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理論與案例

民事訴訟法理論與案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民事訴訟法
  • 訴訟理論
  • 案例分析
  • 法律實務
  • 法學教材
  • 訴訟製度
  • 證據規則
  • 程序法
  • 司法實踐
  • 民事訴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民事訴訟法係保護私法之權利,請求法院確定其權利存否之法定程序,為程序法之基本法,可分財産權與非財産權之訴訟。其內容浩繁,涵蓋範圍甚廣,作者本於教授民事訴訟法及民事法院審判之經驗,依據學說與實務見解,將本書分為22章,依序介紹民事訴訟之通則、各級審級程序、督促程序、保全執行、公示催告及傢事訴訟事件等議題,為總括及係統化之解說,並以例題之方式,說明及分析法律適用原則,使理論與實務相互印證,將民事訴訟法理論轉換成實用之學。本書設計例題共108則,茲於介紹各章節理論之前,先提齣例題,使讀者産生問題意識,繼而說明及分析原理,最後解析例題解答,俾於有誌研習者,除能全麵瞭解民事訴訟法之原理原則外,亦可應用於實際之具體個案,期能增進學習效果及實務運作。
中國古代文學史綱要:從先秦到清末的文學圖景 作者: [此處留空,或者填寫一位虛擬的資深文學史學傢姓名,例如:林遠山] 齣版社: [此處留空,或者填寫一傢具有學術底蘊的齣版社名稱,例如:中華書局] ---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部全麵梳理中國古代文學發展脈絡的通史性著作。它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生動的敘事筆觸,勾勒齣從先秦時期的萌芽與奠基,經秦漢的融閤與開拓,魏晉南北朝的自覺與風骨,唐宋的巔峰與轉型,直至元明清的演變與集大成,直至清末文學變革前夕的曆史全景。全書不僅關注重要作傢、流派及其代錶作品的經典解讀,更深入探討瞭特定曆史時期社會思潮、政治變動對文學形態與審美趣味産生的深刻影響,力求展現中國古代文學“源流不斷,氣象萬韆”的宏偉圖景。 詳細闡述 第一編:文學的肇始與奠基(先秦至漢代) 第一章:先秦文學的“詩言誌”與“史傳”精神 本章聚焦於《詩經》與楚辭的早期文學成就。《詩經》部分,不僅細緻剖析瞭其“風、雅、頌”的體裁劃分及其社會功能,更著重探討瞭其現實主義精神與質樸渾厚的現實關懷。對於楚辭,則著重分析屈原的浪漫主義情懷、香草美人的象徵體係以及地域文化對文學風格的塑形作用。 緊接著,本編轉嚮諸子散文,如孔孟荀韓的哲學論辯如何在說理中形成瞭各具特色的文風,標誌著中國古代散文的成熟。史學著作如《左傳》、《國語》的敘事藝術和曆史描摹能力,被視為小說敘事傳統的源頭活水。 第二章:漢代文學的賦體繁盛與樂府的興起 漢代文學是繼承與創新的關鍵時期。本章首要分析漢大賦,從司馬相如的鋪張揚厲到揚雄的諷諫之作,解析賦體如何從宮廷走嚮士人,及其在形式上的精工與內容上的僵化趨勢。 重點將放在漢樂府詩,強調其作為民間疾苦的直接反映,如何繼承瞭《詩經》的現實主義血脈,並為後世近體詩的現實題材積纍瞭豐富的經驗。此外,本章亦會涉及漢魏六朝時期誌怪、誌人小說的早期形態,揭示其對後世小說創作的影響。 第二編:自覺的時代與多元的碰撞(魏晉南北朝) 第三章:文學自覺的浪潮與玄學的滲透 魏晉時期是中國文學史上“自覺性”的裏程碑。本章深入探討建安風骨的慷慨悲涼,曹氏父子與“建安七子”如何將個體生命體驗融入傢國情懷。 隨後,本章轉嚮玄學思潮對文學的影響,分析瞭竹林七賢的清談與放達如何在詩歌中體現為對個體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嵇康、阮籍作品中蘊含的深刻生命意識。 第四章:駢文的鼎盛與山水詩的勃興 駢文在這一時期發展至極盛,本章分析其格律的嚴謹、辭藻的華美,以及其在官方文體中的主導地位。 對比之下,山水詩的興起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謝靈運對自然景物的精細描摹,到陶淵明“采菊東籬下”的田園詩境,本章將闡釋他們如何將個體情感與自然山水相融閤,構建齣一種超越政治現實的精神避難所,奠定瞭中國古典美學的核心意境之一。 第三編:古典文學的巔峰與轉型(唐宋) 第五章:唐詩的黃金時代:格律的定型與風格的萬象 唐代是中國詩歌的巔峰。本章首先係統梳理近體詩(律詩與絕句)的格律的形成與完善過程,分析格律對詩人錶達的約束與激發。 接著,對“初唐四傑”、盛唐的李白(浪漫主義的極緻)、杜甫(詩史的擔當)、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的成熟)等關鍵人物的風格進行深入剖析。中唐的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及其對詩歌內容和語言的革新,亦是本章的重點。晚唐的李商隱、杜牧,則展現瞭唯美主義和對曆史的深沉反思。 第六章:宋代文學的轉嚮:詞體的成熟與散文的革新 宋代文學的重心由詩轉嚮詞。本章詳細考察瞭詞體從“艷科”到“文體”的轉變過程,從柳永的市民情調,到蘇軾的豪放開闊,再到李清照的婉約精巧。詞的格律、句法與內容自由度的探討,構成瞭本章的核心。 同時,唐宋八大傢及其倡導的古文運動,如何徹底打破駢文的桎梏,使散文在說理、敘事、抒情方麵達到前所未有的成熟與實用性,為後世散文樹立瞭典範。 第四編:世俗化與市民趣味的抬頭(元明清) 第七章:戲麯的興盛與小說的發展 元代,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戲麯成為最受大眾歡迎的藝術形式。本章深入分析元雜劇的結構、角色定型以及關漢卿、王實甫等大傢的作品特徵,探討其社會批判與民間審美取嚮。 明清時期,小說的世俗化趨勢加速。本章重點分析章迴體小說的成熟,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的敘事藝術與英雄觀念,以及《西遊記》的神魔想象與諷刺意味。清代中期的《紅樓夢》,則以其百科全書式的結構、深刻的心理描寫和語言藝術的巔峰,被視為中國古代小說的終結與最高成就。 第八章:清代文學的延續與變革的先聲 清代文學錶現齣繼承主流與開拓創新的雙重特點。詩歌方麵,關注“唐宋派”的爭鳴與“性靈派”對個體情感的迴歸。散文上,桐城派對義法的闡發。 然而,本章的收尾將聚焦於清末“西學東漸”對文學觀念的衝擊,從林語堂、梁啓超等人的早期嘗試中,預示著中國古典文學體係即將迎來一場深刻的斷裂與轉型,為現代文學的勃興埋下伏筆。 學術特點 本書的學術特點在於: 1. 宏觀視野與微觀分析相結閤: 既有對大時代文學思潮的精準把握,也有對關鍵作傢作品的精讀分析。 2. 強調文學與社會文化的互動: 避免將文學視為孤立的審美活動,而是將其置於具體的政治、哲學、宗教背景下進行考察。 3. 體裁發展史的清晰梳理: 對詩、詞、麯、賦、散文、小說等不同體裁的演變軌跡進行分段論述,構建清晰的體裁發展譜係。 4. 語言力求平實流暢: 雖為學術著作,但敘述力求避免晦澀的術語堆砌,旨在為初學者提供堅實的入門基礎,亦為專業研究者提供紮實的參考框架。 --- 本書適閤對象: 曆史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對中國古代文化與藝術有濃厚興趣的廣大讀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洲富


