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台湾现代摄影家观看的刺点

观‧点:台湾现代摄影家观看的刺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只要声音够大,我们就听不到世界坠毁的声音。──张照堂
  30年后,张照堂的影像再追寻
  
  写实之外,充满观点的现代摄影……
  19位台湾现代摄影家+23组观点影像+20篇摄影评论
  
  ◎系列性的主题摄影,看见台湾现代摄影的观点辐射,阅读影像的多重多义
  ◎23组系列作+23组关键词+23次诘问「摄影是什么」?
  ◎观点自述+系列作品+摄影评论,三位一体的形式关照

  
  继1988年出版的《影像的追寻》,近三十年后,张照堂再度追寻台湾现代影像,以系列性、专题性,精选23组充满时代观点与个人视角的作品,含括19位台湾中、壮生代摄影家作品,创作年代自1959至2016,每一主题都直指着一个关于影像,充满寓意的关键词:记忆、人间、荒原、对话、失魂、幽灵、出走、废墟……当中有摄影家个人生命情调映照或投射的作品,更有描述他人生命处境,甚至极具艺术分量的杰作。在专题影像之外,更不乏精辟的评论,例如钟孟宏写刘振祥、阮庆岳写张照堂、郭力昕写陈敬宝、张世伦写沈昭良、高重黎、陈以轩、吴政璋等等。
  
  姚孟嘉的「人间」、叶清芳与刘振祥的「场景」、王文毅的「庇护」和张干琦的「出走」等四组系列是在现实中敏锐地观察及捕捉生命里的凡常与异常,并于其中表达十分道地的生存况味。高重黎的「姿势」、黄子明的「仪式」、陈敬宝的「观看」、沈昭良「肖像」和陈伯义的「废墟」等是对肢体、样貌、空间、处境的一种肖像式凝视与关注;陈顺筑的「回家」、陈以轩的「日常」及张瑞贤的「幽光」等是对凡常风景的一种异常感知与观看;吴政璋的「曝光」、许哲瑜的「暗箱」、邱国峻的「跨界」与洪政任的「蜕变」等则是一种后设的影像摆拍、添加、重组与解构;而刘振祥的「失魂」及林文强的「幽灵」是一种对生命失衡与无常的幽微探究;张照堂的「记忆」、「场景」、「荒原」和「对话」四组系列则是一种私己的岁月告白与对话。
  
  从张干琦执行难度最高的「逃离北韩」系列,这个系列是全球最难搞的国家地理杂志所委託的任务,如何在亡命天涯之余,取得当事人的信任,适时掌握影像叙事,取得有利的时机与拍摄角度,同时又要避免暴露自己和当事人的身份,在在考验着摄影师。黄子明的「阿嬷的假面告白」,历时三年投入,终于借由面具的彩绘,记录下12位受害的倖存者肖像,并诉说出他们心中的苦楚与伤痛。吴政璋充满反讽的「台湾美景」系列,高雄石化工业、漂流木、电线、槟榔树失控爆量的奇景,搭配创作者入镜在失控曝光下,拍出的「盲目」与「失明」人脸,对应着我们对环境现况的视而不见。
  
  「淡海,夜十一时,除了浪声,就是野孩子的笑闹声。一个母亲哄着怀中的婴孩说:『乖乖的,再哭就把你丢到海中间去。』有人丢过小孩到海中间去吗?我拿着相机等待着。」张照堂难得曝光,破坏画面的行旅自白,在照片上的写字涂鸦,道尽了心中对摄影无能驾驭的茫然。一张照片到底要说什么,有时候是很吊诡的。被呈现的景物要说什么?拍摄的人当时在想什么?这些回答可以众说纷纭。不过,摄影者有时候很不甘心,不想那么客观地呈现,想把当时胡思乱想的心情也说出来,于是瞥见创作人不为人知的心里吐糟。

  19位摄影家 (依书中出现顺序排列)
  张照堂、姚孟嘉、叶清芳、刘振祥、高重黎、黄子明、陈顺筑、林文强、洪政任、王文毅、张干琦、陈以轩、沈昭良、陈敬宝、吴政璋、邱国峻、陈伯义、许哲瑜、张瑞贤

