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合十,一无所求

双手合十,一无所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藤原新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什么时候,人们双手合十,可以一无所求? 那是人们对生活感到知足的境地。 从不信神、反权威、反体制的批判青年, 日本当代摄影师──藤原新也, 用走过无数外国路的双脚在家乡第三次踏上「遍路」, 原本抗拒双手合十的他,在路上却自然而然地双手合十, 这个手势是什么意思?它不一定只代表「祈求」, 可能只是,向生命说一声:谢谢。 旅行过印度、西藏、土耳其的资深浪人背包客──藤原新也, 回到家乡多年以后,懂得用细致的眼光看平凡的事物, 路上的人、走过的风景,他深爱的那些盛开的花朵, 每一则小故事在他笔下唿应他昔日的成长。 旅行对他,不再是一场场的大冒险, 骑上一部单车,把心打开,就是一次独一无二的小旅行。 标志藤原新也一部从外在转向内在的优美随笔, 从针砭社会国家的报导摄影视角, 回来观照死生, 在自己的土地上 以摄影师之眼,以行者之履, 一点一点地找回内在的信仰! 25岁时,一个力图打破体制,与日本现况显得格格不入的反骨青年──藤原新也,背着一架相机和几卷底片到印度旅行放浪,也从这里开始,他成为一位採访记者,那是1968年学运潮的隔一年,他从脏污、拥挤、纷乱、躁动的印度,力图找到自己国家──日本的真正问题,与新的定位。 35岁,藤原新也的母亲过世,他第一次展开四国遍路,带着母亲的牌位去完成母亲的愿望。第二次的四国遍路,是父亲过世,到了58岁,藤原新也又为了哥哥展开第三次四国遍路。漂浪天涯多年以后,五十岁以后的藤原新也看事物的眼光变得更加宽容,漂浪的游历曾使他的内在与外在世界面临过崩解,在国外他是一位异乡人,回到日本却又感到格格不入,一趟趟的遍路,一次次祈祷之旅,他从其他行者的身上看见大多数人的「业」,他长久的摄影观看视角也让他在旅行途中保有敏锐的感受,他浪人的性格则使他永远保留着既开放又随性的态度。他精锐细腻的哲思用最诗意感性的文字写下。 超资深浪人背包客「熟成」以后是什么样子呢?就是每一件平凡小品都有值得欣赏的况味。真正的祈祷,是一种双手合十,一无所求的自足境界。 本书特色 1. 藤原新也给「双手合十」一个新定义,当一个人感到自足,便不需对神有要求。所以,真正的祈祷,是「一无所求」,是对生命的感谢。 2. 从一场场的异国大冒险,来到平凡日常的小旅行,看见一位批判摄影师内在世界最根本的转变。 3. 回顾挚亲之死,忆起往昔每一种滋味,他写地方,就是在写情,写对生命的体悟。 4. 油菜花、金鱼草、老时钟、乌贼生鱼片…… 5. 生命偶发事件对人的影响,一个小事件可能扭转人的一生,充满浓厚的存在主义色彩。 6. 收录彩色摄影作品,看见大量「四国遍路」上的各样风景。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藤原新也(SHINYA FUJIWARA)


  日本知名摄影大师、画家、旅行名家、散文作家、小说家

  1944年出生于福冈县门司港。于东京艺术大学就读时,决定离开校园展开十余年流浪各国的生活,此亦成为其投入摄影报导之起点。曾荣获被喻为「摄影界芥川奖」的木村伊兵卫奖(1977年),与文学奖「每日艺术奖」(1982年)等殊荣。

  从最早的作品《印度放浪》开始,藤原历经长达十多年的流浪/旅行生活,作品或是触及生死主题、或是关于旅行与人生的价值,以视角独特的照片以及带有深刻批判性的文字独树一格,同时也鼓动了一个世代的日本年轻人,让他们走往海外,深入自我。

  《双手合十,一无所求》是藤原新也在59岁时的作品。经历了亚洲各国的流浪、对于神与社会的怀疑,藤原在挚亲纷纷辞世的59岁,抱着缅怀亡者的心情,以四国八十八遍路的旅行为书写起点,描述对于死亡、别离、思念与信仰的人生物语。

  另着有《印度放浪》(马可孛罗)、《东京漂流》(脸谱)、《总觉得波斯菊的影子里藏了谁》(麦田)、《西藏放浪》、《全东洋街道》、《黄泉之犬》、《巴黎的水滴》、《Memento-Mori》等四十余部作品。

译者简介

尤可欣


  曾任旅游记者、编辑,现为英、日书籍译者、自由文字工作者。译有《刺青师》、《爱丽榭宫的餐桌》、《达文西的墨水瓶》、《印度寻祕之旅:在印度遇见马哈希》(合译)、《昨夜的咖哩,明日的面包》,着有《沙漠中传来的鼓声──印度》。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古老的歌〉
 
日照鲜明的午后,骑过几重曲折蜿蜒的坡道,快要接近室户岬的「最御崎寺」的时候,听到了歌声。
 
清朗明亮的声音穿过寺庙内院传来。
 
歌声与下方传来的清晰海潮声交织融合着,听起来,彷彿像是寺院内的孤魂幽幽地飘盪着,那声调,不知为何听起来像悲歌一样,带着哀愁与无奈,殷切诉说着深刻的情感。
 
为何这样的场所里,有人唱着这样悲伤的歌呢?
 
我被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攫住。
 
来到耀眼明星闪烁的东寺,为何前途仍然昏暗迷惘
以为这就是极乐西方的宝池,原来称作黄金之泉
 
当听得更清楚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是「御咏歌」,嗯,真没想到御咏歌还有这种充满感情的唱法。我记得这首御咏歌在从前是来四国朝圣巡礼必唱的经文,但现在,不知为什么在佛像前唱诵的,大部分都变成心经,御咏歌几乎都听不到了,因此,现在听见御咏歌反而觉得新鲜。
 
声音的主人是位女子,歌声中,有潺潺流水的弯曲摇摆,还有华丽延展的长音。
 
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往本堂的方向走去,发现那儿有两个女人,年龄我猜大概约五十岁前后,在本堂的阶梯下方站着,而阶梯上方,在阴影中还有一位穿着白衣的女人站着,声音就是从那女人的背影传来,当眼睛适应了阴影的昏暗,那女人背影的姿态终于清晰浮现的时候,我吓了一大跳,那里站着的是一个非常纤细脆弱、好像随时都可能崩坏的老妇人,而这衰老的背影,实在与那远远就听见、丰厚响亮的声音合不起来。
 
终于,老妇人唱完歌了,小心翼翼移动脚步走下阶梯,拿起放在阶梯下的金刚手杖,深深喘了一口气。
 
阶梯下刚刚看见的两位中年妇女还在,用别人听不见的微弱声音唱着般若心经,我想像这两个人应该是陪同老妇人来的吧,但是,那两人一边唱着般若心经,一边对着走下阶梯的老妇人微微鞠躬行礼。
 
「……哎呀,不再更努力一点不行呀。」
 
老妇人在刚唱完心经的两人身边走过时,停下来说了这句。
 
我若无其事地倾听她们之间的会话,然后听见了九十三这个数字。
 
「哇,真想不到已经有这样的岁数了呀,身体还很健朗喔,听妳唱着那么棒的御咏歌,还以为是跟自己差不多岁数的人呢。」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