  現 職
  智慧財産法院法官
  高等行政法官遴選閤格
  行政訴訟專業法官
  民事智慧財産類型特殊專業法官
  傢事類型特殊專業法官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係所、財經法律係所兼任助理教授
  智慧財産培訓學院種籽師資

  學 曆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係機械組教育學士

  經 曆
  颱灣高等法院法官
  颱灣颱中地方法院法官、審判長
  國傢考試典試委員
  國立白河高級商工職業學校機械係教師

  專 書
  法律通識係列
  生活與法律-案例式
  公民素養(閤著)
  當設計遇上法律-智慧財産權之對話(閤著)
  民事程序法係列
  實用非訟事件法
  實用強製執行法精義
  民事案例研究-實體法與程序法之交錯運用
  民事訴訟法理論與案例
  民事實體法係列
  兩岸民事法學會通之道(閤著)
  繼承人以繼承所得為限之清償責任
  傢事事件之理論及實務研究
  民法-案例式
  物權法-案例式
  商事法實例解析
  中國民法(閤著)
  探討消費者保護法對醫療行為之適用(碩士論文)
  智慧財産法係列
  行政法-案例式
  商標侵權與損害賠償研究
  智慧財産權之有效性與侵權判斷
  法官辦理民事事件參考手冊15專利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法官辦理智慧財産刑事案件參考手冊(閤著)
  智慧財産權法專題研究1
  專利侵害之民事救濟製度(博士論文)
  智慧財産法天龍八部
  智慧財産權法-案例式
  專利法-案例式
  商標法-案例式
  著作權法-案例式
  營業秘密與競業禁止-案例式
  公平交易法-案例式
  智慧財産行政程序與救濟-案例式
  智慧財産刑事法-案例式
  專論計68篇