  13位评论者 (依书中出现顺序排列)
  张照堂、李三沖、陈琬尹、钟孟宏、王雅伦、张世伦、陈湘汶、阮庆岳、古碧玲、张荣哲、萧嘉庆、郭力昕、黄建亮

  摄影是什么?
  ˙摄影是制造时光胶囊的重要机具。──张照堂
  ˙摄影的创作行为是在极短时间完成,但是心路旅程却很长。──姚孟嘉
  ˙摄影既复制现实又摆弄现实,眼见为是,眼不见为净。──张照堂
  ˙摄影表达了你的关心与开心,除此无他。──叶清芳
  ˙电影是导演制造的一场梦,而剧照是开启梦境的那把钥匙。──刘振祥
  “He who was living is now dead
  We who were living are now dying
  With a little patience.” ──张照堂摘自T.S. Eliot, The Waste Land   
  ˙按快门、看照片;就是摄影的两面一体,前者是通过可见物去建立一个缺席的,后者是凭借在场欲证明不可见的,反之亦然。──高重黎
  ˙摄影是我观看外在景象与探索内心世界的通道。──黄子明
  ˙摄影是从破破碎碎的生活切片中,去寄託瞬间同意的情绪。这样快的认同方式,往往只是收集来不及思索的速度和运气,而准确的情感对位,却是后来沖出底片才发现的事。──陈顺筑
  ˙摄影只能纪录所见,无法表达思维与心中的喃喃自语。──张照堂
  ˙我们曾经年轻,因为有了图片。──刘振祥
  ˙摄影是「照见」 也是「返照」。──林文强
  ˙摄影是与自我的对话。──洪政任
  ˙摄影无法说的,比可以说得更迷人。──王文毅
  "Still images can be moving and moving images can be still. Both meet within soundscape." ──张干琦
  ˙摄影是前女友。──陈以轩
  ˙摄影,终究可能无法处理任何议题,或为我们留下任何追忆。只是创作者不断地诉说着自己的呢喃呓语。──沈昭良
  ˙摄影是我重新界定与确立与世界关系的依据。──陈敬宝
  ˙「摄影」转化现实世界成为「照片」,反映了作者站在哪里?处在何时?看见什么?想什么?──吴政璋
  ˙摄影之迷人,在于它随时代的不断改变;所以与其论辩摄影该是什么,不如思索它可以是什么。──邱国峻
  ˙摄影是我的全部。──陈伯义
  ˙摄影一直是寻找「光」的出口。──许哲瑜
  ˙摄影是显性的复制隐性的表达,仅为阿斯匹灵功能。──张瑞贤

企划序

  在内容与形式的表达上,唯有在作品上彰显作者的意识与观点,摄影才具风格与意义。拍照,不 只是按快门,还得观察、阅读、动脑与想像。一张照片或一组系列企图留驻逝去的那段时光,该挑战的是它们是否能抗拒逝去,将时间延伸至现在、未来或永远,这 23组观点影像,留待读者细细玩味。

  如果《影像的追寻》这本书是台湾第一、二代资深摄影家的回顾,那么《观˙点》未尝不是第三、四代摄影家的现况与前瞻,新一辈摄影工作者坚持自己的焦点与视野,他们接下棒子上路,继续影像的再追寻。──张照堂

名人推荐

   以系列性、专题性来思考当代摄影意识的构成条件,在这个纸上展览中,可以说是最为突显的选件原则。如果把这个影像纸上展览系列当做一门台湾当代摄影的课 程,那么,我可以算是一个可以乘便先睹为快、反覆咀嚼的学生;如果把这个影像纸上展览系列本身当做一个更大的展览,那么,如今看来,它的多样性和歧异性, 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龚卓军

  《观‧点》摄影集二十多组作品中,有些是个人的私密生命经验,扣合着他们所身处的时代气氛或特定的 社会情境,因而可以成为某个时代人们的一种共通生命情调。有些比较专注于描述别人的生命处境,以现场纪实影像或安排引导的肖像摄影,普遍具有人道精神,又 不落入煽情感伤的窠臼,平实冷静的观看、纪录或事实揭露,没有让影像成为对他者生命处境的剥削性凝视。另外也有几组在艺术表现上极为优异的作品,虽然不特 别能以「诉说生命情调」的概念来阅读,毫无疑问是极有艺术份量的杰作。──郭力昕
 

著者信息

企划者简介

张照堂


  摄影家/文化工作者,并从事纪录片制作与影像教育工作,从获1999年国家文艺奖级2011年行政院文化讲,是台湾唯一获得此两项殊荣的摄影家。

图书目录

策划序──日常、非常、恆常与无常   张照堂
序──从岁月背影到内在场景   龚卓军
序──摄影中提炼的生命情调   郭力昕
 
1.记忆
岁月.背影──张照堂

2.人间
存在的灵光──姚孟嘉,张照堂──文

3.场景一
场景之外──张照堂 | 并排停车──陈琬尹

4.场景二
狗眼人生──叶清芳 | 温暖的本色──李三沖

5.场景三
内在场景──刘振祥,陈琬尹 | 前妻的情书──钟孟宏

6.荒原
在与不在──张照堂 | 荒原,一个对抗者──王雅伦

7.姿势
论辩纪实与艺术的肉身&魂魄──高重黎 | 变蝇人──张世伦

8.仪式
阿嬷的假面告白──黄子明

9.回家
迢迢路──陈顺筑 | 「我不会拍照呀。」一杯红酒下肚之后,他这么说。──陈湘汶

10.对话
行旅‧自白──张照堂 | 他不知道手该摆在哪里?──阮庆岳

11.失魂
生命风景──刘振祥,古碧玲──文

12.幽灵
觉‧迷──林文强 | 人间裂缝、鬼样时空──张荣哲 

13.蜕变
忧郁场域──洪政任 | 忧郁与惊骇──张照堂

14.庇护
家──王文毅

15.出走
逃离北韩──张干琦,萧嘉庆──文

16.日常
遍寻无处──陈以轩 | 在透彻与朦胧之间──张世伦

17.肖像
Stage & Singer──沈昭良 | 在快门开阖之间──张世伦

18.观看
片刻浓妆:槟榔西施──陈敬宝 | 慾望的观看与「片刻」的隐喻──郭力昕

19.曝光
台湾「美景」──吴政璋 | 台湾容颜的缺席与再生──张世伦

20.跨界
神游之境──邱国峻 | 透视的破坏,或,摄影里的触觉──张世伦

21.废墟
遗留──陈伯义 | 你不要我要──黄建亮

21.暗箱
所在‧Floating──许哲瑜 | 幻影辩证微光──黄建亮

22.幽光
早春暗影──张瑞贤 | 乌鸦 沾黏 生死风景──陈湘汶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