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口社会学╳芭乐人类学连线
用最贴近生活的案例、最local的角度、最活泼的学术研究,梳理台湾百态!
2009年11月,一群台湾人类学家在网路成立第一个学术共笔网站「芭乐人类学」,将人类学推向社会大众,也成为学术人与社会接轨的新模式,带动学术部落格兴起。2013年2月,「巷仔口社会学」上线,三年内吸引近3.5万个FB粉丝,网页浏览人数超过300万人次。
所以,现在应该不会有人再问「什么是『人类学』?」、「『社会学』有什么好学的?」这么白目的问题。「芭乐人类学」、「巷仔口社会学」(当然还有「菜市场政治学」、「历史柑仔店」等许许多多的学术部落格)用一篇一篇部落文的力量,除了让艰涩的学术变得平易近人,也打开了一般人的「社会-人类学」之眼──不满足于单一的答案、对常识性的说法提出质疑,并且尝试分析事件背后的结构因素,找出一套自己的说法!
【芭乐力就是白目的透视力:芭乐人类学】 人类学擅长从日常经验出发,开展多重视角的对话,以求更全貌地理解地方与世界;但人类学也是门多疑的学问,总是提出问题,切换观点,而非给个斩钉截铁的答案。
所以,当经济学家说这样种稻可以增加年生产量,将大大改善当地的生活水准,人类学家很可能在旁边嘀咕着:「稻种发下去,搞不好只会肥了当地的庄头」。当社会学家说地方派系只是寄生在既有的政治结构里,寻找利益的共生,人类学家又咕哝着:「搞不好地方派系其实维持了地方上群体竞争的张力,让地方人活得更带劲……」。当某位村长在庙会里忙得汗流浃背,虔诚祝祷,人类学家暗暗揣想他是谁的桩脚,以及如何分配心中宗教虔诚和政治利益的份量?当知名的环保人士在世界各地宣扬环境正义理念,人类学家注意的是他的「听众」的属性,暗暗猜测在这样的场合真正交流的是什么?
《芭乐人类学》精选共笔网站31篇人类学式生活探察,分为「芭乐人生」、「飘洋过海的芭乐」、「芭乐歌」、「芭乐票」和「芭乐的异想世界」五个单元,从你我共通的生活经验,用人类学视角吃芭乐、看芭乐。
套句人类学大师李维史陀的名言:「好吃,又好思!」(good to eat, and good to think)
【开了社会学之眼,就再也回不去了!──巷仔口社会学】 「为什么要学社会学?」是2014年台湾网路上一个热门的话题。
「社会学有什么好学的,我社会大学都念好几十年了!」「你们老师都在教导你们如何搞社会运动吧!」这是一般人常有的反应。社会大众对于社会学的认识,远低于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但近年来的大学在校生,却似乎越来越被这门莫名的学科所吸引。台大社会系一届招收50名学生,可是必修课经常涌入上百名同学旁听。
社会学「好像」很热门,但我们为什么要认识社会学?这些学生和社会人士,又从社会学上汲取了什么的视野和观点?一语以蔽之,是突破个人看事物的盲点。社会学跟其他学科很重要的思考差异在于:社会学不会满足于单一的答案,而是去分析个人处境背后复杂的环境结构因素,并且对于常识性的说法提出质疑。
「当我们看到了个人问题,也必须同时看到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背后复杂的环境结构因素是如何作用在个人身上,以同情的态度去理解活生生个人所处的困境。」
社会学是处理社会现象的一把利刃,《巷仔口社会学》针对家庭、性别、政治、阶级……,锐利剖开「政治人生」、「性别人生」、「劳碌人生」、「边缘人生」和「另类人生」五个切面,精选部落格34篇文章,用社会学之眼,重新检视台湾社会现象,解开问题背后千丝万缕的纠结。
【芭乐人类学】部落格:guavanthropology.tw/
【芭乐人类学】FB:www.facebook.com/guavanthropology
【巷仔口社会学】部落格:twstreetcorner.org/
【巷仔口社会学】FB:www.facebook.com/twstreetcor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