圖書目錄

推薦序/範建得
二版序
自序
 
第一章民事法院
第一節民事訴訟/1
案例1/1
案例2/1
壹、民事訴訟製度之目的/2
貳、法院審判權之劃分/2
參、民事訴訟法之定義/2
肆、民事訴訟法之性質/3
伍、民事訴訟法立法原則/4
陸、例題解析/6
 
第二節管轄/8
第一項訴訟之普通管轄法院/8
案例3/8
案例4/8
壹、自然人/8
貳、法人及其他團體/9
參、例題解析/10
第二項訴訟之特彆管轄法院/11
案例5/11
案例6/11
壹、財産權涉訟/12
貳、業務涉訟/12
參、船舶涉訟/13
肆、社員資格涉訟/13
伍、不動産涉訟/14
陸、契約涉訟/15
柒、票據涉訟/16
捌、財産管理涉訟/16
玖、因侵權行為涉訟/17
拾、登記涉訟/17
拾壹、自然人死亡/18
拾貳、共同訴訟/18
拾參、例題解析/19
第三項管轄競閤/20
案例7/20
案例8/21
壹、專屬管轄/21
貳、管轄競閤之效果/21
參、例題解析/23
第四項閤意管轄/25
案例9/25
壹、明示閤意管轄/26
貳、默示閤意管轄/26
參、例題解析──閤意管轄法院之條款拘束力/27
第五項管轄恒定原則/27
案例10/27
壹、定管轄權期間/28
貳、例題解析──程序從新/28
第六項訴訟之移送/28
案例11/28
壹、移送訴訟之原因/29
貳、移送裁定之效力/29
參、例題解析──優先管轄/29
 
第三節法院職員之迴避/30
案例12/30
壹、迴避原因/30
貳、訴訟事件之前審裁判/31
參、智慧財産案件/31
肆、例題解析──聲請法官迴避之效力/32
 
第二章當事人
第一節當事人能力/35
案例13/35
壹、當事人能力之定義/35
貳、當事人能力之範圍/37
參、例題解析──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38
 
第二節當事人適格/39
案例14/39
壹、訴權存在要件/39
貳、當事人適格定義/39
參、當事人適格之範圍/40
肆、例題解析──第三人提起確認收養關係不存在之訴/42
伍、相關實務見解──公同共有債權之權利行使/42
 
第三節訴訟能力/42
案例15/42
案例16/43
壹、訴訟能力之定義/43
貳、特彆代理人/45
參、例題解析/46
 
第四節共同訴訟/47
案例17/47
壹、共同訴訟之要件/47
貳、共同訴訟之類型/48
參、例題解析──分割共有物事件/56
 
第五節訴訟參加/57
案例18/57
壹、訴訟參加之要件/57
貳、訴訟參加之程序/58
參、參加人之權限/59
肆、對參加人之效力/59
伍、獨立參加之效力/61
陸、例題解析──參加人輔助當事人/62
 
第六節訴訟代理人與輔佐人/62
第一項訴訟代理人/62
案例19/62
壹、訴訟代理人之資格/62
貳、訴訟代理人之權限/64
參、當事人之撤銷或更正權/65
肆、訴訟代理權之效力/65
伍、訴訟代理權欠缺之補正/66
陸、例題解析──欠缺特彆訴訟代理權限/66
第二項輔佐人/67
案例20/67
壹、輔佐人之許可及撤銷/67
貳、輔佐人陳述之效力/67
參、例題解析──訴訟代理人、輔佐人及參加人之比較/68
 
第三章訴訟費用
第一節訴訟標的之價額/71
案例21/71
壹、核定訴訟標的價額/71
貳、計算數項訴訟標的價額/72
參、租賃權涉訟/73
肆、分割共有物涉訟/73
伍、第三人異議之訴/74
陸、訴訟標的價額不能核定/74
柒、例題解析──排除侵害專利之請求權/75
 
第二節訴訟費用之計算/76
案例22/76
壹、財産權訴訟/76
貳、非財産權訴訟/77
參、反訴之裁判費/78
肆、訴之變更或追加/78
伍、上訴之裁判費/78
陸、再審之裁判費/79
柒、非訟事件/79
捌、律師酬金之支給標準/79
玖、例題解析──普通共同訴訟/80
 
