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世纪之交的「乱世乱穿衣」,颇有悲情嘉年华的况味,往往逼得人哭笑不得。土衣配洋帽,小辫配西装,短袄配旗袍,长袍配西裤。这种「头齐身不齐,身齐脚不齐」的惊悚突兀,确实让许多人借此慨叹近现代中国在西方帝国殖民威胁与改朝换代下的「手足无措」,一种在字义、物质与日常生活服饰衣着打扮上最具体而微的混乱、尴尬与无助。但「乱世乱穿衣」有没有可能被描绘成一种「混宇」(chaosmos)、一种具创造力与开放性的「感觉团块」(bloc of sensation)、一种「翻新」(fashion)的可能呢?
但这两种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衣服,究竟可以产生怎样的贴挤与连结?「快皮」与「深衣」、「鲨鱼皮」与「汉服运动」究竟可以启动何种「现代性」的「绉折」思考?就在二○○八年夏天北京奥运会游泳竞赛场地「水立方」的现场,号称「第四代」的连身式鲨鱼皮泳衣再度大放异彩,夺金选手中穿着此款泳衣者超过九成,而勇夺八项金牌的美国泳将「飞鱼」菲尔普斯(Michael Fred Phelps),更成为此运动时尚品牌的最佳代言人。但就在此「神奇泳衣」引起全世界惊讶目光、成为北京最耀眼「奥运战袍」的同时,汉服运动的「深衣」却以一种「缺席」不在场的方式与北京奥运失之交臂。二○○七年四月由中国一百多位大学与民间机构的教授、博士与学者签名、二十家中国网站联合发布了一份汉服倡议书,内容乃针对一年后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要求将汉服指定为北京奥运会的礼仪服饰,并希望中国汉族运动员在开幕式中能穿着汉服进场。倡议书中指陈一九六四年东京奥运的礼仪小姐穿和服,一九八八年汉城奥运的礼仪小姐穿韩服,皆有其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代表性,故应以「深衣」而非少数民族的「旗袍」、「唐装」(「马褂」)或欧美人士的「西装」作为代表华夏文明的服饰。当然此少数人的网路倡议,立即被指摘为乃狭隘大汉民族主义的复辟,严重忽略中国乃多民族的国家组成,此网路连署汉服倡议书遂昙花一现、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