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艺

台湾工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睽违65载 台湾第一本工艺主题专书 增修出土

  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在工业与科技的巨轮之下,在经历了代工与模仿后,台湾工艺渐渐走向设计与风格塑造之路,但到底我们的定位、特色、脉络、优势是什么?

  西方有英国威廉.莫里斯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东亚则有日本柳宗悦倡议的民艺运动,台湾呢?属于我们自己的工艺美学脉络何处寻?

  台湾工艺之父颜水龙言论集首次完整出土,或许能带给我们完整的视野与启发!
 
  「颜水龙一生为我们留下庞大的美术资产,珍贵的手工艺设计与宽阔宏观的现代视野。他是台湾美术史上非常特殊,甚至是反主流的一位艺术家。他的使命感兼具理想与实用主义,期许改善传统,开拓台湾的物质美与崇高的精神价值。」──颜娟英博士

  颜水龙的代表作《台湾工艺》是台湾第一本工艺主题专书,自1952年自费印制出版迄今已超过一甲子,原书早已绝版,但其历史意义与观念价值却历久弥新,尤其在今日手感复兴的时代,更需要一个先驱典范,引领我们找寻属于这块土地的工艺美学。

  本书以原版《台湾工艺》一书内容为主轴,并收录前后六篇颜水龙发表于其他当代期刊的工艺文章,从多方角度重新打造经典:

  时间之书──全书依各篇发表的时间序为轴线,期使读者循序认识颜水龙一生跨足日治与民国两个时期的工艺轨迹,并希望透过其推动台湾工艺的角度,回顾台湾工艺的发展历程,让读者了解台湾生活工艺的精神所在,除此之外还可以借由颜水龙对台湾工艺所做的努力,激发现代从事工艺业者的热情与力量,作为未来台湾工艺向全球迈进的指标。

  时代之书──其中,1952年的《台湾工艺》一书,是由颜水龙撰述、绘图、设计、出版,明显反映出1940年代台湾造形运动之美学精神;新刊版之视觉风格,从内页、封面、到装帧,都以还原1940年代致力挖掘台湾特色的美学精神出发,并链结工艺手感的表现,向这位台湾工艺先行者致敬。

  手感之书(书中有书)──最特别的是,翻开新刊版〈台湾工艺〉此篇,可见一本旧版的《台湾工艺》小册,将原书之序言、木刻画作、广告复刻置入。古今交杂,虚实交错,新旧融合,以纸本为舞台,展现书工艺的精致与趣味,创造丰富的阅读层次感。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颜水龙(1903~1997)


  台南下营人,画家、工艺教育家,被誉为「台湾手工艺导师」、「台湾工艺之父」。

  1929年自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研究科毕业,之后前往巴黎习画,油画作品曾入选法国巴黎秋季沙龙、台湾美术展览会。因深感所学现代美术与大众生活有所隔阂,1937年起,开始进行台湾工艺产业调查,其身分逐渐由一名画家转换为工艺指导者。

  1951年,受聘省政府建设厅顾问,辅导各乡镇县市举办手工艺讲习班,并出版《台湾工艺》(1952)一书,提供台湾手工艺产业发展的建言。先后规划成立南投工艺研究班、平地山胞手工业训练班等,培训出许多具设计意念的本土工艺技师,也为今日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奠定良好基础。六○年代,投入台湾公共艺术的先驱工作,作品以台北市中山北路剑潭公园100公尺长的〈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马赛克壁画最为浩大。

  1971年受聘至实践家专(今实践大学)创立美术工艺科,直至81岁方从教职岗位退休。他一生创作长达76年,其生活工艺的前瞻理念,及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迄今仍深刻影响着台湾现代工艺的发展。