第三節訴訟費用之負擔/80
案例23/80
壹、敗訴當事人負擔/80
貳、勝訴當事人負擔/81
參、退還裁判費/82
肆、共同訴訟之訴訟費用負擔/83
伍、參加人之訴訟費用負擔/83
陸、例題解析──原告撤迴部分之訴/83
 
第四節訴訟費用之擔保/84
案例24/84
壹、命供訴訟費用擔保之要件/84
貳、供擔保之方法/85
參、擔保之效力/86
肆、返還擔保物/86
伍、例題解析──假扣押執行後而本案訴訟敗訴/88
 
第五節訴訟救助/88
案例25/88
壹、訴訟救助之要件/89
貳、訴訟救助之駁迴/90
參、訴訟救助之效力/91
肆、例題解析──訴訟救助應負擔之訴訟費用/92
 
第四章訴訟程序
第一節當事人書狀/95
案例26/95
壹、書狀程序/95
貳、補正書狀欠缺/97
參、例題解析──未補正被告住居所/98
 
第二節送達/98
案例27/98
案例28/99
壹、職權送達/99
貳、應送達人/100
參、送達方式/102
肆、公示送達/104
伍、例題解析/106
 
第三節期日與期間/107
案例29/107
壹、期日之定義/107
貳、指定期日之人/107
參、期日之告知/108
肆、裁定期間/108
伍、在途期間之扣除/109
陸、迴復原狀之聲請/110
柒、例題解析──調查證據期日之通知/111
 
第四節訴訟程序之停止/111
案例30/111
壹、當然停止/112
貳、裁定停止/114
參、閤意停止/117
肆、例題解析──被告不具訴訟處分權/118
 
第五節準備程序/118
案例31/118
壹、準備書狀與答辯狀/119
貳、準備程序之進行/121
參、例題解析──訴之變更或追加/126
 
第六節言詞辯論/126
案例32/126
壹、當事人之行為/127
貳、審判長之行為/129
參、法院之行為/133
肆、言詞辯論筆錄/136
伍、例題解析──審判長之闡明權義/138
陸、相關實務見解──審判長之闡明權義/139
 
第五章訴之理論
第一節訴之要素/141
案例33/141
壹、定義/141
貳、訴訟標的理論/142
參、起訴之程式/144
肆、客觀訴之閤併/145
伍、主觀訴之閤併/147
陸、當事人恆定原則/148
柒、訴之變更或追加/149
捌、例題解析──訴之客觀預備閤併/154
 
第二節訴之種類/155
案例34/155
壹、給付之訴/155
貳、確認之訴/157
參、形成之訴/159
肆、例題解析──將來給付之訴/160
 
第三節訴訟要件/160
案例35/160
壹、定義/160
貳、訴訟程序之閤法性/161
參、例題解析──訴訟事件審判權之歸屬/163
 
第四節反訴之提起/164
案例36/164
案例37/164
案例38/164
壹、提起反訴要件/165
貳、例題解析/166
 
第五節訴訟撤迴/168
案例39/168
壹、訴訟撤迴要件/168
貳、訴之撤迴效力/169
參、例題解析──請求繼續審判事件/169
 
第六章民事證據
第一節證據通則/171
案例40/171
壹、證據能力/171
貳、證據證明力/173
參、例題解析──錄音內容之證據能力/173
 
第二節舉證責任/174
案例41/174
案例42/174
壹、主觀與客觀舉證責任/174
貳、釋明與證明/175
參、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175
肆、舉證責任之分配原則/176
伍、舉證責任之例外/184
陸、證據之調查/188
柒、例題解析/190
捌、相關實務見解──公同共有債權之權利行使/191
 
第三節證據方法/191
第一項人證/191
案例43/191
壹、證人之意義/191
貳、證人之義務/192
參、人證之聲明與通知/196
肆、訊問證人/197
伍、例題解析──證人與當事人對質/198
第二項鑑定/199
案例44/199
案例45/199
壹、鑑定之定義/199
貳、鑑定人之義務/200
參、鑑定程序/201
肆、鑑定證人/203
伍、囑託鑑定/203
陸、例題解析/204
第三項書證/204
案例46/204
壹、書證定義與聲明書證/205
貳、提齣文書之義務與製裁/205
參、文書之證據力/207
肆、準文書/210
伍、例題解析──列印電腦資料之文書/210
第四項勘驗/211
案例47/211
壹、勘驗定義與聲請/211
貳、勘驗筆錄/212
參、準用書證之規定/212
肆、例題解析──阻撓勘驗之不利益/212
第五項當事人詢問/213
案例48/213
壹、依職權訊問當事人/213
貳、準用人證之規定/213
參、例題解析──以視訊方式行言詞辯論/214
 
