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1802年生于贝桑松,是十九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也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在1829年发表的小说《死刑犯的最后一天》,以纯文学的方式来描绘围绕着死刑所带来的人性凌虐,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巨着。 金马电影编导陈以文,受到法国文豪雨果小说《死刑犯的最后那一天》的灵感启发,改编自台湾社会背景及死囚故事,带给观众探讨看待死刑不同的思考视角,在2015年创作了剧本:《死刑犯的最后一天》。 本书是两部《死刑犯的最后一天》的合订本,呈现两种「艺术作为社会关怀」的杰作,也为死刑议题提出不同的思考角度。 ●Side A 法国文豪雨果1829年小说《死刑犯的最后一天》 ●Side B 台湾戏剧工作者陈以文2015年创作剧本 《死刑犯的最后一天》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Victor Hugo维克多‧雨果(1802-1885)
法国十九世纪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之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及画家。他的作品常以第一人称书写,表现内心情感、神祕与梦境,是为浪漫主义的一代宗师。其经典作品如《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1831),《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1862)……皆举世闻名。而这些创作除了悲天悯人,也同时深刻批判当时的政治情境,是为艺术关怀社会的极致表现。雨果一生也以积极的政治参与来实践其理念;面对19世纪法国动盪的政治现实,他曾经贵为国会议员,也曾经被迫流亡国外19年。1885年过世后,其灵柩要被迎入法国的先贤祠(Panthéon)当日,从巴黎凯旋门到拉丁区,沿路有近两百万民众替这位伟人送行;史无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