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尤金‧法马(Eugene Fama,2013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与效率市场理论之父)曾经把动能描述为「动能无所不在」。法马博士可不是个随便说话的人。动能虽然无所不在,但很奇怪的是,它却普遍被投资人所误解。很幸运的是,现在有了盖瑞•安东纳奇(Gary Antonacci)来填补这个空缺。盖瑞的《双动能投资:高报酬低风险策略》可说是「跨越学术与实务界」的经典之作,它衔接了学术专家与实务业者之间的鸿沟,前者在浩瀚学术期刊上,呈现他们对于动能异常现象的微妙理论探索,后者则直接运用他们对于动能的模煳知识而赚取超额报酬。盖瑞运用他在这两个领域的专才,创造了以动能为基础的资产配置策略,非常扎实、简单而可行,而历史纪录也显示,这套策略可获得相当不错的风险调整后报酬绩效。
关于盖瑞的双动能投资哲学,各位如果有疑虑的话,那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自己也曾经是如此。有关动能的掌握,我们毕竟看过太多二流、甚至完全无效的运用。任何务实的研究者,都会告诉你:「你可以选择相信,但一定要去验证。」经过我们广泛而严格的审视,各种证据清楚显示,盖瑞这套简单、符合直觉而全方位的模型,绝对值得大家花点工夫去了解。
我有位好朋友,他曾经在全球规模最大的新兴债务市场担任造市者,现在虽然还在精壮之年的40岁,但他靠着自己的能力,如今已决定退休搬到迈阿密。他曾经告诉我:「上涨价格吸引买方,下跌价格吸引卖方。」我这位朋友所说的,就是很多人所谓的「动能」。盖瑞把动能现象——每位交易者都凭直觉就能了解和使用——带领到更高层次,而且是所有投资人都能接受的。
像《双动能投资:高报酬低风险策略》这样的书,为何要花那么大工夫才能问世呢?答案很明显:这种书需要特别的作者,而盖瑞只有一个。在动能世界里,他是个特立独行者。我跟盖瑞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我跟很多迷人家伙的往来管道一样,来自于一段「部落格罗曼史」。我当时正想帮TurnkeyAnalyst.com(某个致力于推广计量投资方法的部落格)找一份有关动能的着作,而盖瑞的论文「绝对动能:一种以法则为基础的简单策略,以及普遍适用的顺势操作辅助策略」(Absolute Momentum: A Simple Rule-Based Strategy and Universal Trend-Following Overlay)刚好摆在我桌上。我当时的直觉想法是:「不行的,又来了——又一个假装是严肃学术研究学者的实务门外汉。」可是,等到真正阅读了盖瑞的文章,我便开始肃然起敬了。这篇论文写得很好,简单俐落,结构符合逻辑,而且比较像适合刊载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我不了解这位作者为何没有受聘任教于大学。我必须深入了解。
经过电话和电子邮件的多次沟通,我决定亲自跟盖瑞见面。如同很多部落格罗曼史描述的,我们安排了一个「怪咖约会」,准备在2013年太浩湖(Lake Tahoe)举办的「美西金融协会年会」碰头。我坐在凯悦酒店的大厅等着,看着一群群着名(以及不着名)的学者,往来穿梭于各个会场;不久,有位满头卷发、穿着牛仔裤和短袖有领便服的低调男士,通过华丽的旋转门,很有信心地步入大厅。他并没有故意假装那种学术格调:身着粗呢外套,手上拿着可乐罐。我指着他的方向,问:「盖瑞?是你吗?」盖瑞满脸笑开地回答:「魏斯吗?嗨,我们要赶快才来得及参加有关报酬相关的推论套利资本研讨会!」然后,我们这段部落格关系,就开始绽放为艳丽的罗曼史花朵。
我们已经有点迟了,所以我们跑出大厅,直奔湖边,金融研讨会已经开始。到达的时候,满头大汗,气喘如牛,似乎不适合直闯会议厅,让50多位金融学教授盯着我们看。于是,我建议:「盖瑞,让我们稍微凉快一下,去找杯咖啡,等到下一场专题讲座才参加。」当时完全没料想到,我即将听到一场讲座,远胜过那些会议室里正在举行的专题讲座。
盖瑞和我拿着咖啡,慢慢走到外面,开始谈他的背景。「所以我参加了美国陆军,想当个战斗医疗士兵…。」我打断他的话:「等等,你是越战退伍军人?我曾经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上尉,伊拉克战争退伍军人。」我们彼此相望,觉得这种意外巧合蛮有意思。我知道,军事背景经常会形成某种让人们更适合生存于投资世界的人格特质。接着,盖瑞继续描述他的独特故事:「没错,我干过许多很酷的事。我在印度住了几年,有一阵子担任喜剧魔术师,曾经是得奖艺人,我还有哈佛商学院的MBA学位。」我因为觉得有点迷惑,不得不打断他:「你说什么?」
大约过了一小时,我听着他叙述这些年来的各种冒险经历,我的头脑不再打转,情不自禁地问他:「盖瑞,听起来你好像从来没想找个真正的工作——你为什么不进入学术界呢?你绝对适合!」哦,如同我原本应该预料到的,他回答:「魏斯,你会这么问,真有意思,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差点就走上这条路。我曾经申请芝加哥大学金融博士班的课程,而且被录取了。我当时真想成为学术研究者。」一切变得合理了。我问:「后来怎么了?」对于所有的问题,盖瑞好像都已经准备好答案了:「我几乎接受这个机会,但我当时交易选择权赚了很多钱。而且,我也不相信效率市场理论,我担心自己上了博士班,就必须放弃赚钱,因为他们说市场是不可能被击败的!」我琢磨着盖瑞的回答,想着我如果面临相同的机会,是否会做出相同的决定。