第四節證據保全/214
案例49/214
壹、聲請證據保全之要件/215
貳、證據保全之程序/215
參、例題解析──證據保全之標的/216
 
第七章裁判
第一節判決/219
案例50/219
案例51/219
案例52/219
壹、裁判定義/220
貳、判決要件/220
參、判決類型/227
肆、判決確定/236
伍、例題解析/245
 
第二節裁定/246
案例53/246
案例54/246
壹、裁定之審理/246
貳、裁定之內容/246
參、裁定成立與羈束力/247
肆、例題解析/248
 
第三節書記官/248
案例55/248
壹、書記官處分/249
貳、例題解析──撤銷支付命令確定證明書/249
參、相關實務見解──不準閱覽裁判原本之處分/249
 
第四節司法事務官/250
案例56/250
壹、司法事務官職權/250
貳、異議提齣及處理/250
參、例題解析──對司法事務官之處分提齣異議/251
 
第五節訴訟捲宗/251
案例57/251
壹、訴訟文書之保存/252
貳、聲請閱捲/252
參、限製訴訟文書利用/252
肆、例題解析──第三人聲請閱捲/253
伍、相關實務見解──法庭錄音或錄影光碟/253
 
第八章調解與訴訟和解
第一節法院調解/255
案例58/255
壹、調解之定義/255
貳、強製調解事件/256
參、調解之聲請/257
肆、調解之實施/257
伍、調解之成立/258
陸、調解不成立/259
柒、例題解析──聲請調解之管轄法院/260
捌、相關實務見解──鄉鎮市調解委員會之民事調解效力/260
 
第二節訴訟和解/261
案例59/261
壹、訴訟和解定義/261
貳、和解程序/262
參、和解之效力/262
肆、例題解析──請求繼續審判之性質/265
 
第九章簡易訴訟與小額訴訟
第一節簡易訴訟程序/267
案例60/267
案例61/267
案例62/267
壹、簡易訴訟程序之標的/268
貳、簡易程序之特彆規定/269
參、例題解析/272
 
第二節小額訴訟程序/273
案例63/273
案例64/273
壹、小額訴訟之範圍/273
貳、小額訴訟之特彆規定/273
參、例題解析/275
 
第十章第二審程序
第一節上訴製度/277
案例65/277
壹、上訴之定義/277
貳、例題解析──第二審適用續審製/278
 
第二節第二審上訴要件/278
案例66/278
壹、閤法上訴要件/279
貳、不閤法上訴/280
參、例題解析──不利益與利益變更禁止原則/282
 
第三節第二審言詞辯論範圍/282
案例67/282
壹、上訴聲明範圍/282
貳、訴之變更追加或反訴/283
參、第一審之續行/284
肆、例題解析──擴張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286
 
第四節第二審判決/286
案例68/286
壹、上訴無理由/287
貳、上訴有理由/287
參、廢棄原判決/288
肆、假執行裁判/290
伍、例題解析──減縮應受判決事項聲明/291
 
第五節上訴之撤迴/291
案例69/291
壹、喪失上訴權/291
貳、撤迴上訴程序/292
參、判決確定日期/292
肆、例題解析──第一審判決之確定日/292
 
第六節附帶上訴/293
案例70/293
案例71/293
壹、附帶上訴之閤法要件/294
貳、附帶上訴之效力/294
參、例題解析/295
 
第十一章第三審程序
第一節得上訴第三審之判決/297
案例72/297
壹、終局判決/297
貳、上訴所得受利益未逾相當金額/298
參、訴訟代理人之委任/299
肆、原判決違背法令/300
伍、上訴許可製/302
陸、飛躍上訴/303
柒、例題解析──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之訴/303
 
第二節第三審上訴程序/304
案例73/304
壹、上訴狀之提齣/304
貳、補提上訴理由書/305
參、例題解析──律師強製代理/305
 
第三節第三審審判範圍/306
案例74/306
壹、上訴聲明範圍/306
貳、法律審之職權/307
參、準用第二審程序/308
肆、例題解析──擴張上訴聲明/309
 
第四節第三審判決/309
案例75/309
壹、上訴無理由/309
貳、上訴有理由/311
參、發迴或發交/314
肆、判決確定日/314
伍、例題解析──判決確定效力/315
 
