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写字」是幸福的记忆,学习的硕累 很怀念上课记笔记的时光。
在那个年代,做好笔记是学习很重要的方法。它帮助我理解知识的逻辑,体认思考的位置。为了笔记读起来清楚,所以会特别注重笔记内容要条理清晰、字迹工整。因为是「纯手工」的教战策,所以练字变成每天必行的基本功课。现在回忆起来还真有几分成就感。
学习通常强调「心到」、「眼到」、「口到」和「手到」是有道理的。
从写笔记当中,将课堂老师讲述及书本的内容,内化成自己容易理解的关键逻辑,经过手写笔记加深复习印象。这是深度的后设认知学习,对于日后的求职考试、瞬间掌握业务重点,都有深远影响。因此,写字这件事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件幸福的历程。
国语文教育包含:「读」、「说」、「写」、「作」。其中「写」的部分,包含书法与硬笔字的教学。过去的年代,教育领域多有重视,也打下根基。然而,随着电脑所带来的便利性,写字这件事渐被科技取代,甚而忽略。
我们常说,现在的学生字迹潦草、结构不美、错字连篇,这应该和过度使用电脑,较少练习写字有关吧!
在我任职国小教育科科长时期,筹组了「台北市教育局国小生字词语簿编着范写小组」,邀请具有书法及写字专长的老师缮写国小国语课本生字语词,出版成册,免费提供教师教学及学生习写之用。
黄老师正是缮写者之一,她所写的字运笔流畅、结构优美,可说是范写簿本的优良作品。很高兴她愿意将所学专长出版成书,共同推广写字教育。
写字俨然是生活的一部分,透过写一手优美而有温度的硬笔字与人沟通,是温馨的、关怀的。
「写字是幸福的记忆,学习的硕累」,这种感觉,时间越久就越清晰温暖。
谢丽华
曾任:台北市教育局督学、台北市教育局国小教育科科长
现任:台北市教育局青年发展处处长
自序
日日好日,日日好字 写字,是最快乐的事。──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如是说。
有多久,没提笔写字了呢?
现在人仰赖键盘多于笔墨,过去寄託于纸张上的手感,与书写的沙沙声响,渐渐隐没在冰冷的电脑萤幕前。我想,这样的沟通方式固然快速方便,却少了那么点温度。
正因为写字机会不多,许多人偶尔提起笔,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好好写字了。
回溯逾三十三年写字历程,当年师专毕业,就跟着施春茂老师习写书法,民国一百年时,经文化国小邹彩完校长介绍,为教育局的国小生字甲乙本执笔老师之一,以硬笔书法的方式,写出给学童描摹的字词。从中发现,硬笔书法与传统书法,不论是笔法、结构或笔顺,基本道理都是异曲同工。这样美丽的意外,为我的书写过程带来许多乐趣,也成为研究硬笔书法的契机。
后来,受邀在兰雅国小演讲,主题是向父母说明如何教导学童「写字」,当时传单上写着:「不要再当橡皮擦爸妈!」让人不免会心一笑。
我们从小写字时,只要有写得不工整的字,父母、老师便要我们「擦掉重写」,可是,若是方向不对,既使重写一百遍也是一样。写字是有方法的,只是许多人不甚知道。
每个字,是由基本笔法一笔一划组装而成,把这些小零件练习好,字自然就能写得漂亮。内心遂有了一个念头,督促着我:「如果能够让家长、孩子知道这样的观念,也许就不需要用掉那么多橡皮擦了!」
因为明白,字如其人。
于是,开始着手制作相关的课程讲义,在任教的班级,将运笔概念教导给学生,希望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如何「好好写字」。
果然将基本功练好后,孩子们写的字明显进步许多,更让我确定了基本笔法、结构以及笔顺的重要性。
现在我也在钱穆故居的亲子书法班授课,从基础开始,逐步指导上课的家长、小朋友硬笔书法,让他们回家后也能教孩子如何改良字迹,而不只是笼统地要求「写整齐一点」。
带领亲子班后,看着家长们在课程后也有不少心得,我不禁兴起了应该让更多成人也有机会从头认识写字的念头,尤其在这个越来越少人提笔的世代,如果能让手写字的温暖延续,人与人间的情感,也能更加紧密!
写字是美感的技艺,展现一个人的生活思考与生命态度。就像美国知名文学家、艺评家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所说:「书写,终究是一连串给予自己的许可。」
只要自己许可,愿意静下心,体会一笔一画、一提一按的无穷变化,将会是非常愉快的旅程。
因缘际会下,有机会与博思智库出版社合作,让我得以传达这样的理想:慢手写字,享受自在的节奏。
本书从基本笔法、字形结构、笔顺开始,让读者能从头解构对字的认识,打好基本功夫,接着练写三大主题的经典名言佳句,在书写这些精选文句时,一笔、一划,与自我对话,沉淀心灵。
科技时代,懂得用美字传递温度的人,更显珍贵。
且让我们一起,日日过好日,日日写好字。
◎黄惠丽老师
前言
倾听笔尖与心的对话 你今天写字了吗?
