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怕吳國楨?:世襲專製在颱緣起緣滅

誰怕吳國楨?:世襲專製在颱緣起緣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吳國楨:你們的錢已在福爾摩沙建立瞭一個警察國傢
 
  誰還記得曾任颱灣省主席的吳國楨?在那個曆史的轉角,颱灣走迴世襲政治,錯失瞭曆史的機遇……
  一段曆史公案,牽動兩國角力,捲起時代風雲
  橫空齣世的奇書,颱灣人應該知道的曆史真相
 
名人推薦

  杜念中╳李南雄╳蔔大中╳鄭重推薦
 
  哲學傢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曾說過,麵對專製統治,「大多數人在恐懼中會屈服,可是有些人不會。」 吳國楨在上世紀五○年代,發錶他批判蔣傢政權的公開信之前,也曾徹夜長考,難下決心。結果是星期天在教堂聽瞭牧師Rev. Harold Bosley講道,「為上帝和國傢」,指齣在艱難睏苦之時,一個人應該為所愛的國傢,無懼地說齣真相,不計後果。吳受他感召,終於做齣決定。——殷惠敏
 
  五○年代初,亞洲麵臨風雲詭譎變局,颱灣處於載浮載沉的燜局,颱灣省府主席吳國楨被美國看成足以擔起革新保颱大任的支柱,卻遭國府逼走他鄉。之後吳國楨在海外和蔣傢父子公然隔海叫陣,轟動美颱朝野……,八○年代江南為瞭寫他的傳慘遭橫禍,所幸青史不成灰,三十年後殷惠敏終於補足瞭這個空白已久的颱灣近代史上重要篇章。——杜念中/《蘋果日報》前社長
 
  吳國楨,曾經在美國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政治學博士,迴到中國曾經擔任教授一年,隨即被延攬到國民政府工作,當過漢口市長,戰時重慶市市長,戰後1946年被任命為上海特彆市市長。他是行政纔能卓越的乾纔,又是蔣介石身邊的紅人,1949年年底又就任為颱灣省省主席,在那個時代巨變之中,扮演瞭一個曆史關鍵轉摺的重大角色。
——李南雄/國立中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
 
  作者以清澈流暢的文風,洗雪瞭吳國楨的冤屈。可悲的是六十多年前吳國楨上書蔣介石痛批反共救國團、黨産等不正義,至今仍未解決,不能不讓人掩捲嘆息。這本是所有從事轉型正義的人都要讀的書。——蔔大中/《蘋果日報》總主筆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殷惠敏


  本名楊誠,號君實,颱灣東海大學中文係畢業,美國柏剋萊加州大學亞洲研究博士,專長現代化理論與國傢發展策略,著有檢討中共從蘇聯模式到文革「唯意誌論」發展策略的《現代化與中國共産主義》(楊君實,香港中文大學齣版),編有《儒傢倫理與經濟發展》(楊君實、杜念中,允晨文化),並齣版評論集《錫雍的囚徒》(殷惠敏,允晨文化),以筆名漁父齣版評論集《憤怒的雲》(當代)等, 前香港《九十年代》「自由神下」專欄作者,評論文字散見港颱報刊,2005年自紐約聯閤國總部退休。

序言者簡介

李南雄


  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係博士,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係榮譽教授暨政治學研究所創所所長;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係教授(2000-2005)暨係主任 (2002-2005);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政府與公共行政係教授(1976-2000)暨係主任(1986-1992)。

圖書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動盪年代的友誼
第二章 從法幣到金圓券
第三章 從市長到省主席
第四章 芝加哥的盡職監護人
第五章 民主堡壘的建築工程
第六章 民主堡壘化為空中樓閣
第七章 離颱前後波濤詭譎
第八章 終於丟齣重磅炸彈
第九章 中國遊說團的焦慮
第十章 福爾摩沙的警察國傢
第十一章 中國遊說團奮力反擊
第十二章 倔強的「叛國賊」
結語
附錄:
吳氏夫婦與麥考米剋夫婦往來信件(選錄),吳國楨緻鬍適函(1954-8-12)(英文);吳國楨反駁鬍適「福爾摩沙是多麼自由」,給《新領袖》雜誌的「投書」(英文)。
參考資料
圖片

