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缘琐记(精装本)

书缘琐记(精装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藏书、着录到鑑赏,书话是一种收藏的趣味
(书中附有限量经典复刻藏书票,共有五款随机出货)

  德国哲学家华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说:「一个收藏家记忆中最精彩的时刻,是拯救一部他从未曾想过、更没用憧憬的目光流连过的书,因为瞥见此书孤伶伶地遗弃在书市,就买下,赋予它自由。」一如所言,资深编辑吴兴文在《书缘琐记》中从自己开箱整理藏书谈起,细数关于藏书的过程与书籍背后的历史与时代意义。由于工作上的编辑经验,吴兴文在阅读同时也注意到书籍出版环节中的印刷、装帧等细节,辅以作家的轶闻故事,读者看来犹如身历其境,更明白许多单纯阅读所难以察觉的知识。书中不乏作者多年来的专业见闻,如八○年代牯岭街旧书摊的黄金时期、早期中国大陆淘书寻宝的乐趣,亦有书籍出版至今的历史价值,例如原本初版只印一千本的琼瑶《窗外》、吴浊流《亚细亚孤儿》初版本、朱天文《淡江记》等等。

  吴兴文谈及近年所见的书店风景,也反思现代的读者究竟需要书店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书店应如何改变以因应时代潮流。面对网路时代,古书店的传奇故事与实体新书店的竞争压力,纸本书与电子书两者是淘汰抑或是互补?他们有各自生活的小确幸,而书与书店该与怎样的面貌存续,向读者传递知识?作者在书中自有独到的见解。义大利文学巨擘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曾说:「藏书是一种自我聊慰、孤独的现象,你很少找得到人可以分享你的激情。」《书缘琐记》谨以为记,让所有爱书、藏书的读者们得以分享吴兴文的淘书之乐;有书,并不孤独。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吴兴文


  1957年生,台北市人,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一个终生以爱书、编书、写书、藏书为职志的编辑人。现任北京海豚出版社特约总编辑,深圳《晶报》专栏作家。曾任远流博识网(北京)文化公司总经理、远流出版公司副总编辑、联经出版公司总编辑特别助理。着有《票趣˙藏书票闲话》、《图说藏书票:从杜勒到马谛斯》、《我的藏书票之旅》、《书痴闲话》、《我的藏书票世界》。
 

图书目录

推荐序/这一代的「书苦」 胡洪侠

一 阅读与编辑之间

漫游者─我的阅读告白
阅读的第三种选择
《开箱整理我的藏书》
在家与书为乐
编辑作为一种志业
图书编辑的守、破、离
一段难以磨灭的历史
胡愈之与装帧艺术
张静庐的签名本
沈公进京工作六十年
《台湾地名辞典》签名本
功夫在旅行之外
为学术和着述的人
陈正祥、台北市与我
永远的活字
名片、小本和ZINE
从《书的历史》绘本说起
图画书中书
古书镇与手工装订
爱上图书馆
《纸之路》的联想

二 纸本收藏的世界

聚散无常,不如刻书
藏以致「富」的古书市场
近代藏书家暨出版家
牯岭街寻宝
初版的「超现代」现象
搜与藏的博弈
「黄跋」的魅力
「黄跋」的可贵在友谊
前朝梦忆‧徽派绝响
悠游天下─明代文人的乐活方式
永恆和一日─忆黄裳
前尘‧书影‧新录
《蠹鱼篇》vs.《书痴的乐园》
梁思成‧陶湘‧《营造法式》
《环翠堂园景图》
从一份手稿说起
傅斯年致王世杰函
傅斯年《东北史纲初稿》
《女兵》日译本开天窗
赵丽莲编《北平景光》
话剧本《桃花扇》
《翠吟楼遗集》
孙立人与第四军官训练班
蒋经国与政工干部学校
李登辉的菜单
《梦书之城》的异想世界
艺术市场的两个世界

三 徘徊现代与当代

盛成‧黄扶‧徐悲鸿
他是个学者,其次是诗人
李霁野与《四季随笔》
昔人已乘黄鹤去
花木丛中─周瘦鹃的后半生
覃子豪与《东京回忆散记》
和风四海已纷吹
女人的另一种唇,会说话
《性史》(1980)
千年绮梦
缺乏爱的时代
试说「那话儿」
一千本的《窗外》
欧巴桑的书之二:《鲁冰花》
《篮球情人梦》
送给玲丽的《中国诗选》
张深切的抗日与知日
一本被遗忘的回忆录
《惘然记》初版本
《淡江记》中的老灵魂
《古春风楼琐记》赘语
「林志玲现象」背后
回想李丽华
戴国煇与《亚细亚的孤儿》
何妨是书生:张充和与周策纵
随喜与心得

四 推动书店新型态

推动书店新型态
文字渊源不穷尽
与友人论实体书店
这一代的香港书展
书店不死
谁还需要旧书店?
小确幸的书店时光
新浪漫主义价值观
另一种书店风景
分众书店的时代
我是平凡单纯的读者
看到更多的生活风景
《偷书贼》与《爱书狂贼》
没有人是孤岛

跋 书话是一种收藏的趣味──从藏书、着录到鑑赏
 

图书序言

《惘然记》初版本

张爱玲的文字好比上海的风土,比较溼润,除了视觉的效果外,令人联想到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彷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让人喜欢上她。一个地区的文字如果偏油腻,肯定会喜欢张爱玲。就像民国初年的白话文,是刚解开缠足的大脚,充满白开水似的形容词和副词,到了张爱玲,或《古今》杂志时期的黄裳,融入古典诗词,或加上文史掌故的淬鍊,遂使大多数读者眼睛为之一亮;例如:〈色,戒〉开始描写王佳芝「胸前丘壑」、「娇红欲滴」、「云鬓蓬松往上扫」等词句。可贵的是,她的小说拆开来读像散文,值得慢慢地品读。

特别是一九四九年以前出版的版本,已经成为张迷追逐的标的。她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传奇》,上海杂志社,一九四四年八月十五日初版,邓散木题书名,共收十篇;同年九月二十五日再版,增加〈再版的话〉,封面改由炎樱设计;山河图书公司,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出版增订本,增加新作五篇:〈留情〉、〈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桂花蒸‧阿小悲秋〉,前言〈有几句话同读者说〉,跋〈中国的日月〉;以上只见初版本在私下交易,不但品相不佳,而且非万元人民币不可。以及她的第一本散文集《流言》,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中国科学公司初版,她自己设计的封面,在网上交易,但品相不好,仍需八千元人民币(以上价格仅供参考)。

可见张爱玲是很重视自己的作品,每个阶段再版或增订版都会修改文字,或者交待缘由,值得像奥德雷‧汉纳曼编纂《海明威书目大全》般,帮她编成一部现代文学书目的典范。可惜的是,台湾早期出版的都没有註明出版年月,以我看到的《秧歌》,只註明封面设计夏祖明。不像琼瑶《窗外》,只有第一版没有註明,再版以后都註明,并且註明印数,我才有办法确认没有註明出版年月的版本是第一版。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