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超越:台湾人民自救运动宣言五十週年纪念论文集

传承与超越:台湾人民自救运动宣言五十週年纪念论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人民自救运动
  • 本土化
  • 民主化
  • 政治运动
  • 社会运动
  • 台湾史
  • 冷战
  • 政治文化
  • 转型正义
  • 公民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64年,彭明敏、谢聪敏、魏廷朝师生三人基于知识分子的使命感,草拟〈台湾人民自救运动宣言〉,拆穿反攻大陆骗局,指出台湾人民不愿受共产党统治,不甘心被蒋介石毁灭的自救运动方向,揭示制定新宪法、建立新国家、加入联合国,让台湾成为民主化、在地化、国际化的国家。

  2014年,时值〈台湾人民自救运动宣言〉五十週年,彭明敏文教基金会举办系列活动,并与台湾教授协会共同举行「台湾人民自救运动宣言五十週年学术研讨会」,本书为研讨会论文之合集,另收录蔡英文专题演讲、彭明敏教授与318运动青年对谈纪录。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景弘


  历任联合报记者、撰述委员、世新兼任讲师、《纽约世界日报》主编、驻华府特派员、《台湾日报》驻美主笔、《自由时报》专栏作者。从事美国东亚、中国及台湾政策研究,出版着作有:《採访历史:从华府档案看台湾》、《强权政治与台湾:从开罗会议到旧金山和约》、《1949大流亡》及《列入纪录》等。

王云程

  独立研究者。东吴大学政治系,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硕士。主要关心领域为:军事佔领与重建、台湾地位,领土地位变迁、国内政治并旁及国际关系。文章散见《自由时报》、Taipei Times、《极光电子报》、部落格《云程的双鱼镜》等。编有《福尔摩沙․1949》( Taimocracy 翻译,2014);着有《放眼国际:领土地位变迁与台湾》(上∕下,2007)、《佔领与流亡》(2005)等。

艾美英(Bakan‧Nubuq)

  太鲁阁族,国立东华大学硕士,现为花莲县立万荣国中教师。

许文堂

  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博士,现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台湾教授协会秘书长。研究专长领域为政治外交史、中法越关系、台越双边关系、战后台湾国际地位等。编有《大南实录清越关系史料汇编》(2000),《越南、中国与台湾关系的转变》(2001),《台湾地位与中华民国体制》(2012),《从当代问题探讨台湾主体性的确立》(2014)等书。

陈仪深

  政治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曾任台湾北社创社社务委员、副社长,东吴大学政治系讲师、副教授(1984-1988),台北大学公共行政系兼任副教授(1988 迄今),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2009 迄今),台湾教授协会创会执委(1990-1992)、秘书长(1995)、会长(2009、2010)。研究专长领域为: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战后台湾政治史、二二八事件研究、戒严时期政治案件研究。

杨翠

  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博士,现为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副教授,亦担任「政治受难者关怀协会」理事、「赖和文教基金会」董事、「杨逵文教协会」理事长。创作以散文与文化评论见长,研究领域包含台湾文学、台湾妇女史、性别文化研究。着有散文集《最初的晚霞》、学术论文《日据时期台湾妇女解放运动》、二二八口述历史《孤寂煎熬四十五年》,以及台湾文史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并参与编纂《台中县文学发展史》、《彰化县文学发展史》。

郑清鸿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文系硕士,现为前卫出版社编辑企划、捍卫台湾文史青年组合成员,曾任永和社区大学台湾文学课程讲师。学术兴趣为台湾文学本土论、文学史及本土语文议题。

薛化元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暨历史学系合聘教授。曾任政治大学历史系主任、台湾历史学会理事长、台湾教授协会秘书长、国策中心政策研究员。专长领域为台湾史、近代思想史、宪政史、教育法学。

谢若兰

  西拉雅族,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司法正义学哲学博士,现为国立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学系副教授。研究专长为司法正义学、人权、法律与社会、性别∕阶级∕族群、认同政治、后殖民论述、国际原住民政策与议题、传统知识与智慧财产、环境正义、北美原住民族、平埔族群。

蓝士博

  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台湾史研究所博士班肄业,后门咖啡执行企划。台大浊水溪社出身,曾参与史明经典重建计画,协助出版《史明口述史》、《台湾人四百年史》、《实践哲学:青年读史明》、《左翼民族》;目前为捍卫台湾文史青年组合成员。
 

