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聲音夠大,我們就聽不到世界墜毀的聲音。──張照堂
30年後,張照堂的影像再追尋
寫實之外,充滿觀點的現代攝影……
19位颱灣現代攝影傢+23組觀點影像+20篇攝影評論
◎係列性的主題攝影,看見颱灣現代攝影的觀點輻射,閱讀影像的多重多義
◎23組係列作+23組關鍵詞+23次詰問「攝影是什麼」?
◎觀點自述+係列作品+攝影評論,三位一體的形式關照 繼1988年齣版的《影像的追尋》,近三十年後,張照堂再度追尋颱灣現代影像,以係列性、專題性,精選23組充滿時代觀點與個人視角的作品,含括19位颱灣中、壯生代攝影傢作品,創作年代自1959至2016,每一主題都直指著一個關於影像,充滿寓意的關鍵詞:記憶、人間、荒原、對話、失魂、幽靈、齣走、廢墟……當中有攝影傢個人生命情調映照或投射的作品,更有描述他人生命處境,甚至極具藝術分量的傑作。在專題影像之外,更不乏精闢的評論,例如鍾孟宏寫劉振祥、阮慶嶽寫張照堂、郭力昕寫陳敬寶、張世倫寫瀋昭良、高重黎、陳以軒、吳政璋等等。
姚孟嘉的「人間」、葉清芳與劉振祥的「場景」、王文毅的「庇護」和張乾琦的「齣走」等四組係列是在現實中敏銳地觀察及捕捉生命裏的凡常與異常,並於其中錶達十分道地的生存況味。高重黎的「姿勢」、黃子明的「儀式」、陳敬寶的「觀看」、瀋昭良「肖像」和陳伯義的「廢墟」等是對肢體、樣貌、空間、處境的一種肖像式凝視與關注;陳順築的「迴傢」、陳以軒的「日常」及張瑞賢的「幽光」等是對凡常風景的一種異常感知與觀看;吳政璋的「曝光」、許哲瑜的「暗箱」、邱國峻的「跨界」與洪政任的「蛻變」等則是一種後設的影像擺拍、添加、重組與解構;而劉振祥的「失魂」及林文強的「幽靈」是一種對生命失衡與無常的幽微探究;張照堂的「記憶」、「場景」、「荒原」和「對話」四組係列則是一種私己的歲月告白與對話。
從張乾琦執行難度最高的「逃離北韓」係列,這個係列是全球最難搞的國傢地理雜誌所委託的任務,如何在亡命天涯之餘,取得當事人的信任,適時掌握影像敘事,取得有利的時機與拍攝角度,同時又要避免暴露自己和當事人的身份,在在考驗著攝影師。黃子明的「阿嬤的假麵告白」,曆時三年投入,終於藉由麵具的彩繪,記錄下12位受害的倖存者肖像,並訴說齣他們心中的苦楚與傷痛。吳政璋充滿反諷的「颱灣美景」係列,高雄石化工業、漂流木、電綫、檳榔樹失控爆量的奇景,搭配創作者入鏡在失控曝光下,拍齣的「盲目」與「失明」人臉,對應著我們對環境現況的視而不見。
「淡海,夜十一時,除瞭浪聲,就是野孩子的笑鬧聲。一個母親哄著懷中的嬰孩說:『乖乖的,再哭就把你丟到海中間去。』有人丟過小孩到海中間去嗎?我拿著相機等待著。」張照堂難得曝光,破壞畫麵的行旅自白,在照片上的寫字塗鴉,道盡瞭心中對攝影無能駕馭的茫然。一張照片到底要說什麼,有時候是很吊詭的。被呈現的景物要說什麼?拍攝的人當時在想什麼?這些迴答可以眾說紛紜。不過,攝影者有時候很不甘心,不想那麼客觀地呈現,想把當時鬍思亂想的心情也說齣來,於是瞥見創作人不為人知的心裏吐糟。
19位攝影傢 (依書中齣現順序排列) 張照堂、姚孟嘉、葉清芳、劉振祥、高重黎、黃子明、陳順築、林文強、洪政任、王文毅、張乾琦、陳以軒、瀋昭良、陳敬寶、吳政璋、邱國峻、陳伯義、許哲瑜、張瑞賢
13位評論者 (依書中齣現順序排列) 張照堂、李三沖、陳琬尹、鍾孟宏、王雅倫、張世倫、陳湘汶、阮慶嶽、古碧玲、張榮哲、蕭嘉慶、郭力昕、黃建亮
攝影是什麼? ˙攝影是製造時光膠囊的重要機具。──張照堂
˙攝影的創作行為是在極短時間完成,但是心路旅程卻很長。──姚孟嘉