图书目录

〈出版序〉 重新打造经典,向台湾工艺之父致敬/许耿修
〈前  言〉 天际明亮的光芒──台湾手工艺的导师颜水龙/颜娟英
●台湾「工艺产业」之必要性∣《台湾公论》,1942.2
●工房图谱-竹工艺、角工艺、染房、笔屋工房∣《民俗台湾》  1943.4.5.6.9
●关于台湾工艺产业∣《工艺ニユース》,1943.7
●引言/ 帽蓆/ 竹材工艺/ 蓪草纸及其他诸纸/ 金属工艺/ 骨角、珊瑚、贝壳工艺/ 染织及刺绣工艺/ 籐、蔺草、月桃等之编组工艺/ 木材工艺/ 漆工艺/ 窑艺(陶器及玻璃制品)/ 其他工艺(皮革、大理石等)/ 山地工艺/ 结言/ 附录一:台湾工艺品之贸易价值/ 附录二:台湾工艺指导所(假称)设立案∣ 《台湾工艺》,1952.9
●我与台湾工艺─从事工艺四十年的回顾与前瞻∣《艺术家》,1978.2
●台湾民艺∣《台湾风物》,1978.9
●台湾区的造形文化∣《历史文物》,1997.12
 〈年表〉 颜水龙的工艺轨迹

图书序言

出版序

重新打造经典,向台湾工艺之父致敬
文/许耿修(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 主任)
 

  颜水龙是台湾第一代西画家,同时更是台湾工艺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前辈,世人称誉为「台湾工艺之父」。自一九三○年代起,即开始着手调查及推广台湾传统工艺技术与材料,推动美化生活,计划开办学校培育工艺设计人才,实践以艺术改善庶民生活的理想,后期并跨足公共艺术,其成就贡献深刻地影响着台湾现代人的生活。
 
  颜水龙的代表作《台湾工艺》则是台湾第一本工艺主题专书,自一九五二年自印出版迄今已近七十载,内容包括:帽蓆、竹材工艺、蓪草纸、金属工艺、骨角、珊瑚、贝壳、染织、刺绣、籐、蔺草、月桃等编织工艺、木材、漆工艺、皮革、大理石、山地工艺、玻璃工艺等等均纳入讨论,书后并附有颜水龙对台湾工艺发展与指导机构的草案。诚如他自己在原序中所言:「书中的内容重点在于工艺生产要素、工艺材料和振兴方策。」原书虽早已绝版,但其中揭橥的观念价值却依然历久弥新,尤其在今日手感复兴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一个先驱典范,引领大家找寻属于这块土地的工艺美学。
 
  为了能完整认识「台湾工艺之父」颜水龙一生跨足日治与民国两个时期的工艺轨迹,本书以原版《台湾工艺》一书内容为主轴,并补充收录前后六篇颜水龙发表于其他当代期刊的工艺文章,希望透过颜水龙推动台湾工艺的角度,回顾台湾工艺的发展历程,让民众了解台湾生活工艺的精神所在,除此之外还可以借由颜水龙对台湾工艺所做的努力,激发现代从事工艺业者的热情与力量,作为未来台湾工艺向全球迈进的指标。
 
  原书由颜水龙撰述、绘图、设计、出版,新刊版则试图透过「时间之书」、「时代之书」、「手感之书」三种思考角度,将颜水龙一生、包含《台湾工艺》原书内容之所有工艺相关文章与图像素材重新整理,从多元角度重新打造经典,向这位台湾工艺先行者致敬。
 
  (一)时间之书——全书脉络依发表之时间序落版,并于刊头明显位置标志当年发表书刊封面及说明,阅读时可充分体现颜水龙先生对台湾工艺探索的轨迹,以及做为一先行者之高瞻远见。另由编者针对内文适度酌予加註,弥补读者时空落差。
 
  (二)时代之书——视觉装帧重现一九四○年代台湾造型文化运动之美学精神。颜水龙先生自一九四○年代初开始发表工艺相关论述,彼时为大东亚战争末期,皇民化运动如火如荼,但另一波由文化学术界所发动、戮力发掘台湾特色的「本岛造形文化运动」亦于此时揭开序幕,颜水龙亦参与其中。因此新刊版之视觉风格,以还原一九四○年代的美学精神出发,并链结以工艺手感方向表现。
 
  (三)手感之书——为考虑可读性,新版採十八开,舒朗可亲之版型;又为创造阅读之层次感、手感与趣味,在书中架设另一本小书的舞台,大书翻开会看见里头有一本旧版的《台湾工艺》小册,将原书之序言、木刻画作、广告复刻置入。古今交杂,虚实交错,新旧融合,多层次组构,以纸本为舞台,展现书工艺的精致与趣味。
 
