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不全是童话,森林里也没有王子与公主。
日复一日单调的生活中,
只要一点点想像力与同理心,让梦幻进入现实,
在不是、也不只是童话世界的日子里,
寻找故事背后的故事──
意义和happy ending不会是明天,不会是下礼拜,也可能不是明年,
不过不要问为什么,在森林中继续迂回、升降、前进就是了……
■畅销作《拉得弗森林的艺术家》作者庄祖欣最新集结
■出了本中文书也能让德国书局进货?庄祖欣魅力席卷台德两地
■面对德国这一年来的难民潮,小镇有怎样的变化?
■更多森林人出场!那些你不知道的小镇居民故事,如有雷同,绝对属实
■森林人写森林异童话;让想像带你去找故事背后的故事
东西自有它的生命,只要召唤它们的灵魂就行了
落脚地图上没有的森林小镇,用想像力唤醒世界
当巴哈的钢琴曲一弹奏起,五线谱上的豆芽菜就变成了无数个小人,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相聚相恋、怨恨分离……;翻着妈妈给我的陈旧乐谱练义大利咏叹调时,鼻子里浮上一种「威尔第就要从坟墓里爬出来纠正我的发音」的急迫、阴森气味。宁静森林里,声响与气味突然变成了栩栩如生的画面……
无论在世界哪一个角落过活,
人人每天重复着类似的行程:
饿、做饭、吃、收拾。
又或者,
饿、弄乱厨房、随便乱吃、懒得收拾……
日复一日规律而沉闷的生活,
极需要魔幻、想像的画面来调剂调剂,
稍稍的变动,往往就是故事 / 人生的转捩点。
本书精选以「拉得弗森林」为背景的52篇散文与小说创作。第一篇「随想笔记」,延续《拉得弗森林的艺术家》里犀利、坦率的文化观察书写,以及近年来因大量难民涌入德国后,庄祖欣实际协助安顿难民的近身体会。她在德国人半信半疑的眼光下教会难民孩童德文,因为同是「外来者」,更能看见孩子们学习上的需要。尽管这位来自台湾的德文老师大剌剌的开朗个性,总是让课堂上充满欢笑,旁人读来又不禁感到五味杂陈。第二篇「朋友与我」的文章中,则是记录了森林朋友的故事,祖欣说,这些可都是「如有巧合、全数雷同」的真人真事。
除了真实经验与文化观察,祖欣在这次的作品中还有新的尝试──在第三篇「故事中的故事」里,祖欣让「百无聊赖」森林生活中的人物、植物、动物,都成了她笔下似真亦假的故事。然而这些「故事」都不是凭空捏造,她期待透过魔幻或想像的转化,反映现实生活中期盼、矛盾、愤怒、无奈与滑稽,呈现另一种全然不同的写作风貌。
例如在〈鹿角与爱情〉里所描写的鹿人恋,其实好比异国恋情。恋情之初,为对方极度的特殊感到迷惑与好奇,于是开始思索、怀疑自身族群、社会价值的意义,以为奔入他的怀抱,就能摒除身边日复一日的庸俗和无意义,所以一步一步地靠近,最后全盘遗失了自己。虽然无悔,仍免不了叹息,即使只剩皮毛,灵魂仍巴望着回到前世同类群体中。读来不禁令人唏嘘!又如〈丘丘与CINDY〉里的丘丘、挖挖两只土拨鼠与鼠妈妈的爱舍离,所影射的亲子关系;〈汉字劳改营〉谈语言学习的动机与重要性,〈母牛验孕的故事〉讲的是环境保护,以及关于食安、老人失智……等当代时事、亲情、友情与爱情,将生活里从人文的改变到生态的改变,如假似真的跃然纸上,读来与我们的每日生活如此契合,密不可分。
祖欣写作的动机,除了想让这些异想天开的画面长手长脚,以实际生活的点滴贯穿起来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要连结人心,因为相信没有任何人的心是遥不可测的。每一种寂寞、每一种思念、每一种渴望,都持续在人间,用不同的语言或曲调,重复诉说/吟唱着同样的心情。祖欣说:「我希望读者看完我的故事之后会心情好点、自信强点、焦虑少点、多一点同情与同理心,拥挤和冷漠的世界就会稍微宽广点。……意义和happy ending不会是明天,不会是下礼拜,也可能不是明年,不过不要问为什么,脸上摆出气定神闲的笑容,在森林中继续迂回、升降、前进就是了……」
名人推荐 范宇文 / 女高音,声乐家
胡忠信 / 历史学家,政治评论家
黄子佼 / 跨界王
骆以军 / 小说家
谢哲青 / 作家,广播节目主持人
韩良忆 / 作家,广播节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