图书目录

▍编序
序一 陈仪深
序二 许文堂

▍专题演讲
传承与超越:迈向台湾民主的第三条路
◎蔡英文

▍论文
台湾政治主体性建立的历史转折:以台湾人民自救宣言为中心的探讨
◎薛化元

自己国家自己救:〈台湾人民自救宣言〉承先启后的时代意义
◎许文堂

从「台湾人民自救」到「自己的国家自己救」:台湾自救运动的跨世代演义
◎杨翠

从「佔领与流亡」架构看〈台湾自救运动宣言〉
◎王云程

盗火者的预言:从六○年代台独论述谈〈台湾人民自救运动宣言〉的时代意涵
◎蓝士博

一条迂回而曲折的认同之路:重探〈台湾人民自救运动宣言〉的时代意义
◎郑清鸿

台湾原住民族社会运动的神学基础与启蒙
◎艾美英(Bakan‧Nubuq)、谢若兰

自救宣言的主张与美国对「华」政策(1961-1964)
◎王景弘

从彭案的救援看美国对台独选项的态度
◎陈仪深

▍附录
彭明敏与三位318 学运青年对谈
◎彭孟涛纪录、陈仪深校订

作者简介
 

图书序言

序一

历经「三十週年」与「五十週年」纪念活动的感想
陈仪深(彭明敏文教基金会执行长)


  1994 年也就是〈台湾人民自救宣言〉三十週年的时候,彭明敏文教基金会在九月十八日举办了名为「台湾自由主义的传统与传承」纪念研讨会,邀请林惺岳、陈芳明、吴叡人、杨照、张炎宪等五位学者撰文发表。其中吴叡人的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他指出自救宣言代表了一个本土的「领土∕公民」式(civic-territorial)的台湾民族主义的发轫,它是台湾战后史上最初的、包含了本外省人的「命运共同体」观念;尽管这个洞见超出了1964 年的台湾社会情境,却预示了历史发展的趋向。

  相对于「领土∕公民」式的民族主义,有所谓「种族∕文化」式(ethnic-cultural)的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中成长的国共两党,分享中华民族―反日的―炎黄子孙的价值,比较属于这种「种族∕文化」式的民族主义,包括战后历经二二八事件而流亡海外的台湾人,其台独论述也大都将1949 年随国民党来台的大陆人排除在台湾民族的范畴之外,也是比较属于这种「种族∕文化」式的民族主义。但是,自救宣言的主张:「推翻蒋政权,团结一千二百万人的力量,不分省籍、竭诚合作,建设新的国家,成立新的政府。」则显然具有「领土∕公民」式民族主义的特质。

  二二八之后流亡(香港以至)日本的廖文毅,无法得到新一代青年留学生黄昭堂许世楷等人的支持,(理由之一)用许世楷的话说:「廖文毅他们用的是种族主义,我们用的是identity。」廖文毅主张的种族主义「并不符合现代政治学理论。」不过这比较是事后的解释。黄昭堂还原实况:「本来我对台湾的民族定义就是: 独立运动是台湾人跟中国人的斗争。中国人一部分在中国大陆,一部分在台湾对台湾人做殖民统治,中国人是敌人。这是日本的台湾民族理论,在廖文毅、王育德的时代都是这样,我们在日留学的时候都是这样……。」大约1974 年他去美国旅行的时候,才开始转向「无差别认同。」黄昭堂这样坦白、详细的自剖,恰可以凸显1964 年〈自救宣言〉超越时代的特性。

  在上述三十週年的研讨会上,我曾经一方面肯定吴叡人的民族主义诠释、一方面对本会议以自由主义为名表示不解,负责筹备会议的陈芳明回答说:「我对(台湾)民族主义的完成抱持乐观,但却怀疑自由主义的前途。」「如何在民族主义中,让自由主义能更完整地保存将更重要。」这并没有正面回答我的疑问。其实,据我所知九○年代初期台湾社会的氛围,还不大能接受「台湾民族主义」的概念,恐怕才是主要的因素。其次,从彭明敏教授的思想性格出发,凸显自由主义而非民族主义,也不是没道理的,只不过〈台湾人民自救宣言〉已经成为客观的存在,且必须涵盖谢聪敏、魏廷朝两人的思想立场在内,应以民族主义做为主词∕主题比较恰当。