  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在工业与科技的巨轮之下,在经历了代工与模仿后,台湾工艺渐渐走向设计与风格塑造之路,但到底我们的定位、特色、脉络、优势是什么?西方有英国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日本则有柳宗悦倡议的民艺运动,台湾呢?属于我们自己的工艺美学脉络何处寻?借着这次台湾工艺之父颜水龙言论集首次完整出土,或许能带给我们较完整的视野与启发。

前言

天际明亮的光芒――台湾手工艺的导师颜水龙
文/颜娟英(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我们去学美术,而我们对乡土要如何使其在艺术上有所启蒙。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责任感。」(一九八八年六月笔者採访)
 
  颜水龙一生为我们留下庞大的美术遗产,珍贵的手工艺设计与宽阔宏观的现代视野。他是台湾美术史上非常特殊,甚至是反主流的一位艺术家。当许多画家投入创作,意图在画坛扬名时,唯有他独自深入山地乡间,记录传统艺术文化。这位留学东京、巴黎的画家,原本可以专心创作,享誉画坛,却为了他的理想,深入农村与偏远部落,借着保存手工艺品的价值,提升台湾文化素质。
 
  幼年失怙的颜水龙珍惜恩人与挚友,并且抱持感恩图报之心,善尽艺术家的力量,奉献广大社会。他的使命感兼具理想与实用主义,期许改善传统,开拓台湾的物质美与崇高的精神价值。当他从东京美术学校研究科毕业时,曾考虑到山地当警察兼教育者,实践他对原住民的关怀。一群热心朋友为他介绍仕绅、企业家,加上林献堂(一八八一~一九五六)等人组成后援会,凑出留学巴黎的旅费。颜水龙晚年带着落叶归根的决心,回归雾峰投入创作与手工艺工作,他说:
 
  「我年轻的时候……林献堂先生总是帮助我,他的长公子攀龙兄也是每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所以选择林献堂先生故居所在地─雾峰当作我的故乡,住在这里可以常想起恩人。」
 
  一九二○~一九三○年颜水龙求学东京,从一位乡下青年转变成前途无量的都会艺术家,亲身经历关东大地震(一九二三),目睹东京从废墟转变为摩登的现代大都市。他半工半读,缩衣节食却决心不参加美术团体竞赛,走自己的路,努力揣摩如何成为对社会大众有用的艺术家。油画科五年级时,面对将来出路问题,他选修教育学与图案学等以取得教师资格。后来才知道,想要在台湾觅得中学教职非常困难。不过,图案学的训练成为他日后发展工艺设计的助力。
 
  一九三○年夏,颜水龙踏上巴黎国际艺术舞台,却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标、台湾特殊文化,以及在世界中的位置等问题。一九三一年五月世界殖民地展览在巴黎展出,他反覆观察世界各地原始艺术的特质,以及如何在现代生活中活用原始艺术。他发现传统手工艺若与现代设计结合,改良后外销,从而改善民众生活,既可保持传统技艺,又能丰富文化素质。他建立人生的重要信念:若只是成为一位在展览会上获奖的名画家,影响有限。不如以更宏观的理想,走入农村与部落,设计符合现代生活的用具,辅导民众生产,透过美术与工艺技术的交会,兼顾社会文化启蒙与国家经济利益。
 
  一九三二年秋末颜水龙返回日本,以商业设计及文艺插画谋生,但他挂念着在故乡台湾的理想。一九三五年受邀返台协助筹备「始政四十週年纪念博览会」工作。夏天,他展开原住民调查工作,在兰屿停留短短十天,发表图文并茂的文章涵盖岛屿的地理、人口、衣食住行、艺术等,宛如一位人类学家。自此,他与各地原住民建立长期友谊,经常前往拜访、写生、研究,而原住民朋友到台中时,也习惯在颜家停留,寻求谘商与友情。
 
