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世界文坛的知名度而言,在日本作家中,以三岛由纪夫与安部公房的作品(《沙丘之女》、《别人的脸》、《燃尽的地图》、《第四冰河时期》、《朋友》、《幽灵在此》,有俄语版、捷克语版、罗马尼亚语版、丹麦语版、比利时语版、芬兰语版、英语版、墨西哥语版、法语版、德语版、义大利语版、葡萄牙语版等)获得最多国外读者的阅读。他们两人都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二战前,三岛进入了学习院的初、高等科就读,之后考上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安部的生活道路却转折得多,父亲奔赴当时日本的殖民地「满洲国」的奉天(今中国东北沈阳市)当执业医师,基于这个家庭因素,安部就读该地的小、中学,高中时期才回到东京。是年冬天,他患了肺结核休学,一九四○年回到奉天的自家休养。一九四二年四月,他的病情已恢复过来,因此返回东京。一九四三年十月,他考上了东京帝国大学医学系,这时日本可能战败的消息甚嚣尘上,他出于某种莫名的情感召唤,伪造了「重度肺结核」的诊断书,以此病由返回奉天的家里。一九四五年,日本和满洲两地爆发了严重的伤寒。翌年,苏联军队入侵了中国东北,并接管所有的医院,其父亲遵从命令制作伤寒的疫苗,不幸受到感染而过世。之后,来了国民党政府,整个体制改弦易张,但旋即又被八路军击退,短短两三个月内,政策和市容为之改变。这些无疑给安部造成巨大的冲击。同样地,三岛在入伍前的体检,由于军医的误诊,认为他疑似患有肺结核,得以免除兵役。同年十月,三岛的妹妹美津子罹染伤寒死亡。简单地说,这两个同世代的作家,三岛在「内地」接受传统教育,安部在「外地」度过青少年时期,但是他们有个共同点:两人都经历过「日本帝国的崩解」与时代疾病的威胁,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震盪。而在文学道路上,三岛于日本传统文学中大放异彩,安部则坚决地站在「异端」(反传统)立场上,持续思索故乡存在的定义和被荒漠化的灵魂。可以看出,在安部的生命里,他自始至终直视「做为场所的悲哀」(Realms of Memory)的困境。顺便一提,阿尔及利亚出身的法国作家卡谬的《异乡人》、前总统李登辉在司马辽太郎《台湾纪行》的篇末对谈,皆为绝佳的例证。换言之,满洲这个空间上的场域,既是真切的实在,同时还包含场所、位置和身分的认同,却由于政权的更替,又把它丢入流变的漩涡中,致使日本移民者不知何去何从。而这个二律背反的问题,又成为安部的精神原乡,从文学上的启蒙,到小说的场景描绘,都围绕着满洲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