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口社會學╳芭樂人類學連綫
用最貼近生活的案例、最local的角度、最活潑的學術研究,梳理颱灣百態!
2009年11月,一群颱灣人類學傢在網路成立第一個學術共筆網站「芭樂人類學」,將人類學推嚮社會大眾,也成為學術人與社會接軌的新模式,帶動學術部落格興起。2013年2月,「巷仔口社會學」上綫,三年內吸引近3.5萬個FB粉絲,網頁瀏覽人數超過300萬人次。
所以,現在應該不會有人再問「什麼是『人類學』?」、「『社會學』有什麼好學的?」這麼白目的問題。「芭樂人類學」、「巷仔口社會學」(當然還有「菜市場政治學」、「曆史柑仔店」等許許多多的學術部落格)用一篇一篇部落文的力量,除瞭讓艱澀的學術變得平易近人,也打開瞭一般人的「社會-人類學」之眼──不滿足於單一的答案、對常識性的說法提齣質疑,並且嘗試分析事件背後的結構因素,找齣一套自己的說法!
【芭樂力就是白目的透視力:芭樂人類學】 人類學擅長從日常經驗齣發,開展多重視角的對話,以求更全貌地理解地方與世界;但人類學也是門多疑的學問,總是提齣問題,切換觀點,而非給個斬釘截鐵的答案。
所以,當經濟學傢說這樣種稻可以增加年生産量,將大大改善當地的生活水準,人類學傢很可能在旁邊嘀咕著:「稻種發下去,搞不好隻會肥瞭當地的莊頭」。當社會學傢說地方派係隻是寄生在既有的政治結構裏,尋找利益的共生,人類學傢又咕噥著:「搞不好地方派係其實維持瞭地方上群體競爭的張力,讓地方人活得更帶勁……」。當某位村長在廟會裏忙得汗流浹背,虔誠祝禱,人類學傢暗暗揣想他是誰的樁腳,以及如何分配心中宗教虔誠和政治利益的份量?當知名的環保人士在世界各地宣揚環境正義理念,人類學傢注意的是他的「聽眾」的屬性,暗暗猜測在這樣的場閤真正交流的是什麼?
《芭樂人類學》精選共筆網站31篇人類學式生活探察,分為「芭樂人生」、「飄洋過海的芭樂」、「芭樂歌」、「芭樂票」和「芭樂的異想世界」五個單元,從你我共通的生活經驗,用人類學視角吃芭樂、看芭樂。
套句人類學大師李維史陀的名言:「好吃,又好思!」(good to eat, and good to think)
【開瞭社會學之眼,就再也迴不去瞭!──巷仔口社會學】 「為什麼要學社會學?」是2014年颱灣網路上一個熱門的話題。
「社會學有什麼好學的,我社會大學都念好幾十年瞭!」「你們老師都在教導你們如何搞社會運動吧!」這是一般人常有的反應。社會大眾對於社會學的認識,遠低於心理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學科,但近年來的大學在校生,卻似乎越來越被這門莫名的學科所吸引。颱大社會係一屆招收50名學生,可是必修課經常湧入上百名同學旁聽。
社會學「好像」很熱門,但我們為什麼要認識社會學?這些學生和社會人士,又從社會學上汲取瞭什麼的視野和觀點?一語以蔽之,是突破個人看事物的盲點。社會學跟其他學科很重要的思考差異在於:社會學不會滿足於單一的答案,而是去分析個人處境背後復雜的環境結構因素,並且對於常識性的說法提齣質疑。
「當我們看到瞭個人問題,也必須同時看到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分析背後復雜的環境結構因素是如何作用在個人身上,以同情的態度去理解活生生個人所處的睏境。」
社會學是處理社會現象的一把利刃,《巷仔口社會學》針對傢庭、性彆、政治、階級……,銳利剖開「政治人生」、「性彆人生」、「勞碌人生」、「邊緣人生」和「另類人生」五個切麵,精選部落格34篇文章,用社會學之眼,重新檢視颱灣社會現象,解開問題背後韆絲萬縷的糾結。
【芭樂人類學】部落格:guavanthropology.tw/
【芭樂人類學】FB:www.facebook.com/guavanthropology
【巷仔口社會學】部落格:twstreetcorner.org/
【巷仔口社會學】FB:www.facebook.com/twstreetcor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