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第二版)【附学习资料及试题光碟】

自动控制(第二版)【附学习资料及试题光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自动控制
  • 控制理论
  • 自动化
  • 电气工程
  • 机械工程
  • 系统工程
  • 教材
  • 第二版
  • 学习资料
  • 试题光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动控制」课程为电机、机械、自动化与机电等工程科系之重要专业科目,是研究各类控制系统共通性的一门技术科学。

  作者累积多年大专院校「自动控制」课程教学心得,深觉扎实建立基础原理的观念对学生及初学者的重要性,因此编撰本书时,以二技电机类自动控制(含实习)的考试范围为大纲,力求清楚解说基础原理,不仅让读者学得扎实,也有助于准备参加二技电机类升学考试。

  本书内容丰富详实,叙述方式明快简洁,适合做为「自动控制」的基本入门教材科书。为加强学习效果,本书在各章节最后均编列练习问题及模拟测验问题,并在随书光碟中也编有数份模拟测验试题,方便读者自行演练。

  第二版修订并更新部份内容,同时将部份章节及较进阶的题目、范例等收录于光碟中,随书附赠,减少页数,定价也从第一版的690元大幅调降为500元。随书光碟中也提供了练习题及所有问题之详解,方便读者自行演练并检核学习成果。

  自德国工业界制定了「工业4.0」的产业发展方向后,世界各国家相继提出对应之产业策略,例如美国AMP先进制造计画,中国制造2025计画,日本工业4.1J…,也为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揭开序幕。我国为因应此波的产业革命浪潮,提出了生产力4.0发展方案,再转型成为「智慧机械产业推动方案」,作为我国产业界下一波成长的新策略。「自动控制」的原理基础在这一个新阶段的产业革命中,扮演着重要关键的角色。工程技术人员无论是在面对处理工作母机的数值控制系统、产业机械系统的输出信号控制或是自动化机械手臂控制…等等,都必须要具备有扎实的自动控制系统基础知识。本书也适合有兴趣投入自动化相关产业的读者自修研读。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自动控制(第二版)【附学习资料及试题光碟】》无关的图书简介: 《古代建筑的结构与美学:从古希腊到宋代木构体系的比较研究》 书籍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人类文明史上几个关键时期的建筑实践,聚焦于结构原理、材料特性及其与美学表达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我们避开了对单一时期或流派的泛泛而谈,转而采取跨文化、比较研究的视角,旨在揭示不同文明在应对力学挑战和追求空间意境时所展现出的异同与智慧。 全书共分七章,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清晰的逻辑结构,层层剖析了古代建筑技术从萌芽到成熟的演变过程。 第一章:古典时代的基石——古希腊与古罗马的石材体系 本章首先考察了爱琴文明的建筑遗存,重点分析了多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的结构力学基础。我们将详细解读石材梁柱体系的受力模式,特别是拱、券和穹顶在罗马建筑(如万神殿)中如何突破梁架结构的局限,实现宏大尺度的空间覆盖。结构上的模数化设计如何服务于古典主义的和谐与比例原则,是本章的核心讨论点。我们通过对遗址的测绘数据分析,重建了其原始结构逻辑,探讨了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如何成为罗马建筑革命的关键驱动力。 第二章:中世纪的垂直宣言——哥特式教堂的骨架张力 本章将视线转向欧洲中世纪,重点剖析哥特式建筑如何通过创新性的结构体系,实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采光效果。重点研究飞扶壁(Flying Buttress)和肋拱(Rib Vault)的耦合作用。飞扶壁并非简单的外部支撑,而是将侧向推力有效导入地面的关键机构,形成了教堂内部无梁、高耸的“石制骨架”。通过对沙特尔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的结构剖析,我们展示了中世纪工匠如何以经验和初步的几何学知识,精确平衡了垂直向上的拉伸感与水平向外的推力,从而创造出光线穿透的“天堂之城”的意象。 第三章:东方的木构哲学——中国传统建筑的榫卯精髓 本章将视角转向东方,详细阐述以中国为代表的木结构体系的独特性。与西方依赖连续的刚性连接不同,中国古代木构以“柔性连接”为核心。我们系统梳理了斗栱(Dougong)的演变谱系,分析其作为减震器和荷载传递节点的复杂功能。榫卯结构不仅仅是连接件的机械组合,更是一种适应地震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哲学体现。本章将配有大量精细的结构图解,解释“材分制”如何确保了构件的标准化和整体结构的弹性。 第四章:日本建筑的精微与“间”的艺术 紧接第三章,本章聚焦于日本传统建筑(如神道教神社和佛教寺庙)对中国木构体系的继承、简化与发展。日本建筑在结构上追求轻盈与素朴,结构构件的裸露成为了主要的审美语言。我们将探讨“架子造”和“真束柱立”等结构形式,以及它们如何服务于“间”(Ma)——即空间层次感与虚实对比的哲学。研究表明,在处理屋顶大出檐时,日本工匠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结构优化方案,以应对多雨的气候条件。 第五章:结构逻辑与美学意象的映射 本章是全书的理论核心,旨在建立结构技术与文化心理之间的桥梁。我们比较了古希腊柱式对“稳定、永恒”的追求,哥特式尖拱对“超越尘世”的向往,以及中国木构的“天人合一”的场所精神。结构并非仅仅是负重,它是文明在特定地理和信仰背景下,对“秩序”和“力量”的物质化表达。例如,罗马的水泥拱顶如何象征帝国对自然界改造的信心,而榫卯的柔性如何体现了东方对环境变化的顺应。 第六章:材料科学的古代应用——从夯土到琉璃 本章拓宽了对建筑材料的认知范围,超越了主体结构。我们探讨了古代文明在非结构材料上的精湛技艺。包括古埃及的巨石开采与运输技术、美索不达米亚的烧制砖技术,以及中国古代釉陶和琉璃瓦在屋顶和装饰中的结构与美学作用。材料的选择和处理,直接影响了建筑的耐久性、色彩表达乃至社会阶层划分。 第七章:比较研究的启示与当代反思 最后,本章总结了不同体系的优劣。石材体系的耐久性与僵硬性,木构体系的适应性与维护需求,以及金属结构在后世的介入。我们将这些古代智慧置于当代可持续发展和仿生设计的背景下进行审视,探讨从历史中汲取结构灵感,以应对现代建筑对轻量化、抗震性和文化认同感的双重需求。 目标读者: 本书面向建筑史、结构工程、材料科学、文化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者、教师及高年级学生。同时,对于对古代文明的工程成就抱有浓厚兴趣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本书也将提供一份详尽且富有启发性的参考指南。书中配有大量由专业制图师绘制的结构剖面图和力学示意图,确保复杂的结构原理能够被直观理解。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apter 1 自动控制简介
1-1 前言
1-2 控制系统的分类
1-3 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Chapter 2 系统数学模型-转移函数
2-1 信号
2-2 系统性质
2-3 系统输入与输出的数学描述
2-4 线性非时变系统之数学描述法分类3
2-5 转移函数
2-6 方块图
2-7 信号流程图