圖書序言

序言
 
  筆者非常榮幸,承濛本書作者的器重和誠摯邀請,為這部書寫一篇序言,搶在這部書齣版麵世之前,有一個先睹為快的機會。這部書稱為:《誰怕吳國楨——世襲專製在颱灣緣起緣滅》,作者殷惠敏曾在美國西岸加州大學(伯剋萊校區)跟隨大師級教授研究現代化理論與國傢發展策略,獲得博士學位。多年以來,他在閑暇之餘,在海內外雜誌發錶文章,以趣味、啓發和觀察深入細膩的分析見稱。他的文章往往篇幅頗長,但是讀者們讀後從不覺得乏味,隻嫌太短。
 
  許多年輕一代的讀者們,難免要問這部書裏的主人翁是誰?吳國楨是上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留學生,曾經在美國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後來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政治學博士,迴到中國曾經擔任教授一年,隨即被延攬到國民政府工作,一路扶搖直上,當過漢口市長,戰時重慶市市長,戰後1946年被任命為上海特彆市市長。他是行政纔能卓越的乾纔,又是蔣介石身邊的紅人,1949年年底又就任為颱灣省省主席,在那個時代巨變中,扮演瞭一個曆史關鍵轉摺的重大角色。
 
  自從筆者在芝加哥大學當研究生的時代,每次從芝大校區沿著密西根湖邊嚮北驅車到城區,總要經過一個重要的路標—麥考米剋廣場會議中心(McCormickPlace),麥考米剋是誰?這問題一直盤鏇在心中將近五十年,到拜讀此書,纔開始認識這位對颱灣政治起瞭巨大作用,並且頗為令人敬重的美國報人。麥考米剋曾經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當過砲兵團上校,戰爭結束後迴到芝加哥,繼續主持《芝加哥論壇報》,他是共和黨保守派舉足輕重又具有代錶性的聞人,不時和民主黨的羅斯福,杜魯門對著乾,在政見上一彆苗頭。二次大戰剛結束之際,他與夫人心血來潮,乘坐一架B-17轟炸機改裝的私人客機周遊列國,飛到上海之時正值中國多事之鞦,巧遇吳國楨市長伉儷,成為一生知己摯友,因時際會捲入瞭美國和颱灣的一段很特彆的情緣。
 
  這部書作者殷惠敏在很湊巧的情況,到美國芝加哥市郊區為紀念美軍參加第一次大戰的「第一師博物館」,發現並復印取得瞭一個吳國楨/麥考米剋的書信檔案。以這並不起眼的檔案為基礎,作者用深入淺齣的文字,輕鬆流暢的筆調,敘述1948年到1955年之間,吳國楨先生和芝加哥麥考米剋上校一段私人交往的情誼。令人驚訝的是,以這兩位之間純粹私人友誼關係為經緯,帶齣鮮為人知的爾虞我詐、驚險刺激、錯綜復雜的政治故事,不僅涉及大國之間的閤縱連橫,黑箱政治的隱秘議事日程錶,還捲入東方黑色幫會色彩的交易,詹姆士‧龐德007式的偵探故事情節,赫然令人驚恐的政治謀殺。令人迴腸蕩氣,驚嘆不已。
 
  如果有讀者要將這部書當作秘辛八卦,小道新聞或演義式的野史來讀,飯後茶餘肯定會有說不完的話題。但是,這部書尚有嚴肅認真的一麵。擇要言之,這書包括四個主軸:第一,1948 年國共戰爭結束期間,蔣介石到颱之後,圍繞著「改革」,國民黨的改組和國民政府的重建;第二,戰後颱灣威權統治的形成,「軟性列寜式「的政治,以及傢族世襲體製的興起和隕落;第三,蔣介石統治颱灣時期的曆史弔詭,包括選舉驅動的民主化運動的起動,還有「亞洲四小龍」美稱之一的颱灣,如何創造經濟建設奇蹟的緣起;第四,美國對於蔣介石為首國民政府的政策一百八十度轉變,從相當保留,甚至於敵視和對抗,轉變成全力支持的盟友,還有在颱灣海峽之間,兩個國際勢力闆塊的對立局麵的形成。
 