  在我看来,台湾与中国密切交流之后,台湾社会的台湾认同日增、中国认同日减,走向真正独立自主的道路容或迂回,却是迟早的事,然而这个独立国家的内涵必须具有公平正义、必须是自由民主的,否则岂不枉然。于是,长期站在劳苦大众立场、习惯以马克思式的思维来分析历史∕决定行动的史明,尽管过去曾被海外台湾人怀疑为共产党,在海外台独运动可能不是主流,但是回台以后这二十几年,由于台湾政治与财团的关系密切,凸显了「左独」路线的珍贵,难怪史明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随景仰。同样地,这期间台湾民族主义虽然随着民进党的壮大而有凌驾中华民族主义之势,但是所谓「台派」在言论上仍不乏主观专断、有我无人或情胜于理的状况,在行动上欠缺合作让步、欣赏他人与接受领导的能力,以致「端出菜来满盘都是鱼头」,这种现象不免使得民进党的党公职对台派「敬而远之」,这样分散力量、互相减损,真是台湾人运动的不幸。于是,台湾自由主义的思想资源就显得弥足珍贵。自由主义的哲学前提是承认人的有限性、人会犯错,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同时,也要尊重别人,从而导出宽容、法治之必要。要之,历经长期压迫的台湾社会,长期右倾的民族主义需要史明来平衡;屡被质疑○○沙文主义的台独运动,也很需要(曾经被怀疑为「自由主义者而非民族主义者」的)彭明敏来做为典范人物。

  不过,2014 年9 月的〈台湾人民自救宣言〉五十週年系列活动,在时代的浪花冲击下,并没有太多余裕来沉静反省这些问题,而是以多元活泼的方式来呈现:(一)板桥中坜两场「期待阳春花再开」的音乐会,由李筱峰教授和蒋理容女士主持,献唱的班底主要是包括我在内的「说唱台湾史」团队;(二)台北高雄两场演讲会,除了在地的名嘴,学运青年,还有邀请海外回来的曹长青先生;(三)打头阵的,就是9月13日台北这一场「台湾人民自救宣言五十週年」学术研讨会,这部分要感谢很有经验的台湾教授协会来协助、合办。关于本次研讨会的论文,台教会秘书长许文堂已在另一篇序文介绍了,我只想补充说,彭教授已经九十几岁,上天保佑仍然耳聪目明、思路清晰,所以我除了邀请学运青年来发表论文,还请他∕她们与彭教授对谈;而研讨会的主持人黄宗乐教授、陈永兴医师和庄万寿教授也都是他老人家的好朋友,让这场活动不只是谈国家大事,还要有温馨叙旧的气氛,这是我做为(许多年来一直挂名的)执行长所能尽的一点棉薄之力。
 

图书试读

彭明敏与三位318学运青年对谈
 
1964年的台湾人自救 vs. 2014年的台湾人自救
 
主持人陈仪深教授:
 
欢迎大家参加本日研讨会的最后一场。这个对谈是本次活动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这次邀请三位青年人,第一位吴峥先生,是台大政治系在学生,第二位黄守达,是台大法律所研究生,第三位张芷菱,是成功大学政治系毕业生,最近也在帮台教会的忙。等等会按照顺序请他们发言,但首先我们请彭教授讲几句话。
 
彭明敏教授:
 
多谢!大家好!今天聆听一整天的报告,每位讲者都讲得很精采,我很感动!但是这场节目稍微不同,相信讲者们昨晚都准备很好的材料来发表,但今天这个对谈,我和这三位学生素昧平生,要讲什么也没事先说好,完全是自然发挥。不过针对今天的报告,首先有三点我要澄清。
 
第一,〈自救宣言〉不是历史论文,我并非历史学家,我是研究国际法的,或者说是政治学者,因此,若把它视为历史文件、研究论文来看,会发现欠缺很多元素――这个没讲、那个也没讲,若是如此要求岂不是要写四、五十万字!当年这份文件翻译成〈宣言〉其实并不适当,正确来说manifesto 是政治诉求,说难听点是为了「煽动」民众。所以请不要把它当成研究论文来看,然后说它没提及政治体制、选举方式等等,这完全没有关系,这点希望大家了解。史明先生、王育德先生写的是历史着作,而我的是政治manifesto,可说他们是香蕉,我是「柑仔」!
 
其次,今天有论文提到外省人和台湾人合作,五十年后的今天有人读起来觉得奇怪,但事实上,五十年前独立运动,特别是海外独立运动人士之间,外省人是很重要的讨论议题。两百万的外省人该何去何从?当时多数的意见是,集中、扣留起来,用船送回大陆。所以可以说,台湾独立运动各种文件之中,我是第一个提出外省人和本省人合作。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