跨越。所以,在我们这部小说中,我让选择逃离的萧潇在她自以为可以做女王的领地里遭遇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伤害。这是她必须的经历。因为,在任何时候,逃离都不是明智的选择。
非常喜欢新出现的一个词语—优活,它是指一种身体和心灵的完美平衡,是一份随时随地都可以拥有的阳光、健康和快乐。不管你是十几岁还是几十岁,谁的心里没有过阴霾?谁的人生又会永远是晴空万里?可是你的心却可以努力的朝向太阳的方向。
我小说中的女孩们性格各异,性情各异,命运各异,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概括她们之间潜在的共同点的话,那就是,不管她们活泼或沉默,快乐或忧伤,幸福或不幸,她们都在努力的学着做一个「优活」女孩!
亲爱的女孩们,让我们在这里,通过文字,一起来描画岁月的来去、春秋的更迭,一起来分享生命拔节的欣喜和痛楚、成长路途中的阳光和雨露;让我们在这里,以文字触摸心灵的方式,再一次心心相印!
谢谢亲爱的你们!
现在,这本书在台湾出版了,我非常高兴、非常激动、非常期待,同时也怀着一份忐忑不安的心情—不知道台湾的读者会喜欢这部小说吗?我一直认为,不管年代如何、地域如何,只要同为女孩子,内心深处的那份对人对事的体认、感受,那份成长路途中的是非悲喜、柳暗花明,都是息息相通的。所以,我非常盼望亲爱的台湾读者,也能喜欢这样一部作品,这样一部作品中的女孩男孩。
特别感谢幼狮文化公司,感谢为了这本书的一些细节问题多次透过邮件沟通的编辑朱燕翔小姐。只是带着一点点希望和好奇将稿件发给了素不相识的朱小姐,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热情洋溢的回覆,并随之而来严谨认真的出版流程。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相信努力、相信善意、并且一直在源源不断的得到回报的人呢。感恩一路走来的路上,所有给过我无私的友爱、支持和帮助的人们!
谢倩霓
二〇一六年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