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济安译美国经典散文(中英对照)

夏济安译美国经典散文(中英对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夏济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夏济安教授身兼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于一身,传世作品不多但至今仍备受称颂。The Gate of Darkness: Studies on the Leftist LiteraryMovement in China 固然是划时代的杰作,先生翻译功夫更是「独步译林」,本书即收入他亲译美国殖民时期至南北战争中重要作家的作品,如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欧文(Washington Irving)、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和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等。那时纯粹的美国文学还没成形,作品多见欧洲文学特色,读者因此可一窥美国文学始创阶段的面貌。再加上夏济安先生译着往往不见「译痕」,本书双语对照排版让读者更能细味先生功力。 名人推荐 「翻译忌纵情,纵情则望文而生非非之义,容易离题。翻译忌寡情,寡情则草草结亲,貌合神离。夏济安先生学富才高,中文典雅,英文博通,天生赤诚,译笔于是不纵,用情于是合度,译文于是绵丽;只读中译,行云流水,风清月明;中英对读,琴瑟相谐,鸾凤和鸣,功夫很深。我早岁学做翻译也学人窠臼,学信,学达,学雅,终归信而无趣,达而无味,雅而无姿。读了济安先生译作,原来说信说达说雅,他笔下透露的消息深刻极了:信靠博学,达靠虔诚,雅靠才情,那才是迻译西洋文章大家名篇的本事。每览遗墨,春风习习,满心欢喜。」──董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夏济安(1916–1965)


  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曾任教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外语系和香港新亚书院。1950年赴台后任教于台湾大学外文系,为小说作家白先勇、欧阳子、王文兴、陈若曦、叶维廉等人的启蒙老师。1959年济安教授赴美,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加州柏克莱大学作研究,改治中国共产党党史,着有The Gate of Darkness : Studies on the Leftist Literary Movement in China。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名家散文选读》第一卷和第二卷所收的文章,从美国殖民时期起,迄南北战争为止。这个时期里的美国文学还没有完全摆脱模仿因聋的风气;从这几篇文章里,我们至少可以看出:美国那时候的作家即使不存心模仿,心里总念念不忘欧洲那些大作家。美国民族文学的产生并不是一蹴即得的;美国人经过一大段学习的时期,苦心研究别人的长处和自己可能的长处,然后自信心渐渐建立,利用本国特有的材料,发挥本国特有的天才,最后才有纯粹的受人尊敬的美国文学产生。中国新文学现在正处在学习时期,美国人的学习和创作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的地方很多。

  两卷所收作家共有十一人,这时代里的重要作家,除了少数例外之外(如爱伦.坡),已经大多收罗在内。

  其中爱德华兹的〈飞蜘蛛〉,不算是他的代表作。爱德华兹的思想,正是「五月花」船上和麻州海湾公司里美国先民的清教思想。清教在美国殖民地早期,几乎成为国教;教会权力如此之大,在近代史上是罕见的。到了爱德华兹那时候,清教已渐失势;爱德华兹是清教回光返照中的最后一个大师。我们选他,一则是因为我们尊重清教徒在美国历史上所佔的地位,再则是因为:清教徒严肃的态度无形中仍旧是美国民族性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富兰克林恰巧相反,他所代表的是美国民族性里世俗的、实用的、科学的这一面。爱德华兹是欧洲加尔文教派在美国的发言人,富兰克林则是欧洲理性主义在美国的先锋。这两种欧洲的思想,都被美国人所吸收,形成了美国文化。

  杰佛逊是美国民主政治的大功臣。他的民主思想受洛克、孟德斯鸠等的影响很大。但是他採用了欧洲的思想,在美国付诸实行,而且获得极大的成功。

  欧文的散文以流利驰名,他模仿英国十八世纪的散文,十分成功。以后美国民族自尊心抬头,对于欧文这种从事模仿的作家,未免觉得不满(请参看第二卷梅尔维尔的〈霍桑论〉)。但是他在欧洲文坛上的地位,使得欧洲人对于美国文学刮目相看。美国文人从此以后获得更大的自信。他的《见闻杂记》中介绍英国的风土人情,无疑也促进了英、美两国的了解。

