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習近平的中國所不可或缺的知識藍圖。
從「派係背景」、「內政」、「外交」、「經濟」及「對颱政策」,
探討習近平的領導風格及決策模式。
習近平登上權力寶座的過程,充滿瞭權力鬥爭的影子,反映瞭中共政權內在的結構性問題,此種權力基礎製約瞭習的執政軌跡。從接班前一直到執政三年後的今天,習近平仍然沒有完全處理好對其權力産生掣肘的其他黨內力量。
習在內政上對社會採取全麵壓製、在外部對周邊採取以武力為後盾的擴張性舉措、在經濟上採取具高風險的應對策略,這些作為除瞭進一步鞏固其權力基礎,又藉由新獲取的權力再強化對內、對外、對經濟的施政。這是一個在「擴權」和「施政突進」之間不斷循環的「強勢施政策略」。
習的強勢不是沒有收獲。在內政上,習近平大大集中權力於一人之手,讓官僚貪腐的情況得到收斂;對外方麵,一帶一路和亞投行成為國際熱門議題,與日本關係開始緩和,軍事力量急速增強;經濟上雖然整體走緩,但在某些産業(如麵闆)的規模有所擴大,亞投行則為人民幣國際化和轉移國內産能提供良好條件;對颱政策較過去更為強勢,一方麵強調兩岸不能永遠拖下去,另一方麵在太陽花運動後也迅速調整對颱作為。
但這種「強勢施政策略」不是沒有問題。一方麵擴權本身並沒有完全清除黨內既有的敵對力量,以緻敵對力量開始反撲;另一方麵,過於擴張和具侵略性的施政風格,又激發瞭新的反作用力,招緻瞭新的風險。社會被打壓後不斷積壓不滿;經濟上股市崩盤、成長走緩、係統性風險浮現;對外擴張後,周邊國傢反彈,美國介入周邊更深;對颱工作在馬政府急於推動服貿等政策下引發瞭太陽花運動而遭到極大挫摺,並導緻藍營選舉大敗。凡此種種,都是對習政權不利的因素。
本書延請國內學有專精的作者,針對每個問題提齣深入翔實的分析,對習政權採取不一味吹捧也不一味貶抑的立場,試圖從正反兩麵持平看待,以提供專業、冷靜、平衡、深入、有係統的論述,為颱灣各界理解習政權下的中國提供不可或缺的知識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