第十二章抗告程序
第一節抗告/317
案例76/317
壹、抗告要件/317
貳、抗告程序/319
參、例題解析──核定訴訟標的價額/320
 
第二節再抗告/320
案例77/320
壹、再抗告要件/320
貳、例題解析──抗告法院/321
 
第十三章再審程序
第一節再審之訴/323
案例78/323
案例79/323
壹、再審定義/323
貳、再審事由/324
參、再審程序/330
肆、例題解析/334
伍、相關實務見解──判決基礎之行政處分有變更/335
 
第二節聲請再審/335
案例80/335
壹、確定裁定/335
貳、例題解析──不得抗告於第三審之第二審裁定/336          
 
第三節第三人撤銷訴訟程序/337
案例81/337
壹、第三人撤銷之訴要件/337
貳、管轄法院/338
參、審理範圍/338
肆、例題解析/339
 
第十四章督促程序
第一節支付命令程序/343
案例82/343
案例83/343
壹、督促程序之定義/343
貳、聲請支付命令要件/344
參、法院裁定/345
肆、例題解析/346
 
第二節債務人之異議/347
案例84/347
壹、異議之效力/347
貳、例題解析──債權人不得代位行使異議權/348
 
第三節支付命令之確定效力/349
案例85/349
壹、得為執行名義/349
貳、再審之訴/349
參、例題解析──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或確認之訴/350
 
第十五章保全程序
第一節假扣押/353
案例86/353
壹、假扣押要件/353
貳、假扣押聲請/354
參、假扣押裁定與抗告/356
肆、撤銷假扣押/357
伍、債權人賠償責任/357
陸、例題解析──釋明不能強製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358
 
第二節假處分/358
案例87/358
壹、管轄法院/358
貳、假處分要件/358
參、假處分方法/359
肆、撤銷假處分/359
伍、例題解析──法院酌定假處分之必要方法/360
 
第三節定暫時狀態之處分/360
案例88/360
壹、定暫時狀態處分要件/361
貳、保全之必要性/362
參、緊急處置/364
肆、例題解析──執行名義之競閤/365
 
第十六章公示催告
第一節一般公示催告/367
案例89/367
壹、定義/367
貳、要件/368
參、除權判決/369
肆、撤銷除權判決/369
伍、例題解析──公告方法/370
 
第二節宣告證券無效/370
案例90/370
壹、程序/371
貳、除權判決效力/371
參、例題解析──行使有價證券之權利/372
 
第十七章傢事訴訟通則
第一節傢事訴訟事件範圍/373
案例91/373
壹、劃分傢事訴訟與非訟事件/373
貳、傢事訴訟事件/374
參、例題解析/375
肆、相關實務見解──丙類事件與民事訴訟事件
基礎事實相牽連/376
 
第二節傢事訴訟程序/376
案例92/376
案例93/377
案例94/377
案例95/377
壹、辯論主義之限製/377
貳、被告適格/378
參、參加訴訟/379
肆、閤併審理與裁判/379
伍、捨棄或認諾/380
陸、停止訴訟程序/381
柒、擬製訴訟終結/381
捌、判決之效力/381
玖、例題解析/382
 
第三節傢事訴訟和解/384
案例96/384
壹、和解筆錄/384
貳、第三人撤銷訴訟/384
參、例題解析──通知戶政機關/385
 
第十八章婚姻事件
第一節管轄法院/387
案例97/387
案例98/387
壹、專屬管轄/388
貳、國際審判管轄權/388
參、調解前置主義/389
肆、例題解析/389
 
第二節訴訟程序/390
案例99/390
壹、程序能力/390
貳、被告適格/391
參、閤併審理與閤併裁判/391
肆、彆訴禁止原則/392
伍、自認及不爭執事實/393
陸、擬製訴訟終結/393
柒、例題解析──辯論主義之限製/394
 
第十九章親子關係事件
第一節管轄/397
案例100/397
壹、專屬管轄/397
貳、彆訴禁止原則/398
參、醫學檢驗/398
肆、例題解析──血緣關係/398
 
第二節事件類型/399
案例101/399
案例102/399
壹、收養事件訴訟/400
貳、否認子女之訴/401
參、確定生父之訴/402
肆、認領子女事件之訴/402
伍、確認親子或收養關係存在或不存在之訴/403
陸、例題解析/404
 
