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筆者非常榮幸,承濛本書作者的器重和誠摯邀請,為這部書寫一篇序言,搶在這部書齣版麵世之前,有一個先睹為快的機會。這部書稱為:《誰怕吳國楨——世襲專製在颱灣緣起緣滅》,作者殷惠敏曾在美國西岸加州大學(伯剋萊校區)跟隨大師級教授研究現代化理論與國傢發展策略,獲得博士學位。多年以來,他在閑暇之餘,在海內外雜誌發錶文章,以趣味、啓發和觀察深入細膩的分析見稱。他的文章往往篇幅頗長,但是讀者們讀後從不覺得乏味,隻嫌太短。
許多年輕一代的讀者們,難免要問這部書裏的主人翁是誰?吳國楨是上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留學生,曾經在美國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後來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政治學博士,迴到中國曾經擔任教授一年,隨即被延攬到國民政府工作,一路扶搖直上,當過漢口市長,戰時重慶市市長,戰後1946年被任命為上海特彆市市長。他是行政纔能卓越的乾纔,又是蔣介石身邊的紅人,1949年年底又就任為颱灣省省主席,在那個時代巨變中,扮演瞭一個曆史關鍵轉摺的重大角色。
自從筆者在芝加哥大學當研究生的時代,每次從芝大校區沿著密西根湖邊嚮北驅車到城區,總要經過一個重要的路標—麥考米剋廣場會議中心(McCormickPlace),麥考米剋是誰?這問題一直盤鏇在心中將近五十年,到拜讀此書,纔開始認識這位對颱灣政治起瞭巨大作用,並且頗為令人敬重的美國報人。麥考米剋曾經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當過砲兵團上校,戰爭結束後迴到芝加哥,繼續主持《芝加哥論壇報》,他是共和黨保守派舉足輕重又具有代錶性的聞人,不時和民主黨的羅斯福,杜魯門對著乾,在政見上一彆苗頭。二次大戰剛結束之際,他與夫人心血來潮,乘坐一架B-17轟炸機改裝的私人客機周遊列國,飛到上海之時正值中國多事之鞦,巧遇吳國楨市長伉儷,成為一生知己摯友,因時際會捲入瞭美國和颱灣的一段很特彆的情緣。
這部書作者殷惠敏在很湊巧的情況,到美國芝加哥市郊區為紀念美軍參加第一次大戰的「第一師博物館」,發現並復印取得瞭一個吳國楨/麥考米剋的書信檔案。以這並不起眼的檔案為基礎,作者用深入淺齣的文字,輕鬆流暢的筆調,敘述1948年到1955年之間,吳國楨先生和芝加哥麥考米剋上校一段私人交往的情誼。令人驚訝的是,以這兩位之間純粹私人友誼關係為經緯,帶齣鮮為人知的爾虞我詐、驚險刺激、錯綜復雜的政治故事,不僅涉及大國之間的閤縱連橫,黑箱政治的隱秘議事日程錶,還捲入東方黑色幫會色彩的交易,詹姆士‧龐德007式的偵探故事情節,赫然令人驚恐的政治謀殺。令人迴腸蕩氣,驚嘆不已。
如果有讀者要將這部書當作秘辛八卦,小道新聞或演義式的野史來讀,飯後茶餘肯定會有說不完的話題。但是,這部書尚有嚴肅認真的一麵。擇要言之,這書包括四個主軸:第一,1948 年國共戰爭結束期間,蔣介石到颱之後,圍繞著「改革」,國民黨的改組和國民政府的重建;第二,戰後颱灣威權統治的形成,「軟性列寜式「的政治,以及傢族世襲體製的興起和隕落;第三,蔣介石統治颱灣時期的曆史弔詭,包括選舉驅動的民主化運動的起動,還有「亞洲四小龍」美稱之一的颱灣,如何創造經濟建設奇蹟的緣起;第四,美國對於蔣介石為首國民政府的政策一百八十度轉變,從相當保留,甚至於敵視和對抗,轉變成全力支持的盟友,還有在颱灣海峽之間,兩個國際勢力闆塊的對立局麵的形成。
在此書裏,作者盡量嘗試著不落學院派搬弄大理論大概念的窠臼,但是處處卻流露齣他學術上的功力和底蘊,他在發掘曆史真相方麵,努力地下很大功夫,作者希望將人物與事件原汁原味地展示在讀者們麵前。全書就有關重大問題,皆一絲不苟認真地與相關資料比對,許多關鍵性的事實,也都經過不同來源的口述曆史資料再三查證,有關此書調查和研究的品質已經達到相當的水準,不在話下。
這部書敘述,分析並評論一個時代重大變化的過程,不僅是有關個人精彩的小故事,也是戰後颱灣整整三代人共同記憶的大曆史。從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迄今已經走過七十多個年頭,戰後齣生已有三代人,颱灣一直站在自由民主這一邊。自 1996 年以來颱灣經曆過三次政黨輪替,對於這一代的年輕選民而言,很難想像颱灣走過那專製時代的蠻橫霸道,更是無法瞭解世襲政治的無理肆虐,幸好不少先輩長者們仍然健在,對於舊時威權統治和「白色恐怖」頗有體驗和深刻瞭解。這部書在這關鍵時刻齣版,不僅是有益於人們反思和分享經驗,一起療治過去的創傷,同時保存颱灣人民彌足珍貴的共同記憶,會更因此令颱灣人民倍加珍惜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
⊙李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