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麦子不死(纪德逝世六十五週年纪念‧人生二部曲之一)

如果麦子不死(纪德逝世六十五週年纪念‧人生二部曲之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安德烈‧纪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因为诚实,他成了时代异端── 勇于指出常理的荒谬,率先站上思考的前线, 一位撼动全欧洲的大师。 书写只能呈现部分真实,真正的真实永远更复杂, 因此他竭力书写自己,完整揭露一位知识份子的心智成长历程。 「人们希望孩童的心灵仅是透明而纯净, 我从小却只在自己身上看见丑陋与邪恶。」 纪德很早就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矛盾,一切从童年开始娓娓道来──严肃的母亲、温和而早逝的父亲、永远苍老的祖母、温柔哀伤的表姊。以及因为「坏习惯」而被赶出学校、受同学霸凌等不愉快的求学经验。更有与同性友人密切的友谊、偕王尔德同游异地并认识自己性向、早年的写作经验,以及为了心灵救赎而缔结的婚姻…… 步入中年之后,早已享誉文坛的纪德决心在本书中更进一步自我揭露。他回溯最久远的童稚意识,捕捉所有宝贵的灵光乍现,完整展现一位知识份子的心智历程。他更大胆坦白,自己生长于严谨家庭,却不断感受到欲望的召唤、不断听见内心对体制的质疑。他想追索真正的自由,却又因迷失而恐慌。最终他发现,唯有来回于黑暗与圣洁两造之间,才能继续做他自己…… 《如果麦子不死》书名典出《约翰福音》,纪德试图表达:如果麦子不死,它就只是一粒麦子,唯有通过磨难的淬鍊,遍尝不幸的考验,才能在尘土中复生,重新化为无数的麦粒。本书先是陆续分卷匿名发表,正式集结出版后,因内容涉禁忌题材而屡遭删减。纪德在书中竭力剖白,却又自述「真实」之遥不可及,正是这份强韧的诚实,使得本书流芳百世。 =有关纪德为赎罪而写的「人生二部曲」= 人生二部曲之一《如果麦子不死》|对善与美的恋慕 对自我最毫无保留的检视 人生二部曲之二《遣悲怀》|纪德悼悔亡妻深情之作 (麦田即将出版) 本书特色 ◎二十世纪法国首席文学大师最具代表性的裸裎自剖 ◎问世九十年仍永垂不朽的争议禁书 ◎善与恶的永恆辩证 启发卡缪、沙特、德希达等名家 ◎重量导读|阮若缺(法国学术荣誉骑士‧政治大学欧洲语文学系教授) ◎法文直译全新译本 各界赞誉 纪德是个无可取代之人,因为他选择的是「成为」真理。他在年轻时就选择成为无神论者,而在经过半世纪之后,他终于真正成为自己心目中的真理,同时也成了我们众人的真理。从此之后,今天的人们才真正得以成为新真理。──沙特(法国哲学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安德烈‧纪德(André Gide, 1869-1951)


  二十世纪法国首席文学家之一,一九四七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身优渥,父亲是巴黎大学法学教授,叔叔是政治经济学者。

  少年时代的纪德就是爱好读书、勤于笔耕的少年,二十一岁发表第一部作品《安德烈‧瓦尔特笔记》,随后几乎每年都陆续出版新作。一九〇八年参与创建《新法国评论》杂志,启发无数后世欧洲知识份子。纪德批判法国对殖民地的剥削、为囚犯人权奔走声张、对共产思想萌生兴趣而访问苏联,始终走在时代的尖端。

  一九四七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文笔平易近人,充满文艺气息,同时也以真诚、无惧的爱及深刻的心理洞见,呈现人类的问题与现况」。同年也获颁英国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作品广纳小说、回忆录、评论集、散文集,代表作有《地粮》、《窄门》、《背德者》、《纪德日记》等。

  纪德在作品中私密而坦率地敞开自我,直白述说欲望带来的牵引与困惑,在当时宗教气氛浓厚的欧洲社会中是令人震惊的,使他遭指为异端。甚至在纪德逝世后,罗马天主教教会仍决定将他的作品列为禁书。

  自小勤记日记的纪德,晚年致力于毕生日记的整理与出版,他的日记完整展现他诚实地检视自身,并借以求索真理的心灵历程,堪为一代典范。他为知识份子带来一股摆脱宗教与道德束缚的思潮,使「人的问题」逐渐优于「神的问题」。纪德高贵的诚实始终反映于善与恶的对立与拉锯中,他在生活与哲思里持续质疑,也持续重新定位生存的意义,永远在如此历程中寻找新的和谐与完整。正是如此强烈的矛盾为他供给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

译者简介

严慧莹


  台湾辅仁大学法文系毕业,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当代法国文学博士。目前定居巴黎,专职文学翻译。译有《终极美味》、《灰色的灵魂》、《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独子》、《无爱繁殖》、《情色度假村》、《谁杀了韦勒贝克》、《反抗者》等书。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第一部】
 
我是个需要对话的人,内心一切都在不断冲突、对辩。尽管多么想忠于事实,回忆录永远都只能呈现一半的真实,因为一切都永远比说出口的来得复杂。或许只有在小说中,才更贴近真实。
 
1
 
我出生于一八六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当时我父母住在梅第西街上,一栋位于五楼或是六楼的公寓,几年之后搬离,所以我对那栋公寓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但是我记得公寓的阳台,或说从阳台所看到的景物:正前方的广场和水池中的喷泉──更准确地说,我记得父亲为我剪的纸龙,我们从阳台投向空中,随风飘过广场水池上空,一直飞到卢森堡公园,被高高的栗树树枝拦截。
 
我也记得一张蛮大的桌子,无疑是餐桌,铺着一块垂地的桌布;我和门房的儿子熘到桌布下,他和我同年龄,有时会来找我玩。
 
「你们在下面搞什么鬼?」保姆大声问。
 
「没什么。我们在玩。」
 
我们把带到桌下当幌子的玩具大声地摇动,其实我们玩的是别的:我们不是在一起玩,而是两人紧靠着,后来我才知道我们玩的是叫做「坏习惯」的游戏。
 
我们两个当中,是谁教对方这个玩法的?是谁先开始的?我不知道。必须承认,有时候小孩不必人教就会自己发明这些游戏。至于我,我不记得到底有没有人教我,我又是如何发现这种快感的;不过,在我记忆所及之处,它就已经存在了。
 
我知道把这件事说出来是个错误,也清楚会造成的后果;我已预感到人们或许会拿这件事来攻击我。但是我的自述存在的唯一原因就是真实。就当作我是因忏悔才写这本自传的。
 
在那个纯真的年纪,人们希望孩子的心灵只是透明、温柔、纯净,然而我在自己身上看见的,却只是阴郁、丑陋、阴险。
 
大人带我到卢森堡公园去,但我不肯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离得远远的,一脸阴郁,挨在保姆身旁,看着其他孩子们玩。他们用小桶子装沙子,做了一排排漂亮的沙堆……趁保姆转过头去的一瞬,我冲过去踩坍所有沙堆。
 
我下面要叙述的另一件事更奇怪,可能因为奇怪,我反倒觉得没那么可耻。后来我母亲常常跟我提起这件事,她的叙述使我的记忆更为鲜明。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