第二十章繼承事件
第一節管轄/407
案例103/407
壹、管轄法院/407
貳、例題解析──遺産分割/408
 
第二節遺産分割事件/408
案例104/408
壹、繼承權及應繼分/409
貳、遺産分割協議及裁判/409
參、例題解析──確認有繼承權存在之訴/409
 
第二十一章宣告死亡事件
第一節管轄/411
案例105/411
壹、死亡宣告目的/411
貳、管轄法院/412
參、例題解析──宣告死亡事件之管轄法院/412
 
第二節程序/413
案例106/413
壹、聲請人/413
貳、公示催告/413
參、法院裁定/414
肆、例題解析──歸還財産責任/415
 
第二十二章監護宣告事件
第一節管轄/417
案例107/417
壹、管轄法院/417
貳、事件類型/417
參、例題解析/418
 
第二節程序/419
案例108/419
壹、程序能力/419
貳、監護宣告程序/420
參、撤銷監護宣告裁定/422
肆、輔助宣告/422
伍、準用對於未成年子女權義行使或負擔/423
陸、例題解析──選任程序監理人/423
 
參考文獻/425
索引/429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林洲富法官所著「民事訴訟法理論與案例」,對於颱灣民事訴訟法之發展,有如一股活水新泉。民事訴訟法為民事程序法基本法,乃規範保護私法之權利,請求國傢司法機關確定其權利存否之法定程序。本書以深入淺齣之例題方式說明及分析民法原則,並將民事訴訟法理論應用於具體之民事事件,使理論與實務相互應證,有助於將民事訴訟法轉化成實用學科,讓法律實踐於生活中。

  按現階段之民事訴訟法乃參考外國法典所製定之之法律,而究其長期實施之成果,往往必須配閤颱灣之社會脈動,有融閤我國理論與實務之調適,方足以促使法典之本土化;而林法官本諸於民事法領域的深厚造詣,以其兼具審判實務及學術研究之專業背景,除長期於審判實務奉獻心力外,亦於本所教授民事訴訟法,緻力於培育法學人纔,其奉獻之心令人感佩。是以吾等樂觀期待,本書將有助於我國民事訴訟製度之更臻完善。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範建得 謹誌
2015年7月於清華大學

二版序

  本書自上次齣版迄今已近9個月,期間適2015年12月30日修正公布傢事事件法第19、32、60、64、165條等條文。作者基於民事審判之實務心得,茲就內文進行修正、勘誤及法條修正,除增列論述最新學說理論、實務見解及本人指導學生王英彥著「民事訴訟第三審許可上訴製之研究」法學碩士論文外,為使考生知悉國傢考試之方嚮,茲將曆屆考題齣處標示於內文,俾於掌握研讀重心。再者,本書為民事訴訟法之專書,其與拙著「實用非訟事件法」、「實用強製執行法精義」及「民事案例研究——實體法與程序法之交錯運用」,均屬民事程序法之專論,範圍自非訟事件、訴訟事件、執行事件及民事審判事件,除可使讀者全麵研習有關非訟程序、訴訟程序及執行程序外,亦可知悉民事實體法應用於民事程序法之案例,形成完整之民事程序法之係列專論。因作者學識不足,所論自有疏誤處,敬祈賢達法碩,不吝賜教,至為感幸。

林洲富
謹識於智慧財産法院
2016年4月30日

自序

  民事訴訟法為程序法之基本大法,為保護私法之權利,請求國傢司法機關確定其權利存否之法定程序,其於法律體係占有極為重要之地位。我國民事訴訟法內容浩繁,涵蓋範圍甚廣,故如何掌握法律規範之重點,正確解釋及適用法律,將民事訴訟法理論應用於實際之民事訴訟事件,誠屬重要。筆者於法院從事民事審判近20年,並承濛範所長建得之厚愛,有幸於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民事訴訟法,本於教學及實務之工作經驗,謹參考國內、外學說及實務見解,試以例題之方式,說明及分析法律之原則,使實務與理論相互印證,將民事訴訟法理論轉化成實用之學,俾於有誌研習者易於瞭解,期能增進學習之效果,茲將拙著定名為「民事訴訟法理論與案例」。而本書為民事訴訟法之專書,其與拙著「實用非訟事件法」、「實用強製執行法精義」及「民事案例研究──實體法與程序法之交錯運用」,均屬民事程序法之專論,範圍自非訟事件、訴訟事件、執行事件及民事審判事件,除得使讀者全麵研習有關非訟程序、訴訟程序及執行程序外,亦可知悉民事實體法應用於民事程序法之案例,形成完整之民事程序法之係列專論。因作者學識不足,所論自有疏誤處,敬祈賢達法碩,不吝賜教,至為感幸。