  一九三七年起,不顾战争影响,以及官民对于工艺教育的冷漠,颜水龙频繁地往返台日,调查台湾传统手工艺,并研究日本工艺教育训练课程,期待将工艺教育带入家乡。一九四一年,他陆续在台南组织南亚工艺社、蔺草、竹细工产销合作社,外销成功。他又成立「竹艺工房」,推广适合现代生活风格的工艺设计,却不幸燬于空袭。一九四三年春,日本民艺运动领导者柳宗悦(一八八九~一九六一)来台,由颜水龙带领到台南、屏东,以及台中雾峰林家观察民宅、生活工艺等。柳宗悦肯定台湾手工艺产业的重要性,令他颇为欣慰。
 
  战后,颜水龙先后规划成立南投工艺研究班(一九五四~一九五九)、平地山胞手工业训练班等,培训许多工艺技师,并将他多年调查整理出版《台湾工艺》。一九五三年报纸商业专刊中,称他为台湾手工艺导师。他的成果受到美国专家顾问重视,特别指定运用美援经费补助其推广计画。但他的教育推广理念,终究与急功好利的官员心态不合,如龙困浅滩,难以长期合作。他曾单身赴任台北的手工业推广中心担任设计组长,在办公室日夜工作两年多,最后却黯然离开。回到南投县工艺研究班培训人才,又因为经费无以为继而辞职。不过,十年间的努力训练了一批具有设计意念的工艺家,更为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奠定良好基础。
 
  一九六五年,台中自由路太阳堂饼店改建新店面时,颜水龙与建筑师合作设计新楼房,并且聘用手工艺匠师,利用竹、籐等原生材料完成室内装潢。他亲自设计美观大方的向日葵饼盒,为产品增添亮丽的特色。接着,他在店门口制作一幅缤纷华丽的向日葵花丛的马赛克壁画,成为饼店的总体设计文化标志。
 
  一九六一年,颜水龙展开台湾公共艺术的先驱工作。这一年台中市省立体专的体育馆落成,他接受委託在外墙制作一幅大型马赛克。他身兼领队与创作者,从素描、制图、拜访厂商找适当的陶瓷材料,到搭鹰架,爬上爬下地校对图色、反覆检查结构与黏贴效果,冷静地抢救各种突发状况。为了在街道旁,长期供民众鑑赏美术的机会,他不辞辛劳地工作。一九六九年,台北市长高玉树(一九一三~二○○五)礼聘他加入市容美化委员会。他陆续参与国父纪念馆等外围美化环境,以及规划敦化南路、仁爱路林荫大道等工作,最重要的是中山北路剑潭公园,面积浩大的〈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作品,他曾住在附近的旅馆半年以上,就近监工。
 
  一九七一年颜水龙受聘到实践家专创立美术工艺科。他诱导女孩的爱美心理,鼓励她们在学期间,动手不断地尝试设计、改善美化自己的外貌与气质,发展自己的创意及独特风格,更从中建立自信。他礼聘业界一流人才参与教学,更亲自带领学生参观相关产业工场与原住民部落,深入学习。他相信工艺设计师的责任在于改造生活造形,创造舒适而有效率的生活空间,因此,除了技术,更需要自然与人文的学养,深耕在地文化意涵。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因此同事与学生都被其精神所感召,共同为台湾手工艺的发展而奉献。一九八四年,他年满八十一岁方从教职岗位退休,继续坚持创作,并辅导各地方工艺产业发展。
 
  颜水龙一生创作长达七十六年,但是生前个展仅有五次。他宁可与家人过着朴素、低调而优雅的生活,也不愿意用自己的创作换取生活享受。相对地,他对推动手工艺发展的努力可谓百折不挠,义无反顾,因为他相信,在日常生活中推动美术工艺品, 才能全面改变社会的文化价值观。
 
  一九八八年採访颜水龙时,他曾说:「要安静地做,在台湾要静静地做,不要想着要出名,才能把事情做好。」这正是他走在寂寞的漫漫长路,领导台湾艺术界创造新文化图像,坚持理想推动美术工艺产业以提升生活的心境。如今,这位艺术家的智慧逐渐散播开来,我们好比看到天际远处北斗星稳定的光辉,引领着未来走向更美丽的世界。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