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今年年初,伊豆历史名宿「浅羽楼(あさば)」的若女将来信,开心告知自家旅馆终于有了「公式HP」的好消息。如今顶尖老舖旅馆还没有官网的,大概只剩下京都「御三家」中的「俵屋」了吧!
因为喜欢日本文化与细腻的服务,三十年来我到日本旅游一百多趟,后来更因为迷上汤宿,住过非常多的日式旅馆。一九九四年「炭屋」牵起了我跟日本传统旅馆的缘份,之后的日本行,大都市以外我都优先考虑日式旅馆,不过在经历几次如「加贺屋」、「银水庄」等大型汤宿后,终于明白自己最享受的,其实是像「炭屋」那样的私密而雅致的住宿体验,因此开始转向选择房数少的精致「铭宿」,像是「浅羽楼」、「茶寮宗园」、「三养庄」、「晴鸭楼」、「割烹旅馆 若松」等。
二○○六年我出版《日本梦幻名宿》时,不少老旅馆都还没有官网,甚至不接受海外客人个人订房,但十几年来网路兴起,不论是客层与消费习惯,或是旅馆硬体和经营方式,都一直在剧烈的转变中。二○○五年「虹夕诺雅 轻井泽」开幕,这十年也刚好见证了星野集团如何引进外资搭配财务手段,从低迷的景气中迅速崛起,并以打破一泊二食、扩大海外市场和集团连锁等经营方式,彻底动摇日本的传统旅馆业,成为今日的霸主。
当年想像不到的是,原本稀少的高档小宿,这些年竟逐渐成了主流。现在的旅人注重品质与享受,更在意细节与隐私,因此九○年代前曾盛极一时的团体旅行与动辄数百间房的大旅馆退烧,感觉上不符合经济规模的豪华小汤宿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实,有不少十年内开幕的迷你顶级汤宿,前身都是企业招待所或员工度假休养所,这些在泡沫时期由大公司撒钞成立的福利设施,在不景气时期便成了企业首先处置变现的资产。许多新业主低价接手后,就利用既有建物、庭园和温泉设施,整理成新颖的小温泉旅馆,像位于伊豆高原的「无邻」,所在地原本就是某知名老舖百货的「保养所」;热海的「海峰楼」前身是玩具公司的招待所。
还有,原本不论在软硬体方面都壁垒分明的传统汤宿与西式「ホテル(hotel)」,两者间的界线也逐渐模煳。汤宿引进SPA与芳疗,和洋套房成为主流,取代了以茶室为贵的数寄屋客室;西式饭店在房内增加榻榻米空间,或设立温泉浴场甚至提供浴衣,让客人在洋风的公共区域也能轻松穿着。然而对汤宿爱好者来说,西式装潢与家具虽提供较为宽敞舒适、尊重隐私的环境,但却可能因此丧失传统旅馆的美感与特色;专业经理人的工作团队或许比女将仲居的服务更有效率,但独特的女将文化与亲切温馨的传统却从此式微。看在眼里,别说日本人,连我都有好多的感慨与感伤啊!
我不是专家达人,住旅馆不是为了採访、也没有接受招待,只是个累积了多年旅游经验的旅馆爱好者,一旦碰到喜欢的旅馆有机会都会多次再访,因此每一家旅馆心得都是个人旅行的美好回忆。写这本书除了纪念,也期待透过分享,让读者们能找到可为自己留下感动的好旅馆。由于旅馆数量庞大本书延宕多年,在我伏案埋首两年后终得付梓,但碍于页数篇幅,只完成了以西日本汤宿为主的五十家(包括日式旅馆、温泉宿和西式温泉Hotel)。希望读者们从我的文字与故事中,能够感受到我所体验的、满满的汤宿乐趣,我也会继续努力,尽快把我心目中优秀的东日本名宿介绍给大家。
梁旅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