林洲富 謹序
2015年8月1日於智慧財産法院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實用性非常強,對於從事法律工作的人來說,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書。作者在書中總結瞭大量的實務案例,並對這些案例進行瞭深入的分析和解讀。這些案例不僅能夠幫助讀者理解法律概念,更能夠指導讀者在實際工作中如何運用法律知識。例如,在討論“損害賠償”時,作者引用瞭一個關於交通事故的案例,詳細分析瞭如何確定損害賠償的數額,以及如何收集和提交證據。這個案例讓我對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書中還分享瞭一些實務技巧和經驗,例如如何撰寫訴狀、如何進行證據調查、如何進行法庭辯論等等。這些技巧和經驗,對於像我這樣剛入行不久的律師來說,非常有幫助。這本書的語言簡潔明瞭,邏輯清晰,易於理解。作者沒有使用過於專業的術語,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復雜的法律概念。這種寫作風格,讓這本書更容易被讀者接受和理解。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集理論性、實踐性、可讀性於一體的優秀著作,強烈推薦給所有從事法律工作的人士。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我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畢竟市麵上關於民事訴訟的書籍太多瞭,而且很多都過於理論化,讀起來讓人昏昏欲睡。但這本書卻完全顛覆瞭我的印象。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就像在和讀者進行一場對話,而不是單方麵的灌輸知識。他善於運用生動的案例,將抽象的法律概念變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講解“證據”這一章節時,作者引用瞭一個關於鄰居糾紛的真實案例,詳細分析瞭不同類型的證據在法庭上的效力,以及如何正確地收集和運用證據。這個案例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深刻體會到瞭證據在民事訴訟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爭議,而是坦誠地呈現瞭不同學說的觀點,並鼓勵讀者獨立思考。這種開放式的寫作風格,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法律知識,更是在參與一場學術討論。這本書對於想要深入瞭解民事訴訟的法律學生、律師、法官,以及對法律感興趣的普通民眾,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它不僅能夠幫助你掌握法律知識,更能夠培養你的法律思維。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方式相當獨特,作者並沒有按照傳統的民事訴訟流程來組織內容,而是從“權利救濟”這個核心概念齣發,將民事訴訟視為實現權利救濟的一種手段。這種視角讓我對民事訴訟有瞭全新的認識。以往,我總是習慣於將民事訴訟視為一個個獨立的程序環節,而忽略瞭其背後的價值目標。作者通過深入分析“權利救濟”的內涵,以及民事訴訟製度在實現權利救濟方麵的作用,讓我意識到,民事訴訟不僅僅是解決糾紛的工具,更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障。書中對於“訴訟時效”的討論,更是讓我印象深刻。作者不僅詳細解釋瞭訴訟時效的法律規定,更深入探討瞭訴訟時效製度的社會意義,以及在不同情況下,如何閤理地運用訴訟時效規則。這種理論與價值相結閤的分析方式,讓我對法律的理解更加深刻。此外,作者還特彆強調瞭“程序正義”的重要性,認為在民事訴訟過程中,不僅要追求實體正義,更要保障當事人的程序權利。這種對程序正義的關注,體現瞭作者的人文關懷。

评分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深度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它隻是一本普通的民事訴訟教科書,但讀完之後纔發現,它更像是一部關於民事訴訟的百科全書。作者對於民事訴訟的各個方麵都進行瞭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無論是理論層麵,還是實務層麵,都展現齣瞭極高的專業素養。例如,在討論“管轄權”時,作者不僅詳細解釋瞭各種管轄權的法律規定,更深入分析瞭管轄權衝突的解決原則,以及在跨境民事訴訟中,管轄權認定的具體問題。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讓我受益匪淺。更讓我驚嘆的是,作者對於民事訴訟製度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瞭大膽的預測和展望。他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民事訴訟製度必然會麵臨新的挑戰和機遇。例如,電子證據的運用、在綫訴訟的推廣、人工智能在民事訴訟中的應用等等。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研究。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習民事訴訟的工具書,更是一本能夠激發我們思考、引領我們前進的指南。

评分

讀完這本關於民事訴訟的著作,我不得不說,它填補瞭颱灣法律界一個長久以來的空白。長期以來,我們對於民事訴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實務操作層麵,對於背後的理論基礎,以及不同學說之間的爭論,瞭解卻相對不足。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深諳此道,他沒有簡單地羅列條文,而是從曆史沿革、立法精神齣發,深入剖析瞭民事訴訟製度的各個環節。例如,在討論“訴訟標的”時,作者不僅解釋瞭其法律定義,更進一步探討瞭訴訟標的確定對於權利義務關係的影響,以及在不同類型案件中,訴訟標的認定的具體方法。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寫作方式,讓我受益匪淺。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德國、日本等國傢民事訴訟製度的藉鑒與比較,這不僅拓寬瞭我的視野,也讓我對颱灣民事訴訟製度的優缺點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的語言雖然嚴謹,但並不晦澀難懂,對於像我這樣在實務一綫工作多年的律師來說,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經典之作。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本能夠啓發思考、提升專業素養的工具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