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习近平的中国所不可或缺的知识蓝图。
从「派系背景」、「内政」、「外交」、「经济」及「对台政策」,
探讨习近平的领导风格及决策模式。
习近平登上权力宝座的过程,充满了权力斗争的影子,反映了中共政权内在的结构性问题,此种权力基础制约了习的执政轨迹。从接班前一直到执政三年后的今天,习近平仍然没有完全处理好对其权力产生掣肘的其他党内力量。
习在内政上对社会採取全面压制、在外部对周边採取以武力为后盾的扩张性举措、在经济上採取具高风险的应对策略,这些作为除了进一步巩固其权力基础,又借由新获取的权力再强化对内、对外、对经济的施政。这是一个在「扩权」和「施政突进」之间不断循环的「强势施政策略」。
习的强势不是没有收获。在内政上,习近平大大集中权力于一人之手,让官僚贪腐的情况得到收敛;对外方面,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成为国际热门议题,与日本关系开始缓和,军事力量急速增强;经济上虽然整体走缓,但在某些产业(如面板)的规模有所扩大,亚投行则为人民币国际化和转移国内产能提供良好条件;对台政策较过去更为强势,一方面强调两岸不能永远拖下去,另一方面在太阳花运动后也迅速调整对台作为。
但这种「强势施政策略」不是没有问题。一方面扩权本身并没有完全清除党内既有的敌对力量,以致敌对力量开始反扑;另一方面,过于扩张和具侵略性的施政风格,又激发了新的反作用力,招致了新的风险。社会被打压后不断积压不满;经济上股市崩盘、成长走缓、系统性风险浮现;对外扩张后,周边国家反弹,美国介入周边更深;对台工作在马政府急于推动服贸等政策下引发了太阳花运动而遭到极大挫折,并导致蓝营选举大败。凡此种种,都是对习政权不利的因素。
本书延请国内学有专精的作者,针对每个问题提出深入翔实的分析,对习政权採取不一味吹捧也不一味贬抑的立场,试图从正反两面持平看待,以提供专业、冷静、平衡、深入、有系统的论述,为台湾各界理解习政权下的中国提供不可或缺的知识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