  勃拉恩脱、爱默森、陆韦尔都是诗人。我们这里所选的只是他们的散文。勃拉恩脱和陆韦尔都是深爱美国的人,这从〈诗与我们的国家和时代的关系〉以及〈二百年前的新英格兰〉二文中可以看出来。勃拉恩脱首先指出:美国可以有她自己的诗。这点预言,到了今天当然是证实了。陆韦尔用美国北方人(所谓Yankees)的方言所写的The Biglow Papers,更是开美国当代汗牛充栋的方言文学的先河。他们两人的诗的形式,大体上尽管是模仿英国诗的,但是他们对于促进美国文学独立运动的功劳,实不可没。
 
  爱默森在当时是美国第一大思想家,非但美国人崇奉之若圣人,欧洲人(包括亚诺德Mathew Arnold)受其影响者也颇不乏人。他的思想,强调个人的尊严,阐明自律自立的重要,这也是形成美国「个人主义」的很重要的一种因素。他是个先知,他鼓舞起美国人的活力;美国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受他的影响不小。

  霍桑是个深刻沉郁的小说家。可是我们所选的〈古屋杂忆〉只能表示他比较轻松的一面。他对于人生和自然观察的深刻以及他的文字技巧,从这篇散文里也可以看出一二。

  霍姆斯是个轻松的作家,他的〈爱德华兹论〉所研究的问题,很是深奥,但是他的合理的态度和机智的谈锋,使得这篇很「重」的散文,读来一点也不枯燥。

  梭罗是个「怪物」。他对于政治的兴趣虽然很广,我们所选的只是他描写自然界生活的两篇文章。他彻头彻尾的追求浪漫的理想;他在荒野森林里面,可以看出宇宙人生的真理。

  最后一篇是梅尔维尔的〈霍桑论〉。梅尔维尔认为美国可能产生她的莎士比亚;他对于霍桑推崇备至。霍桑在今日已经公认是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梅尔维尔本人的《白鲸记》也被认为是人类少数伟大着作之一。梅尔维尔对于美国文学的信仰是有他的道理的,梅尔维尔以后的美国文学又展开了新的一页。

  从我们这一选集的第一卷和第二卷可以看出来:当时所谓美国文学的地域,实在非常狭小。十一位作家之中,只有杰佛逊一人是生在南部的维基尼亚;其余十位都是挤在东北部一隅,而这十位之中,除了欧文和梅尔维尔生于纽约之外,其他八位统统出生于麻萨诸塞州。以一州之微,而要担任美国全国主要文学创作的任务,这实在是一个奇蹟。麻州文风之盛,本州的人自将引以为荣,但是美国东北部一隅,当然很难代表美国全国。那时候美国版图正在扩展中,许多州还没有成立;在已成立的各州中,写文章的人也有,但是杰出的很少(爱伦.坡长大于南方,但是他也是生在麻州的波士顿的;林肯生于肯塔基州,那是当时的「西部」最杰出的人才了),文人几乎都集中在麻州波士顿剑桥一带(尤其是霍姆斯那时为甚)。麻州的文人和欧洲文明的连系,反而比较密切;他们这些人在美国本国旅行,反而没有比到欧洲去旅行那样起劲。麻州的文人大多比较文雅,只有梭罗是个「野人」,他可以和「禽兽为邻」。梅尔维尔四海飘荡,更到了不少奇异地方。梭罗和梅尔维尔以后的美国文人,视野比较开阔,作风比较粗野(当然承继文雅传统的仍旧大有人在),美国也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学,这种文学也许更能代表美国的「大国之风」。

  上面这些话无非要说明:这里所收的作家,因为时代环境的关系,并不能很明显的表示美国的特性。但是知道美国的过去,也许使我们更能暸解美国的现在。美国的文学,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我们所选各文,大致普通选集中都有,在美国都可以说家喻户晓之作,因此编选工作,并不费事。所选之文,除了应有的记事文与论说文之外,我们还特别注意「作家研究」,因此这几篇文章之中,倒有三篇是「作家研究」之类的文章:一是爱默森的〈梭罗〉,二是霍姆斯的〈爱德华兹论〉,三是梅尔维尔的〈霍桑论〉。

  编者于编译本书时,曾得王镇国先生助力甚多,特此志谢。
 
夏济安
1958年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