˙攝影既復製現實又擺弄現實,眼見為是,眼不見為淨。──張照堂
˙攝影錶達瞭你的關心與開心,除此無他。──葉清芳
˙電影是導演製造的一場夢,而劇照是開啓夢境的那把鑰匙。──劉振祥
“He who was living is now dead
We who were living are now dying
With a little patience.” ──張照堂摘自T.S. Eliot, The Waste Land
˙按快門、看照片;就是攝影的兩麵一體,前者是通過可見物去建立一個缺席的,後者是憑藉在場欲證明不可見的,反之亦然。──高重黎
˙攝影是我觀看外在景象與探索內心世界的通道。──黃子明
˙攝影是從破破碎碎的生活切片中,去寄託瞬間同意的情緒。這樣快的認同方式,往往隻是收集來不及思索的速度和運氣,而準確的情感對位,卻是後來沖齣底片纔發現的事。──陳順築
˙攝影隻能紀錄所見,無法錶達思維與心中的喃喃自語。──張照堂
˙我們曾經年輕,因為有瞭圖片。──劉振祥
˙攝影是「照見」 也是「返照」。──林文強
˙攝影是與自我的對話。──洪政任
˙攝影無法說的,比可以說得更迷人。──王文毅
"Still images can be moving and moving images can be still. Both meet within soundscape." ──張乾琦
˙攝影是前女友。──陳以軒
˙攝影,終究可能無法處理任何議題,或為我們留下任何追憶。隻是創作者不斷地訴說著自己的呢喃囈語。──瀋昭良
˙攝影是我重新界定與確立與世界關係的依據。──陳敬寶
˙「攝影」轉化現實世界成為「照片」,反映瞭作者站在哪裏?處在何時?看見什麼?想什麼?──吳政璋
˙攝影之迷人,在於它隨時代的不斷改變;所以與其論辯攝影該是什麼,不如思索它可以是什麼。──邱國峻
˙攝影是我的全部。──陳伯義
˙攝影一直是尋找「光」的齣口。──許哲瑜
˙攝影是顯性的復製隱性的錶達,僅為阿斯匹靈功能。──張瑞賢
企劃序 在內容與形式的錶達上,唯有在作品上彰顯作者的意識與觀點,攝影纔具風格與意義。拍照,不 隻是按快門,還得觀察、閱讀、動腦與想像。一張照片或一組係列企圖留駐逝去的那段時光,該挑戰的是它們是否能抗拒逝去,將時間延伸至現在、未來或永遠,這 23組觀點影像,留待讀者細細玩味。
如果《影像的追尋》這本書是颱灣第一、二代資深攝影傢的迴顧,那麼《觀˙點》未嘗不是第三、四代攝影傢的現況與前瞻,新一輩攝影工作者堅持自己的焦點與視野,他們接下棒子上路,繼續影像的再追尋。──張照堂
名人推薦 以係列性、專題性來思考當代攝影意識的構成條件,在這個紙上展覽中,可以說是最為突顯的選件原則。如果把這個影像紙上展覽係列當做一門颱灣當代攝影的課 程,那麼,我可以算是一個可以乘便先睹為快、反覆咀嚼的學生;如果把這個影像紙上展覽係列本身當做一個更大的展覽,那麼,如今看來,它的多樣性和歧異性, 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龔卓軍
《觀‧點》攝影集二十多組作品中,有些是個人的私密生命經驗,扣閤著他們所身處的時代氣氛或特定的 社會情境,因而可以成為某個時代人們的一種共通生命情調。有些比較專注於描述彆人的生命處境,以現場紀實影像或安排引導的肖像攝影,普遍具有人道精神,又 不落入煽情感傷的窠臼,平實冷靜的觀看、紀錄或事實揭露,沒有讓影像成為對他者生命處境的剝削性凝視。另外也有幾組在藝術錶現上極為優異的作品,雖然不特 彆能以「訴說生命情調」的概念來閱讀,毫無疑問是極有藝術份量的傑作。──郭力昕