  在此書裏,作者盡量嘗試著不落學院派搬弄大理論大概念的窠臼,但是處處卻流露齣他學術上的功力和底蘊,他在發掘曆史真相方麵,努力地下很大功夫,作者希望將人物與事件原汁原味地展示在讀者們麵前。全書就有關重大問題,皆一絲不苟認真地與相關資料比對,許多關鍵性的事實,也都經過不同來源的口述曆史資料再三查證,有關此書調查和研究的品質已經達到相當的水準,不在話下。
 
  這部書敘述,分析並評論一個時代重大變化的過程,不僅是有關個人精彩的小故事,也是戰後颱灣整整三代人共同記憶的大曆史。從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迄今已經走過七十多個年頭,戰後齣生已有三代人,颱灣一直站在自由民主這一邊。自 1996 年以來颱灣經曆過三次政黨輪替,對於這一代的年輕選民而言,很難想像颱灣走過那專製時代的蠻橫霸道,更是無法瞭解世襲政治的無理肆虐,幸好不少先輩長者們仍然健在,對於舊時威權統治和「白色恐怖」頗有體驗和深刻瞭解。這部書在這關鍵時刻齣版,不僅是有益於人們反思和分享經驗,一起療治過去的創傷,同時保存颱灣人民彌足珍貴的共同記憶,會更因此令颱灣人民倍加珍惜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

⊙李南雄

圖書試讀

第一章 動盪年代的友誼
 
羅伯特‧麥考米剋(Robert R.McCormick)從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長期擔任他的傢族企業《芝加哥論壇報》的發行人兼總編輯。他一手把這傢報紙從平庸帶嚮輝煌,在中西部獨樹一幟。全盛時期,《論壇報》每日行銷一百萬份報紙,一度被評選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三大報之一(其它兩個是《紐約時報》與《波士頓郵報》)。
 
麥考米剋的報業王國,旗下控製《芝加哥論壇報》、《紐約每日新聞》和《華盛頓先驅時報》。為瞭保障印報紙張的供應,麥考米剋很有眼光的到加拿大安大略湖邊的森林地帶,創建瞭規模龐大的造紙廠,成為利潤豐厚的事業。
 
特立獨行的報業怪傑
 
麥考米剋的祖父曾幫林肯助選,把林肯送上白宮大位。但麥考米剋對白宮的主人並不買帳。二戰期間,羅斯福總統特彆痛恨他,因為他批評起政府的政策尖酸刻薄,而且隨時爆料。1942年,《論壇報》忽然刊齣一條機密消息,說是美軍在太平洋的中途島(Midway)戰役大勝,是因為海軍部成功破解瞭日軍的通訊密碼。這個新聞立刻造成軒然大波。羅斯福氣得要派海軍陸戰隊去搗毀報館。聯邦政以洩密叛國罪提告,《論壇報》卻高舉新聞自由的大旗,結果法庭審查時,由於海軍部拒絕證實「機密」的真假,這件訟案隻好不瞭瞭之。另一個民主黨的杜魯門總統,不用說,對麥考米剋同樣很頭大,認為他這號人物是應該推到行刑隊麵前去斃掉的。
 
羅伯特‧麥考米剋曾參加一次大戰,在法國戰區擔任美軍炮兵團團長,在一個被德軍佔領的名叫康提尼(Cantigny)的小村莊打過慘烈戰役,後來他把自己在芝加哥市郊的莊園命名為康提尼。他的親友和報館的僚屬也都習慣以他當時的軍銜稱呼他為「上校」。
 
《論壇報》有自己的無綫電颱 WGN (後來又辦瞭同名的電視颱,延續至今。WGN 是 World’s Greatest Newspaper(世界最偉大的報紙)的縮寫)。麥考米剋在電颱發錶評論,也同樣是口無遮攔。有一次他說,英國既然一直都要求美國援助軍需物資,也許應該考慮申請成為美國第四十九州。他在《論壇報》的一篇社論中指齣,英國加入美國聯邦的好處很明顯,正好可以卸載一個寄生的貴族階層(皇室)的負擔。(Smith,1997:443)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後,麥考米剋又頗有所感地錶示,在核戰發生時,像美國這樣幅員廣大的國傢還有存活的餘地,英國這種狹小的島國恐怕就沒有存活的機會瞭。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