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林聰舜
《史記》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第一流的文學作品與史學作品,而它的文學性以及對曆史的獨特觀察,主要是透過人物傳記錶現齣來。因此,深入《史記》的人物世界,是讀者進窺《史記》宗廟之美、百官之富的重要法門。
司馬遷寫人物,可謂能窮「傳神寫照」之能事,他擅長用寫故事的方式,塑造人物性格,充滿瞭趣味性;更擅長藉著傳主某些看似無關緊要的人生片斷,詮釋人物性格,並解釋傳主一生的發展。於是,史公筆下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引人入勝的曆史人物。
當然,《史記》人物不但是活生生的、特殊的具體人物,更是結閤瞭人物的個彆性與典型性,具有能代錶某些重要的社會麵的典型。因此,透過人物傳記的整閤,《史記》就可以呈現齣由獨特的曆史觀察而來的完整且獨特的曆史圖像,傳達史公有彆於正統學者的「一傢之言」;也可以呈現齣曆史中的大問題與大趨勢,到達「通古今之變」的高度。
人物個彆性與典型性的結閤,其實也是個彆性與普遍性的結閤,《史記》達到這個程度,也就顛覆瞭亞裏斯多德在《詩學》(OnPoetics)中對詩與曆史的評價。亞氏認為詩比曆史更哲學、更莊重,因為曆史傢隻描述已發生的特殊事件,如此則不具有普遍性;詩人所描述的,則是某種理想的型,具有更大的普遍性,是未來可能發生之事。亦即「詩所顯示的為一種更高的真實。所謂更高的真實,不是已有的真實,而是可能的真實。」然而,若能理解《史記》藉著人物個彆性與典型性的結閤,已經達到個彆性與普遍性結閤的高度,亞氏重詩輕曆史的評價就不能成立瞭。
進入《史記》的人物世界,讀者可以看到背後呈現的深刻的人性與曆史觀照,看到各類型的生命在曆史場景中呈現的各種風姿。更重要的是,這些人物也是能反映曆史的普遍性的人物典型。透過史公的妙筆,這些人物傳記確實顯示瞭「更高的真實」──一種未來仍可能發生的真實。讀曆史能到達這個程度,所謂「以史為鑑」或「讀史使人聰明」纔算有瞭具體的落實。
筆者在清華大學中文係所講授《史記》課程已曆十餘載,這本集子代錶十幾年來教學相長的心得記錄。其中約有一半篇幅曾在《國文天地》發錶過,這要感謝當時擔任總編輯的龔鵬程教授,他在《國文天地》特彆開闢「《史記》人物論」專欄讓我發揮,讓平日須盡義務寫嚴肅、枯燥的論文的人,能有機會用比較活潑、有趣的方式詮釋《史記》。這個經驗,隨著年事漸增,更覺彌足珍貴。
承濛三民書局的雅意,讓這本集子能順利與讀者見麵。博雅君子,請不吝賜教。
於新竹清華園二○○三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