Chapter 3 系统状态空间表示法
3-1 状态方程式
3-2 状态图
3-3 转移函数之分解
3-4 状态方程式的变换
3-5 状态的可控制性与可观测性
3-6 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

Chapter 4 物理系统之数学模式
4-1 平移机械系统
4-2 旋转机械系统
4-3 RLC电路系统
4-4 机械系统与RLC电路系统之类比关系
4-5 运算放大器
4-6 电枢控制式直流马达
4-7 转换器

Chapter 5 控制系统的稳定度与灵敏度
5-1 控制系统的稳定度
5-2 路兹稳定准则
5-3 路兹表的应用
5-4 灵敏度

Chapter 6 时域响应分析
6-1 线性非时变系统的时间响应
6-2 暂态响应性能规格
6-3 一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6-4 二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6-5 稳态响应 (steady-state response)

Chapter 7 根轨迹分析
7-1 根轨迹的定义
7-2 根轨迹的基本性质
7-3 根轨迹的作图规则
7-4 根轨迹的特性

Chapter 8 频率响应分析
8-1 频率响应
8-2 波德图
8-3 极座标图
8-4 奈氏图
8-5 奈氏稳定准则
8-6 尼可士图
8-7 增益边限与相位边限
8-8 闭回路系统之频率响应规格
8-9 利用开回路系统之频率响应决定闭回路系统之频率响应

Chapter 9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补偿
9-1 前言
9-2 基本控制器之型式与控制动作
9-3 代数设计法
9-4 根轨迹补偿法
9-5 频域补偿设计
9-6 状态回授控制

附录 拉式转换

随书光碟内容:
部份章节内文、补充范例
第三章~第九章实力测验及解答
各章练习题解答
附录─自动控制数学基础
附录─数位控制系统
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從事自動化設備研發多年的工程師,平時的工作中經常會接觸到自動控制的應用。雖然我已經有了一定的實務經驗,但有時候在遇到一些比較複雜的問題時,還是會覺得理論知識不夠紮實。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這本《自動控制(第二版)》,它提供的內容簡直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書中對於一些高階的控制理論,例如模糊控制、神經網路控制等,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討,而且作者的講解方式非常專業,但又不失清晰。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這些先進控制方法的應用分析。它不僅解釋了理論,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這些理論如何在實際工程中應用,以及如何通過調整參數來優化系統性能。光碟裡的學習資料,還包括了一些實際的控制系統案例分析,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參考。我能夠將書中的理論與我日常的工作經驗進行對比和印證,從而找到改進現有系統的方法。這本書不僅提升了我的理論水平,也為我的工程實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靈感,我認為對於任何想在自動化領域深入發展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都值得擁有。