所以,这段故事带来什么启示呢?我为什么要花那么多工夫描述我跟盖瑞的关系和经验?我希望读者能够如同我一样体认,盖瑞是个具有特殊才华的特殊人士。盖瑞有能力整合各种不同的研究领域,然后透过最简洁的方式表达,使得我这种对于动能概念似懂非懂的半个门外汉,也能搞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千万不要误会,盖瑞所做的,是一桩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这需要广泛的知识,而且要有能力衔接多个不同领域。我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我自己也曾经试过。我自己对于价值投资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让我有机会跟别人合作写了一本有关价值投资的书《Quantitative Value》(计量价值)。我的结论跟盖瑞一样。我的书提醒自己:(1)我绝不会成为巴菲特,(2)历史证据告诉我们,结合一套系统性决策程序与一套健全投资哲学,才是长期累积财富的明智之道。盖瑞的书也提醒我:(1)我绝对没办法像盖瑞一样写得如此简洁,(2)动能投资是最重要的异常现象,甚至比价值异常现象更重要。我觉得自己都有点感到嫉妒了。
我很想知道,人们对于盖瑞这本有关动能投资的着作会有什么想法。价值投资这个领域已经有太多所谓的「经典」了,但动能投资却不存在真称得上「经典」的着述。盖瑞的着作,可能立即就会成为经典。我相信,盖瑞的这本《双动能投资:高报酬低风险策略》应该摆在每个人动能书架上的首位。希望大家都能跟我一样,喜欢这本书,更重要的是,也希望各位将来能够因此变成更棒的投资者。
——魏斯里‧R‧葛雷博士
Wesley R. Gray, PhD
Empiritrage执行管理委员
《Quantitative Value》(计量价值)作者
序言 股票市场的获利,就像是妖精的宝藏;有时候,它是红宝石,有时候又变成煤炭;有时候是钻石,有时候又变成鹅卵石。有时候,它是曙光女神留在甜蜜绿叶上的泪珠,有时候又只是眼泪而已。——José de la Vega,Confusion of Confusions,1688
根据可敬的金融经济学家安德鲁•罗(Andrew Lo)所言:「买进-持有策略已经不再适用。价格波动实在太严重,几乎任何资产都有可能会突然变得风险太高 。」甚至华伦•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都曾经在1998年之后,价值两度减少将近50%。
PIMCO的前任老板默罕莫德•艾尔阿利安(Mohamed El-Erian)说:「单是靠分散投资(diversification)已经不足以缓和风险,你需要仰赖更多工具来管理风险。」分散投资长久以来一直被视为投资活动唯一的免费午餐。现在,有人必须支付午餐费用了。由于金融市场彼此之间的整合程度愈来愈高,相关性也愈来愈强,多种资产的分散投资再也无法保障市场不会发生严重损失。这种程度的损失,可能会导致投资人过份反应,并因此决定永久性地结束其投资,结果把原本属于暂时的挫败,转变为永久的损失。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种新的典范,能够针对市场风险进行动态调整,保障我们的安全,免受当今波动剧烈、变幻莫测的市场行情伤害。我们需要透过某种方法,赚取高于市场水准的长期报酬,但又要能够侷限下档风险。本书将证明动能投资如何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动能(momentum)——绩效的持续性——过去20年来一直是备受重视的研究领域。学术研究显示,从1800年代以来,直到目前为止,动能都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而且适用于几乎所有的资产类别。经过多年的严谨探索,学术界终于承认动能是能够创造风险调整后稳定高报酬的「重要例外」 (premier anomaly)。
对于主流投资人来说,动能大体上还是个未经开发的处女地。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跨越学术界与投资界之间的鸿沟,因为学术界对于动能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而广泛,但投资界的这方面运用仍然非常有限。
本书的第一个目标,是要解释动能原理,让读者能够轻松了解与体认。我将简单叙述动能投资的历史,协助读者快速掌握现代金融理论,提出动能之所以能够有效运作的几种可能理由。然后,我们观察各种资产选择,以及替代性投资方法。最后,我会说明双动能(dual momentum)——结合相对强度与顺势操作方法——为什么是最理想的投资方法。
我发展设计出一种易于了解而单纯的双动能运用方法,我称其为「全球股票动能」(Global Equities Momentum,简称GEM)。我只採用一种美国股价指数、一种不包含美国的全球股价指数,以及一种综合债券指数,透过GEM投资方法,我所创造的长期投资报酬,可以是世界股票市场过去40年报酬的两倍,而且还可以避开空头市场的损失。
我发现,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试图累积财富,却没有用相同认真的态度,去研究与寻找某种保障与创造财富的最佳方法。华伦•巴菲特认为,风险来自于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本书试图协助纠正这种情况,将投资导往正确方向。
我尽可能尝试让绝大多数读者觉得本书有趣而有用。本书纳入相当尖端的材料,让想要深入了解这个主题的读者能够满意,但也尽量让本书内容保持简单易懂,方便于一般读者阅读。本书最后提供一份有关现代金融学使用术语的名词解释。好了,让我们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