写字,这件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事,就是个与自己对话的方式。
我们事事讲求效率,对文字也是一样,在键盘上哒哒哒地敲着,一下子打出的字数就是手写的两、三倍。有些人可能一天下来,一个字都未写下。
沟通更快,情感却淡了。
如同那句经典广告台词:「世界越快,心则慢。」生活步调快速的环境,我们更该让心有慢下来的空间,与他人对话,也与自己对话。
▎笔与墨,走向心的桥樑 是否曾思考,书写其实比电脑打字更容易沟通?听起来或许不太可能,但手写字确实有着电脑字体,无法超越的关键元素──情感。
现代人使用Email、Facebook、Line作为沟通媒介,讯息随传随收,越来越快速,但一来一往简化了想法和情感,久而久之,这些讯息不再特别,也少了值得珍惜之处,一则则累积起来的资讯,时间一久就被刷掉,甚至被人们淡忘。
不同的文字线条,能展现出不同的感情。每个人的手劲不一,写出的文字因而独一无二。不妨想像一下,收到一张手写的卡片和一张电脑打字的卡片,心中情感被牵引的程度是否大不相同?
亲笔所写的文字,具有温度,不若电脑字体的冰冷,笔墨间洋溢着对彼此的情意,这便是打字所无法展现的真诚。
加班晚归的沉重步伐,简单一张「辛苦了」的字条就能使之轻盈;考生应试前的忐忑,看了好友暖心的「加油」字句后,加倍踏实。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吧!生活中一张手写的小便条,也能承载各种感情,或涓细、或澎湃,手写字的魅力,正是如此。
▎看字,彷彿看见对方 「字如其人」这个说法,最早源自西汉文学家扬雄所说:「书,心画也。」这句话指的是,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作者以线条表达和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心绪。
我也认为,每个人写的字,多少都能反映个性与修养,甚至是对生活的美感与态度。
当面对不认识的人的字迹时,我们其实常会从对方的字,去揣测其个性及特色,若工整方正,那么可能是个刚正有条理的人;而娟秀细长者,或许心思细腻;至于字迹潦乱者,就常被认为是不认真或粗枝大叶的迷煳蛋了。
过去确实有人研究过,写字的笔迹能看出各种不同性格:字细小的人,有良好的观察力与专注力;字大的人爱好表现;字迹偏右倾的人喜欢与人互动;字迹偏左倾的人情感较压抑……。
正因为如此,能写得一手好字就更为重要了。
我还记得很清楚,小时候,住花莲的舅舅常与台北的我们鱼雁往返,虽然舅舅尚称不上是饱读诗书,但他的字写得很漂亮,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个有深度的人。因而,让我相信:字迹,就是给人的第一印象!
▎写字,写出好脑力 美国《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整合多项医学研究报导,写字有六个健康好处:可提高记忆力、加快伤口癒合速度、舒缓癌症患者情绪、让人更乐观、改进睡眠、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健康状态。
国内知名脑科学博士洪兰说过:写字可以促进神经连结,大脑命令手部的运动皮质区,照字的笔顺运动手部肌肉写出文字,而肌肉是有记忆的,动作的顺序,帮助了我们对这个字的记忆。
我想,这或许解释了现在许多人过于仰赖电脑打字后,时间久了,许多字都不会写的现象,疏于练习,大脑自然就遗忘了这些文字。
除了已有医学研究背书的好处外,依我个人过去的教学经验,写字还有助于提升手眼协调的能力,一方面训练手部小肌肉,一方面训练观察能力。
举例来说,学生们在动笔习写时,我不时要他们将自己的字与字帖对照,问问他们:「字与字帖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比较瘦长呢?还是比较矮胖?左边是不是写得太高了?两笔划的间隔是不是太大了?」其实这些都是一种观察力训练,透过感受位置的相对性,观察结构与空间的安排。
▎练字,享受生命自在的节奏 语言和文字,是沟通的主要工具,写字其实是生活中一件平常事,可是也因为过于平常,所以容易被人们忽略重要性,认为只要能够写、看得懂就好了。
将字练好,就像习学一项古老的技艺,需要缓而深的内力。
天寒,用握笔温暖身心;天躁,由运笔涵养气韵!
启蒙时代着名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书写是声音的图画。」书写本是一种基本技能,如同绘画一样,字本身是一种线条铺陈,也是线条和结构的安排,所以当领会写字的笔法、笔顺、结构等要义,掌握之后,再进而追求字体美感。
所有技能都有基本功,写字也是如此,若是一开始字的比例结构就不对,那么变化成艺术字,自然也不会好看。现在有许多强调创意书法的书法展,但从作品就能明显看出作者的基本笔法不佳,再加上那些「创意」,竟变得不像书法。所以说,写字也得扎好马步、打好基本功,在稳固的根基上加变化,创作的成品才会有足够的品质与内涵,否则只会沦为譁众取宠,失去创意的真义。
一起练习这套最实用的基本功吧!
从提笔做起:按、提、挑、捺,一笔一划、一点一滴,文字开始有了温度与意象,不只构筑了一个字,更成就了完整的自己。
只要有纸和笔,随时随地都能信手拈来,跟着本书的渐进教学,每天动笔写几个字,慢慢地就能改变整个字体,你也能写出一手好字。
让我们慢手写字,享受生命自在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