评分

這本《自動控制(第二版)》大概是我近年來買過最物超所值的教材了。我不是電機或機械系的學生,但因為工作需要,需要了解一些自動控制的基本原理。剛開始接觸這本書,我擔心會因為基礎薄弱而難以理解,但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作者用了非常淺白的語言,輔以大量的圖示和生活化的例子,例如調溫器、電梯的運行原理等,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入門。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不同控制策略的比較和分析,比如P、PI、PID控制的原理和優缺點,以及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選擇。作者並非只是羅列公式,而是深入淺出地解釋了為什麼要使用這些控制策略,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最適合。光碟裡的學習資料也非常豐富,裡面包含了對書中重要概念的補充說明,以及一些進階的應用案例,這對於我這種需要快速掌握核心知識的人來說,極大地節省了時間。雖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通過這本書,我對自動控制的原理和應用有了相當的了解,甚至能夠在工作中有意識地去思考如何應用這些知識,真是受益匪淺。

评分

作為一名準備考研的學生,我對各種參考書的要求非常嚴格。這本《自動控制(第二版)》是我在比較了市面上多種教材後,最終選擇的。它的內容涵蓋非常廣泛,從經典控制理論的基礎,到狀態空間方法等現代控制理論,幾乎涵蓋了所有重要的考試範圍。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每一個理論的推導過程都寫得非常詳細,而且在推導過程中,作者會不斷解釋每個步驟的物理意義,這對於我這樣需要深入理解理論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 另外,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也讓我非常滿意。頁面的佈局清晰,公式和圖表都標示得非常清楚,閱讀起來不會感到疲勞。光碟裡附帶的試題,質量非常高,很多題目都是典型的高考題或者難題,而且有詳細的解答,這對我複習和檢測學習效果非常有幫助。我常常將書中的理論知識與試題結合起來學習,這樣不僅加深了記憶,也提高了解題能力。總之,這本書是我考研路上不可或缺的好夥伴,我對它充滿信心。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買這本書純粹是因為教授推薦,沒想到它成了我學習自動控制的「聖經」。我記得當時為了準備期末考,花了很多時間鑽研書中的習題。這本書的習題設計非常有層次,從基礎的觀念題,到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理論才能解出的複雜問題,應有盡有。而且,最讓我驚喜的是,光碟裡還附帶了大部分題目的詳解,這對於我這種習慣自己先動手嘗試,實在做不出來再參考答案的學習者來說,簡直太貼心了!我不用再苦苦尋找外界的解答,也不會因為卡在一道題上而耗費太多時間。 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的系統性。它不像我之前看過的某些資料,東拼西湊,邏輯不清。從第一章的系統定義,到後續的時域分析、頻域分析,再到進階的數位控制,每一個部分的銜接都非常自然流暢。作者在講解過程中,不斷提醒讀者注意細節,並在關鍵的地方進行總結和強調。我常常在做完習題後,再回頭閱讀書中的相關章節,就會發現之前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或者是對某些觀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就像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帶領我一步一步地走進自動控制的奧秘。

评分

這本《自動控制(第二版)》真的是相見恨晚!我是在大學二年級時偶然在書局看到的,當時正為自動控制這門課感到頭痛,課本內容艱澀難懂,老師的講義又零散。翻開這本書,立刻被它清晰的結構和由淺入深的講解所吸引。從最基礎的系統響應、穩定性分析,到PID控制器設計、狀態空間方法,每一個章節都像是為了解決我心中的疑惑而存在。特別是書中大量的圖例和實際應用範例,讓我不再是死記硬背公式,而是能真正理解控制理論是如何運作的,例如介紹機械臂、汽車巡航控制等,都讓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可感。 我最欣賞的是,作者並沒有將內容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非常注重實際操作。書中對於數學模型的建立、傳遞函數的求解、根軌跡和頻率響應方法的應用,都提供了非常詳盡的步驟說明。更別提那張光碟了,簡直是神隊友!裡面的程式碼範例讓我能夠實際操作,用MATLAB等工具驗證書中的理論,這對於我這種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來說,簡直是如魚得水。每次遇到不懂的概念,翻翻光碟裡的例子,再回頭看書,豁然開朗的感覺太美妙了!這本書真的把「學以致用」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